“芸熙姐,不用,世子给我请了嬤嬤。”吴瑕知道,赵芸熙这么说,完全是想陪著她,她道:“芸熙姐不必为了我,特意来学规矩的。”
“既然世子请了嬤嬤,那我就不去凑热闹了。”赵芸熙本来就对学规矩有阴影,这会吴瑕说不用,她也没有强求,她好奇的问:“不知道世子请的哪位嬤嬤?”
“世子说,是府里的孔嬤嬤。”吴瑕的话音方落,就感受到了赵芸熙那同情的眼神。
吴瑕的心中一个咯噔,问:“芸熙姐,你这眼神是什么意思?”
赵芸熙咧嘴笑著,摆手道:“没什么意思。”
“难道,世子府上这位孔嬤嬤……”吴瑕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赵芸熙憋不住话,根本没忍住,她说:“小瑕,这位孔嬤嬤是宫里退下来的老嬤嬤,以前跟在长公主的身边,也就是我外祖母身边。”
吴瑕点头,世子的身份尊贵,她已经切实的感受到了,祖父曾经是朝中大员,祖母是长公主。
“所以呢,这位孔嬤嬤,教的规矩是格外好的,但是吧,这就是太好了。”赵芸熙曾经有幸被孔嬤嬤教导过几日,那记忆,她这会都不想回忆。
“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吴瑕想,既然她要学,想要担起未来世子妃的担子,那她就该好好学习,免得日后丟了世子的面子。
赵芸熙看她不以为然的样子,对她未来的日子,深表同情。
二日后,吴瑕偷偷下地,慢步走著,在躺在床了七天,她都要发霉了。
“小姐,你伤口还疼吗?”小左搀扶著吴瑕,小心的询问著。
“没事,一点事都没有,好著呢。”吴瑕走了几步之后,板著身体,只要上半身不动,她走起来那叫一个轻鬆,一点都没有不舒服。
她推开门,看到外面的蓝天和白云,就连院子里掉光了树叶的大树看著都觉得是那么好看。
“带著朝露的气息。”吴瑕深吸了一口气,视线落在坛上爬上墙的牵牛,紫色的、桃粉色的、蓝色的和白色的都有,满墙都是漂亮的牵牛。
“好漂亮。”吴瑕走近前,还能发现牵牛上带著露水呢,之前在床上,只能隱隱从窗外看到牵牛的一角,这会看个全景,比她想像中的还要美。
“这些怎么会有这么多种顏色?”吴瑕好奇的询问著,她喜欢这种,秋天的早晨就能看到它开,可从没见过,这么多种顏色的牵牛。
“好像是世子命人种下的。”小左不確定的说:“最开始只有紫色的,后来,世子不知道从哪找来了桃粉色的、蓝色和白色的。”
“这刚移种的,就能开了?”吴瑕一脸疑惑。
“瑕儿,不是说好再躺一天?”燕书煜走进屋,看到吴瑕站在墙角下赏,立刻走上前问:“伤口可有不舒服?”
“世子,我好全了,一点都不疼,你看。”吴瑕张开手,在原地转了一个圈圈,笑眯眯的说:“倒是世子受的伤,常常走动,好全了吗?”
“自然。”燕书煜点头,说:“我已经命人移栽了些牵牛到你院子里,以后,在家也能看。”
“真的?”吴瑕的眼睛亮晶晶的,期待的问:“这几种顏色的牵牛,世子怎么找到的?”
燕书煜挑眉:“难吗?”
“世子厉害。”吴瑕崇拜的看著他。
燕书煜也没说移栽的牵牛,有二株特別稀有的品种,他道:“早上风大。”
小左非常有眼色的跑回房,提著一件白色的风衣来了。
燕书煜伸手,小左弯腰递到了他的手里,眼角余光看著世子亲手帮人吴瑕繫上,她的心激动著,手不由自主的攥在了一起,世子对小姐可真好。
“我想今天回家。”吴瑕开口,没等他回答,便解释道:“我离开几天,我爷爷肯定担心我了。”
“我走慢点,肯定不要紧的。”吴瑕补充了一句。
燕书煜看著她小心翼翼,生怕他不答应的样子,道:“好。”
“谢谢世子。”吴瑕开心的说著,她狠狠的鬆了一口气,就怕世子生气。
虽然每天看到世子,她也很高兴,可是世子时不时的凑近,每天陪著她吃饭,她的压力也很大啊,明明是金玉满堂的吃食,可是她却吃著不香!
世子往那里一坐,她就得规矩一点。
“小瑕你的伤好了吗?”赵芸熙也想走了,秦立春帮她摘了桂之后,就回京都了,好像是军营里有事情要忙。
寺院里都快被她走遍了,除了佛像之外,凋零的桂再好看,也引不起她的兴趣了。
“好了,我想家了。”吴瑕一路慢悠悠的回家,第一次坐上世子的马车,坐了三个人,还宽敞的很。
铺上柔软的垫子,一点都不顛屁股,小桌子上,內陷了几个孔,正好摆上点心,哪怕马车晃动,这些点心的盘子,也不会晃动。
“如意卷真是最好吃的点心了。”吴瑕尝了尝如意卷,最近常吃金玉满堂的吃食,她终於明白,为何金玉满堂在京都开了这么多年,依旧是京都最上等的酒楼了。
別说金玉满堂的背景,就说这菜,也吃不腻啊。
更別说金玉满堂隔个几年就会重新装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一回装修过后,金玉满堂不提前半个月预订,连位置都坐不著。
“以后想吃就让人送。”
燕书煜的话音方落,赵芸熙笑看著他:“小煜啊,你未来媳妇给送,你表姐也得送吧?我想吃八宝兔丁,我想吃夏果,要多点的夏果。”
“对了,还有枣子。”赵芸熙补充道:“舅母那边枣子味道就是好吃,格外的脆甜。”
“小瑕,你是不知道,奉北那边气候的原因,枣子的味道可好了,还有,寧安府的橘子特別的甜。”赵芸熙每年最喜欢的就是秋冬了。
枣子吃了,吃橘子。
“娘说运了几车枣子进京,还有肉滚子。”燕书煜看向一旁的吴瑕道:“到时候送些到府上。”
“肉滚子!”赵芸熙一听著这名字,眼睛就亮了:“小煜啊,可得多送点,去年我就没吃著。”
“既然世子请了嬤嬤,那我就不去凑热闹了。”赵芸熙本来就对学规矩有阴影,这会吴瑕说不用,她也没有强求,她好奇的问:“不知道世子请的哪位嬤嬤?”
“世子说,是府里的孔嬤嬤。”吴瑕的话音方落,就感受到了赵芸熙那同情的眼神。
吴瑕的心中一个咯噔,问:“芸熙姐,你这眼神是什么意思?”
赵芸熙咧嘴笑著,摆手道:“没什么意思。”
“难道,世子府上这位孔嬤嬤……”吴瑕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赵芸熙憋不住话,根本没忍住,她说:“小瑕,这位孔嬤嬤是宫里退下来的老嬤嬤,以前跟在长公主的身边,也就是我外祖母身边。”
吴瑕点头,世子的身份尊贵,她已经切实的感受到了,祖父曾经是朝中大员,祖母是长公主。
“所以呢,这位孔嬤嬤,教的规矩是格外好的,但是吧,这就是太好了。”赵芸熙曾经有幸被孔嬤嬤教导过几日,那记忆,她这会都不想回忆。
“自古以来,严师出高徒。”吴瑕想,既然她要学,想要担起未来世子妃的担子,那她就该好好学习,免得日后丟了世子的面子。
赵芸熙看她不以为然的样子,对她未来的日子,深表同情。
二日后,吴瑕偷偷下地,慢步走著,在躺在床了七天,她都要发霉了。
“小姐,你伤口还疼吗?”小左搀扶著吴瑕,小心的询问著。
“没事,一点事都没有,好著呢。”吴瑕走了几步之后,板著身体,只要上半身不动,她走起来那叫一个轻鬆,一点都没有不舒服。
她推开门,看到外面的蓝天和白云,就连院子里掉光了树叶的大树看著都觉得是那么好看。
“带著朝露的气息。”吴瑕深吸了一口气,视线落在坛上爬上墙的牵牛,紫色的、桃粉色的、蓝色的和白色的都有,满墙都是漂亮的牵牛。
“好漂亮。”吴瑕走近前,还能发现牵牛上带著露水呢,之前在床上,只能隱隱从窗外看到牵牛的一角,这会看个全景,比她想像中的还要美。
“这些怎么会有这么多种顏色?”吴瑕好奇的询问著,她喜欢这种,秋天的早晨就能看到它开,可从没见过,这么多种顏色的牵牛。
“好像是世子命人种下的。”小左不確定的说:“最开始只有紫色的,后来,世子不知道从哪找来了桃粉色的、蓝色和白色的。”
“这刚移种的,就能开了?”吴瑕一脸疑惑。
“瑕儿,不是说好再躺一天?”燕书煜走进屋,看到吴瑕站在墙角下赏,立刻走上前问:“伤口可有不舒服?”
“世子,我好全了,一点都不疼,你看。”吴瑕张开手,在原地转了一个圈圈,笑眯眯的说:“倒是世子受的伤,常常走动,好全了吗?”
“自然。”燕书煜点头,说:“我已经命人移栽了些牵牛到你院子里,以后,在家也能看。”
“真的?”吴瑕的眼睛亮晶晶的,期待的问:“这几种顏色的牵牛,世子怎么找到的?”
燕书煜挑眉:“难吗?”
“世子厉害。”吴瑕崇拜的看著他。
燕书煜也没说移栽的牵牛,有二株特別稀有的品种,他道:“早上风大。”
小左非常有眼色的跑回房,提著一件白色的风衣来了。
燕书煜伸手,小左弯腰递到了他的手里,眼角余光看著世子亲手帮人吴瑕繫上,她的心激动著,手不由自主的攥在了一起,世子对小姐可真好。
“我想今天回家。”吴瑕开口,没等他回答,便解释道:“我离开几天,我爷爷肯定担心我了。”
“我走慢点,肯定不要紧的。”吴瑕补充了一句。
燕书煜看著她小心翼翼,生怕他不答应的样子,道:“好。”
“谢谢世子。”吴瑕开心的说著,她狠狠的鬆了一口气,就怕世子生气。
虽然每天看到世子,她也很高兴,可是世子时不时的凑近,每天陪著她吃饭,她的压力也很大啊,明明是金玉满堂的吃食,可是她却吃著不香!
世子往那里一坐,她就得规矩一点。
“小瑕你的伤好了吗?”赵芸熙也想走了,秦立春帮她摘了桂之后,就回京都了,好像是军营里有事情要忙。
寺院里都快被她走遍了,除了佛像之外,凋零的桂再好看,也引不起她的兴趣了。
“好了,我想家了。”吴瑕一路慢悠悠的回家,第一次坐上世子的马车,坐了三个人,还宽敞的很。
铺上柔软的垫子,一点都不顛屁股,小桌子上,內陷了几个孔,正好摆上点心,哪怕马车晃动,这些点心的盘子,也不会晃动。
“如意卷真是最好吃的点心了。”吴瑕尝了尝如意卷,最近常吃金玉满堂的吃食,她终於明白,为何金玉满堂在京都开了这么多年,依旧是京都最上等的酒楼了。
別说金玉满堂的背景,就说这菜,也吃不腻啊。
更別说金玉满堂隔个几年就会重新装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一回装修过后,金玉满堂不提前半个月预订,连位置都坐不著。
“以后想吃就让人送。”
燕书煜的话音方落,赵芸熙笑看著他:“小煜啊,你未来媳妇给送,你表姐也得送吧?我想吃八宝兔丁,我想吃夏果,要多点的夏果。”
“对了,还有枣子。”赵芸熙补充道:“舅母那边枣子味道就是好吃,格外的脆甜。”
“小瑕,你是不知道,奉北那边气候的原因,枣子的味道可好了,还有,寧安府的橘子特別的甜。”赵芸熙每年最喜欢的就是秋冬了。
枣子吃了,吃橘子。
“娘说运了几车枣子进京,还有肉滚子。”燕书煜看向一旁的吴瑕道:“到时候送些到府上。”
“肉滚子!”赵芸熙一听著这名字,眼睛就亮了:“小煜啊,可得多送点,去年我就没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