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对太子心存不满,朝野上下皆有察觉,可终究,未曾有过废立之意吧?”
    “那要看你站在谁的立场。换作你是太子,眼见陛下对青雀的恩宠逾制,赏赐之丰厚甚至超过了东宫,更默许魏王府广纳贤才,你会作何感想?”
    “你难道不会觉得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你可会甘心束手待毙,坐等被废?自古废太子,可有善终者?”
    李想的这番话,字字句句都像是说到了李承乾的心坎里,精准得令人心惊。
    “这么说……太子早已认定储位不保了?”
    武媚娘何等聪慧,立刻领悟了其中的关键。
    “自从他腿疾,这颗疑惧之心便已种下。跛足之人为君,歷代未有先例。起初或许是自怨自艾,才做出那些悖逆之举。可陛下,时至今日仍对他存有一丝期望。然而,太子本人却未必这么想。你想,一头被逼入绝境的困兽,又岂会坐视一切被夺走?”
    “难道他……他敢效仿当年玄武门之事?可他並非当年的陛下,此举无异於自取灭亡!”
    “若不放手一搏,又怎知没有胜算?退一步说,即便他不敢对圣上有所不敬,难道连动一动魏王的念头都没有吗?”
    “这……”
    武媚娘秀眉微蹙,一时竟有些语塞。
    “我再问你,太子若真行此险招,无论成败,你以为他的东宫之位还坐得稳吗?”
    “若是败了,自是万劫不復,可即便侥倖得手,只要大明宫仍在陛下掌控之中,他的下场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陛下龙体康健,这天下,便不会有第二个玄武门。”
    “依王爷之见,太子殿下的储位已是岌岌可危了?”
    面对武媚娘的疑问,李想的嘴角勾起一抹难测的笑意:“也就是这几年內的事了。”
    “既然太子储位不保,那岂非意味著魏王殿下將是入主东宫的不二人选?”
    武媚娘的看法,也代表了朝野上下绝大多数人的心声。
    李泰乃陛下嫡次子,圣眷正浓,储君之位仿佛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媚娘,你且换位思量,设身处地为陛下想一想。他膝下皇子眾多,自然不愿看到自己身后,儿孙们手足相残,落得淒凉收场。倘若废黜太子,改立魏王,你觉得太子还能有活路吗?以李泰的心性,他能容得下本王,容得下雉奴,乃至其他兄弟吗?”
    李想的这番话,是武媚娘从未深思过的角度。
    甚至满朝文武,也鲜有人从这个层面去揣度储君的人选。
    李世民自己便是踩著兄弟的尸骨登上的皇位,为了史书上的名声不至於太过难看,他定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那將是何等的讽刺。
    当然,这终究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以妾身对魏王殿下的认知,他绝非宽厚之人,若他登基,太子殿下性命堪忧,其余诸位王爷恐怕也难得善终。”
    武媚娘沉吟片刻,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正是此理。你能看透这一点,陛下又岂会想不到?所以,你莫看李泰如今风光无限,实际上,那张宝座早已与他失之交臂。”
    “所以,这便是王爷您既不亲近东宫,也疏远魏王府的缘由?”
    武媚娘心思聪慧,经李想一点拨,瞬间便领会了他置身事外的態度。
    “可以这么说,但也不尽然。不过是志趣不同,不便为谋。本王真正期盼的,是陛下江山永固,趁此良机,將大唐的根基彻底重塑,届时,方是推行新政变法的良机。”
    “变法?”
    武媚娘的脸色瞬间煞白。
    这还是她头一次从李想口中听到如此惊世骇俗的字眼。
    自古以来,变法乃是强国之策。
    然而,推动变法之人,几乎都不得善终。
    商鞅的下场,便是最好的明证。
    “对,变法!但此事不急於一时,尚需数年筹谋!”
    ……
    秋风吹过,草原上的草木由青转黄,而朔州城却迎来了它一年中最鼎盛的时期,比往昔任何时候都要繁华。
    库彻是一个来到朔州还不足一年的薛延陀人,对眼下的生活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清晨的铃声將他从作坊宿舍的睡梦中唤醒。
    他利索地起身洗漱,隨即走向作坊食堂,享用了一顿在草原上连做梦都不敢奢求的饱饭。
    饭后,他精神抖擞地来到自己的岗位,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他是一名纱作坊的搬运工,乾的是最纯粹的体力活。
    从田地里运来的新,在经过脱粒处理后,便会送到他们这里。
    库彻的职责,就是將一麻袋一麻袋的从货运马车上卸下,再搬运到指定的工位。
    朔州城里各类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多数新来的移民都奔著官府许诺的百亩田地去了,愿意留在城里做工的人反而成了少数。
    这无形中,便为库彻这样的胡人提供了谋生的机会。
    他並非战俘或奴隶,而是主动前来投奔的,因此在待遇上比其他人要好上一些。
    “库彻,你听说了没?东家说明年还要扩大场子,到那时,我们兴许就不止是搬运工了,有机会当上匠人!”
    一个同样扛著百斤重物的工友,中气十足地与他閒聊。
    对於他们这些薛延陀汉子来说,成为一名作坊匠人,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指望。
    匠人的工钱更高,活计更体面,晚上还能免费去夜校读书识字,甚至自己的孩子都能免费上作坊办的蒙学和小学,这样的好事,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我也听说了,咱们东家是长安来的大户,明年要种更多的,作坊自然也要跟著扩建。不光是咱们这,我听说其他几家作坊也都在招兵买马呢。”
    库彻扛著袋,紧隨著工友的脚步答道。
    “是啊,你看现在这城里,哪还有乞丐的影子?只要有手有脚,就不愁没活干。各家都缺人,咱们的机会就来了。前几天我刚去书铺买了本字典,打算自己先学著认字。只要咱们诚心跟著大唐干,日子肯定差不了。”
    “没错,城里那些早年东突厥迁来的人不也常说嘛,只要安分守己,听朝廷的话,日子只会越过越红火。”
    “要是能识文断字,得到唐人的看重,我们也能成为真正的唐人。我现在是看透了,这世道,只有跟著大唐才有好日子过。”

章节目录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瓜州有点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瓜州有点甜并收藏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