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多哈世乒赛,启动!
    五月的多哈,热浪袭人。
    阳光灼灼,炙烤着波斯湾畔的林立高楼。
    然而,比天气更热的。是即将在此点燃的世乒赛烽火。
    自1926年伦敦首届世乒赛以来,这项象征乒乓球领域最高竞技水平的赛事,已然走过近百年岁月。
    作为三大赛之一,世乒赛无疑是全球乒乓球运动员心向往之的殿堂。
    无数传奇,在这诞生。
    许多名局,于此传唱。
    男女单打各128位顶尖高手,双打64对巅峰组合,将在这片舞台上,为至高无上的荣耀展开厮杀。
    单打七局四胜,考验的是极致的稳定与耐力。
    双打五局三胜,比拼的是绝对的默契和爆发。
    每一场胜利,都需拼尽全力。
    每一分得失,都将决定生死。
    不过,与往届不同。
    这次多哈世乒赛,自筹备之初,便透出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最先引发争议的,乃是球台。
    按照主办方的要求,球台采用全新的栗色台面,而非传统的蓝色或绿色。
    球台颜色的改变,绝非标新立异那么简单。
    乒乓球和球桌颜色的对比度、球桌的反光程度、长时间注视对眼睛带来的影响……都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对来球旋转、速度和落点的判断。
    尤其是高速对抗中,零点零几秒的反应时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捕捉形成的条件反射。
    好在,多哈世乒赛的球台器材,乃是红双喜提供。
    国乒封训期间,便已换装了与多哈世乒赛相同规格的球台。
    封训两周,国乒队员,从发球、接发球,到相持对拉,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在栗色背景板下反复打磨。
    就连王力勤说的那样:“我们无法改变规则,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踏上多哈的赛场时,感觉就像是在自家训练馆一样熟悉。”
    当然,比赛场上的感觉,与训练迥然不同。
    能否适应,还需检验。
    除了球台以外。
    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抽签规则的重大调整。
    以往世乒赛的抽签仪式,通常都在赛前三天举行。
    留给各队研究对手以及调整战术的时间,紧凑而充满悬念。
    但这次,国际乒联却一反常态,将抽签日期,提前了足足半个月。
    早在4月30日,抽签结果,便已出炉。
    抽签结果一出,选手之中,反应最大的,莫过于皮奇德福。
    因为,他的首轮对手,便是陈金。
    皮奇福德,这位英国老将,在乒坛并非寂寂无名。
    反手连续速度之快,进攻凌厉,曾击败过马泷和许炘。
    最高世界排名第十三位。
    而如今,皮奇德福的排名,已经滑落至五十开外。
    但,仍不容小觑。
    当他得知自己世乒赛的首轮对手,竟是陈金之后,直接道心破碎,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公开发难。
    炮轰矛头,直指这次提前抽签的新规。
    ‘伙计们,难以置信,这就是国际乒联对待世锦赛的方式,就像wtt的规则一样。“
    “提前半个月告诉你,‘嘿,你的第一轮就是世界第一,那个叫做陈金的大魔王,好好准备回家吧!’”
    “这剥夺了比赛的偶然性,也让我们这些排名靠后的选手失去了以逸待劳的机会。”
    “公平何在?”
    一番言论,迅速在外网发酵,引来不少议论。
    何止是外网,国内同样一片哗然。
    “提前半个月抽签?这跟开卷考试有什么区别?”
    “我去,这是变着法子要让骰子多哈夺冠啊。”
    “国际乒联的百年声誉,毁于一旦!”
    “烂完了,毁灭吧。”
    ……
    对于提前抽签,国乒众人,也都没有太大的反应。
    首轮明牌,针对训练,反而放大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偶然性。
    正如王力勤所言:“规则对每个人都是一样,我开卷考试,你也开卷考试,最终比拼的,还是技战术、心态和意志,其实大差不差。”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
    多哈世乒赛的第三个变化,便是鹰眼回放系统的正式引入。
    这项在网球、羽毛球等项目中已成熟运用的技术,终于走进世乒赛的殿堂。
    规则规定,每名球员每场比赛拥有两次挑战鹰眼的机会。
    若挑战成功,则次数不予扣除。
    若挑战失败,则减少一次机会。
    对于乒乓球比赛而言,鹰眼技术的运用,大多集中在发球环节和擦边争议。
    国乒封训时,同样引入了鹰眼。
    尤其是在发球训练。
    队内公认,以鹰眼练习发球最多最久的人,莫过于王褚钦。
    王褚钦对鹰眼技术的钻研,近乎痴迷。
    鹰眼系统引入后,他几乎每天都雷打不动,加练发球至少两个小时。
    而且,全都是在鹰眼监控下进行。
    每一个发球的抛球高度、角度,在鹰眼的调教下,无不被他精准拿捏。
    而关于鹰眼系统另一个令人咋舌的数据,则是属于陈金。
    在队内组织的模拟挑战中,无论是陈金挑战对手的发球,还是对手挑战陈金的发球,其鹰眼挑战成功率竟然高达惊人的100%。
    换而言之,陈金对发球的判断,对规则的理解,以及那种直觉天赋的赛场洞察力,已然臻至恐怖如斯之境。
    他的眼,就是尺!
    ……
    5月13日。
    国乒一行,提前四天,乘坐包机,抵达多哈。
    舱门甫一开启。
    一股干燥而又灼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与帝都初夏尚带温润的气候,截然不同。
    “多哈,我来了!”
    张嘉豪鼻孔里塞着一团卫生纸,举目远眺,振臂高呼。
    “赶紧走。”
    谢名扬在后面冷声道,“别挡在门口。”
    一行数十人,浩浩荡荡,穿着统一的国家队服。
    光是王褚钦的教练团队,便有五个。
    甚至,张雷亲自率领。
    很明显,这次世乒赛,王褚钦雄心壮志,势在必得。
    “除了教练以外,京队还额外给王褚钦配备了体能和医疗,就连厨师也带来了。”
    张嘉豪低声道,“瞅瞅人家的配置,再瞅瞅咱们魔都队,连个送行的都没有。”
    “说好的后勤保障呢?”
    闻言。
    陈金微微一笑,并未言语。
    他当然知道,张嘉豪为何吐槽。
    但实际上,王力勤私底下曾找过他,聊及此事。
    原本,魔都队也打算为陈金和张嘉豪两人配置专门的团队。
    由张超带队,许炘跟随。
    陈金却婉言拒绝。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队里已经配备了体能、医疗和营养师,不用浪费资源。”
    “同样是京队,瞧瞧人家王褚钦,再瞅瞅你,一个团队都没有。”
    张嘉豪冷眼一瞥谢名扬,“做人的差距咋那么大呢?”
    “我不需要。”
    谢名扬淡然道,“所以拒绝了。”
    言下之意,再也明显不过。
    “糊涂啊。”
    张嘉豪痛心疾首,“其他你可以不要,好歹带一个厨师。”
    谢名扬没再搭理。
    通关,提取行李,登上组委会安排迎接的大巴车……一切井然有序。
    大巴车驶出机场,奔驰在宽阔整洁的高速公路上。
    窗外掠过高楼,与远处隐约可见的无垠沙丘,形成奇特的共生景观。
    不久后,
    抵达卢塞尔华尔道夫酒店。
    踏入大堂,金碧辉煌。
    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
    巨大的水晶吊灯,倾泻下璀璨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淡雅而昂贵的香氛。
    陈金等人,四处比赛,也曾住过不少五星级酒店。
    但,与眼前相比,逊色不少。
    “听说这酒店有一块私人沙滩。”
    张嘉豪挤眉弄眼,四下张望,“不知道沙滩上有没有人在晒日光浴?”
    “大哥,这是中东。”
    陈金瞪他一眼。
    很快,入住办理结束。
    每人单间。
    手里把玩着房卡,张嘉豪一脸惊叹:“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真特么壕无人性啊!”
    陈金、谢名扬和张嘉豪三人,恰好被安排在了同一楼层,房间相邻。
    这让他们颇为满意。
    大赛期间,熟悉的队友住在一起,既能互相照应,也方便串门交流。
    拖着行李箱,陈金刷开自己的房门。
    整洁,干净。
    宽敞而又明亮的海景房。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一片蔚蓝。
    波斯湾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几艘白色的游艇点缀其间。
    而转过身,透过另一侧的窗户,极目远眺,视线尽头,却是连绵起伏的黄色沙丘,在热浪中微微扭曲。
    一边是碧波万顷的海洋,一边是苍茫无垠的沙漠。
    两种截然不同的壮阔景观,竟在同一个房间内被同时收纳,给人一种超现实的美感。
    陈金放下行李,走到窗边,静静观赏。
    拿起手机,随手拍了几张照片。
    随后,整理东西。
    安顿完毕。
    张嘉豪敲响了陈金的房门,约上谢名扬一起,自由探索酒店。
    奥林匹克规格的室内游泳池、器械齐全的现代化健身房、水疗中心、多个风味餐厅……
    游泳池、健身房什么的,张嘉豪兴趣不大。
    可一到餐厅,顿时两眼放光,哈喇子直流,再也挪不动脚了。
    休整一夜,倒过时差。
    次日,国乒开始赛前场地适应训练。
    这次多哈世乒赛,采取的是“主副双场馆”模式。
    主馆是承办过众多国际大型赛事的卢塞尔体育场。
    大部分关键场次的比赛,将在这里进行。
    至于副馆,则是卡塔尔大学综合体育馆,主要进行前期部分场次的较量。
    问题是,两个场馆之间的距离,长达15公里。
    多哈的交通环境下,即便有组委会安排的专用车辆和交通协调,单程也需要大约30分钟。
    如此一来,训练和比赛安排,需要两个场馆之间转换。
    选手将不得不费大量的时间在路途上。
    这对于需要保持高度专注和身体最佳状态的运动员而言,无疑是一种额外的消耗。
    首日适应训练,众人便已体验到了转场奔波的痛苦。
    上午,在卢塞尔主馆感受了开幕式的中央场地,下午则需要赶往卡塔尔大学综合体育馆。
    大巴车上,看着窗外似乎永远也开不到头的公路,张嘉豪昏昏欲睡。
    “这距离……我有种感觉,不是来打比赛的,更像是来多哈参加沙漠拉力赛。”
    张嘉豪忍不住吐槽,“每天这么来回跑,体力还没消耗在赛场上,先贡献给多哈的公路了。”
    语气中,带着些许怨念。
    “就你小子话多。”
    李谦瞪他一眼,“还是那句话,规则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我们要奔波,人家也要奔波。”
    “与其在路上抱怨,还不如把心思放在比赛上。”
    张嘉豪下巴微扬,仿佛成竹在胸:“李教放心,第一轮双打的对手,我已经仔细研究过了。”
    “波兰队的塞缪尔·库尔齐基和米洛什·雷德齐姆斯基,只要我和金哥……主要是我,发挥正常的话,应该能够轻松拿下。”
    闻言。
    陈金愣了一下:“米洛什·雷德齐姆斯基?这个名字听着,有点熟悉。”
    “金哥,你忘了吗?”
    张嘉豪笑道,“上个月的世界杯小组赛,你跟米洛什交过手,还打了他一个11:0。”
    “我想起来了。”
    陈金苦涩一笑,“这么快就又要交手了么?”
    上次世界杯,一不小心,打了米洛什·雷德齐姆斯基一个11:0,让他心中有些愧疚。
    没想到,多哈世乒赛,再次遭遇。
    而且,还是首轮遭遇。
    虽然从单打换成了双打。
    “连单打都被金哥虐得那么惨,我就不信,换成双打,他还能翻了天不成!”
    张嘉豪拍着胸脯,自信满满,“李教,你安心看我和金哥表演。”
    “与其担心我和金哥,不如担心担心姓谢的。”
    谢名扬的首轮对手,乃是霓虹队的篠塚大登。
    同样是劲敌。
    “姓谢的。”
    张嘉豪撑着椅背,略微站起身来,对坐在前排的谢名扬道,“第一次参加世乒赛,你别搞一个128强,创造国乒历史,那可就笑话闹大了。”
    “你最好输给篠塚大登,我以后就能嘲笑你一辈子,哈哈哈哈……”
    谢名扬双手抱胸,双目微瞑,对张嘉豪的话,浑不在意。
    “你大可放心。”
    谢名扬连眼皮也不抬一下,淡然说道,“我绝不会让你如愿以偿的。”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乒乓:挥拍亿万次,超神全满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啃骨头的卷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啃骨头的卷卷并收藏乒乓:挥拍亿万次,超神全满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