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不用七星灯,孔明也能续命
    交州,苍梧郡。
    暑气蒸腾,刺史府后园内。
    芭蕉叶阔,遮天蔽日。
    诸葛亮轻摇羽扇,斜倚竹榻,案前酒瓮已空了三坛。
    他自到交州三月以来,日日与吴巨、区景二人饮酒作乐。
    一开始区景还担心诸葛亮是扮猪吃老虎。
    可时间一长,也逐渐对他放松警惕。
    私下里尝言:
    “初时以为诸葛孔明号卧龙,今观之,不过一介白面书生耳。”
    “终日醉卧,何足为虑也?”
    遂不以为备。
    这日,七月初七。
    诸葛亮忽下帖邀宴,言得楚中新酿,请二人共赏。
    吴巨大笑:
    “这酸儒,竟还藏了好酒!”
    遂与区景披甲赴宴,带了亲兵二百人,列于府外。
    入得厅中,却见诸葛亮端坐主位,羽扇纶巾,神色肃然。
    案上无酒,唯有一卷黄绢诏书。
    “二位将军。”
    诸葛亮忽起身,声音清冷如霜,“可识得此物?”
    吴巨尚未反应,区景已变色——那分明是天子诏令!
    诸葛亮陡然振袖,高声宣读:
    “查苍梧太守吴巨、都尉区景,私截贡赋,虐杀流民。”
    “勾结山越,意图不轨”
    “今证据确凿,着交州刺史诸葛亮,即刻拿下问罪!”
    “你——”
    二人闻言,无不骇然。
    原来这短短三月时间,诸葛亮一直在私下里查他二人的罪状。
    不过,交州远离中原。
    纵然你得了证据,又能怎样?
    吴巨立时暴起,案几翻倒,正欲上前擒拿诸葛亮。
    却见屏风后寒光一闪,廖化、刘磐各执利刃冲出!
    区景拔剑欲挡,却被刘磐一刀斩断手腕,血溅画屏。
    吴巨嘶声怒吼:
    “诸葛村夫!我亲兵就在府外,尔敢——”
    话音未落,廖化长剑已贯其胸。
    “吴兄!”
    区景大吼,强忍着断手之痛。
    “诸葛先生……诸葛使君……饶了我!”
    “我什么都听你的,杀了我,我的士兵是不会放过你的……”
    谁料诸葛亮只是淡淡地一挥手,一柄利刃便贯穿了区景的后背。
    苍梧郡的一二把手,便在诸葛亮的雷厉风行之下,顷刻间丧命。
    为此鸿门宴,他足足准备了三个月!
    然而,二人的死,并不意味着诸葛亮便胜利了。
    此刻,他想起了李翊时常挂在嘴边说的一句话——
    “只有掌握了军队,才能掌握政府。”
    诸葛亮想要完全控制住苍梧郡,必须得拿到苍梧的军权。
    苍梧城头,暮色沉沉。
    诸葛亮立于女墙之上,羽扇轻摇,身后两名甲士高擎长竿。
    竿上悬着两颗血淋淋的首级——
    吴巨怒目圆睁,区景面容扭曲。
    鲜血仍自颈间断口滴落,砸在青砖上,发出“嗒、嗒”的闷响。
    城下数千苍梧守军骚动不安。
    刀戟碰撞声、甲叶摩擦声、惊怒低语声混作一片。
    有人厉声喝问:
    “诸葛村夫!尔……尔敢杀我们将军?!”
    诸葛亮神色不变,只是缓缓展开手中诏书,声音清朗,穿透暮色:
    “苍梧将士听令!”
    他声调不高,却字字如铁,竟将嘈杂声压了下去。
    “吴巨、区景,身为汉臣,却行悖逆之事!”
    “私截朝廷贡赋,中饱私囊,其罪一也!”
    “虐杀流民,以首级冒功,其罪二也!”
    “专政一方,意图割据自立,裂我大汉疆土,其罪三也!”
    “有此三罪,朝廷命亮将之就地正法!”
    话落,城下顿时一片哗然。
    诸葛亮猛然合上书信,朝城下守军呼喊:
    “尔等欲与反贼同流合污乎!”
    守军中一阵骚动,有零星的几个人人开始放下兵器了。
    他们到底是普通民众,没有太高的政治觉悟。
    被诸葛亮轻轻一吓,便害怕了,怕自己也被打成反贼一党。
    却未意识到,此刻的他们仍然具备夺回苍梧实权的实力。
    正如文和乱武之前,西凉军也意识不到他们当时已经具备控制朝廷、颠覆天下的实力一样。
    边远出身的武人大多如此,目光短浅,觉悟不高。
    一听到“朝廷”二字,“逆贼”二字,便往往吓得缩手如龟了。
    可与西凉军不同的是,苍梧守军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大汉。
    刘备只是不愿意费太多精力来开发交州而已。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够随便容忍自己的手下,不明不白地死在此处。
    就在此时,城西忽然传来一阵浑厚的铜鼓声!
    “咚——咚——”
    众人回头,只见一队俚人战士列阵而来。
    为首者身披犀甲,头插雉羽,正是高凉俚酋冼郎!
    “诸葛刺史乃天子钦命!”
    冼郎声如洪钟,用生硬的汉话高喊。
    “我俚人只认朝廷!谁要造反,先问过我手中铜刀!”
    他身后三百俚人弓手齐齐拉弦,箭镞寒光映着落日,令人胆寒。
    三月时间里,诸葛亮早就已经将这位俚人酋长拉到了自己这一边。
    而条件也很简单,许给俚人划山而治的自治权。
    紧接着,城南又起喧嚣。
    一队青衣家丁拥着一辆牛车缓缓驶来,车上端坐着苍梧豪族陈肃。
    “吴巨苛虐百姓,老夫忍之久矣!”
    陈肃白须颤动,指着城上血淋淋的首级。
    “今日天理昭彰,尔等还要执迷不悟吗?!”
    最后,一名青衫文士自城门阴影中走出,正是避难于交州的名士张紘。
    他在此地安家已有近二十年,颇有名望。
    “诸君。”
    张紘声音虽然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孔明先生乃当世卧龙,奉诏抚交。”
    “今日只诛首恶,余者不问——这是给苍梧将士的活路。”
    他顿了顿,忽然提高声调:
    “难道你们真要为了两个死人,赔上全城性命?!”
    城头风声呜咽。
    一名苍梧军侯突然扔下长戟,“当啷”一声脆响。
    “我……我愿归顺朝廷!”
    这一声如同推倒了第一块骨牌,转眼间,兵器落地声连成一片。
    有人跪地高呼:
    “愿意听从诸葛刺史调遣!”
    诸葛亮俯视城下,见大势已定,这才收起诏书,温声道:
    “众将士请起。”
    “从今日起,苍梧军饷按额发放,战死者抚恤加倍。”
    随后又对身旁的廖化下令道:
    “去!打开府库。”
    “将里面的存银尽数取出,今夜犒赏三军!”
    底下的欢呼声顿时响彻云霄。
    苍梧的军权被诸葛亮收回,这少不了当地豪族俚人的支持。
    尽管没有,凭借刚才那一番激情演讲,兴许也能将之唬住。
    只不过有了他们的支持,诸葛亮的把握会更高。
    他本就性格谨慎,自马谡之事后,则更加求稳了。
    子时三刻,苍梧军营。
    夜风卷着未散的血腥气,诸葛亮立于点将台上。
    手指轻按着案前的兵册,身旁油灯将他的影子拉得修长而冷峻。
    廖化按刀侍立一侧,低声道:
    “使君,如今虽暂时收服了苍梧守军。”
    “但时值新旧交替,正是多事之秋。”
    “还是须要严防奸佞作祟,末将之见,是否先缴了他们的器械?”
    不必。
    诸葛亮轻挥羽扇,眉宇从容:
    “这并非长久之计,自今夜起,苍梧军当另立新制。”
    诸葛亮拿到军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军队重新编整。
    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潜在的兵变可能。
    他将吴巨亲兵营拆为三队。
    分别分入刘磐、廖化、冼郎三部。
    然后规定,每伍五人,必须来自不同的屯队。
    不许其旧友私下沟通交流。
    经过一番整编,诸葛亮基本稳住了苍梧军队。
    而军队的掌握,也使得他总算在苍梧、在交州站稳了脚跟。
    然而,没有人会承认诸葛亮现在是交州之主的。
    因为提到交州,永远跟一个人的名字脱不开关系。
    ……
    交趾郡,太守府。
    士燮端坐案前,手中捏着一封密信,眉头微微皱起。
    堂下众幕僚垂首而立,厅内鸦雀无声。
    “苍梧政变……”
    士燮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清朗。
    “吴巨、区景授首,诸葛亮一夜整军,如今五千苍梧卒尽归其麾下。”
    他抬眼扫视众人,白眉下的目光如刀:
    “诸位以为,我士家当如何自处?”
    士燮在史书上,只留下寥寥数百字。
    但在越南的历史上却很受推崇。
    还被后世的越南人追赠为了善感嘉应灵武大王。
    可士燮明明是土生土长的中原人,跟随家族才南迁到交州的,如何被越南人如此推崇?
    这便是因为,交州除了两广地区外,还包括了今天的越南。
    而士燮的大本营的交趾郡,就位于今天越南的红河平原一带。
    在士燮执政交州前夕,交州的经济、文化相对中原来说还是非常落后。
    而士燮为政开明,在他的统治下,交州变成了当时的世外桃源。
    居民富庶,安享太平。
    使得许多中原人也纷纷南下交州避难。
    跟着中原人一起进入交州的,还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学文化。
    这些都极大促进了交州的繁荣发展。
    这一系列的为政举措,使得士燮在越南的历史地位极高。
    如今的士燮,已经年过古稀,年满七十三岁了。
    交州人民,也在他的统治下,享受了二十五年的太平日子。
    如今诸葛亮的到来,无疑打破了这份平静。
    一位幕僚率先出列,向士燮拱手道:
    “明公,刘备横扫中原,匡扶汉室,带甲百万。”
    “诸葛亮又善于用兵,乃天枢门徒。”
    “我交州贫瘠民弱,若是硬抗,恐非上策。”
    话落,立马有人出声跟着附和:
    “朝廷既派孔明为刺史,名义上已是交州之主。”
    “我等若公然违逆,便是谋反。”
    “届时刘备当真发天兵来讨,以我交州小地,断难抵抗王师。”
    士燮沉默片刻,指节轻叩案几:
    “我亦知朝廷遣诸葛孔明来此,是为控制交州。”
    “只是我士家在此二十五载基业,难道便要白白拱手让人?”
    长史上前一步,低声说道:
    “明公,以退为进,未必不是良策。”
    “哦?”士燮眯起眼睛问,“老夫愿闻其详。”
    那长史乃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交州偏远,朝廷真要大军南下,也必然耗费钱粮无数。”
    “若非如此,刘备也断不会单独遣诸葛亮过来抚定,而不另益其大军。”
    “诸葛亮初来乍到,根基未稳,也未必便愿大动干戈。”
    “不如明面上顺从,遣使示好,承认其刺史之位。”
    “……然而,南海贸易仍握在我等手中。”
    “各郡官吏亦多是我士家旧部。”
    “诸葛亮若要推行新政,终究绕不开我们。”
    此前说过,交州的地形不同于益州。
    益州虽号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但益州的四川盆地内,并没有太大的山脉作进一步的切割。
    所以整体也能视作是一个大平原。
    只有平原地形,才使得其有资格被称为天府之土。
    反观交州,内部被山脉切割得四分五裂。
    这种地理环境,便使得交州很难凝聚起来。
    因此,交州的内部也主要分为了三大区域。
    分别是以南海郡、苍梧郡、合浦郡为首的东部区域。
    其中以南海郡相对最为繁荣。
    南越赵佗便是在这里建立了王业,同时也造就了番禺的繁荣。
    然后是以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为首的交州西部。
    这三个郡大致就是今天的越南国土。
    最后,便是东西部区域之间的郁林郡。
    这个郡也是交州最破碎,最落后的郡,因为交通极其不便。
    三处区域,三处不同的文化。
    即使士燮统治该地二十多年,也没法将之统合起来。
    所以只能选择任用当地的世家大族来进行羁縻统治。
    同时,士燮还把自己的兄弟分别派往了各个区域。
    其弟士壹领合浦郡。
    士领九真郡。
    士武领南海郡。
    士燮本人亲自坐镇最繁荣的交趾郡。
    从而形成了“士氏交州”。
    此外,士家还通过联姻控制了当地的俚僚酋长。
    并垄断了南海贸易。
    由此不难看出,交州姓士这个说法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他们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将交州就这么白白让出去。
    半月后,一队交趾使者携厚礼北上苍梧。
    贡品清单为:
    南海明珠十斛。
    犀角、象牙各二十对。
    龙眼、荔枝等鲜果百筐。
    细纹葛布千匹。
    使者伏地呈上士燮亲笔书信:
    “燮年老昏聩,未能早迎天使。”
    “今闻明公抚交,不胜欣喜,特献薄礼,望乞笑纳。”
    “交趾九真诸郡,皆愿听候调遣。”
    诸葛亮轻摇羽扇,审视着交趾贡礼。
    在目光沉静地扫过这些珍宝后,最终落在了跪伏于堂下的交趾使者身上。
    “士公镇守交州数十载,安抚蛮夷,畅通海路,实乃朝廷栋梁。”
    诸葛亮温声道,“今日又献此厚礼,足见忠心。”
    “回去代我向士公致意,就说亮深佩其德,愿与共安岭南。”
    使者闻言,额头触地,连声称是。
    诸葛亮又令左右:
    “取锦缎十匹、黄金五十两,厚赐来使。”
    待使者千恩万谢退下后,厅内只剩诸葛亮与张紘二人。
    “子纲先生,”诸葛亮轻拂袖口,抬眼问道,“你在交州多年,以为士家根基如何?”
    张紘沉吟片刻,缓缓道:
    “若士燮欲称王,则交州无人能阻。”
    “若士燮欲灭当地酋王,则各酋无人能撄其锋。”
    “哦?”
    诸葛亮羽扇微顿,笑道,“这么看来士家在此地影响力非同小可。”
    张紘捋着颔下白须,蹙眉沉吟道:
    “士家掌南海贸易,坐拥珍珠、犀象之利。”
    “九真、日南良田,半入其族。”
    “俚人渠帅,多与其联姻。”
    “交州之土,实乃士家之土。”
    “如此说来……”诸葛亮挥着羽扇,轻声道,“士燮若反,交州顷刻易帜?”
    张紘点头:“正是。”
    诸葛亮沉默片刻,忽而一笑:
    “可他至今未有称王。”
    张紘一怔。
    “交州偏远,士燮若自立,朝廷未必能即刻征讨。”
    诸葛亮羽扇轻点案上地图,“但他仍选择向朝廷称臣纳贡——此非懦弱,而是明智。”
    “因为士燮即便称王,也不过是下一个赵佗。”
    “他依然得向朝廷称臣纳贡,还得背负反贼之名。”
    “似现在这般,即便未有称王,可交州依然是姓士。”
    “这与称王已经无异了。”
    他抬眸,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这样的人,未必不能为我所用。”
    “使君欲如何施为?”张紘问道。
    诸葛亮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徐徐展开:
    “士燮好经学,尤擅《春秋》。”
    “我拟邀他共修《交州志》,记录岭南风物。”
    张紘眸光一闪:
    “妙计!修志需调阅各郡户籍、田亩、商税……”
    “正是。”诸葛亮微笑,“届时,交州虚实,自可一览无余。”
    “士燮他会配合吗?”
    “士燮是个聪明人,亮以为他会配合的。”
    诸葛亮起身行至窗前,望向交趾方向。
    “至于南海贸易——”
    “李相爷不是一直对贸易商路十分感兴趣么?”
    “南海贸易,远涉海外。”
    “待亮理清楚这里的门路后,再上报内阁。”
    “内阁一定会对此引起重视。”
    “有了内阁的支持,开拓交州便不是难事。”
    “到时候中原的货物源源不断输入交州。”
    “若士家愿开商路,或可两家共分,此两全其美之策也。”
    夜风拂过,烛火摇曳间。
    张紘仿佛看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缓缓笼罩交州。
    “孔明先生……”
    张紘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探究。
    “以先生之才,纵使在中原,亦当为宰辅之器。”
    “何以……何以……”
    他话未说完,但意思已明——为何会被贬至交州这等边陲之地?
    诸葛亮执盏的手微微一顿,茶面荡起细纹。
    半晌,他轻叹一声:
    “公安之失,在我。”
    “马谡……”
    张紘恍然,荆州离交州毕竟近,他多少有些耳闻这些事。
    只不过具体不太清楚。
    当时只是在想哪个倒霉蛋会遭殃。
    不想竟是诸葛先生。
    片刻后,诸葛亮却抬眸一笑:
    “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交州虽僻远,却可历练心志。”
    “在此处熬一年资历,胜在中原熬十年。”
    他羽扇轻摇,语气忽然转沉:
    “况且——”
    “亮不会永远困于此地。”
    烛火“啪”地爆了个灯,映得他眸中精光乍现。
    “对了,子纲先生是徐州人士?”
    诸葛亮忽然转开话题。
    张紘颔首,应声道:
    “老夫乃彭城旧族,后迁至广陵。”
    他苦笑一声,“初平四年时,曹操伐徐州,血流漂杵……”
    “原来如此。”
    诸葛亮轻叹,“亮本徐州琅琊人事,亦因曹军南下,随叔父避祸于荆州。”
    两人对视一眼,竟同时想起当年徐州惨状。
    泗水为之不流。
    饿殍塞道,易子而食。
    两人也都没能想到,居然能在交州这种偏远地方见着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张紘闭了闭眼:
    “后来陈元龙入驻广陵,与袁术大交兵。”
    “老夫再度南逃,最终落脚于交州。”
    他摩挲着案上茶杯,“这一停,就是二十年。”
    后面陈登入广陵,威胁袁术侧翼,则完全是李翊到来后的连锁反应了。
    使得这位江东二张,与张昭齐名的大才并未被东吴所用。
    “先生可曾想过回返中原?”诸葛亮问。
    张紘摇头,叹气道:
    “故园早成焦土,况吾家业已在交州。”
    “子女亦在此地成家立业,安忍离去?”
    “倒是先生——”
    他抬眼,“听闻李相爷已重整徐州,百万流民归乡。”
    “先生既为徐州旧人,是否也……?”
    “李相……”
    诸葛亮轻轻咀嚼这个称呼,忽而一笑。
    “确是人杰。”
    “无他辅佐陛下,汉室难有三兴之机。”
    他起身行至窗前,望向北方星空:
    “但正因如此,亮更需在州有所作为。”
    夜风吹散了他的低语:
    “总要有人……为朝廷守住这南海门户。”
    “对了,先生今年贵庚?”
    诸葛亮心血来潮,又问及一个自己好奇许久,但之前都没机会问的问题。
    张紘多大了。
    “老夫今岁甲矣。”
    诸葛亮闻言,眉梢微扬:
    “先生已届耳顺之年?”
    他细观张紘面容,“观先生目明体健,竟似知天命之龄。”
    这便是困扰诸葛亮的问题。
    这张紘须发皆白,按理说年纪应当不小了。
    可精神状态却极好,完全不像已经年满六十的人。
    张紘抚须而笑,眼角皱纹舒展如菊:
    “许是交州水土养人吧……”
    “合浦渔夫,八十尚能搏浪。”
    “郁林樵叟,七十犹可攀崖。”
    “此地产益智仁、巴戟天,村野老农随手采撷。”
    “据说都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诸葛亮羽扇轻摇,自嘲说道:
    “既如此,亮他日致仕,当来交州结庐。”
    “日日饮椰汁、啖龙眼,或可偷得彭祖八百之寿?”
    历史上的张紘五十九岁就死了。
    可如今他不仅活到了六十岁,而且还越来越精神,完全不显老态。
    这确实跟他来到交州有关系。
    提到交州,总是让人不禁想起南越武帝赵佗。
    不是因为这老登趁着楚汉相争之际,建立了南越国。
    而是他作为开国君王,居然活到了一百零四岁才挂掉。
    而交州的主人士燮,这位岭南总管也足足活了九十岁。
    还有后来南北朝的冼夫人,她也差不多活了九十来岁。
    要知道,在古代能活到七十岁,便已经是国宝级别的存在了。
    而交州地区就跟批发似的,大量产长寿人员。
    普通老百姓也就算了,像士燮、赵佗这种统治者。
    每日操劳政务,居然都能活到九十、一百多岁。
    这绝对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可不是都说岭南地区气候在当时很不宜居吗?
    为什么这些统治者居然能活得这么长?
    莫不是有什么独特的岭南养生秘法吗?
    原因有两个,
    第一,交州地形闭塞,基本上不受中原战乱影响。
    而交州内部的人,也大多不喜欢内耗。
    大家和和气气的过日子,心态好,活的久。
    当然了,交州特殊的地貌,也使得当地人不具备内战的条件。
    毕竟,打一场仗就得翻过重重山峦,大伙儿犯不着。
    光是鲜少受到战争影响这一条,就足以让交州人长寿了。
    但最关键的,还是第二条——
    岭南人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这里山路崎岖。
    行路难,就得多走路。
    人老腿先老。
    就拿世界平均寿命,排名前三的香港举例。
    不可否认这片区域相当发达,但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
    这里区划多,距离短,去哪都是走路。
    出地铁也没有电梯,都是用脚上楼梯。
    这就导致本地生活的人腿脚都有力,七十岁、八十岁还能健步如飞。
    在香港只要看到穿的是运动鞋、跑步鞋、走路鞋,再背个双肩包的。
    基本就是本地人无疑。
    古代的岭南也是同理,要想在这里生存,就是得天天走路。
    路走得越多,自然也就越精神。
    人们也就跟着长寿。
    当然,前提是你得先适应这里的气候。
    “听孔明先生此言,倒让老夫想起《黄帝内经》所载——”
    “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
    张紘指着地图上褶皱的群山:
    “此地有群山为屏,使得五岭阻隔战乱,百姓不遭兵燹之祸。”
    “山路逼人跋涉,使得步行代车,故使气血长年通畅。”
    此外还有海物滋养,此地鱼虾蚌蛤取之不尽,不忧饥馑。”
    “老夫想,这便是此地人民得以长寿之因罢。”
    诸葛亮听罢,大觉受益匪浅,抚掌笑道:
    “《淮南》有言:‘鹤寿千岁,以极其游’。”
    “今日方知,这长寿之道原是天地至理。”
    张紘闻言,抬眉问:
    “哦?使君何出此言?”
    “适才细想……”
    诸葛亮以箸蘸茶,在案上画了道山形。
    “交州虽僻处南荒,然则五岭为屏,瘴疠为障,反倒成就了养生福地。”
    他指着自己足履,“这半月踏遍苍梧山径,腿脚竟比在江陵时更健旺三分。”
    窗外芭蕉叶上积雨滑落,啪地打在石阶上。
    张紘望着烛焰映在诸葛亮眉间的光影,沉声说道:
    “士威彦今岁恰逢古稀之庆。”
    “逾七十耶?”
    诸葛亮羽扇微顿,意味深长地说道:
    “亮方经而立,便是与他熬时辰,也能熬到看他的灵柩出殡。”
    张紘捻须莞尔:
    “……呵呵,是啊。”
    “使君如此年轻,士燮在此地再是有影响力。”
    “也断不能熬过使君,只要时间一长,交州早晚会彻底落入到使君掌控中。”
    “届时使君资历也熬够了,交州又能完毕上交给朝廷。”
    “到那时候,重返中原,晋升内阁,不在话下。”
    张紘在此刻总算明白,为何诸葛亮要选择相对温和的态度对待士燮家族了。
    不单单是因为诸葛亮性格仁善,不忍心在交州多造杀戮。
    何况士燮在交州本身干的就很不错,诸葛亮也没道理去治他的罪。
    可以朝廷为后盾,“逼迫”士燮与自己合作。
    那么时间一长,交州的大权早晚落入诸葛亮手中。
    这其中也包括南海的贸易。
    毕竟诸葛亮还很年轻。
    在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后,诸葛亮心情大好。
    击掌唤来侍从:
    “去厨下取那只乌骨鸡,配上交趾进贡的草果炖了。”
    又对张紘眨眼笑道:
    “自今日始,亮当日啖一鸡。”
    “定要活得长久些!”
    “子纲可愿与亮共食?”
    张紘闻言大笑:
    “这乌骨鸡乃是大补之物,老夫光是听到其名便已食指大动。”
    “使君主动相请,老夫岂有拒绝之理?”
    “今日算是得以大饱口福咯。”
    少顷,僮仆捧上朱漆食盒。
    揭开时白气蒸腾,盒内的乌鸡已经炖得骨酥肉烂。
    面上浮着十数粒红艳艳的枸杞,还有几片黄精在汤中载沉载浮。
    诸葛亮亲自舀了碗奉与张紘:
    “先生可知?这乌骨鸡最是补益元气。”
    他指着鸡胸处一块肉,“岭南人称作‘龙穿凤’,说是能续命延年。”
    “……呵呵,好!使君请!”
    “……呵呵,子纲先生请。”
    一老一少,举杯相庆,共同朵颐着乌骨鸡肉。
    “祝子纲先生长命百岁……”
    “呵,也祝孔明先生长寿。”
    两人同时笑了,在交州这种僻壤之地。
    竟找到了别样的快乐。
    ……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