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渭水之盟,三国鼎立
    长安城外的官道上,一队快马踏着尘土疾驰而来。
    中间一人身着金国亲王服饰,个子很高,身影却略显佝偻。
    尖嘴猴腮的脸庞上带着旅途的疲惫,看起来丝毫没有亲王应有的威仪与容态。
    但他却正是金国卫王完颜永济。
    勒住马缰,看着眼前熟悉的长安城郭,完颜永济长长舒了口气。
    这一路快马加鞭,总算抵达了关中。
    城门外,完颜纲率领着长安的官员与士绅们早已等候在此。
    “臣完颜纲,恭迎大王。”
    官员与士绅们也纷纷跟着行礼,一时间,城门在满是躬身的身影。
    完颜永济翻身下马,摆了摆手,声音带着几分沙哑:“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他笑呵呵的模样,目光扫过众人,没有丝毫亲王的威严,反倒像个寻常的老好人。
    让不少士绅心中暗自嘀咕:“这便是陛下派来的卫王?看起来竟如此……和善。”
    简单寒暄几句后,众人正准备簇拥着完颜永济入城,一名身着锦袍的士绅突然上前一步,对着完颜永济躬身道。
    “大王,臣有一事要奏,请大王为长安士族与关中百姓做主。”
    众人闻声望去,说话的是长安望族崔氏的族长崔明远。
    所有人的神情都变得激动起来,唯有完颜纲脸色顿变,对着崔明远怒目而视。
    “崔明远,你给我退下,大王一路舟旅劳顿,有什么事情以后再说。”
    而崔明远却是直接无视了完颜纲的怒斥,依旧坚持说道:“大王,臣要状告完颜纲。”
    完颜永济愣了一下,看了一眼两人,还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毕竟发往中都的奏报都是完颜纲写的,怎么可能会自爆?
    于是,完颜永济随意说道:“崔族长有话但说无妨。”
    崔明远抬起头,目光直逼完颜纲,声音洪亮:“大王。”
    “渭北之战,完颜纲身为统帅,却在战局危急时丢弃大军,独自带领精锐逃命,还用关中数万民兵做挡箭牌,让将士们白白送死。”
    “如此贪生怕死、草菅人命之辈,不配担任大军主帅,请大王严惩完颜纲,另择贤能统领关中军务。”
    这话一出,城门外瞬间炸开了锅。
    其他士绅与官员们也纷纷上前,你一言我一语地揭发完颜纲:“大王。”
    “崔族长所言句句属实。”
    “我吕氏一族派出的一千民军,全是族中子弟,如今无一生还,皆是因完颜纲弃军而逃。”
    “完颜纲不仅坑害民兵,还在关中大肆搜刮百姓口粮,导致关中百姓流离失所,罪大恶极。”
    “请大王做主,严惩完颜纲,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一时间,弹劾的声音此起彼伏,完颜纲站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没办法反驳。
    他知道,自己在渭北用民兵做挡箭牌、独自逃命的行为,早已彻底激怒了长安士族。
    那些民兵,都是士族们出钱出力组建的,士兵多是自家佃户或流民,将领更是族中最优秀的子弟。
    本想让他们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搏个前程,却没想到全成了他逃命的牺牲品。
    各大士族损失惨重,中坚一代几乎断层,对完颜纲岂能不恨?
    前些天,北疆军甚至以被俘士族子弟的性命为要挟,让他们打开长安城门。
    当时不少士绅冲冠一怒为儿郎,恨不得立刻开门,引北疆军入城除掉完颜纲。
    可一来士族内部意见不统一,二来他们畏惧北疆“收缴土地”的政策。
    没了土地,他们便失去了掌控人力物力的根基,去了北疆也只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三来士族私军已葬送在渭北,长安城内只剩完颜纲的军队,即便想反抗也无能为力。
    他们曾多次上书朝廷弹劾完颜纲,却都石沉大海,如今见卫王到来,便再也按捺不住,想要借卫王之手除掉这个心头大患。
    可殊不知,这个卫王就是个架子货色。
    完颜璟之所以在众多宗室中唯独信任他,正是因为他懦弱寡断、平庸无能,从不得罪人。
    如今让他严惩完颜纲,他既没这个胆量,也没这个魄力。
    完颜纲手握关中残军,若是得罪了他,恐怕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完颜永济听着众人的弹劾,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他干咳两声,摆了摆手,试图平息众人的情绪:“诸位的心情,本王能够理解。”
    “渭北战败,将士伤亡惨重,本王也深感痛心。”
    “但完颜纲将军坚守长安城,抵御北疆军,也算是有功之人。”
    “至于弃军之事,或许有不得已的苦衷,待本王查明真相,再做处置不迟。”
    “眼下关中局势危急,当以稳定为重,切不可因内部纷争,给了北疆军可乘之机啊。”
    这番和稀泥的话,让士绅们更生气了。
    官官相护这句话,是他们在平日里对那些贱民使用的,如今却是用在了自己身上。
    本以为,他们这么多关中士族聚集在一起,能让朝廷慎重考虑。
    没想到啊。
    在女真人的眼中,他们这些所谓士族、世侯,不过是女真人养的一群狗罢了。
    想要处置一个战功赫赫,手握重兵的将领,不过是痴心妄想。
    不过为了防止这些人一怒之下献出长安城,投靠北疆,身后作为副使的礼部尚书张行简赶忙出来说话。
    表示等北疆退兵之后,一定会补偿他们,不会让大金国的忠臣将士吃亏。
    这一套威逼利诱之下,长安士族们算是彻底意识到了啥叫官官相护了,只能暂时吃下这个闷亏。
    三日后,和谈开启。
    双方大军列阵渭河两岸。
    完颜永济站在南岸阵前,望着对岸战马昂首嘶鸣,杀气腾腾的北疆军,心脏不受控制地“咚咚”狂跳。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北疆军,传闻中的凶悍果然名不虚传,仅是那整齐划一的阵型与逼人的气势,便让他心生怯意。
    但他也只能强装镇定,抬手理了理衣袍的褶皱,转头对身边的完颜纲问道:“完颜将军,这北疆军……平日里作战,也是这般威势吗?”
    完颜纲脸色凝重,想起此前与北疆军的交锋,语气中带着几分忌惮。
    “大王有所不知,北疆军不仅威势骇人,行事更是奸诈狠毒,且极为记仇。”
    “臣曾派去三批和谈使者,结果全被北疆军砍了脑袋,只因渭北之战前,臣曾杀过一名北疆使者。”
    他顿了顿,语气中满是懊悔:“后来臣才明白,那根本是北疆人的陷阱。”
    “他们故意放出西平府叛乱的假消息,引诱咱们关中军北伐,其实北疆军主力根本就没回援西平府。”
    “可他们却一直拿‘杀使者’这事当借口,执意报仇,手段狠辣至极。”
    “三批使者都被砍了脑袋?”
    完颜永济听得脸色瞬间惨白,双腿都有些发软,生怕自己这次也会被北疆军一刀“噶”了,连尸首都回不了中都。
    可他身为金国和谈正使,根本没有退缩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咬牙道。
    “既……既然是双方约定好的和谈,他们应当不会贸然动手,本王……本王且去会会他们。”
    按照约定,两国大军都驻扎在渭河两岸两百丈外的安全范围,完颜永济整理了一下衣袍,带着十余名使团成员,小心翼翼地踏上了连接两岸的石桥。
    而北岸,李骁正骑在一匹黑马上,目光锐利地望着从南岸走来的完颜永济。
    他此次亲自前来,不仅是为了和谈,更重要的是想亲眼看看这位金国卫王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按照历史轨迹,如今的金国皇帝完颜璟会在两年后病逝,且此前生下的五个儿子全已夭折,仅剩两名嫔妃怀有身孕。
    届时,完颜璟会将皇位暂时传给看似老实敦厚的完颜永济,还会留下遗诏:若嫔妃生下皇子,便将皇位传回自己子嗣。
    可权力的诱惑足以改变任何人,李骁几乎能预见后续的结局——完颜永济一旦尝到权力的滋味,绝不可能轻易放权。
    届时,两名嫔妃要么离奇死亡,要么被迫出家,甚至会被污蔑“假孕”“流产”,而完颜永济则会心安理得地坐稳皇位。
    所以,下一次北疆军东征,所要面对的金国君主,便是眼前这位看似平庸的卫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李骁准备亲自观察,摸清完颜永济的脾气性格。
    而在李骁身后的北疆谈判队伍中,除了鸿胪司参军胡立、宋国使臣苏师旦,还有一个身着北疆军百户甲胄的年轻人。
    正是李骁曾经的书吏李书荣。
    此时的李书荣身上,书卷气淡了许多,多了几分北疆将士的彪悍,还凭借战功顺利升任百户。
    此次和谈,李骁特意将他带在身边,就是为了让他增长见识。
    毕竟在金州老汉人年轻一辈中,李书荣是少有的能文能武之才,李骁自然重视对他的培养。
    而此刻的李书荣骑在马上,看着李骁的背影,小声对身边的胡立说道:“胡参军,我以前从未参与过与敌国的谈判,心里有点紧张。”
    “一会儿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要是说错话了可怎么办?”
    胡立闻言,忍不住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紧张,一会儿你看我脸色行事便可。”
    “要记住,两国舌战,看似凶险,实则有章可循。”
    “最重要的是注意言辞,既要保持雅量,懂礼貌、讲客气,彰显我北疆的大国气量。”
    “又要守住底线,不该让步的绝不能让,让对方知道咱们不是好欺负的。”
    李书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殊不知,胡立就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他要是跟对手讲雅量,那就是笑里藏刀,而非真的客气,实则憋着坏呢。
    可若是高傲起来,那便是实实在在的蔑视对方,蛮横不讲理才是北疆的本色。
    长安城北,便桥。
    当年唐太宗便是在此桥上,与突厥吉利可汗会面,定下渭水之盟,
    如今,这座承载着历史的石桥,又成了北疆与金国和谈的场地,空气中再次弥漫起了剑拔弩张的紧张。
    完颜永济踏上便桥,目光落在北岸的李骁身上,面露惊讶。
    没想到北疆大都护竟是这般模样,穿着一袭金色龙纹甲胄,身姿挺拔,立于岸边。
    虽未踏进一步,却自带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年轻的脸庞上没有丝毫青涩,只有久经沙场的沉稳与锐利。
    “这便是李骁?”
    完颜永济心中暗惊,随即涌起一阵懊悔。
    早知李骁会亲自前来,他就该提前派人潜伏在便桥下方的水中,待谈判时突然发难,趁机将李骁留下。
    只要李骁一死,北疆群龙无首,定然陷入内乱,金国不战自溃的危机便能解除。
    可如今他什么都没布置,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心腹大患站在对岸,错失了这或许是唯一能除掉李骁的机会。
    而李骁早已将安全考虑周全,会一直待在岸边,不会踏上石桥。
    且身穿两层甲胄,寻常箭矢根本无法穿透。
    以他的武力,除非遭遇数十名全副武装的精锐围剿,否则极少有人能威胁到他的安全。
    甚至只要他想,只需一个突击,便能将便桥上的完颜永济及其使团成员全部留下。
    他上下打量着完颜永济,看着对方眼神闪烁、面带怯懦的模样,暗暗摇头。
    “这般平庸无能之辈,杀了他有何用?”
    换个精明强干的金国皇帝,反倒是给自己添堵。
    留着他,反倒能让金国更快走向衰落。
    在历史上,完颜永济连中都禁军都没有完全掌控,被叛将胡沙虎发动政变所杀。
    “金国卫王完颜永济?”
    李骁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嚣张:“本都护还以为金国派来的和谈正使,会是个有几分骨气的人物。”
    “没想到竟然是中都大名鼎鼎的‘废物王爷’卫王殿下啊!”
    完颜永济被噎得脸色涨红,眼中闪过一丝怒色,只能强装镇定道:“北疆大都护李骁?”
    “本王今日前来,是为两国和平,并非与你逞口舌之快。”
    “和平?”
    李骁嗤笑一声:“金国若真想要和平,就不会屡次派兵侵犯我北疆以及盟友的领土。”
    完颜永济气怒:“无耻,关中明明是我大金国的领土,分明是你北疆侵犯我大金。”
    “还有,我大金又何时侵犯你北疆盟友领土了?”
    李骁淡淡道:“关中,早已经是我北疆的了。”
    “宋国便是我北疆最忠实的盟友,你金国在中原侵犯宋国疆土,便是与我北疆为敌。”
    听到李骁的话,完颜永济心中一跳:“宋国?”
    “该死,那群南蛮子怪不得如此强硬,原来是和北疆狼狈为奸了。”
    随后,三方谈判人员便上前来到了便桥中央。
    北疆一方是鸿胪司参军胡立,金国一方是礼部尚书张行简,宋国一方则是使臣苏师旦。
    张行简率先开口,语气强硬:“我大金与北疆和谈,诚意十足。”
    “条件很简单,北疆军退出关中,归还所有占领的金国领土,两国仍以金夏旧界为限,互为兄弟之国,互不侵犯。”
    “否则,我大金大军绝不会善罢甘休。”
    “退出关中?归还领土?”
    胡立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忍不住大笑起来:“张尚书,你怕不是还没睡醒?”
    “我北疆雄狮浴血奋战,拿下关中大半土地,凭什么还给你们?”
    “这渭北之地,如今是我北疆的疆土,想拿回去?可以啊,派兵来打。”
    “若是没胆子,就别在这里说大话。”
    “要不今天这谈也别谈了,直接开战,等我北疆大军攻下长安城,拿下整个关中,下次谈判,可就不是这个条件了。”
    “你……你竟敢如此粗鄙。”张行简怒道。
    “粗鄙?”
    胡立不屑一笑:“我看粗鄙的是你们,明明流着汉家血脉,却甘愿为女真鞑子做奴做仆,帮着鞑子欺压汉人,榨取百姓血汗,实为不折不扣的汉奸。”
    “还有脸跟我谈粗鄙?”
    张行简看着胡立那张明显带有异族特征的脸庞,更是气炸了,指着胡立怒吼:“你一个异族蛮夷,也配骂我?”
    “我大金入主中原,一统天下,乃是天命所归,你北疆不过是边陲小势力,也敢与我大金抗衡?”
    “天命所归?”
    苏师旦立刻加入战局,对着张行简冷笑:“张尚书怕是忘了,当年靖康之变,你们这些汉奸走狗帮着女真人掳走我大宋二帝,屠戮百姓,这笔账还没算呢!”
    “如今北疆军打得金国丢盔弃甲,你们倒还有脸说天命所归?”
    “依我看,天命早已不在金国,而在北疆,在我大宋。”
    “你简直就是在放屁。”
    “你才是放屁。”
    “我北疆不仅不会退出关中,你们金国还要支付我北疆的出兵军费。”
    三方瞬间吵作一团,胡立与苏师旦一唱一和,对着张行简轮番驳斥,言辞犀利,句句戳中要害。
    张行简孤军奋战,渐渐落入下风,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站在胡立身后的李书荣看得目瞪口呆,嘴角微微抽搐:“这……这就是胡参军说的大国雅量?怎么跟街头泼妇吵架一样?”
    谈判进行了一天,三人说的口干舌燥,却没有任何进展。
    第二日,李骁直接叫停了谈判,而是调动大军做出一副强攻的姿态。
    铁骑列阵准备强渡渭河,虎尊炮被推到河岸前沿,炮口直指南岸。
    “北疆军这是要翻脸?”完颜永济吓得脸色惨白。
    “这可怎么办?他们要是真的进攻,咱们根本挡不住啊!”
    完颜纲也慌了神,昨日谈判虽陷入僵局,可他以为北疆军至少会维持和谈的体面,没想到李骁竟如此果断,直接用武力施压。
    他连忙安抚完颜永济:“大王莫慌,北疆军或许只是想逼咱们让步,未必真的会进攻。”
    “咱们先派人去问问,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可不等金军使者出发,北疆军便派人送来消息:“大都护有令,金国若没有和谈诚意,便不必再谈。”
    “我北疆大军今日便渡过渭水,拿下长安,亲自去中都与金国皇帝谈。”
    这话彻底击垮了完颜永济的心理防线,他不知道北疆军已经后继无力,很难继续打下去了。
    只以为如今关中金军的实力,恐怕抵挡不住北疆军的进攻,一旦开战,长安必丢,他这个和谈正使也难逃罪责。
    他连忙下令:“快,快派人去告诉李骁,咱们愿意让步,愿意继续谈判。”
    三日后,历史上的第二次“渭水之盟”最终敲定,三方代表在便桥上正式签署盟约,条款清晰地划定了各方的利益与边界。
    其一,金国认同北疆对原夏国领土(河套、河西走廊、陇西等地)的完全统治。
    即日起,世间不再有“夏国”,原夏国领土归入北疆版图,金国不得再以“夏国”名义干涉该地区事务。
    这一条款,彻底终结了金国对夏国旧地的觊觎,也让北疆多年的东征成果得到正式认可。
    其二,金国同意割让渭水以北的所有领土给北疆,双方以当前实际控制区域为界。
    西线以渭河为界,中线以黄河为界,北线以介壕防线为界。
    两国约定互不干涉内政,不得派兵侵扰对方领土,若有边境摩擦,需通过谈判解决,不得擅自开战。
    其三,关于两国关系的定位,北疆最初提出“叔侄之国”,要求金国国主在给李骁的国书中,开头需写“致北疆大都护叔叔”,这一要求遭到金国君臣的严词拒绝。
    事关金国的国体尊严,完颜永济即便再懦弱,也不敢在这件事情上替完颜璟应下。
    李骁本就没对这一条款抱太大期望,见状也不再强求,最终约定两国为“兄弟之国”。
    北疆为兄,金国为弟,虽仍让金国矮了一头,却也算保住了金国最后的体面。
    其四,金国需向北疆支付战争赔款,包括五百万两白银与一百万匹绢,三个月之内必须付清。
    其五,金国需在三个月内,将逃亡至金地的原夏国国主李安全,以及一千余户汪古部牧民交还给北疆。
    其六,双方同意在边境设立榷场,允许两国商人自由贸易。
    这一条款看似平等,实则对北疆更有利。
    北疆的商品在金国市场稀缺,利润丰厚,而金国的物资对北疆而言,更多是补充,此消彼长间,北疆将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此次和谈,北疆不仅拿到了领土、赔款,还确立了对金国的优势地位,可谓大获全胜。
    而完颜永济则如释重负,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却总算暂时保住了长安,避免了开战的风险。
    至此,关中之战结束,中原大战也即将停止,华夏大地之上将会出现新的三国鼎立局面。
    (本章完)

章节目录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东天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天门并收藏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