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同学寒假聚会
眼看着曹青杭和工人师傅们研究讨论,
陈露阳也不多做耽搁,把小本子揣进衣兜,告别了曹青杭和工人们,快步走出车间。
融合车间那边还有一大堆材料等他翻译呢,这要是不翻译出几页纸出来,小吴不得糟践死他。
就在陈露阳顶着大西北风往融合车间走的时候,大老远,宋廖莎的大嗓门扯了起来。
“陈哥!”
陈露阳回头,看见宋廖莎带着解放帽,裹着大袄,冻逼呵的跑过来。
“这家伙,喊你好几声,你一声没听见。”
陈露阳:“啥事?”
宋廖莎:“上午我出去瞅见咱班长了,班长说晚上咱们跟老朱、老牛他们一起吃个饭。”
“饭馆都定好了,就在省大后面那个小胡同。”
陈露阳眼珠一亮!
回来这几天,他是中午老饭馆,晚上老饭馆。
第二天吃饭还是老饭馆。
大新的菜单上拢共30多道菜,几乎都吃个遍。
他是真有点吃够了。
正好今晚上去省大的饭馆换换口味。
“行!那晚上下班了,咱俩一起过去。”
……
傍晚时分,车间的活总算告一段落。
陈露阳把翻译稿收好放在一旁,裹紧了外套,和宋廖莎一前一后出了大门。
外头天已经黑透,北风直往脖领子里灌。
马路边的电灯冒着昏黄的光,远处还能听见卖炒栗子的吆喝声。
“这天太特么冷了,要不是班长张罗吃饭,我真是不乐意出来。”
陈露阳也冻得一个劲儿把脸往大领子里躲。
“可不是,这天能出来吃饭,都能算得上生死之交了。”
两人穿过几条胡同,绕到省大后门。
那条小胡同里灯火明亮,两边开着几家小饭馆,油烟味混着大葱爆锅的香气直往外飘。
门口挂着的红灯笼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格外热闹。
“就是这家!”宋廖莎一指,推开门。
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屋子里早已人声鼎沸。
玻璃窗上蒙着白雾,煤炉子烧得正旺。
刚进门,就听到角落里传来熟悉的喊声:“哎!陈露阳!这边这边!”
只见周莹、朱星火、牛建刚、小吴的爷爷、还有两个迄今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男同学已经坐在桌子旁。
白晓帆也穿着袄,坐在桌子的角落里。
桌上摆着盘凉菜,还有盘生米。
热气腾腾的铁壶茶水冒着雾气,二锅头的酒瓶子也摆在一旁。
半年没见,一帮人见了他,就跟炸了锅似的。
“哎呀,北大的回来了!”
周莹第一个冲上来,照例一巴掌拍他胳膊:“咋瘦成这样?你们北大食堂光讲精神文明不讲荤腥啊?”
陈露阳笑:“讲,天天讲,就是不太给。”
众人哄一笑。
朱星火已经站起身,一把将陈露阳按到了桌子中央。
顺便很自然的坐在陈露阳旁边,隔开了他和白晓帆。
“陈哥,就等你点肉菜了!”
陈露阳心里有些无奈。
白晓帆都上辈子的事儿了,自己现在都名有主的人了,
就算挨着白晓帆也丝毫不影响大局。
大家越是这么避讳,反倒更显得自己和白晓帆有啥事儿似的。
陈露阳坐下,笑道:“那等我点菜,我不必须点我爱吃的!”
说完,陈露阳毫不客气的就点了一份挂浆地瓜。
宋廖莎无奈:“你啥玩意,等都你点肉菜呢,结果你整个挂浆地瓜。”
朱星火无比自然的补充道:“陈哥这是照顾女同学,给女同学们点的菜!”
陈露阳深情道:“看看,要不说就老朱最懂我呢!”
旁边的牛建刚道:“现在老朱可不是以前的老朱了,人家已经升到领班了,下一步可就是经理了。”
“行啊兄弟,”陈露阳眼睛一亮:“混得风生水起啊!”
朱星火乐道:“甭说我了,谁不知道你现在是北大红人,还上广播,当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评委?”
正说着,服务员把一瓶二锅头往桌上一放,顺手去拧瓶盖。
谁知瓶盖死死咬住,服务员拧了几下,脸都涨红了,还是没动静。
“这瓶子盖拧得太紧了,我去后厨找个开瓶器。”
“害!多大点事儿!你给我,我整。”
牛建刚伸手把瓶子抓了过来。
说完,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牛建刚单手托住瓶身,另一只手卡住瓶盖,手腕一拧,腰背一带。
“啵!”地一声脆响,瓶盖硬生生被拧开。
酒香立刻扑鼻而来。
“嗷!”陈露阳看的瞳孔地震!
“你小子咋还这么大力气!”
“我天天泡实验室,搬药瓶子,搅拌反应釜,不大力气能行吗!”
牛建刚豪爽地一笑,拉着他坐下,“快快快,喝点酒,咱们好好唠唠!”
随着菜一一上桌,饭桌上的气氛也热腾起来。
牛建刚第一个举杯:“兄弟们,半年没聚了,今天露阳回来了,咱先走一个!”
“走!”
大家一起起身,酒杯一撞,开开心心的喝了一大口。
喝完,陈露阳好奇的问向牛建刚,
“老牛,你们化工那些玩意儿是不是贼难?能整明白吗?”
牛建刚发自肺腑的感慨一句:“说实话,挺费劲!”
“课本一大摞,公式一个接一个,天天不是算传热就是算流体力学,有时候真琢磨不透。””
瞬间,陈露阳共情了。
“那你们要是听不懂,咋办啊?”
牛建刚道:“没办法,硬啃呗!有时候熬夜推公式,光一道传质方程,能算到半夜,三张草稿纸都写满。脑袋都大了!”
“而且老师盯得紧,不做完不给过,只能咬牙学了。”
顿了顿,牛建刚道:“要说厉害,还得是咱班长!”
“班长可是她们系里有名的铁娘子,上课从来坐第一排,笔记记得比教材还细。”
周莹立马瞪他一眼,佯怒:“你少给我戴高帽!”
“嘿嘿,这可是实话。”牛建刚一点不虚,反倒笑得更欢。
周莹见躲不过,只好转了话题:“我们电化学系实验是真的多。每天都要和电极、腐蚀溶液打交道,手套一破,指甲就泡得发白,衣服上也全是酸碱点子。”
“老师要求我们做极化曲线,得盯着电流表一格一格往下记。有时候一个实验就得看十几个小时,眼睛都盯酸了。”
“期末那个月我在实验室里熬了一宿,就为测一块镍电极的腐蚀速率。困得眼睛直冒金星,好在第二天老师一检查,发现那条曲线挺规整,还真跑出了点有意思的拐点。说不定能写成小论文。”
可是陈露阳却听出不对劲了。
“那咋手套还能坏呢?那万一要是整手上,烧坏了咋整?”
周莹不以为意:“咱实验室用的手套,就是薄薄的橡胶皮子~遇上玻璃管口一蹭,或者被电极边缘一划,立马就破一个口子。”
“再说酸碱溶液天天用,时间一长,手套本身也发脆。”
她抬起手晃了晃:“有时候一忙,等发现渗进来点液体,指甲都已经泡得发白了。”
“好在大多数都是稀溶液,赶紧用水冲一冲也就没啥事儿。”
“真要是浓酸浓碱,老师哪敢让我们学生随便上手。”
她大大咧咧,一点不觉得苦,反倒眉飞色舞。
“那不行啊!”陈露阳皱眉开口。
“你们这是在做实验,不是在玩命。就靠那层薄薄的橡胶皮子护着,万一真遇上点厉害的试剂,迟早出事。”
周莹摆摆手:“没事儿,我们天天都这么干,也没见谁真把手烧坏过。”
陈露阳没笑。
他目光落在她晃动的指尖上。
白白净净的指甲边缘,果然隐隐透着些发白的痕迹。
电化学系天天跟酸碱打交道,手套还这么不靠谱。
要是换成在车间,这早就该算安全事故了。
“班长,回头等我回车间,把原料配方调一调,看看往手套里加点耐腐蚀的填料,再改良下模具,造副专门耐酸碱的手套给你们用。”
周莹一愣,手里正端着的酒杯险些没拿稳。
“哎,你还真当真了啊?我就是随口一说!”
陈露阳却正色道:“这事儿可马虎不得。”
“橡胶手套又不是多高科技的东西,只要配方里加点耐酸碱填料,厚度上再做点文章,车间差不多完全能试出来。”
“你们天天做实验,总不能指望老天保佑吧?”
牛建刚在旁边一听,顿时乐了:“哎哟,这是要搞‘专用装备’啊?”
话音一转,他腆脸地凑过来。
“陈哥,那要是按你这么说,我们化工工程系,是不是也能找你支援点道具?”
陈露阳愣了一下:“你们还缺啥?”
牛建刚感慨:“缺得多了!”
“我们老是跑蒸馏塔实验,那实验塔玻璃管子又细又长,气压一大就容易炸。老师说要换厚壁的耐压管,可实验室经费紧得要命,老早就没下文了。”
“要是不耽误生产任务的话,你们车间能不能帮忙琢磨琢磨,给我们做一套耐压壳子,或者外面套个橡胶护套啥的?”
“就算炸了,也别弄得玻璃渣子满天飞。”
这话一出,桌上同学都笑了。
宋廖莎拍着牛建刚的肩膀:“老牛,你这是把陈哥当成万能装备厂了啊?又是耐压壳子又是橡胶护套的。”
朱星火也跟着笑:“是啊,班长的手套还没影儿呢,你倒先订货了!”
牛建刚却不在意:“咋的?谁让咱同学混得好呢!别人想有这条件还不认识人呢!是不是,陈哥?”
陈露阳被牛建刚理直气壮的表情看乐了。
“对!老牛开口了,那必须做到位!”
他顿了顿,收起笑意,认真说道:
“不过老牛说的也有道理。要是真能在玻璃管子外面套一层橡胶护套,哪怕爆了,也能挡住点碎渣。”
“这个不算难,就是得琢磨一下耐温和耐腐蚀的问题。”
“再说了,我这车间平常都是做汽车零件的,要抽时间给你们试模,得挑空档。”
“现在正赶上厂里有急活,你得等等。”
牛建刚立刻端杯:“那有啥不能等的!能整出来咱就偷着乐了!”
小吴的三孙子忍不住在旁边开口:“我看你们是把陈露阳当军工厂了。”
“点菜都没这么痛快的。再这么点单,怕不是下学期,厂里得直接把车间搬到咱学校里来!”
“哎,那也行啊!”周莹跟着起哄,“到时候陈露阳在学校设个摊子,专门给我们学生做实验道具,保准火爆!”
陈露阳无奈:“要真按你们这么说,我得从手套做到护套,再做到蒸馏塔外壳,干脆改行做‘实验用品总厂’算了。”
“行啊!”牛建刚一拍桌子。
“到时候我们几个就是第一批客户,专供价!”
“还客户呢?”周莹抬手指着他,“我看你就是想白嫖同学的劳动成果。”
众人正笑着起哄,说陈露阳要改行开“实验用品总厂”。
牛建刚收了收神色,感慨道:
“说归说,其实咱化工工程系是真不轻松。光《化工原理》这一本书,就差点没把我熬死!”
“天天不是算传热,就是跑实验。上次试剂放多了,差点把瓶子炸飞,连实验服都冒烟。”
周莹立马补刀:“你那个事儿,我们系里都听说了,你们老师差点吓出个好歹。”
牛建刚却不在乎,豪爽一笑:“嘿,这不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经验嘛!”
“现在我们小组在做‘催化剂改良’,老师说要是搞成了,还能报个省里的奖。说不定以后真能混进科研所。”
说着,牛建刚抬起酒杯,深深的看了一眼陈露阳。
“陈哥,我是真服了你!咱们这帮人死熬在实验室,都恨不得一天掰成八天用。”
“结果你一边上学,一边在厂子里折腾,还能跑到bj广播去当评委。”
“要不这样!以后我搞化工,你搞汽车。一南一北,咱俩撑起两个大项目!”
陈露阳笑得举杯应道:“行啊!到时候你出塑料,我出车壳,一套全配齐!”
眼看自己和牛建刚都跟陈露阳唠的火热,周莹不忘提醒坐在一旁的白晓帆。
“你们弄材料的,弄汽车的虽然厉害,但是咱们这还有一个搞航天的呢!”
话一出口,众人齐刷刷把目光投向白晓帆。
白晓帆笑着开口:“别听她瞎说,我哪算搞航天的?”
“我们不过是刚进实验室打下手。”
(本章完)
眼看着曹青杭和工人师傅们研究讨论,
陈露阳也不多做耽搁,把小本子揣进衣兜,告别了曹青杭和工人们,快步走出车间。
融合车间那边还有一大堆材料等他翻译呢,这要是不翻译出几页纸出来,小吴不得糟践死他。
就在陈露阳顶着大西北风往融合车间走的时候,大老远,宋廖莎的大嗓门扯了起来。
“陈哥!”
陈露阳回头,看见宋廖莎带着解放帽,裹着大袄,冻逼呵的跑过来。
“这家伙,喊你好几声,你一声没听见。”
陈露阳:“啥事?”
宋廖莎:“上午我出去瞅见咱班长了,班长说晚上咱们跟老朱、老牛他们一起吃个饭。”
“饭馆都定好了,就在省大后面那个小胡同。”
陈露阳眼珠一亮!
回来这几天,他是中午老饭馆,晚上老饭馆。
第二天吃饭还是老饭馆。
大新的菜单上拢共30多道菜,几乎都吃个遍。
他是真有点吃够了。
正好今晚上去省大的饭馆换换口味。
“行!那晚上下班了,咱俩一起过去。”
……
傍晚时分,车间的活总算告一段落。
陈露阳把翻译稿收好放在一旁,裹紧了外套,和宋廖莎一前一后出了大门。
外头天已经黑透,北风直往脖领子里灌。
马路边的电灯冒着昏黄的光,远处还能听见卖炒栗子的吆喝声。
“这天太特么冷了,要不是班长张罗吃饭,我真是不乐意出来。”
陈露阳也冻得一个劲儿把脸往大领子里躲。
“可不是,这天能出来吃饭,都能算得上生死之交了。”
两人穿过几条胡同,绕到省大后门。
那条小胡同里灯火明亮,两边开着几家小饭馆,油烟味混着大葱爆锅的香气直往外飘。
门口挂着的红灯笼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格外热闹。
“就是这家!”宋廖莎一指,推开门。
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屋子里早已人声鼎沸。
玻璃窗上蒙着白雾,煤炉子烧得正旺。
刚进门,就听到角落里传来熟悉的喊声:“哎!陈露阳!这边这边!”
只见周莹、朱星火、牛建刚、小吴的爷爷、还有两个迄今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男同学已经坐在桌子旁。
白晓帆也穿着袄,坐在桌子的角落里。
桌上摆着盘凉菜,还有盘生米。
热气腾腾的铁壶茶水冒着雾气,二锅头的酒瓶子也摆在一旁。
半年没见,一帮人见了他,就跟炸了锅似的。
“哎呀,北大的回来了!”
周莹第一个冲上来,照例一巴掌拍他胳膊:“咋瘦成这样?你们北大食堂光讲精神文明不讲荤腥啊?”
陈露阳笑:“讲,天天讲,就是不太给。”
众人哄一笑。
朱星火已经站起身,一把将陈露阳按到了桌子中央。
顺便很自然的坐在陈露阳旁边,隔开了他和白晓帆。
“陈哥,就等你点肉菜了!”
陈露阳心里有些无奈。
白晓帆都上辈子的事儿了,自己现在都名有主的人了,
就算挨着白晓帆也丝毫不影响大局。
大家越是这么避讳,反倒更显得自己和白晓帆有啥事儿似的。
陈露阳坐下,笑道:“那等我点菜,我不必须点我爱吃的!”
说完,陈露阳毫不客气的就点了一份挂浆地瓜。
宋廖莎无奈:“你啥玩意,等都你点肉菜呢,结果你整个挂浆地瓜。”
朱星火无比自然的补充道:“陈哥这是照顾女同学,给女同学们点的菜!”
陈露阳深情道:“看看,要不说就老朱最懂我呢!”
旁边的牛建刚道:“现在老朱可不是以前的老朱了,人家已经升到领班了,下一步可就是经理了。”
“行啊兄弟,”陈露阳眼睛一亮:“混得风生水起啊!”
朱星火乐道:“甭说我了,谁不知道你现在是北大红人,还上广播,当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评委?”
正说着,服务员把一瓶二锅头往桌上一放,顺手去拧瓶盖。
谁知瓶盖死死咬住,服务员拧了几下,脸都涨红了,还是没动静。
“这瓶子盖拧得太紧了,我去后厨找个开瓶器。”
“害!多大点事儿!你给我,我整。”
牛建刚伸手把瓶子抓了过来。
说完,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牛建刚单手托住瓶身,另一只手卡住瓶盖,手腕一拧,腰背一带。
“啵!”地一声脆响,瓶盖硬生生被拧开。
酒香立刻扑鼻而来。
“嗷!”陈露阳看的瞳孔地震!
“你小子咋还这么大力气!”
“我天天泡实验室,搬药瓶子,搅拌反应釜,不大力气能行吗!”
牛建刚豪爽地一笑,拉着他坐下,“快快快,喝点酒,咱们好好唠唠!”
随着菜一一上桌,饭桌上的气氛也热腾起来。
牛建刚第一个举杯:“兄弟们,半年没聚了,今天露阳回来了,咱先走一个!”
“走!”
大家一起起身,酒杯一撞,开开心心的喝了一大口。
喝完,陈露阳好奇的问向牛建刚,
“老牛,你们化工那些玩意儿是不是贼难?能整明白吗?”
牛建刚发自肺腑的感慨一句:“说实话,挺费劲!”
“课本一大摞,公式一个接一个,天天不是算传热就是算流体力学,有时候真琢磨不透。””
瞬间,陈露阳共情了。
“那你们要是听不懂,咋办啊?”
牛建刚道:“没办法,硬啃呗!有时候熬夜推公式,光一道传质方程,能算到半夜,三张草稿纸都写满。脑袋都大了!”
“而且老师盯得紧,不做完不给过,只能咬牙学了。”
顿了顿,牛建刚道:“要说厉害,还得是咱班长!”
“班长可是她们系里有名的铁娘子,上课从来坐第一排,笔记记得比教材还细。”
周莹立马瞪他一眼,佯怒:“你少给我戴高帽!”
“嘿嘿,这可是实话。”牛建刚一点不虚,反倒笑得更欢。
周莹见躲不过,只好转了话题:“我们电化学系实验是真的多。每天都要和电极、腐蚀溶液打交道,手套一破,指甲就泡得发白,衣服上也全是酸碱点子。”
“老师要求我们做极化曲线,得盯着电流表一格一格往下记。有时候一个实验就得看十几个小时,眼睛都盯酸了。”
“期末那个月我在实验室里熬了一宿,就为测一块镍电极的腐蚀速率。困得眼睛直冒金星,好在第二天老师一检查,发现那条曲线挺规整,还真跑出了点有意思的拐点。说不定能写成小论文。”
可是陈露阳却听出不对劲了。
“那咋手套还能坏呢?那万一要是整手上,烧坏了咋整?”
周莹不以为意:“咱实验室用的手套,就是薄薄的橡胶皮子~遇上玻璃管口一蹭,或者被电极边缘一划,立马就破一个口子。”
“再说酸碱溶液天天用,时间一长,手套本身也发脆。”
她抬起手晃了晃:“有时候一忙,等发现渗进来点液体,指甲都已经泡得发白了。”
“好在大多数都是稀溶液,赶紧用水冲一冲也就没啥事儿。”
“真要是浓酸浓碱,老师哪敢让我们学生随便上手。”
她大大咧咧,一点不觉得苦,反倒眉飞色舞。
“那不行啊!”陈露阳皱眉开口。
“你们这是在做实验,不是在玩命。就靠那层薄薄的橡胶皮子护着,万一真遇上点厉害的试剂,迟早出事。”
周莹摆摆手:“没事儿,我们天天都这么干,也没见谁真把手烧坏过。”
陈露阳没笑。
他目光落在她晃动的指尖上。
白白净净的指甲边缘,果然隐隐透着些发白的痕迹。
电化学系天天跟酸碱打交道,手套还这么不靠谱。
要是换成在车间,这早就该算安全事故了。
“班长,回头等我回车间,把原料配方调一调,看看往手套里加点耐腐蚀的填料,再改良下模具,造副专门耐酸碱的手套给你们用。”
周莹一愣,手里正端着的酒杯险些没拿稳。
“哎,你还真当真了啊?我就是随口一说!”
陈露阳却正色道:“这事儿可马虎不得。”
“橡胶手套又不是多高科技的东西,只要配方里加点耐酸碱填料,厚度上再做点文章,车间差不多完全能试出来。”
“你们天天做实验,总不能指望老天保佑吧?”
牛建刚在旁边一听,顿时乐了:“哎哟,这是要搞‘专用装备’啊?”
话音一转,他腆脸地凑过来。
“陈哥,那要是按你这么说,我们化工工程系,是不是也能找你支援点道具?”
陈露阳愣了一下:“你们还缺啥?”
牛建刚感慨:“缺得多了!”
“我们老是跑蒸馏塔实验,那实验塔玻璃管子又细又长,气压一大就容易炸。老师说要换厚壁的耐压管,可实验室经费紧得要命,老早就没下文了。”
“要是不耽误生产任务的话,你们车间能不能帮忙琢磨琢磨,给我们做一套耐压壳子,或者外面套个橡胶护套啥的?”
“就算炸了,也别弄得玻璃渣子满天飞。”
这话一出,桌上同学都笑了。
宋廖莎拍着牛建刚的肩膀:“老牛,你这是把陈哥当成万能装备厂了啊?又是耐压壳子又是橡胶护套的。”
朱星火也跟着笑:“是啊,班长的手套还没影儿呢,你倒先订货了!”
牛建刚却不在意:“咋的?谁让咱同学混得好呢!别人想有这条件还不认识人呢!是不是,陈哥?”
陈露阳被牛建刚理直气壮的表情看乐了。
“对!老牛开口了,那必须做到位!”
他顿了顿,收起笑意,认真说道:
“不过老牛说的也有道理。要是真能在玻璃管子外面套一层橡胶护套,哪怕爆了,也能挡住点碎渣。”
“这个不算难,就是得琢磨一下耐温和耐腐蚀的问题。”
“再说了,我这车间平常都是做汽车零件的,要抽时间给你们试模,得挑空档。”
“现在正赶上厂里有急活,你得等等。”
牛建刚立刻端杯:“那有啥不能等的!能整出来咱就偷着乐了!”
小吴的三孙子忍不住在旁边开口:“我看你们是把陈露阳当军工厂了。”
“点菜都没这么痛快的。再这么点单,怕不是下学期,厂里得直接把车间搬到咱学校里来!”
“哎,那也行啊!”周莹跟着起哄,“到时候陈露阳在学校设个摊子,专门给我们学生做实验道具,保准火爆!”
陈露阳无奈:“要真按你们这么说,我得从手套做到护套,再做到蒸馏塔外壳,干脆改行做‘实验用品总厂’算了。”
“行啊!”牛建刚一拍桌子。
“到时候我们几个就是第一批客户,专供价!”
“还客户呢?”周莹抬手指着他,“我看你就是想白嫖同学的劳动成果。”
众人正笑着起哄,说陈露阳要改行开“实验用品总厂”。
牛建刚收了收神色,感慨道:
“说归说,其实咱化工工程系是真不轻松。光《化工原理》这一本书,就差点没把我熬死!”
“天天不是算传热,就是跑实验。上次试剂放多了,差点把瓶子炸飞,连实验服都冒烟。”
周莹立马补刀:“你那个事儿,我们系里都听说了,你们老师差点吓出个好歹。”
牛建刚却不在乎,豪爽一笑:“嘿,这不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经验嘛!”
“现在我们小组在做‘催化剂改良’,老师说要是搞成了,还能报个省里的奖。说不定以后真能混进科研所。”
说着,牛建刚抬起酒杯,深深的看了一眼陈露阳。
“陈哥,我是真服了你!咱们这帮人死熬在实验室,都恨不得一天掰成八天用。”
“结果你一边上学,一边在厂子里折腾,还能跑到bj广播去当评委。”
“要不这样!以后我搞化工,你搞汽车。一南一北,咱俩撑起两个大项目!”
陈露阳笑得举杯应道:“行啊!到时候你出塑料,我出车壳,一套全配齐!”
眼看自己和牛建刚都跟陈露阳唠的火热,周莹不忘提醒坐在一旁的白晓帆。
“你们弄材料的,弄汽车的虽然厉害,但是咱们这还有一个搞航天的呢!”
话一出口,众人齐刷刷把目光投向白晓帆。
白晓帆笑着开口:“别听她瞎说,我哪算搞航天的?”
“我们不过是刚进实验室打下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