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来人了
第576章 来人了
陈清抵达办公室,发现魏建平已经在那招呼两位领导了,他笑容谄媚,满嘴的恭维,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他的讨好。
而身穿中山装的两位领导,是专派小组的工作人员,专门来检查一些地方有没有出现贪污、浪费等各种恶劣行径的。
陈清行得正坐的端,自然没什么好怕,大大方方和他们打招呼:“周组长、李同志,你们好,我是盛夏运动服装厂的厂长,陈清。”
周组长周民安是五十岁上下的男同志,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色中山装,扣子扣得一丝不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锐利得像能穿透人心。
他也向陈清自我介绍:“陈清同志你好,我是调查小组组长,周民安。”
在他身侧坐着的稍微年轻些的同志,约莫三十五六岁,戴着眼镜,手里拿着笔记本和公文包,神态平和:“陈厂长你好,我是李和平。”
双方各自问好,陈清立即让吴长江把服装厂领导喊来会议室,召开全厂会议。
陈清看他们两个,觉得他们两个人也是够拼。
因为盛夏服装厂开年要获得一大笔钱,他们竟然在除夕就赶到了粤省,等着开工就展开调查。
众人差不多抵达会议室后,魏建平自然的引导着两人坐主桌。
这个动作是必须且毫无争议的。
陈清淡淡扫了一眼,没吭声,顺其自然坐在左侧下位。
大家也依次往后坐,幸亏服装厂领导班底人数少,不然都得有领导站着。
会议室内的人都紧绷着一根弦。
周民安开门见山,声音不高却极具压迫感:“陈清同志,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根据群众反映,了解一下你厂的一些具体情况。首先,你们厂的生产计划,是根据哪一级轻工业部门的指标下达的?”
陈清双手自然的放在会议桌上,答道:“报告周组长,我们厂是集体所有制,最初是为了完成广交会的出口订单而组建的,我们的生产计划,主要依据外国友人与外贸公司签订的合同来定。”
“也就是说,没有纳入国家或地方的统一计划?”
周民安追问,笔尖在纸上点了点,发出轻微的嗒嗒声。
陈清颔首:“是的。但我们生产的全部是出口产品,为国家赚取外汇,原料也是用外汇购买的计划外物资,没有挤占国家计划内的资源。”
“外汇!”周民安抓住这个词,“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二个问题,所有出口所得外汇,是否足额、及时上缴?厂里留成的部分,用途是什么?有没有详细的账目?有没有用于购买未经批准的设备或者样品?”
他的问题像子弹一样射来,每一个都打在当前最敏感的政治神经上。
会议桌上众人连放三天假,原本稍微轻松了会儿,现在真是大气不敢出。
钦差到来。
谁敢乱言!
魏建平装鹌鹑。
吴长江也感觉很窒息,头皮一阵阵发麻。
雷松月双手攥着膝盖处的布料,紧张到手心发汗。
陈清耐心回答:“外汇全部通过外贸公司结算,留成部分的使用也向上级主管单位有详细汇报。
主要用于购买新型的缝纫机针、特种压脚和少量樱国的尼龙拉链,这些国内暂时无法生产,是为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所必需的,每一笔都有记录,有批示。”
主桌上两人紧锁眉头,翻看着自己的资料。
陈清岿然不动,静静的看着他们。
整张会议桌的人感受到厂长镇定自若,心情稍稍平缓,但动作依然僵硬。
周民安问:“你们厂的管理,强调效益和奖金,政治学习是如何开展的?有没有坚持‘抓革命,促生产’?有没有因为追求利润而放松了阶级斗争这根弦?”
提到思想教育。
陈清参加次数极少,都是让书记或者厂委去演讲。
其次奖金管理没有,但物质奖励是有的。
“我们每周一上午以及周三下午雷打不动进行政治学习,读报纸、学文件。”
但陈清心里也明白,和工人们谈论奖金和订单时的热情相比,政治学习的氛围确实没那么浓烈。
调查需要进展两天,分别是需要:查账、开会、找工人干部个别谈话。
厂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机器还在转,但人们的交头接耳多了起来。
陈清估摸着这次她得挨批了,至少自我批评肯定少不了。
因为他们厂的工人思想教育的确差别的厂子一大截。
外汇本就敏感,车间主任们又更重视生产,魏建平能力垃圾,全靠雷松月在撑。
雷松月干得相当不错。
但传播的思想没有把工人们腌入味。
时间太短了。
没办法。
往后必须得更加重视,以免被人抓住小辫子。
陈清揉了揉眉心,她不怕查账,但无处不在的审视感,真的令她很不自在,不管了,下班!
李和平跟着她一起往外走,“陈厂长,你的能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能拿大额外贸订单,短时间内把一个厂子办得这么红火,不容易。”
陈清愣了一下,谨慎地回答:“李同志过奖了,都是依靠上级领导,依靠全厂工人同志的努力。”
李和平笑了笑,话锋微微一转:“但是,方式方法很重要,完全外汇依赖市场,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存在风险,有没有考虑过,如何更好的……融入现有的计划体制框架?”
他的话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试探。
陈清沉默了片刻,轻声说:“李同志说的是,我会好好考虑的。”
李和平点了点头,脚步慢了下来。
陈清去自行车棚骑自行车,思索着出口转内销的可能性。
但两个大国蜜月期差不多二十年,她要是不借这这股东风往上走,只想平平安安当个厂长,有什么意思?
出口转内销是必然的,但需要等到改革开放以后!
而现在的服装厂需要紧迫感,也得有一股冲劲儿。
职工们是。
她也是。
唯有那样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陈清蹬上自行车,猛猛往火车站骑去。
(本章完)
陈清抵达办公室,发现魏建平已经在那招呼两位领导了,他笑容谄媚,满嘴的恭维,生怕别人看不出来他的讨好。
而身穿中山装的两位领导,是专派小组的工作人员,专门来检查一些地方有没有出现贪污、浪费等各种恶劣行径的。
陈清行得正坐的端,自然没什么好怕,大大方方和他们打招呼:“周组长、李同志,你们好,我是盛夏运动服装厂的厂长,陈清。”
周组长周民安是五十岁上下的男同志,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色中山装,扣子扣得一丝不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锐利得像能穿透人心。
他也向陈清自我介绍:“陈清同志你好,我是调查小组组长,周民安。”
在他身侧坐着的稍微年轻些的同志,约莫三十五六岁,戴着眼镜,手里拿着笔记本和公文包,神态平和:“陈厂长你好,我是李和平。”
双方各自问好,陈清立即让吴长江把服装厂领导喊来会议室,召开全厂会议。
陈清看他们两个,觉得他们两个人也是够拼。
因为盛夏服装厂开年要获得一大笔钱,他们竟然在除夕就赶到了粤省,等着开工就展开调查。
众人差不多抵达会议室后,魏建平自然的引导着两人坐主桌。
这个动作是必须且毫无争议的。
陈清淡淡扫了一眼,没吭声,顺其自然坐在左侧下位。
大家也依次往后坐,幸亏服装厂领导班底人数少,不然都得有领导站着。
会议室内的人都紧绷着一根弦。
周民安开门见山,声音不高却极具压迫感:“陈清同志,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根据群众反映,了解一下你厂的一些具体情况。首先,你们厂的生产计划,是根据哪一级轻工业部门的指标下达的?”
陈清双手自然的放在会议桌上,答道:“报告周组长,我们厂是集体所有制,最初是为了完成广交会的出口订单而组建的,我们的生产计划,主要依据外国友人与外贸公司签订的合同来定。”
“也就是说,没有纳入国家或地方的统一计划?”
周民安追问,笔尖在纸上点了点,发出轻微的嗒嗒声。
陈清颔首:“是的。但我们生产的全部是出口产品,为国家赚取外汇,原料也是用外汇购买的计划外物资,没有挤占国家计划内的资源。”
“外汇!”周民安抓住这个词,“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二个问题,所有出口所得外汇,是否足额、及时上缴?厂里留成的部分,用途是什么?有没有详细的账目?有没有用于购买未经批准的设备或者样品?”
他的问题像子弹一样射来,每一个都打在当前最敏感的政治神经上。
会议桌上众人连放三天假,原本稍微轻松了会儿,现在真是大气不敢出。
钦差到来。
谁敢乱言!
魏建平装鹌鹑。
吴长江也感觉很窒息,头皮一阵阵发麻。
雷松月双手攥着膝盖处的布料,紧张到手心发汗。
陈清耐心回答:“外汇全部通过外贸公司结算,留成部分的使用也向上级主管单位有详细汇报。
主要用于购买新型的缝纫机针、特种压脚和少量樱国的尼龙拉链,这些国内暂时无法生产,是为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所必需的,每一笔都有记录,有批示。”
主桌上两人紧锁眉头,翻看着自己的资料。
陈清岿然不动,静静的看着他们。
整张会议桌的人感受到厂长镇定自若,心情稍稍平缓,但动作依然僵硬。
周民安问:“你们厂的管理,强调效益和奖金,政治学习是如何开展的?有没有坚持‘抓革命,促生产’?有没有因为追求利润而放松了阶级斗争这根弦?”
提到思想教育。
陈清参加次数极少,都是让书记或者厂委去演讲。
其次奖金管理没有,但物质奖励是有的。
“我们每周一上午以及周三下午雷打不动进行政治学习,读报纸、学文件。”
但陈清心里也明白,和工人们谈论奖金和订单时的热情相比,政治学习的氛围确实没那么浓烈。
调查需要进展两天,分别是需要:查账、开会、找工人干部个别谈话。
厂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机器还在转,但人们的交头接耳多了起来。
陈清估摸着这次她得挨批了,至少自我批评肯定少不了。
因为他们厂的工人思想教育的确差别的厂子一大截。
外汇本就敏感,车间主任们又更重视生产,魏建平能力垃圾,全靠雷松月在撑。
雷松月干得相当不错。
但传播的思想没有把工人们腌入味。
时间太短了。
没办法。
往后必须得更加重视,以免被人抓住小辫子。
陈清揉了揉眉心,她不怕查账,但无处不在的审视感,真的令她很不自在,不管了,下班!
李和平跟着她一起往外走,“陈厂长,你的能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能拿大额外贸订单,短时间内把一个厂子办得这么红火,不容易。”
陈清愣了一下,谨慎地回答:“李同志过奖了,都是依靠上级领导,依靠全厂工人同志的努力。”
李和平笑了笑,话锋微微一转:“但是,方式方法很重要,完全外汇依赖市场,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存在风险,有没有考虑过,如何更好的……融入现有的计划体制框架?”
他的话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试探。
陈清沉默了片刻,轻声说:“李同志说的是,我会好好考虑的。”
李和平点了点头,脚步慢了下来。
陈清去自行车棚骑自行车,思索着出口转内销的可能性。
但两个大国蜜月期差不多二十年,她要是不借这这股东风往上走,只想平平安安当个厂长,有什么意思?
出口转内销是必然的,但需要等到改革开放以后!
而现在的服装厂需要紧迫感,也得有一股冲劲儿。
职工们是。
她也是。
唯有那样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陈清蹬上自行车,猛猛往火车站骑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