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阻拦索
八十米的起飞距离已经能够完全满足让野马战机上从庆号航母了。
当然,实验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这个八十米的起飞距离,只是野马战机空载时的起飞距离。
要知道刚刚战机里面的燃料只够野马战机飞行不到百公里的,并且还是一点弹药都没有带的情况之下,才能达到八十米的起飞距离,而现在王根生就要测试满油情况之下的起飞距离了。
要知道野马战机的油箱分为两种,一种是内置油箱,其可以携带四百九十一升的燃油,而另外一种则是外挂油箱,就像挂载炸弹一样的,把油箱挂在外面,一般可以挂载两个油箱每个油箱也是四百九十一升的燃油。
如果野马战机只用内置油箱,那么其作战半径只能达到五百千米左右,而再加上两个外挂油箱,让战机的燃油达到一千四七十三升的情况下,其作战半径则是能扩展到一千二百千米的距离。
当然如果按照汽油密度为零点七五来计算,一千四百七十三升的燃油其重量就是一点一吨了。
不过王根生却是并没有挂载副油箱,只是把野马战机的内置油箱加满进行实验,毕竟战机的起飞距离那可是和其自身重量息息相关的。
之前野马战机没有改装的时候,三点五吨的空载起飞距离是两百米,如今改装完成之后,空载重量则是达到了两吨,空载起飞距离则是八十米。
大致估算则是相当于起飞重量每减少十二点五千克,那么起飞滑跑的距离就会少一米。
如此把内置油箱装满,然后再加上副油箱之后,其重量则是会达到三点一吨,而按照这样的重量计算,那么起飞距离则是会达到一百六十八米,这样的起飞距离已经远超从庆号航母甲板的长度了。
而只加满内置油箱的四百九十一升的燃油之后,其起飞距离也就一百一十米,远远低于航母甲板的长度。
更何况,作为航母的舰载机,其五百多公里的作战半径其实已经完全足够了,再多的作战半径反而是浪费了。
除此之外,让王根生没有想到的是,再给野马战机减重之后,其性能居然更上一城楼,最为重要的就是加速性能。
如果说没有减重之前的野马战机的加速性能是一辆五菱,那么现在的野马战机加速性能就是一辆跑车了。
并且更为关键的是,王根生再测试野马战机极速的时候,居然让野马战机的极速轻松突破的八百公里每小时,达到了八百零八公里每小时,比原先的野马战机足足多了一百公里。
如此的一番减重改装之后,成功的让野马战机的机动性能飙升了一大截。
这就好比把五菱宏光的发动机弄到了摩托车上,尽管发动机的功率还是那个功率,但是却是可以让摩托车的时速轻松破两百,百公里加速轻轻松松四秒内,达到跑车级别的加速性能以及时速。
当然野马战机的这番减重改装之后,危险系数也是大大增加了,如同五菱宏光六十公里的速度撞车驾驶员不会有事,但是摩托车六十公里撞车,驾驶员百分之八十九要凉凉。
王根生再天空飞了一会儿,测试了飞机的各项性能之后,就降落了,因为重量变轻,所以降落时的滑行距离也并不是很远,也就六百米的距离而已。
其实对于飞机在航母上降落时的滑跑距离,王根生到并不是很担心,毕竟实在不行就上阻拦索就好了,对,其实看似很有高科技,每根能够达到上千万的航母阻拦索早在一一年就已经有了,没错并不是二零一一年,而是一九一一年。
王根生在穿越前的时候网络上就说,一艘航母上最贵的并不是舰载机,也不是航母,而是航母阻拦索,一根价值上千万,并且只能使用不超过百次,等于每使用一次就要费超过十万。
其实阻拦索的诞生时间要比航母更早,早在一九一一年一月十八号,米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四百五十四公斤重的飞机,在“宾夕法尼娅”号巡洋舰上降落。这次降落意义重大,米国海军首次使用了阻拦索。
要知道飞机降落后需要一段跑道用来减速,这个条件在陆地上是很容易满足的,但是在舰船上就很难办到了。
毕竟舰船的长度不过二三百米,而飞机的降落滑行起码要几百甚至是上千米。所以为了使飞机能够安全的降落巡洋舰上,必须要增加额外的阻力,阻拦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当时的工程人员在飞机尾部增加了一个挂钩,当飞机降落到甲板上时,尾部的挂钩会自动挂住甲板上的绳索。这些绳索通过滑轮连接着沙袋,利用沙袋的重力来给飞机减速,这就是最简单的初始版本的飞机阻拦索了。
这种简陋阻拦索系统让飞机顺利的降落到舰船成为可能,没有这根绳子就不会出现航空母舰。没有阻拦索航母将毫无意义,不能降落战机的航母就是一堆废铁。
不过随着舰载机,由原本只有两三吨重的螺旋桨飞机,变成十几吨,甚至是几十吨的喷气式战机,航母阻拦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昂贵。
据说一根阻拦索价值一千万元,堪称史上最贵的绳子。全世界能够生产这种绳子的目前只有三个半国家。
第一个可以生产的就是瑛国了。作为老牌海军强国瑛国对于海军力量非常重视,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这航母上配套设施他们研究的透彻。航母阻拦索的生产技术自然掌握的炉火纯青。米国就不用多说了,米瑛两国在某些时候是穿同一条裤子的,他们的很多技术都是共享的。
而除了瑛米两个国家之外,啯也可以生产航母阻拦索,并且还凭借着工业规模的优势把价格打到了百万一条。
不过最奇葩的当属啰斯啯,在苏啯时代他们是可以生产航母阻拦索的,苏啯解体后这项技术留在了乌壳蓝。啰斯啯没有办法只能重新研制,可是造出来的绳子合格率不高。所以啰斯的航母阻拦设备是个半吊子。
而阻拦索为什么这么难制造呢!不就是一根钢绳嘛,凭什么能让世界几个大国焦头烂额呢!
(本章完)
八十米的起飞距离已经能够完全满足让野马战机上从庆号航母了。
当然,实验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这个八十米的起飞距离,只是野马战机空载时的起飞距离。
要知道刚刚战机里面的燃料只够野马战机飞行不到百公里的,并且还是一点弹药都没有带的情况之下,才能达到八十米的起飞距离,而现在王根生就要测试满油情况之下的起飞距离了。
要知道野马战机的油箱分为两种,一种是内置油箱,其可以携带四百九十一升的燃油,而另外一种则是外挂油箱,就像挂载炸弹一样的,把油箱挂在外面,一般可以挂载两个油箱每个油箱也是四百九十一升的燃油。
如果野马战机只用内置油箱,那么其作战半径只能达到五百千米左右,而再加上两个外挂油箱,让战机的燃油达到一千四七十三升的情况下,其作战半径则是能扩展到一千二百千米的距离。
当然如果按照汽油密度为零点七五来计算,一千四百七十三升的燃油其重量就是一点一吨了。
不过王根生却是并没有挂载副油箱,只是把野马战机的内置油箱加满进行实验,毕竟战机的起飞距离那可是和其自身重量息息相关的。
之前野马战机没有改装的时候,三点五吨的空载起飞距离是两百米,如今改装完成之后,空载重量则是达到了两吨,空载起飞距离则是八十米。
大致估算则是相当于起飞重量每减少十二点五千克,那么起飞滑跑的距离就会少一米。
如此把内置油箱装满,然后再加上副油箱之后,其重量则是会达到三点一吨,而按照这样的重量计算,那么起飞距离则是会达到一百六十八米,这样的起飞距离已经远超从庆号航母甲板的长度了。
而只加满内置油箱的四百九十一升的燃油之后,其起飞距离也就一百一十米,远远低于航母甲板的长度。
更何况,作为航母的舰载机,其五百多公里的作战半径其实已经完全足够了,再多的作战半径反而是浪费了。
除此之外,让王根生没有想到的是,再给野马战机减重之后,其性能居然更上一城楼,最为重要的就是加速性能。
如果说没有减重之前的野马战机的加速性能是一辆五菱,那么现在的野马战机加速性能就是一辆跑车了。
并且更为关键的是,王根生再测试野马战机极速的时候,居然让野马战机的极速轻松突破的八百公里每小时,达到了八百零八公里每小时,比原先的野马战机足足多了一百公里。
如此的一番减重改装之后,成功的让野马战机的机动性能飙升了一大截。
这就好比把五菱宏光的发动机弄到了摩托车上,尽管发动机的功率还是那个功率,但是却是可以让摩托车的时速轻松破两百,百公里加速轻轻松松四秒内,达到跑车级别的加速性能以及时速。
当然野马战机的这番减重改装之后,危险系数也是大大增加了,如同五菱宏光六十公里的速度撞车驾驶员不会有事,但是摩托车六十公里撞车,驾驶员百分之八十九要凉凉。
王根生再天空飞了一会儿,测试了飞机的各项性能之后,就降落了,因为重量变轻,所以降落时的滑行距离也并不是很远,也就六百米的距离而已。
其实对于飞机在航母上降落时的滑跑距离,王根生到并不是很担心,毕竟实在不行就上阻拦索就好了,对,其实看似很有高科技,每根能够达到上千万的航母阻拦索早在一一年就已经有了,没错并不是二零一一年,而是一九一一年。
王根生在穿越前的时候网络上就说,一艘航母上最贵的并不是舰载机,也不是航母,而是航母阻拦索,一根价值上千万,并且只能使用不超过百次,等于每使用一次就要费超过十万。
其实阻拦索的诞生时间要比航母更早,早在一九一一年一月十八号,米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四百五十四公斤重的飞机,在“宾夕法尼娅”号巡洋舰上降落。这次降落意义重大,米国海军首次使用了阻拦索。
要知道飞机降落后需要一段跑道用来减速,这个条件在陆地上是很容易满足的,但是在舰船上就很难办到了。
毕竟舰船的长度不过二三百米,而飞机的降落滑行起码要几百甚至是上千米。所以为了使飞机能够安全的降落巡洋舰上,必须要增加额外的阻力,阻拦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当时的工程人员在飞机尾部增加了一个挂钩,当飞机降落到甲板上时,尾部的挂钩会自动挂住甲板上的绳索。这些绳索通过滑轮连接着沙袋,利用沙袋的重力来给飞机减速,这就是最简单的初始版本的飞机阻拦索了。
这种简陋阻拦索系统让飞机顺利的降落到舰船成为可能,没有这根绳子就不会出现航空母舰。没有阻拦索航母将毫无意义,不能降落战机的航母就是一堆废铁。
不过随着舰载机,由原本只有两三吨重的螺旋桨飞机,变成十几吨,甚至是几十吨的喷气式战机,航母阻拦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昂贵。
据说一根阻拦索价值一千万元,堪称史上最贵的绳子。全世界能够生产这种绳子的目前只有三个半国家。
第一个可以生产的就是瑛国了。作为老牌海军强国瑛国对于海军力量非常重视,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这航母上配套设施他们研究的透彻。航母阻拦索的生产技术自然掌握的炉火纯青。米国就不用多说了,米瑛两国在某些时候是穿同一条裤子的,他们的很多技术都是共享的。
而除了瑛米两个国家之外,啯也可以生产航母阻拦索,并且还凭借着工业规模的优势把价格打到了百万一条。
不过最奇葩的当属啰斯啯,在苏啯时代他们是可以生产航母阻拦索的,苏啯解体后这项技术留在了乌壳蓝。啰斯啯没有办法只能重新研制,可是造出来的绳子合格率不高。所以啰斯的航母阻拦设备是个半吊子。
而阻拦索为什么这么难制造呢!不就是一根钢绳嘛,凭什么能让世界几个大国焦头烂额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