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停了,沈麟依然忙碌。【记住本站域名】
    边境的堡垒和驻军营地,需要大肆修建。
    铁城往北,最后一次城墙扩建,也开始了。
    一直修到黄龙江边,以后都找不到北扩的地方了。
    这两件事,他只是在规划上心思。
    具体执行,交给军方和营造司即可。
    可要在各地开办新学,工程量可不小。
    以往,只有县学和府学,入读的都是童生和秀才。
    当然,有钱人家的孩子,没有功名也能挤进去,毕竟是少数。
    所以,各地的县学顶多百把人。
    府学也就二三百人,占地小,规模不大。
    沈麟要开办的新学,光是镇一级的五年制小学,就有上百所。
    每个镇下辖的人口,少的一万多,多的三四万。
    七起到十二岁孩子,就算不强制入学。
    每所小学都得按照上千人的规模来修。
    这个时代,真能读完五年书的,那都算很有学问的人了。
    因此,府县一级的中学,一共十所。
    每所按照五百人的规模来。
    中学可以在原有的府学,县学的基础上扩建。
    镇一级的小学,就只能新建了。
    还有,各里距离镇子远的都有十几里,小孩子上学很麻烦。
    原有的族学也不能放弃。
    只不过,铁城会把新的教材分发下去,死读书可不成。
    这些族学统一改成三年制半小学。
    三年后,孩子大了,就可以去镇里寄宿,继续就读。
    为了加强基层管理,原来的各里乡兵统一由铁锋军派人接收。
    如今可不需要那么多乡兵了。
    每个村十人,一个里保留五十人,农閒训练即可。
    派下去的肯定是铁锋军伤残老兵,靠得住。
    一正一副,两府十县就得要上千老兵。
    他们都是有文化的,各里的半小学也得由他们管理。
    传统文化课当然由原来的老夫子负责。
    但体育和思想教育,算学之內的,还得老兵们来。
    镇和县、府一级的小学、中学,体育课一样启用伤残老兵。
    一个学校得派好几个。
    至於教师,肯定由田文青的文教司派。
    经过两年的发展。
    铁城的学生不但人多,教师队伍也逐渐成熟了。
    南城的学校也分为四部分。
    铁城太大,孩子们上学麻烦。
    有家在本城的,就没必要寄宿了。
    因此,中城,北城,再建的新北城也开了三个分校。
    各府县原有的族学、县学老师,已经到了铁城。
    他们接受两个月的紧急培训,以后还得边自学边教书育人。
    铁城能派下去的老师毕竟有限,每个小学,中学,还不到十个人。
    以后,主要还得靠那些本地的先生才行。
    沈麟这几天就在忙这事儿。
    不重视都不行。
    可以预见地是,两府十县,包括铁城在內。
    八月初开学,走进学堂的孩子將超过三十万。
    不需要强制入学。
    主要是免费教学的待遇实在太优厚。
    笔墨纸砚免费,各级学校还得包孩子三顿吃食,中午必须有肉。
    学校建设和维护,老师的餉银、娃娃吃食,校服,都让沈麟包了。
    標准跟铁城学校看齐的话。
    每年费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钱,將超过三两银子。
    也就是说,沈麟要为自家地盘上的义务教育下血本。
    一年的销不下一百万两银子。
    当然,沈麟和地方五五开,没道理全都让他自掏腰包。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
    不管是安定府,还是新入手的唐州府,老百姓都沸腾了。
    这等於是沈麟大都督出钱帮他们养孩子呢。
    而且,一养就是五年,男女不论。
    这种好事上哪里找去?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这种年代,谁家能保证一天三顿,还能顿顿吃饱?
    中午还给一顿肉,鱼肉也是肉。
    地主老財家,也捨不得如此浪费吧?
    根据情报司统计上来的数据。
    几乎没有哪个百姓,不为这条善政而欢呼的。
    就算百姓知道,自家孩子进入学校,上的体育课跟练兵没啥区別,无非不过强度高低而已。
    但那又如何?
    大都督上五年的心血,把孩子们养得白白胖胖的。
    卖给大都督也值了。
    田文青就问过沈麟。
    “三十多万在校学子,年年如故。”
    “岂不是每年都能毕业五六万小学生?”
    “进入中学和铁城技校的,顶多万把人吧?”
    “你要招那么多兵?”
    沈麟哈哈大笑。
    “老夫子,你想哪儿去了?”
    “就算孩子们挤破头想当兵,我也不能照单全收。”
    “遴选三万人足矣。”
    按照铁锋军的规定,再过三年,第一批老兵就要退役一部分了。
    如今的局势,不可能招三万人,就退役三万人。
    至少,三年之內,军队是有增无减的。
    也就是说,铁锋军的常备兵力必须保证三十万以上。
    最好的比例是。
    水军五到六万。
    陆军三十万。
    现有四个军少了点。
    总得扩充一支第五军,作为中军使用吧?
    另外,每个军五万人只是暂时的。
    连军长都兼任师长了,以后肯定要摆脱这种缺人的局面。
    每个军,还得把直属部队扩充到一万二千人的规模。
    更方便指挥。
    因此,沈麟计划的一个標准军是六万人。
    总数三十六万,还是具甲精兵,规模想当庞大了。
    短时间里,肯定达不到这个目標。
    任重而道远啊!
    距离各级学校开学还有一个半月。
    铁城的学校倒是照常上课,寒暑假总共只有两个月。
    七月初才放假呢!
    沈麟整天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视察学校的建设情况。
    当地的官府也极度配合。
    不管在那个时代,办学即是善举,也是政绩。
    没看到歷史上那些名臣,每到一地,首先乾的都是修桥铺路建水利,办学助学育人才么?
    哪怕贪官,也得做好面子工程不是?
    沈麟暂时没工夫肃清官场。
    就这么几个县,安定府的几位主官都不错,至少敢战。
    唐州府的六个县,所有的官吏先投贼,后降辽。
    当初铁锋军也只是驱逐为主,战马、財物儘量截留。
    至於人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赶走了事。
    按照沈麟的说法,没骨头的东西,到哪里都会祸害人。
    留著给辽人添乱去吧!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鹿鸣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鹿鸣野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