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到了铁城歷六年六月。【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西军接受整编都有三个月了。
    军中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更好的甲冑,更好的苗刀,逐步淘汰的复合弩,新增的火炮,汽车、吉普车。
    就连军装、餉银、伙食都有所提高。
    百姓的反应,反而是最迟钝的。
    他们只对自家田地里收成,家里的吃喝冷暖感兴趣。
    至於谁当皇帝,平头百姓几乎不关心。
    新皇登基,又不会对赋税减免半分,大伙儿关心有个卵用?
    即便文官系统反应慢一些,但也有利好消息影响道普通百姓。
    比如,铁城系取消了徭役,所有税赋都折合到田亩之中。
    百姓可以直接用粮食缴税,不需要再换成银钱。
    最明显的,就是督察部门一改大周旧例。
    路、府、县都有专门的督察局、科、所等对应部门,直接对铁城民政部督查司负责。
    其他各级官员都要接受监督,不得干预督察独立之责。
    同时,情报司也扩大了,分为外务、內务调查局。
    內务调查局各级部门对军、政系统同样负有监督作用。
    简单的说,你就算手眼通天,逃得了督察部门,也未必躲得过更隱秘的內务调查局。
    地方捕快、衙役裁汰老弱,改成监察、税警、消防三个部门。
    淘汰的武器也留下部分装备这些人。
    铁城的督察部门、內务调查局既然介入了。
    抓一批,杀一批,再罢免一批。
    各地官员老实了。
    隨时有强悍的铁锋军撑腰,即便你有些地方背景或者士绅关係,只要犯了错,就没有蹦躂的机会。
    铁城系不承认士绅阶层的特权,有多少田地缴纳多少税。
    想让百姓掛靠吃红利的时代过去了。
    你家的买卖,年交易额过了三十两银子,照样得交商税。
    一开始,还有不少人反对。
    等镇压了一批贪官污吏和地痞恶霸之后,所有人都规矩了。
    即便他们找到折、杨、鲁三位老帅门前,人家也避而不见。
    据小道消息说,鲁志昌的某个侄子都因为逃税,欺男霸女被砍了头。
    更何况其他人?
    铁城系已经有了不错的人才储备,没了地主士绅的支持,照样能治理天下。
    政务学院走出的人才,可比读了十几年书的举人、秀才懂得多。
    西军前些年学著铁城系,把因伤退役的官兵分到乡、镇、村去做基层官吏,效果很不错。
    铁城系接收后,经过两个月的考察,合格的一律承认。
    每年还能收到铁城和老西军的双重伤残补贴。
    四大家族陆续变卖旧式兵甲,给自己稍稍留点,都能吃几辈子。
    他们响应沈麟的號召,旗下的店铺对盐铁的经营维持三到五成利。
    所以,百姓一下子察觉到了。
    铁器价格大降。
    白霜一般的雪盐,居然才买二十文一斤,比以往的粗盐都便宜。
    盐、铁价格一降,老百姓手里的余钱就富裕了些。
    其他的,如粮食,肉食,布匹等日用零杂的生意空前繁荣了。
    主要还是五十万西军官兵,口袋里的月餉更多了。
    铁城银庄在三个月里开遍了陕西路的每一个县。
    凡是官员、军人,官办企业员工餉银一律通过银庄以存摺的方式发放。
    而且,铁城系鼓励这些人带头使用纸幣。
    如今的铁城、安定府,澶州、唐州一带,谁还用银子、铜钱?
    就连铁城自己发行的银元、铜钱,年青一代都不稀罕用。
    当然,老一辈习惯成自然,愿意口袋里隨时能听著响,这倒没人管。
    沈麟不得不大力推行纸幣。
    铁城歷五年,沈麟的军费开支就超过了两千万两银子。
    今年,搞不好会攀升到三千万两的新高。
    要是大周的歷代先皇知道,多半会嚇得从棺材板里蹦出来。
    很简单,他们当政的时候,拥有整个中原江山,国库岁入最好的年景,也不过五百万两!
    军费开支如此巨大,民政支出比这个数目还要高些。
    没办法,各地的建设项目,实在太多了。
    如果完全流通金属货幣,世面上得投放多少?
    即便沈麟和铁城系家大业大,也大呼吃不消。
    推行纸幣就好了。
    流通的金属货幣降低,银庄库存就多,还不怕挤兑。
    同时,槓桿作用將更加有效。
    大笔支出,也代表著巨额回收。
    比如,海军从南美运回来的橡胶和土特產,就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跟长崎岛津家的贸易,一年的纯收入就有二百万两银子左右。
    五月初,沈麟就组织了一支舰队下南洋。
    顺便给广南的大周军带去了一批具甲、苗刀和破阵弩车。
    一来,希望南军能坚持得更久些。
    二来,沈麟希望跟交织,占城,真腊,爪哇等国家开展海上贸易。
    等航路熟悉后,他不介意派出钢铁舰队去印度,甚至波斯湾一带转一转。
    收编了西军,地盘扩大了,负担也更重了,必须开闢另外的財源。
    海上丝绸之路就不错。
    再说陕西路。
    各项利民政策,渐渐开始落实。
    不少人都向村长,镇长打听。
    咋哪?
    又换皇帝了?
    听到的人都觉得一脑门黑线。
    这年头,大周的老杨家就出现了好几个皇帝。
    不过,咱们现在跟著沈大都督混了。
    再也不需要为混乱的年號发愁了。
    “刘叔,额们没换皇帝,就换了个大都督!”
    “呃,他跟皇帝也没啥区別!”
    “没有他,您家的徭役能减免?税赋能少那么多?”
    “雪盐,农具都便宜啦。”
    “可羊价也上涨了,您老人家今年可赚著了。”
    刘老疙家就三亩薄田,很难养活一家子人。
    好在,三个儿子飢一顿饱一顿总算拉扯大了,正愁说不著婆姨呢。
    前几年,西军占了河套跟河西走廊。
    老实巴交的刘老疙一合计,歷朝歷代,有几支大军能拓土几千里的?
    没说的,跟著混总没错。
    於是,老大、老二都报名参军了。
    最近,两儿子来信说,军队整编了,餉银也提高了。
    老大还当上了排长,管著几十个兵呢!
    这下子,十七岁的老三眼红了,天天吵著要当兵去
    这哪行呢?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章节目录

一品寒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鹿鸣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鹿鸣野并收藏一品寒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