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朱元璋要进行服饰改革(求订阅!!)
朱元璋背著手在御园里踱步,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班驳地洒在石板路上。
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虽已退位为太上皇,却仍保持著每日巡视宫禁的习惯。
“咦?“老朱忽然停下脚步,眯起眼睛望向远处的圃。
几名太监正在修剪枝,动作之麻利前所未见。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些太监穿的不是宫中常见的宽袖袍服,而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窄袖短衣。
“去,把那几个奴才叫过来。“朱元璋对身边的侍卫吩咐道。
不一会儿,三个太监战战兢兢地跪在朱元璋面前,额头紧贴地面。他们身上灰蓝色的短衣紧贴身体,袖口只到手腕,腰间繫著布带,裤腿也收得紧紧的,整个人看起来精干利落。
“抬起头来。“朱元璋沉声道。
为首的太监哆嗦著抬头,脸色煞白:“奴、奴才叩见太上皇,奴才们该死“
“你们这身衣服是怎么回事?“朱元璋直接打断了他的请罪。
太监一愣,结结巴巴地回答:“回、回太上皇,奴才们觉得常服袖子太宽,干活时总被树枝勾住,所以.所以私下改了衣服样式.“
朱元璋伸手扯了扯太监的衣袖,又绕著他转了一圈,眼中精光闪烁:“这衣服谁做的?“
“是是奴才自己改的。“太监声音越来越小,“请太上皇恕罪.“
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突然大笑起来:“恕罪?朕为何要治你们的罪?这衣服改得好!脱下来给朕瞧瞧!“
太监们面面相覷,但还是迅速脱下了外衣。朱元璋接过那件窄袖短衣,在自己身上比划著名,越看越满意:“好!好!这衣服既省布料又方便干活,比那些宽袍大袖强多了!“
他转头对侍卫说:“赏他们每人五两银子!“然后又对太监们说:“去,再给朕做几套这样的衣服,送到太乐宫去!“
太监们又惊又喜,连连叩头谢恩。朱元璋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著那件样品,大步流星地向马皇后居住的太乐宫走去。
“妹子!妹子!快来看!“朱元璋一进门就高声喊道,像个发现新玩具的孩子。
马皇后正在绣,见丈夫兴冲冲地进来,笑著放下针线:“重八,什么事这么高兴?“
朱元璋抖开那件窄袖短衣:“你看这个!宫里太监们想出来的好玩意!“
马皇后接过衣服仔细端详,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衣服设计得真巧妙。袖口窄了,衣摆短了,干活確实方便许多。“
“是吧!“朱元璋兴奋地搓著手,“咱刚才看那几个太监穿著这衣服修剪枝,那叫一个利索!比平日快了一倍不止!“
马皇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民间百姓劳作时,也常被宽衣大袖所累。若是推广这种衣服.“
“咱正是这么想的!“朱元璋一拍大腿,“妹子,你手巧,给咱多做几个样式出来。咱打算让工部大量製作,先在军中试用,再推广到民间。“
马皇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重八,我给你做可以,但有个条件。“
“啥条件?“朱元璋警惕地看著妻子。
“若是这衣服推广开来,你的商社必定要卖这个。到时候赚了钱,分我一半。“马皇后笑眯眯地说。
朱元璋瞪大眼睛:“一半?你也太黑心了!“
马皇后不急不躁地继续绣:“那你自己找人做去。“
朱元璋纠结地踱了几步,突然眼睛一亮:“这样,你负责设计样式,我负责生產和销售。利润.给你三成!“
“四成。“马皇后头也不抬。
“三成半!不能再多了!“朱元璋咬牙道。
马皇后这才抬起头,笑著点点头:“成交。“
朱元璋虽然心疼钱,但想到这衣服推广后的巨大市场,又忍不住兴奋起来:“咱这样做可不光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解放大明百姓!那些宽袍大袖,除了好看屁用没有,还浪费布料“
马皇后打断他的喋喋不休:“行了行了,我知道你是为国为民。来,量量尺寸,我先给你做几套试试。“
就在朱元璋像个木偶一样被马皇后摆弄著量身时,他突然想到什么:“对了,这事得跟標儿和欧阳伦那小子商量商量。尤其是礼部那帮老顽固,肯定又要说什么'违背祖制'“
马皇后一边记录尺寸一边说:“你呀,先穿几天试试,真觉得好再说不迟。“
朱元璋却不耐烦等待:“不成,这事越快越好。来人!传皇帝、礼部尚书吕昶和駙马欧阳伦,明日到太乐宫议事!“
第二天上午,太乐宫內。
朱標坐在主位,朱元璋则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吕昶和欧阳伦分別站在两侧。殿內气氛有些微妙,因为谁也不知道太上皇突然召集他们是为了什么。
“今日叫你们来,是有件事要商议。“朱元璋开门见山,“咱发现宫中有种窄袖短衣,极为便利,打算推广全国。你们觉得如何?“
朱標惊讶地看向父亲:“父皇是说.改变服饰制度?“
“正是!“朱元璋从身旁拿出一个包袱,抖开几套马皇后连夜赶製的窄袖短衣,“你们看看,这衣服比现在的宽袍大袖强多了!“
吕昶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正是他与欧阳伦谋划多时的结果。但他表面上却露出为难之色:“太上皇,此事.恐怕不易。服饰乃礼制根本,若要更改,必遭朝野反对“
朱元璋皱眉:“有什么不易的?好用的东西就该推广!“
欧阳伦適时插话:“太上皇,臣以为吕大人所虑不无道理。不如这样,我们不叫'改革服饰',而是增设一种'劳作便服',专供农人、工匠工作时穿著。日常场合仍著常服,如此既不违礼制,又能便民。“
朱元璋眼睛一亮:“好主意!就这么办!“
朱標也点头赞同:“欧阳駙马此议甚妥。可以先在军屯和官田试行,若效果良好,再推广民间。“
正当几人討论细节时,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启稟陛下,韩国公李善长、凉国公蓝玉求见。“
朱標看了朱元璋一眼,见父亲点头,便道:“宣。“
李善长和蓝玉进殿行礼后,李善长目光立刻被桌上的窄袖短衣吸引:“陛下,这是“
朱元璋直接说道:“咱打算推广这种衣服,作为劳作便服。“
李善长脸色骤变:“太上皇!此事万万不可!服饰乃礼制根本,岂能轻易更改?《大明会典》明確规定.“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朱元璋不耐烦地打断他,“你看看这衣服多方便!百姓穿著干活能省多少力气?“
李善长坚持道:“太上皇,宽衣大袖乃华夏正统,象徵我大明威仪。若改穿胡服般的窄袖短衣,岂不有损国体?“
蓝玉也帮腔道:“臣也觉得不妥。军中將士若穿此服,如何体现我大明军威?“
朱元璋脸色沉了下来,正要发怒,欧阳伦却突然笑道:“韩国公、凉国公所言极是。所以太上皇並非要废除常服,只是增设一种劳作专用服装。就像士兵有鎧甲,官员有朝服一样,各司其用,互不衝突。“
吕昶也赶紧补充:“正是如此。农人耕种、工匠劳作时穿便服,其他场合仍著常服。这样既不违礼制,又能提高效率。“
李善长还要反驳,朱標已经开口:“朕觉得此议甚好。韩国公若是担心礼制问题,不如这样—由礼部制定《便服规制》,明確规定便服的使用场合和样式,如何?“
最⊥新⊥小⊥说⊥在⊥⊥⊥首⊥发!
面对皇帝、太上皇和两位大臣的一致意见,李善长知道再反对下去只会自討没趣。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圣明。老臣这就著手制定规制。“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好!这事就这么定了。吕昶,你负责设计样式;欧阳伦,你协助工部生產;標儿,你下旨先在应天府试行。“
眾人领命而去。等殿內只剩父子二人时,朱標忍不住问道:“父皇,您怎么突然对服饰感兴趣了?“
朱元璋神秘地笑了笑:“標儿,你记住,治国不仅要管大事,也要注意这些小事。百姓方便了,国家才能富强。再说了“他压低声音,“这衣服推广开来,咱的商社又能大赚一笔!“
朱標哭笑不得:“父皇,您这是.“
“怎么?皇帝就不能做生意了?“朱元璋理直气壮地说,“咱赚的钱还不是用在你这个皇帝身上!“
就在父子俩说笑时,欧阳伦去而復返:“太上皇,陛下,臣还有一事稟报。“
“说。“朱元璋心情正好。
欧阳伦恭敬道:“臣以为,推广新服饰需要榜样。不如请太上皇和陛下率先穿著便服出现在公眾场合,以示倡导。“
朱元璋挑眉:“你小子是想让咱给你当招牌?“
欧阳伦连忙摆手:“臣不敢。只是百姓最重上行下效.“
“行了行了,“朱元璋笑道,“准了!等马皇后做好咱的衣服,咱就穿给你看!“
朱元璋正欲转身离开,欧阳伦却上前一步,拱手道:“太上皇,臣婿还有一事稟报。“
“说。“朱元璋心情正好,挥了挥手。
欧阳伦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这窄袖短衣一旦推广,需求量肯定很大,必然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臣担心一些不良商人会以次充好,坏了这窄袖短衣的名声。如何销售,得提前商议好。“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皱。他虽是个精明的商人,但更多是靠皇家特权垄断经营,对市场规范的概念並不清晰。他摸著下巴思索片刻:“你的意思是“
“臣建议设立'服装买卖牌照'制度。“欧阳伦早有准备,侃侃而谈,“只有获得牌照的商户才能售卖这种官方便服。若是出了问题,就找牌照拥有者负责。“
朱元璋眼睛一亮:“这主意不错!那如何才能拥有牌照呢?“
欧阳伦微微一笑,伸出三根手指:“很简单,设立三个门槛:第一,得有生產厂房,確保能自主生產;第二,有自己的销售门店,不能是街边小摊;第三,还要达到一定规模,保证质量稳定。“
说到这里,欧阳伦故意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最重要的是支持公平竞爭,不能一家独大。“
朱元璋何等精明,立刻听出弦外之音。他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地盯著欧阳伦:“你小子该不会也想做这门生意吧?“
欧阳伦坦然迎上朱元璋的目光,嘴角掛著淡笑:“公平竞爭嘛!臣虽为駙马,但也是大明子民,自然有权参与。“
殿內气氛一时凝滯。朱標紧张地看著两人,生怕父皇发怒。谁知朱元璋突然仰头大笑,笑声震得樑上灰尘簌簌落下。
“好!好一个公平竞爭!“朱元璋拍案叫绝,“欧阳伦啊欧阳伦,朕就喜欢你这股不服输的劲儿!“
他大步走到欧阳伦面前,眼中闪烁著棋逢对手的兴奋:“那咱们就比比看,看谁的窄袖短衣卖得更好!“
欧阳伦不卑不亢地拱手:“臣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太上皇期望。“
朱元璋突然压低声音,带著几分狡猾:“不过.朕可有皇家商社的优势,你不怕?“
欧阳伦同样压低声音回应:“太上皇有皇家商社,臣有工部新研发的纺织机械,各凭本事。“
两人相视一笑,竟有种惺惺相惜的意味。朱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父皇与人这般平等地商討生意。
“標儿,“朱元璋转头对儿子说,“这事就按欧阳伦说的办。你下旨设立牌照制度,细则由工部和户部共同擬定。“
朱標连忙应下:“儿臣遵旨。“
朱元璋又对欧阳伦道:“三日后,把你说的那纺织机械带到朕的皇庄来,朕要亲眼看看。“
“臣遵旨。“欧阳伦躬身行礼,眼中闪过一丝胜券在握的光芒。
待欧阳伦退下后,朱標忍不住问道:“父皇,您真要让欧阳伦与皇家商社竞爭?“
朱元璋摸著鬍子,意味深长地说:“標儿,治国如经商,不能一家独大。有竞爭,才有进步。再说了“他眼中精光闪烁,“朕倒要看看,这小子还能给朕什么惊喜!“(本章完)
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虽已退位为太上皇,却仍保持著每日巡视宫禁的习惯。
“咦?“老朱忽然停下脚步,眯起眼睛望向远处的圃。
几名太监正在修剪枝,动作之麻利前所未见。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些太监穿的不是宫中常见的宽袖袍服,而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窄袖短衣。
“去,把那几个奴才叫过来。“朱元璋对身边的侍卫吩咐道。
不一会儿,三个太监战战兢兢地跪在朱元璋面前,额头紧贴地面。他们身上灰蓝色的短衣紧贴身体,袖口只到手腕,腰间繫著布带,裤腿也收得紧紧的,整个人看起来精干利落。
“抬起头来。“朱元璋沉声道。
为首的太监哆嗦著抬头,脸色煞白:“奴、奴才叩见太上皇,奴才们该死“
“你们这身衣服是怎么回事?“朱元璋直接打断了他的请罪。
太监一愣,结结巴巴地回答:“回、回太上皇,奴才们觉得常服袖子太宽,干活时总被树枝勾住,所以.所以私下改了衣服样式.“
朱元璋伸手扯了扯太监的衣袖,又绕著他转了一圈,眼中精光闪烁:“这衣服谁做的?“
“是是奴才自己改的。“太监声音越来越小,“请太上皇恕罪.“
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突然大笑起来:“恕罪?朕为何要治你们的罪?这衣服改得好!脱下来给朕瞧瞧!“
太监们面面相覷,但还是迅速脱下了外衣。朱元璋接过那件窄袖短衣,在自己身上比划著名,越看越满意:“好!好!这衣服既省布料又方便干活,比那些宽袍大袖强多了!“
他转头对侍卫说:“赏他们每人五两银子!“然后又对太监们说:“去,再给朕做几套这样的衣服,送到太乐宫去!“
太监们又惊又喜,连连叩头谢恩。朱元璋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著那件样品,大步流星地向马皇后居住的太乐宫走去。
“妹子!妹子!快来看!“朱元璋一进门就高声喊道,像个发现新玩具的孩子。
马皇后正在绣,见丈夫兴冲冲地进来,笑著放下针线:“重八,什么事这么高兴?“
朱元璋抖开那件窄袖短衣:“你看这个!宫里太监们想出来的好玩意!“
马皇后接过衣服仔细端详,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衣服设计得真巧妙。袖口窄了,衣摆短了,干活確实方便许多。“
“是吧!“朱元璋兴奋地搓著手,“咱刚才看那几个太监穿著这衣服修剪枝,那叫一个利索!比平日快了一倍不止!“
马皇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民间百姓劳作时,也常被宽衣大袖所累。若是推广这种衣服.“
“咱正是这么想的!“朱元璋一拍大腿,“妹子,你手巧,给咱多做几个样式出来。咱打算让工部大量製作,先在军中试用,再推广到民间。“
马皇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重八,我给你做可以,但有个条件。“
“啥条件?“朱元璋警惕地看著妻子。
“若是这衣服推广开来,你的商社必定要卖这个。到时候赚了钱,分我一半。“马皇后笑眯眯地说。
朱元璋瞪大眼睛:“一半?你也太黑心了!“
马皇后不急不躁地继续绣:“那你自己找人做去。“
朱元璋纠结地踱了几步,突然眼睛一亮:“这样,你负责设计样式,我负责生產和销售。利润.给你三成!“
“四成。“马皇后头也不抬。
“三成半!不能再多了!“朱元璋咬牙道。
马皇后这才抬起头,笑著点点头:“成交。“
朱元璋虽然心疼钱,但想到这衣服推广后的巨大市场,又忍不住兴奋起来:“咱这样做可不光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解放大明百姓!那些宽袍大袖,除了好看屁用没有,还浪费布料“
马皇后打断他的喋喋不休:“行了行了,我知道你是为国为民。来,量量尺寸,我先给你做几套试试。“
就在朱元璋像个木偶一样被马皇后摆弄著量身时,他突然想到什么:“对了,这事得跟標儿和欧阳伦那小子商量商量。尤其是礼部那帮老顽固,肯定又要说什么'违背祖制'“
马皇后一边记录尺寸一边说:“你呀,先穿几天试试,真觉得好再说不迟。“
朱元璋却不耐烦等待:“不成,这事越快越好。来人!传皇帝、礼部尚书吕昶和駙马欧阳伦,明日到太乐宫议事!“
第二天上午,太乐宫內。
朱標坐在主位,朱元璋则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吕昶和欧阳伦分別站在两侧。殿內气氛有些微妙,因为谁也不知道太上皇突然召集他们是为了什么。
“今日叫你们来,是有件事要商议。“朱元璋开门见山,“咱发现宫中有种窄袖短衣,极为便利,打算推广全国。你们觉得如何?“
朱標惊讶地看向父亲:“父皇是说.改变服饰制度?“
“正是!“朱元璋从身旁拿出一个包袱,抖开几套马皇后连夜赶製的窄袖短衣,“你们看看,这衣服比现在的宽袍大袖强多了!“
吕昶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正是他与欧阳伦谋划多时的结果。但他表面上却露出为难之色:“太上皇,此事.恐怕不易。服饰乃礼制根本,若要更改,必遭朝野反对“
朱元璋皱眉:“有什么不易的?好用的东西就该推广!“
欧阳伦適时插话:“太上皇,臣以为吕大人所虑不无道理。不如这样,我们不叫'改革服饰',而是增设一种'劳作便服',专供农人、工匠工作时穿著。日常场合仍著常服,如此既不违礼制,又能便民。“
朱元璋眼睛一亮:“好主意!就这么办!“
朱標也点头赞同:“欧阳駙马此议甚妥。可以先在军屯和官田试行,若效果良好,再推广民间。“
正当几人討论细节时,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启稟陛下,韩国公李善长、凉国公蓝玉求见。“
朱標看了朱元璋一眼,见父亲点头,便道:“宣。“
李善长和蓝玉进殿行礼后,李善长目光立刻被桌上的窄袖短衣吸引:“陛下,这是“
朱元璋直接说道:“咱打算推广这种衣服,作为劳作便服。“
李善长脸色骤变:“太上皇!此事万万不可!服饰乃礼制根本,岂能轻易更改?《大明会典》明確规定.“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朱元璋不耐烦地打断他,“你看看这衣服多方便!百姓穿著干活能省多少力气?“
李善长坚持道:“太上皇,宽衣大袖乃华夏正统,象徵我大明威仪。若改穿胡服般的窄袖短衣,岂不有损国体?“
蓝玉也帮腔道:“臣也觉得不妥。军中將士若穿此服,如何体现我大明军威?“
朱元璋脸色沉了下来,正要发怒,欧阳伦却突然笑道:“韩国公、凉国公所言极是。所以太上皇並非要废除常服,只是增设一种劳作专用服装。就像士兵有鎧甲,官员有朝服一样,各司其用,互不衝突。“
吕昶也赶紧补充:“正是如此。农人耕种、工匠劳作时穿便服,其他场合仍著常服。这样既不违礼制,又能提高效率。“
李善长还要反驳,朱標已经开口:“朕觉得此议甚好。韩国公若是担心礼制问题,不如这样—由礼部制定《便服规制》,明確规定便服的使用场合和样式,如何?“
最⊥新⊥小⊥说⊥在⊥⊥⊥首⊥发!
面对皇帝、太上皇和两位大臣的一致意见,李善长知道再反对下去只会自討没趣。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圣明。老臣这就著手制定规制。“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好!这事就这么定了。吕昶,你负责设计样式;欧阳伦,你协助工部生產;標儿,你下旨先在应天府试行。“
眾人领命而去。等殿內只剩父子二人时,朱標忍不住问道:“父皇,您怎么突然对服饰感兴趣了?“
朱元璋神秘地笑了笑:“標儿,你记住,治国不仅要管大事,也要注意这些小事。百姓方便了,国家才能富强。再说了“他压低声音,“这衣服推广开来,咱的商社又能大赚一笔!“
朱標哭笑不得:“父皇,您这是.“
“怎么?皇帝就不能做生意了?“朱元璋理直气壮地说,“咱赚的钱还不是用在你这个皇帝身上!“
就在父子俩说笑时,欧阳伦去而復返:“太上皇,陛下,臣还有一事稟报。“
“说。“朱元璋心情正好。
欧阳伦恭敬道:“臣以为,推广新服饰需要榜样。不如请太上皇和陛下率先穿著便服出现在公眾场合,以示倡导。“
朱元璋挑眉:“你小子是想让咱给你当招牌?“
欧阳伦连忙摆手:“臣不敢。只是百姓最重上行下效.“
“行了行了,“朱元璋笑道,“准了!等马皇后做好咱的衣服,咱就穿给你看!“
朱元璋正欲转身离开,欧阳伦却上前一步,拱手道:“太上皇,臣婿还有一事稟报。“
“说。“朱元璋心情正好,挥了挥手。
欧阳伦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这窄袖短衣一旦推广,需求量肯定很大,必然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臣担心一些不良商人会以次充好,坏了这窄袖短衣的名声。如何销售,得提前商议好。“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皱。他虽是个精明的商人,但更多是靠皇家特权垄断经营,对市场规范的概念並不清晰。他摸著下巴思索片刻:“你的意思是“
“臣建议设立'服装买卖牌照'制度。“欧阳伦早有准备,侃侃而谈,“只有获得牌照的商户才能售卖这种官方便服。若是出了问题,就找牌照拥有者负责。“
朱元璋眼睛一亮:“这主意不错!那如何才能拥有牌照呢?“
欧阳伦微微一笑,伸出三根手指:“很简单,设立三个门槛:第一,得有生產厂房,確保能自主生產;第二,有自己的销售门店,不能是街边小摊;第三,还要达到一定规模,保证质量稳定。“
说到这里,欧阳伦故意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最重要的是支持公平竞爭,不能一家独大。“
朱元璋何等精明,立刻听出弦外之音。他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地盯著欧阳伦:“你小子该不会也想做这门生意吧?“
欧阳伦坦然迎上朱元璋的目光,嘴角掛著淡笑:“公平竞爭嘛!臣虽为駙马,但也是大明子民,自然有权参与。“
殿內气氛一时凝滯。朱標紧张地看著两人,生怕父皇发怒。谁知朱元璋突然仰头大笑,笑声震得樑上灰尘簌簌落下。
“好!好一个公平竞爭!“朱元璋拍案叫绝,“欧阳伦啊欧阳伦,朕就喜欢你这股不服输的劲儿!“
他大步走到欧阳伦面前,眼中闪烁著棋逢对手的兴奋:“那咱们就比比看,看谁的窄袖短衣卖得更好!“
欧阳伦不卑不亢地拱手:“臣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太上皇期望。“
朱元璋突然压低声音,带著几分狡猾:“不过.朕可有皇家商社的优势,你不怕?“
欧阳伦同样压低声音回应:“太上皇有皇家商社,臣有工部新研发的纺织机械,各凭本事。“
两人相视一笑,竟有种惺惺相惜的意味。朱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父皇与人这般平等地商討生意。
“標儿,“朱元璋转头对儿子说,“这事就按欧阳伦说的办。你下旨设立牌照制度,细则由工部和户部共同擬定。“
朱標连忙应下:“儿臣遵旨。“
朱元璋又对欧阳伦道:“三日后,把你说的那纺织机械带到朕的皇庄来,朕要亲眼看看。“
“臣遵旨。“欧阳伦躬身行礼,眼中闪过一丝胜券在握的光芒。
待欧阳伦退下后,朱標忍不住问道:“父皇,您真要让欧阳伦与皇家商社竞爭?“
朱元璋摸著鬍子,意味深长地说:“標儿,治国如经商,不能一家独大。有竞爭,才有进步。再说了“他眼中精光闪烁,“朕倒要看看,这小子还能给朕什么惊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