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秋收
第272章 秋收
初秋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谷地上,空气中夹杂著青麦成熟的香气,带著一点点潮湿的土气和炊烟未散的余味。
山岭远处还残留著些许夏天的绿意,但更多地方已转为金黄。
路易斯与艾米丽同乘一辆装饰考究的马车,车身以寒铁加固,外披墨红底纹与赤潮徽章,沿著新修的土路稳稳前行。
而马车两侧,几队赤潮骑兵分列护送,每名骑士腰悬制式军剑,披风猎猎,神情肃然,步伐与马蹄一致,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铁之军。
旌旗则隨风展开,赤潮的太阳在旷野中猎猎飞扬。
马车越过一道缓坡,谷地的全貌一下子展现在两人眼前。
大片麦田在阳光下起伏著。
青麦已经熟透,麦穗沉甸甸地低著头,隨著风摆动,仿佛成片的金浪在奔涌。
马铃薯田边,一群工人正挥著镐头,把肥厚的块茎翻出,粗布袋堆了一排又一排,一路连到不远处的木质穀仓。
大棚区则是另一番景象。
那些地热暖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泛著淡白的光,像一排排延伸天边的银色波浪。
农工从棚里推出满满的手推车,里面装著割下的新麦、刚收的菜叶。
镰刀划过麦秆的“刷刷”声,连打麦的“砰砰”声,孩子们在田埂上打闹欢笑,路上是不同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马车压过碎石路,哎呀作响,却被这片忙碌而有序的声音淹没了。
艾米丽原本正靠在车窗边,低声与路易斯閒谈,时不时被路易斯的帝都笑话逗得一颤一颤地。
但当马车缓缓转过那道土丘,整片麦浪谷地尽数映入眼帘时,她忽然停了下来。
她看著那一望无际的青麦,金光在阳光下微微颤动,仿佛真的有风从地底吹来,让整片田野泛起层层涌动的波浪。
她沉默了片刻,眼中浮现出一种复杂的光亮,连眼角都染上一点红。
“北境—”她轻轻开口,像怕打破眼前这幕奇蹟,“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景象?”
她没有等答案,只是静静看著,指尖紧紧扣住窗沿。
她知道路易斯会做到,可当这份希望如此真实地呈现在她眼前时,那种震撼依然如潮水般涌来。
“是他做的。”她默默地想,心口微热,“他真的做到了。”
艾米丽转头望向身边的男人,路易斯靠坐在车厢一侧,手肘搁在窗沿上,披风解开一半,整个人比平日里在政厅或战场上都显得轻鬆许多。
可那神情里依旧透著她熟悉的坚毅,那种可以让人把命交出去的信任感,骨子里的担当,藏都藏不住。
路易斯像是察觉了她的目光,歪头看过来,嘴角扬起一抹笑。
“看傻了?”他说,眉眼带著点调侃,“这些够你吃了吧。”
艾米丽哼笑一声,没理他,轻轻吸了口气,转回头,目光再次落在窗外。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粮食,一寸一寸,铺满在北境的土地上马车继续缓缓前行,驶入那条贯穿谷地的主干道。
看到太阳旗帜,沿路的农人听到马蹄声后纷纷直起身来。
“领主大人来了!”有人高声喊了一句,声音带著掩不住的激动,
下一瞬,喊声仿佛点燃了整条路的热浪。
“领主大人!领主大人!”
欢呼声如海潮般传开,沿著大道向远处一波波扩散。
他们曾是无处可去的人,是逃荒的流民,是在冰雪中挣扎求生的北境底层,如今却有了土地、
住所,还有一份能养家餬口的正经活计。
他们亲自创造的田野,那一片片沉甸甸的麦浪,让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成材一样骄傲,
而他们所呼喊的“领主大人”,正坐在那辆马车里,背影坚定沉稳,像极了他们现在所依赖的一切根基。
艾米丽望著窗外的景象,握紧了路易斯的手,心中一阵温热。
远处,一座新搭的木质穀仓高高耸立,旁边是一块立起来的公告牌,上面贴著“秋收榜”与动员公告。
马车稳稳停在穀仓前的麦浪领政厅前。
新的麦浪领政厅建在谷地正中的一块高地上,视野开阔,周围能望见连片的麦田和穀仓。
政厅外墙还带著新砌石块未完全风化的痕跡,青灰色的石纹在阳光下反著淡淡的光。
大厅不奢华,却宽坚固。
长桌是本地工坊製作的原木板,虽不精致,却排列整齐,上头堆著一耕作记录、田地分布图和粮仓扩建图纸。
农务官米克、督管格林、各村村长、工坊头目,以及骑士队长都已在座。
每人面前放著一份油纸包好的速写本和笔,神情紧张,仿佛这不只是一场收成,而是一场战斗就在这时,大厅门口传来脚步声。
一名赤潮骑士率先推门而入,挺身行礼,隨即向內退开。
他没说话,只是扫了厅中一圈。
眾人立刻起身,几乎是齐声喊道:“领主大人辛苦了!”
路易斯看著他们,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面孔,没有摆架子,只是点了点头。
“你们也辛苦了。”他说,语气平稳,甚至带著点隨意的温度,
说完他走向主位,拉开椅子坐下,手肘一撑桌沿,语气一转,乾脆利落:“我们开始吧。春耕时,我们与冻土开战。现在我们必须贏得这场收穫之战。”
语声落下,大厅里只剩笔尖在纸上划过的细碎声响。
路易斯俯身,在地图上划出几条线,语气稳如铁钉钉入木板:“从今日起,三班轮耕继续执行,早耕村、午耕村、夜耕村,按顺序接力,一天不能断。
每天傍晚,公布进度榜单。哪个村落后了,就自己调人顶上,不许推。露天麦田优先收割,
务必赶在第一场霜冻之前。温棚作物留好下一轮播种窗口。”
他抬头扫过几个护粮骑士队长说道:“今晚开始,主干道、穀仓、运粮车线路上全得设岗巡查。骑士夜巡轮岗,谷口的高台准备火炬信號,遇事就点火通知。”
他隨即转向格林,声音低了些,却更有分量:“收成將全数纳入赤潮冬储体制,我们要熬过这个冬天。所有粮食流向必须公开。”
路易斯继续道,“各村张贴公示清单,粮袋打码,做到『让每一袋粮食看得见去处”。
他语气平静,却像把刀子切入问题根部,没有半点模糊。
“粮仓加固工程照旧推进,扩建今日动工,烘乾火房必须提前烧起来,不许让雨雪毁麦。”
艾米丽坐在主位侧边,静静地看著路易斯。
这並不是她第一次见他主持政务会议。
可每一次看,都让她忍不住重新打量这个男人。
他没穿战甲,也没有披风,只是一身简单整洁的深灰长衫,袖口系得利落。
可他一踏进政厅,那原本略显嘈杂的屋子便安静下来,像一张被拽紧的弓。
没有威压,也没有多余的言语,但他的存在本身就足够让人肃然。
他站在那里,不动声色地翻阅麦田图纸、粮仓清册、工人名簿。
艾米丽望著他的侧脸,心中悄然升起一种感情。
不是仰慕,也不是感激,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欣赏。
他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把局势握在手中,让人安心。
路易斯说完,会议室內眾人已纷纷起身响应,保证自已完成任务。
他这才点头,起身环视眾人,语声不高,却让人心中发热:“去吧!让收穫的歌声响彻整个麦浪谷!”
门外的钟声刚好响起,像是回应。
眾人鱼贯而出,有的立刻去调拨人手,有的匆匆骑马赶回村社。
到达麦浪领后的第二日清晨,路易斯便亲自定下了这场“开镰仪式”。
在这样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收穫战中,仅靠命令和制度还远远不够,
麦浪领的大部分人,曾是流亡的饥民、破败村落的倖存者,或是被旧战火拖入废墟的百姓。
他们需要伟大太阳给他们加一点精神buff。
阳光洒落在谷地中央那片高地麦田上,金浪滚滚,一望无际。
田埂边,早早聚集了上百名村民代表成一圈,衣襟整齐,眼中透著激动与敬意。
田间插著彩色布旗,隨风猎猎作响,像是为这一天专门准备的节日装饰。
年长的农务官双手捧著寒铁打造的镰刀,走到田中央,恭敬地將它举到路易斯面前。
那刀刃在阳光下泛著银光,冷冽锋利,却不带杀意。
路易斯接过镰刀,没有多言,只是默默捲起袖子,走到麦田前。
眾人屏息,只见他手腕一转,寒铁镰刀利落挥下,第一束金黄麦穗隨即倒伏在地。
紧接著,全场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领主大人万岁!”
“麦浪必丰!”
欢呼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从田间涌向远方的山谷。
路易斯起身,目光缓缓扫过眾人,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春耕时,我们向冻土宣战。今天的收穫,不是我的胜利,而是你们双手贏来的胜利!让这片金浪告诉整个北境!飢饿,不再是命运!”
他的声音隨风传出老远,与天上的云影一起,铺展在整片沃土之上。
仪式之后,村民们个个情绪高涨,像被点燃了似的回到自家村社,爭相讲述路易斯挥刀割麦的那一幕。
“我跟你说,那刀一挥,那麦子就跟听话似的,全倒了!”
“领主大人割麦用的金镰刀!乾净利落、没半句废话,站那儿像座山!不,是天神下凡!”
“一句“飢饿不再是命运”,你听听!谁能说得出这话?!”
於是,这场开镰仪式不出半日,便成了谷地的传奇。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讲的人不断加料,原本只是普通的仪式,竟如一场神跡,唤起了整个麦浪领的干劲。
谁都在想,领主大人都亲自下田了,我们还能不干?
镰刀此起彼伏,割麦声“刷刷”响彻山谷,如同战鼓起伏。
马车川流不息,沿著田埂辗出一条条土路,把一车车麦束送往临时穀仓。
妇女们包头裹袖,在田间弯腰割麦,嘴里哼著久违的收割调;孩子们在麦垛间翻滚打闹,笑声透亮。
老人们也没閒著,在晒场边剥麦、捆束、翻晒,哪怕只是坐在一边帮著看火、递水,也觉得分外踏实。
地热棚那边,女工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串串温棚瓜菜,汗水在阳光下闪著微光。
少年们肩扛草筐、麻袋,脚步不停,脸上带著一股比阳光还要明亮的喜气。
路易斯骑马穿梭於谷地之间,沿著每一片麦田、大棚、晒场一路巡查。
比如他眼尖地发现东坡那边动作慢了些,立刻调转马头,向临近村社调派人手:“二组十人,
马上过去支援,太阳下山前必须清完那一片!”
隨后他来到临时穀仓,亲自翻查几袋刚进仓的青麦,用手指捻了捻乾湿度,又蹲下检查通风道和防鼠陷阱。
烘乾炉边,他脱下手套,亲自伸手试了试炉温,转头吩咐工匠:“火候偏湿,再多烧半刻钟,
不许让青麦闷坏。”
对护粮队他只说一句:“今晚巡夜加人,一粒粮也不能浪费。”
走到哪里都要提一些建议,刷存在感。
太阳西斜,整片麦浪领已成了一台轰鸣不止的丰收机器。
镰刀割麦声、车轮碾地声、笑声吆喝声交织成一曲秋日之歌。
路易斯站在田埂上,远望整片谷地:麦田如浪,人群如潮,穀仓如堡,孩子们在麦垛上翻跟头,烟火味和麦香混著阳光在风中飞扬。
就这样,这个初秋的黄金时节,在一把镰刀接一把镰刀的挥舞中缓缓走向尾声。
谷地的每一寸由地都被仔细收割,每一袋粮都被准確登记,每一车收成都被稳妥入库。
原本空荡荡的新仓,如今已堆得满满当当,连通风走道都被腾挪出来垒麻袋。
格林不得不三次调度新仓棚的位置,甚至在谷口边新搭起一排排粮篷。
“我们,收多了。”他有些恍惚地念叨著,却笑得像个孩子。
这一季的麦浪,不只是撑满了仓库,更让每个人心里装下了一种久违的踏实感。
初秋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谷地上,空气中夹杂著青麦成熟的香气,带著一点点潮湿的土气和炊烟未散的余味。
山岭远处还残留著些许夏天的绿意,但更多地方已转为金黄。
路易斯与艾米丽同乘一辆装饰考究的马车,车身以寒铁加固,外披墨红底纹与赤潮徽章,沿著新修的土路稳稳前行。
而马车两侧,几队赤潮骑兵分列护送,每名骑士腰悬制式军剑,披风猎猎,神情肃然,步伐与马蹄一致,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铁之军。
旌旗则隨风展开,赤潮的太阳在旷野中猎猎飞扬。
马车越过一道缓坡,谷地的全貌一下子展现在两人眼前。
大片麦田在阳光下起伏著。
青麦已经熟透,麦穗沉甸甸地低著头,隨著风摆动,仿佛成片的金浪在奔涌。
马铃薯田边,一群工人正挥著镐头,把肥厚的块茎翻出,粗布袋堆了一排又一排,一路连到不远处的木质穀仓。
大棚区则是另一番景象。
那些地热暖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泛著淡白的光,像一排排延伸天边的银色波浪。
农工从棚里推出满满的手推车,里面装著割下的新麦、刚收的菜叶。
镰刀划过麦秆的“刷刷”声,连打麦的“砰砰”声,孩子们在田埂上打闹欢笑,路上是不同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马车压过碎石路,哎呀作响,却被这片忙碌而有序的声音淹没了。
艾米丽原本正靠在车窗边,低声与路易斯閒谈,时不时被路易斯的帝都笑话逗得一颤一颤地。
但当马车缓缓转过那道土丘,整片麦浪谷地尽数映入眼帘时,她忽然停了下来。
她看著那一望无际的青麦,金光在阳光下微微颤动,仿佛真的有风从地底吹来,让整片田野泛起层层涌动的波浪。
她沉默了片刻,眼中浮现出一种复杂的光亮,连眼角都染上一点红。
“北境—”她轻轻开口,像怕打破眼前这幕奇蹟,“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景象?”
她没有等答案,只是静静看著,指尖紧紧扣住窗沿。
她知道路易斯会做到,可当这份希望如此真实地呈现在她眼前时,那种震撼依然如潮水般涌来。
“是他做的。”她默默地想,心口微热,“他真的做到了。”
艾米丽转头望向身边的男人,路易斯靠坐在车厢一侧,手肘搁在窗沿上,披风解开一半,整个人比平日里在政厅或战场上都显得轻鬆许多。
可那神情里依旧透著她熟悉的坚毅,那种可以让人把命交出去的信任感,骨子里的担当,藏都藏不住。
路易斯像是察觉了她的目光,歪头看过来,嘴角扬起一抹笑。
“看傻了?”他说,眉眼带著点调侃,“这些够你吃了吧。”
艾米丽哼笑一声,没理他,轻轻吸了口气,转回头,目光再次落在窗外。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粮食,一寸一寸,铺满在北境的土地上马车继续缓缓前行,驶入那条贯穿谷地的主干道。
看到太阳旗帜,沿路的农人听到马蹄声后纷纷直起身来。
“领主大人来了!”有人高声喊了一句,声音带著掩不住的激动,
下一瞬,喊声仿佛点燃了整条路的热浪。
“领主大人!领主大人!”
欢呼声如海潮般传开,沿著大道向远处一波波扩散。
他们曾是无处可去的人,是逃荒的流民,是在冰雪中挣扎求生的北境底层,如今却有了土地、
住所,还有一份能养家餬口的正经活计。
他们亲自创造的田野,那一片片沉甸甸的麦浪,让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成材一样骄傲,
而他们所呼喊的“领主大人”,正坐在那辆马车里,背影坚定沉稳,像极了他们现在所依赖的一切根基。
艾米丽望著窗外的景象,握紧了路易斯的手,心中一阵温热。
远处,一座新搭的木质穀仓高高耸立,旁边是一块立起来的公告牌,上面贴著“秋收榜”与动员公告。
马车稳稳停在穀仓前的麦浪领政厅前。
新的麦浪领政厅建在谷地正中的一块高地上,视野开阔,周围能望见连片的麦田和穀仓。
政厅外墙还带著新砌石块未完全风化的痕跡,青灰色的石纹在阳光下反著淡淡的光。
大厅不奢华,却宽坚固。
长桌是本地工坊製作的原木板,虽不精致,却排列整齐,上头堆著一耕作记录、田地分布图和粮仓扩建图纸。
农务官米克、督管格林、各村村长、工坊头目,以及骑士队长都已在座。
每人面前放著一份油纸包好的速写本和笔,神情紧张,仿佛这不只是一场收成,而是一场战斗就在这时,大厅门口传来脚步声。
一名赤潮骑士率先推门而入,挺身行礼,隨即向內退开。
他没说话,只是扫了厅中一圈。
眾人立刻起身,几乎是齐声喊道:“领主大人辛苦了!”
路易斯看著他们,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面孔,没有摆架子,只是点了点头。
“你们也辛苦了。”他说,语气平稳,甚至带著点隨意的温度,
说完他走向主位,拉开椅子坐下,手肘一撑桌沿,语气一转,乾脆利落:“我们开始吧。春耕时,我们与冻土开战。现在我们必须贏得这场收穫之战。”
语声落下,大厅里只剩笔尖在纸上划过的细碎声响。
路易斯俯身,在地图上划出几条线,语气稳如铁钉钉入木板:“从今日起,三班轮耕继续执行,早耕村、午耕村、夜耕村,按顺序接力,一天不能断。
每天傍晚,公布进度榜单。哪个村落后了,就自己调人顶上,不许推。露天麦田优先收割,
务必赶在第一场霜冻之前。温棚作物留好下一轮播种窗口。”
他抬头扫过几个护粮骑士队长说道:“今晚开始,主干道、穀仓、运粮车线路上全得设岗巡查。骑士夜巡轮岗,谷口的高台准备火炬信號,遇事就点火通知。”
他隨即转向格林,声音低了些,却更有分量:“收成將全数纳入赤潮冬储体制,我们要熬过这个冬天。所有粮食流向必须公开。”
路易斯继续道,“各村张贴公示清单,粮袋打码,做到『让每一袋粮食看得见去处”。
他语气平静,却像把刀子切入问题根部,没有半点模糊。
“粮仓加固工程照旧推进,扩建今日动工,烘乾火房必须提前烧起来,不许让雨雪毁麦。”
艾米丽坐在主位侧边,静静地看著路易斯。
这並不是她第一次见他主持政务会议。
可每一次看,都让她忍不住重新打量这个男人。
他没穿战甲,也没有披风,只是一身简单整洁的深灰长衫,袖口系得利落。
可他一踏进政厅,那原本略显嘈杂的屋子便安静下来,像一张被拽紧的弓。
没有威压,也没有多余的言语,但他的存在本身就足够让人肃然。
他站在那里,不动声色地翻阅麦田图纸、粮仓清册、工人名簿。
艾米丽望著他的侧脸,心中悄然升起一种感情。
不是仰慕,也不是感激,而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欣赏。
他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把局势握在手中,让人安心。
路易斯说完,会议室內眾人已纷纷起身响应,保证自已完成任务。
他这才点头,起身环视眾人,语声不高,却让人心中发热:“去吧!让收穫的歌声响彻整个麦浪谷!”
门外的钟声刚好响起,像是回应。
眾人鱼贯而出,有的立刻去调拨人手,有的匆匆骑马赶回村社。
到达麦浪领后的第二日清晨,路易斯便亲自定下了这场“开镰仪式”。
在这样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收穫战中,仅靠命令和制度还远远不够,
麦浪领的大部分人,曾是流亡的饥民、破败村落的倖存者,或是被旧战火拖入废墟的百姓。
他们需要伟大太阳给他们加一点精神buff。
阳光洒落在谷地中央那片高地麦田上,金浪滚滚,一望无际。
田埂边,早早聚集了上百名村民代表成一圈,衣襟整齐,眼中透著激动与敬意。
田间插著彩色布旗,隨风猎猎作响,像是为这一天专门准备的节日装饰。
年长的农务官双手捧著寒铁打造的镰刀,走到田中央,恭敬地將它举到路易斯面前。
那刀刃在阳光下泛著银光,冷冽锋利,却不带杀意。
路易斯接过镰刀,没有多言,只是默默捲起袖子,走到麦田前。
眾人屏息,只见他手腕一转,寒铁镰刀利落挥下,第一束金黄麦穗隨即倒伏在地。
紧接著,全场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领主大人万岁!”
“麦浪必丰!”
欢呼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从田间涌向远方的山谷。
路易斯起身,目光缓缓扫过眾人,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春耕时,我们向冻土宣战。今天的收穫,不是我的胜利,而是你们双手贏来的胜利!让这片金浪告诉整个北境!飢饿,不再是命运!”
他的声音隨风传出老远,与天上的云影一起,铺展在整片沃土之上。
仪式之后,村民们个个情绪高涨,像被点燃了似的回到自家村社,爭相讲述路易斯挥刀割麦的那一幕。
“我跟你说,那刀一挥,那麦子就跟听话似的,全倒了!”
“领主大人割麦用的金镰刀!乾净利落、没半句废话,站那儿像座山!不,是天神下凡!”
“一句“飢饿不再是命运”,你听听!谁能说得出这话?!”
於是,这场开镰仪式不出半日,便成了谷地的传奇。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讲的人不断加料,原本只是普通的仪式,竟如一场神跡,唤起了整个麦浪领的干劲。
谁都在想,领主大人都亲自下田了,我们还能不干?
镰刀此起彼伏,割麦声“刷刷”响彻山谷,如同战鼓起伏。
马车川流不息,沿著田埂辗出一条条土路,把一车车麦束送往临时穀仓。
妇女们包头裹袖,在田间弯腰割麦,嘴里哼著久违的收割调;孩子们在麦垛间翻滚打闹,笑声透亮。
老人们也没閒著,在晒场边剥麦、捆束、翻晒,哪怕只是坐在一边帮著看火、递水,也觉得分外踏实。
地热棚那边,女工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串串温棚瓜菜,汗水在阳光下闪著微光。
少年们肩扛草筐、麻袋,脚步不停,脸上带著一股比阳光还要明亮的喜气。
路易斯骑马穿梭於谷地之间,沿著每一片麦田、大棚、晒场一路巡查。
比如他眼尖地发现东坡那边动作慢了些,立刻调转马头,向临近村社调派人手:“二组十人,
马上过去支援,太阳下山前必须清完那一片!”
隨后他来到临时穀仓,亲自翻查几袋刚进仓的青麦,用手指捻了捻乾湿度,又蹲下检查通风道和防鼠陷阱。
烘乾炉边,他脱下手套,亲自伸手试了试炉温,转头吩咐工匠:“火候偏湿,再多烧半刻钟,
不许让青麦闷坏。”
对护粮队他只说一句:“今晚巡夜加人,一粒粮也不能浪费。”
走到哪里都要提一些建议,刷存在感。
太阳西斜,整片麦浪领已成了一台轰鸣不止的丰收机器。
镰刀割麦声、车轮碾地声、笑声吆喝声交织成一曲秋日之歌。
路易斯站在田埂上,远望整片谷地:麦田如浪,人群如潮,穀仓如堡,孩子们在麦垛上翻跟头,烟火味和麦香混著阳光在风中飞扬。
就这样,这个初秋的黄金时节,在一把镰刀接一把镰刀的挥舞中缓缓走向尾声。
谷地的每一寸由地都被仔细收割,每一袋粮都被准確登记,每一车收成都被稳妥入库。
原本空荡荡的新仓,如今已堆得满满当当,连通风走道都被腾挪出来垒麻袋。
格林不得不三次调度新仓棚的位置,甚至在谷口边新搭起一排排粮篷。
“我们,收多了。”他有些恍惚地念叨著,却笑得像个孩子。
这一季的麦浪,不只是撑满了仓库,更让每个人心里装下了一种久违的踏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