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发生了四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机械厂的假期从四五月份的一周三四天,增加到了一周五六天。
    没错,刚进七月, 这周才上两天班的一线工人就又放假了, 而且这次是从周三一直放到周日。
    通知出来后, 绝大多数人一脸忧虑, 脸上再无前两个月放假时的高兴。
    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前面刚说过的,前两个月一周才放三四天假, 进了七月后却一放就是五天。
    照这趋势下去, 再过两个月他们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开工了?
    众所周知,单位效益好的时候别说放假, 是经常需要加班的。相应的, 假期越多的单位往往效益越差,而开不了工的单位,那基本是要在倒闭边缘徘徊了。
    虽然大家早几个月就知道机械厂快不行了, 可真到这一天,他们心里还是挺难受的。
    明明去年还好好的,机械厂怎么突然就到穷途末路了呢?
    过去的辉煌,难道真的再也回不去了吗?
    辉煌?
    机械厂有过辉煌吗?
    答案当然是有,只是机械厂的上一次辉煌,都要追溯到刚改开那年了。
    当时机械厂的领导班子牙一咬, 斥资购买了一条当时最新的生产线回来。
    换了生产线后,机械厂立刻成了香饽饽,那些下游产业的国营厂,个个争着抢着想要机械厂生产出来的产品。
    可谁能想到, 那次会成为机械厂最后的余晖。
    改开后世界变得太快了。
    好像一不留神,机械厂新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零件,突然就成了落后产品。
    沪市因为是经济中心,改开后国营的、私营的各类工厂很快百花齐放,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产品更新换代一直很快。
    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对产品配件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当时已经落后的机械厂生产线,生产不出来这样高规格的配件。
    所以等机械厂领导回过神,就发现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在沪市卖不动了。
    好在,虽然在沪市不好卖,他们还可以扩大范围,去其他城市寻找合作对象。
    改开后沪市因为地理位置优势,又比较受政策扶持,发展速度一直很快。但内地许多城市没有这个条件,发展要慢不少,机械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在沪市已经落后,可放到内地城市,就算不是先进行列,也是比较畅销的。
    但这么一来,势必会增加许多运输成本,而且沪市因为发展比较快,人工相对来说比较贵,这就导致产品价格下不去。
    机械厂的领导为了活下去,很快制定了薄利多销的路线。
    刚开始,这条路线是行得通的,但这几年物价涨得太快了。
    物价涨了,原材料肯定要跟着涨,人工相应的也要涨,渐渐的,机械厂再度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产品价格涨了,合作方肯定会更愿意和其他物美价廉的供应商合作,可要是不涨,成交一笔订单,机械厂就要亏一笔钱。
    机械厂的领导没办法,只能一边适当降价,一边找材料供应商压价,争取做到收支平衡。
    同时,机械厂领导也在想办法更新设备。
    生产线肯定是换不起的,太贵了,如果机械厂处于全盛时期,咬咬牙凑一凑,再找银行贷部分款项,总能买一套。
    可机械厂已经连续在活不下去的边缘徘徊好几年,拿不出首付,就算贷款也凑不够那个钱,更新部分设备已经是极限。
    但仅更新设备只能延缓死亡,而无法彻底自救。
    如果说之前厂里上四休三的时候,大家还能糊弄自己会好起来的,那么在假期进一步增加后的现在,大家不得不承认——
    机械厂真的快撑不下去了。
    他们这些在机械厂工作了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职工,也是真的快要失业了。
    大家不像之前那么高兴的第二个原因,是牛市变熊市了。
    因为认购证的原因,股市红火的时候,机械厂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炒股的。
    看财务科三人就知道了,虽然陈玲和孙淑兰在延中实业这只股票上折戟,亏了一千多,但同时买延中实业的周荣却小赚了上百块。
    更不用说认购证中签后发行上市的那些新股,大家就算没有卖在高点,跟股票发行价比起来,大家也是躺着赚。
    所以四月份假期刚开始增多那会,大家虽然知道机械厂效益不好,但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机械厂不行了他们就专职炒股呗。
    反正股票都在涨,买哪只都有赚头,要是运气好,手里股票一天的涨幅就能顶他们辛辛苦苦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有脑子都知道怎么选。
    五月二十六号后,股市形势急转直下,大家开始傻眼。
    当然,机械厂炒股的人多,股市下行后,也不是所有人都亏了,除了叶薇,厂里还有几个抛得早赚了几万十几万的。
    但和挣钱的人比起来,亏的人更多。
    也就是机械厂的这些职工运气好,年前厂里强制他们用工资抵了认购证,前脚股票亏钱,后脚认购证就涨起来了,一出一进,手里还能落下一点钱,而不必像许多股民那样倾家荡产,甚至欠一屁股债。
    总之经过这次股票大跌,大院里不少人都怕了,同时也认清了自己不是炒股的料,就又在乎起了工作。
    亏损不大的还好说,股市再萎靡不振,有认购证在手,炒炒新股也能赚不少,比纯上班强。
    那些亏到卖认购证抵债的,就不怎么敢轻易下场了,虽然他们也可以用市价买入新股,但谁能保证他们买入股票后,股价会涨而不是跌?
    还是上班好,虽然赚不到大钱,但至少能保本。
    可等他们收回炒股的精力,将目光转到单位里,一个个都傻眼了。
    他们的工作好像也快保不住了啊!
    ……
    第二件事则是改开后一年一度的盛事,没错,就是要高考了。
    因为停工的只有一线工人,厂办,尤其是财务科的还得继续上班,所以一号这天来单位的人,个个如丧考妣。
    离上班铃声响起已经过了半小时,但财务科几人迟迟没有进入工作状态,大家也没怎么闲聊,只一个劲地叹气。
    突然,陈玲想起什么问:“对了小叶,你弟弟是不是今年参加高考?”
    孙、周两人闻声抬头,前者看了下日历问:“高考是七号吧?那不是没几天了?”
    叶薇点头说:“对,他今年参加高考?”
    孙淑兰叠声问:“他考场出来了吗?被安排到了哪个学校?离家远不远?”
    虽然她大女儿才刚上高中,但她送过孩子去中考,自觉在办公室里算是有经验的,以过来人的身份说道,“小叶我跟你说啊,这高考可是人生大事,不能马虎,之前我囡囡中考,考场安排到了五角场那一块,远的嘞。为了让她能休息好,我特意给她在考场附近招待所开了一间房,最后成绩出来,我囡囡果然发挥超常,比平时多考了十几分呢!”
    周荣觉得太夸张,说道:“不至于吧?我当初高考都是自己坐车去考场,每天早出晚归,也不耽误休息啊。”
    “现在跟以前怎么比?你不想想这几年路上多了多少车,让孩子自己坐车去考试,堵车了怎么办?而且考试中午只有两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离得远根本没法来回跑,我给囡囡在考场附近开一间房,免了奔波不说,她中午还能眯一会,睡眠足了,下午考试的状态就好,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我觉得孙姐说的有道理。”陈玲儿子虽然离中考还有好几年,但这不耽误她把孙淑兰的话记下来,并询问道,“孙姐你还有其他经验吗?”
    “当然有,考试期间不但要让孩子休息好,还要让她吃好,这里的吃好可不是给他吃大鱼大肉,而是荤素要均衡,最重要的是干净,不能让孩子吃坏肚子……”
    孙淑兰边说,陈玲边记,期间还几次让叶薇也记下来,免得叶兵考试时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别说,孙淑兰说的这些经验,叶薇之前确实不知道。
    她高考那会她爸虽然活着,但男人嘛,性格糙,想不到这些细节。而且她运气不错,考场就在本校,不需要坐车来回,住在家里,吃在食堂,不需要考虑这么多。
    但这次叶兵分到的考场有点远,早晚还好说,中午肯定不好来回奔波。
    所以听完孙淑兰这一肚子送考经验后,叶薇抽空去叶兵考场附近转了转,然后在学校附近一家酒店订了两间不临街的房间。
    至于像孙淑兰一样在招待所一天三顿,变着花样给女儿做饭的经验,叶薇就不打算参考了。
    倒不是因为她做饭不好吃,虽然叶薇炒菜不怎么好吃,但叶芳厨艺还是不错的,又已经放暑假,让她给叶兵做几天饭,她肯定乐意。
    叶薇是觉得太折腾了,反正她订的星级酒店里开了好几家餐厅,湘菜粤菜本帮菜都很齐全,食物味道和卫生方面也不用太担心,都是有标准的。
    叶薇在几家饭店试过味道后,在那家本帮菜定了三天餐,倒不是因为这家餐厅最好吃,而是想着它家更符合本地人口味,不用担心叶兵吃不惯没胃口。
    搞定住宿和伙食,七月六号下午,叶薇带着叶兵叶芳一起出发去酒店。
    到了酒店,站在楼下,叶兵叶芳张大嘴巴看了好一会,扭头问叶薇:“姐,我们真的要在这里住三天吗?”
    他们倒不是被酒店的装修给镇住了,虽然他们长这么大,确实没有去过特别豪华的地方。但没见过猪肉总见过猪跑,生在沪市这座大城市里,两人还是见过些许世面的。

章节目录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流烟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流烟萝并收藏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