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白马寺,八重函
    “东汉永平七年,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三年后,乃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资佛经、佛像回洛阳。居鸿臚寺,后以鸿臚非久居之馆,次年詔令於雍门外別建住所。因僧人是为天竺来客,以宾礼对待,因此,住所名延续用寺,又为纪念白马驼经,故而名为白马寺。”
    回忆看白马寺的来歷,陈阳站在山“门前,遥遥望见左右两侧的门头堂、云水堂和天王殿、大佛殿两侧的客堂、祖堂、禪堂、斋堂,又隱隱可见东南、西南处方形歇山顶二层阁楼各一座,青石镶包著印度高僧墓和天王殿、大佛殿的台基,天王殿內的弥勒菩萨像,则是玉石雕刻而成,高七尺有余,乃北魏之时所作,样貌栩栩如生。
    “此地经歷战火无数,重建多次,最近一次乃是本朝太祖洪武爷救令重修,距今也有个百多年了。据传闻,此寺共占地六十二亩。”
    听到陈阳如此说,苗月儿好奇道:“这白马寺乃是中土佛门第一寺,地位非比寻常,
    却也只有这么点大的地盘么?现如今,大江南北的富户人家,谁没有个良田百亩?”
    老独眼听到后,在旁插嘴:“嘿,小丫头,你这就叫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六十二亩还嫌少么?若是换做田產,寻常人家农忙时根本忙不过来,非得有佃户帮忙不可。”
    苗月儿羞红了脸,不好意思道:“我確实不懂,这不是在问嘛。”
    一旁的徐弘远对於地方大小,同样也没有什么概念,亦觉得白马寺比之显赫时的魏国公府,也是大有不如。
    只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白马寺即便看上去不够气派,但其底蕴之深,也是外人所难以想像。在陈阳看来,这寺內灵气颇盛,內中应有不少僧人身怀修为,只是各自於其住所、静室內隱修,外头那些迎来送往、衣著光鲜的知客,只是看上去宝相庄严,其实修为不值一提。
    念佛若是心足够诚,倒也可以藉此修些微弱法力,但若未能通窍,到底只是镜中、
    水中月。
    早晨拜別了银杏院,陈阳以神行法带著眾人赶到白马寺山门外,这一路上除却又抓住了几个剪径的贼,也算是相安无事。
    现如今,各地都是逃散的绿林盗匪,公门捕快忙得焦头烂额,张榜处每天都要多上好几张海捕文书,至此多事之秋,白马寺也就没什么香客,所以大门紧闭。
    空然大师先派了部分弟子將逮住的蠡贼送官,又带著剩余眾僧先行入內,陈阳等人在外稍待片刻后,便见得中门大开,换回了一身朴素淄衣的老和尚亲自出迎,以大礼將陈阳等人接入寺中,就近安置在客堂。
    沐浴更衣,休息了一夜,享用了一顿斋饭后,於入夜前,空然大师亲自捧看八重宝函来到客堂,將其交给陈阳。
    见老和尚將东西放下后並没有离去,只是在与陈阳閒聊,老独眼沉不住气,询问道:“我说大师,这宝贝你总共也就给一夜的时间赏析,如今时间已经不早,怎地还在此徘徊?我们这里可有女眷,你还是速速离去吧。我这位掌门老爷虽然略贪財小气了些,却也是个说到做到的好汉,断不会贪了你的宝贝,儘管放心便是。”
    “我怎会对陈掌门不放心?”对老独眼的倚老卖老,空然大师早已经见怪不怪,“说来不怕各位笑话,其实,老訥也未曾亲眼见过佛骨舍利,在这徘徊,只是想沾一沾陈掌门的光,顺便瞧上一眼。”
    老独眼瞭然,“原来如此——这东西反正是你们佛门的,日后你有的是时间把玩,今夜何必凑这热闹?”
    说完,他看向陈阳,只见陈阳笑道:“龙前辈不必如此,不过是行个方便而已。都说出家人四大皆空,大师是佛门高僧,原来心中亦有放不下的事好吧,那我便当著大师的面,將这宝函打开。”
    “善哉。”空然大师合拢双掌,欢喜道:“多谢掌门成全。”
    陈阳解开包裹在外部的红绸,將檀香八重宝函取了出来,为表敬重,並未动用一丝一毫的法力,以嫻熟手法解开正面锁扣,將八重宝函的盖子端起。
    不出陈阳意外,其中盛装的,果然是由纯银製成、外表比最外层檀香木宝函小上一號的內函,於缝隙处以琉璃、碟、赤珠、玛瑙作为填充。天色已暗,左右已点亮了灯烛,
    於暗淡烛光下,宝光相互交织,將周围的一张张面孔照亮,有的敬畏、有的好奇、有的虔诚、有的淡泊,小小一间客堂,仿佛凝聚了世间百相。
    “这些珠串虽然品相不错,但成色其实也就一般,散发出的光华有些俗气。”老独眼见多识广,评价道:“不过,作为压箱物倒是足够,一串也能值上个几百两。
    2
    “龙前辈,在这佛门之地,还是別说这铜臭味十足的话了。”徐弘远规劝道:“这些珠串受佛光加持,自有辟邪祈福之能,岂是金钱可以衡量?”
    “抱歉,抱歉。”老独眼嘿嘿一笑,“我这俗人习惯如此,你们不要见怪。”
    “虽说金钱是铜臭之物,可若是离了它,在这人世间也是寸步难行,想要衡量事物的价值,金钱便是最直观的。太过看重,或太过迴避,都是著相。”
    陈阳端详著八重宝函,为眾人讲解:“这些珠串確实平平无奇,若没有个辟邪护身之能,也换不了多少黄金白银。但是这函体的做工却很了得,你看,这正面的四大天王像乃是以平雕刀法刻出的,周遭有夜叉、神將相伴,而盖子是常见的四方坡,行龙两条,为流云所围。再加上侧面的双龙戏珠卷草纹,如此繁琐工序,非能工巧匠不得出活。”
    “你看,这就是咱们內行人说话,懂得许多门道。”老独眼笑了,“还有这綑扎用的絳黄色绸带,打的是十字扣,乃是唐时御用之物,里头还混有蚕丝之中的辑里湖丝,也是珍贵得很。世人常笑话郑人买楼还珠,岂不知比起寻常珍珠,有些木匣才是真箇儿的宝贝,也不知到底是谁不识货哩。”
    话正说著,陈阳的手活也未曾停下,若没有他这搬山道人,想要迅速而精准地打开这宝函也十分不易,若是不慎之下、有所损坏,也实在可惜。
    第六重是面盏顶银宝函,通体光素无纹,素净,不加丝毫雕刻绘描而浑然生辉,出土时有絳黄色綾带封系。盖与函体在背后以铰链相接,构造十分精密,看似无从下手,却被陈阳以小拇指找到关节处,只轻轻一挑,隨即在清脆的响声中开启。
    “好好看著。”老独眼拍了拍徐弘远的肩膀,“就你师父这手开锁的手艺,就够你学上一阵子咯。”
    第五重则是鎏金如来说法盏顶银宝函,函件正面有如来,四周有两菩萨,四弟子,二金刚力士,二供奉童子,饰以双凤翔,配以蔓草纹。空然大师见状,连忙对著说法的如来像大礼参拜,口念“阿弥陀佛”。
    陈阳静静等其施礼完毕,开口道:“大师,接下来几重函体,多半还有佛像与诸菩萨,若你每次见到都要行如此大礼,等我开到最后一重宝函,恐怕是要到天亮了。”
    “和尚老虽老,却不是老顽固,也晓得变通。”空然大师道:“—虽信佛之心不可不诚,不过陈掌门既然如此说,那便只好先欠下了。”
    眾人笑了笑,便见陈阳继续开宝函。
    果然如陈阳所说,第四重是六臂观音纯金盏顶宝函,面为六臂如意轮观音图,左侧为药师如来图,右侧为阿弥陀佛图,背面为大日如来图,函盖雕有双凤及莲蓬,盖侧有瑞鸟四只绕看中心追逐。同样是宝相庄严,雕工细致、栩栩如神。
    在四重与五重的间隙內,填充之物却有了变化,乃是一卷写在布帛上的『无量寿经”,观其字跡飞动爽利、刚健洞达,多採用露锋,笔笔骨力凛然,转折处方严峻整,別有一种高深立意。
    见到此物,空然大师面色有些变化,“可否容老訥近前一观?”
    陈阳点头道,“自无不可。”
    空然大师端起一盏蜡烛,仔细瞧了瞧,確定道:“这是玄奘法师手书的真跡啊实是殊胜之物。”
    “唐三藏写的?那倒確实是个宝贝了。”老独眼好奇地奏上去看了一眼,他的书法水平十分一般,也看不出这卷经到底好在哪里,心道若是由自己开这宝函,多半有眼不识金镶玉,说不得便將这卷经文当了桌布,虽然如此,却仍强装出欣赏之色,“果然妙极!”
    字里行间,可略窥玄奘大师对佛法经义的体会,令空然大师將其捧在手中、不愿放下陈阳此刻,见八重宝函这连环套已没剩多少,便一鼓作气,迅速將其打开,只见分別是金筐宝鈿珍珠装纯金宝函、珍珠装武夫石宝函、核心之处的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
    除却金塔外,两宝函分別以纯金与珍珠装武夫石雕刻而成。纯金宝函以雕金带为边,函身镶满红宝鈿、绿宝鈿、翡翠、玛瑙、绿松石等各色宝石,形成大大小小的莲。
    至於武夫石,则是似玉之石,又名石,出自长沙临湘,赤地白文,色笼葱不分明。两重宝函,俱皆尽华丽之能,珠光宝气的样子惹眼之余,虽更华丽了些,却也有些俗气。
    老独眼辨认著宝石成色,心中盘算著其价值,陈阳却在將內中盛装著佛骨舍利的金塔取出后,眼中再无他物。
    金塔乃是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之物,高约三寸半,塔顶为莲朵捧托金珠顶,塔身四壁刻满纹饰,並有四扇小金门,塔座为纯金方台,中立一小银柱,用以套置佛指舍利,而佛牙舍利,则如明珠般置於塔顶,令整座金塔蓬华生辉,於陈阳这等身怀修为的人看来,
    灵光浩瀚,儿令人无法直视。
    陈阳运用重瞳看了片刻,不得不扭过头去,只觉光芒刺目,心中暗道:“果然是好宝贝,真仿佛有无量光明。其实何须这许多累赘装饰?无非是些画蛇添足的俗气之物。但以这佛光暗藏的精妙智慧,能体会其万一,便胜却千万重宝函。”
    《金光明经》曾言“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佛骨舍利色泽发白,荧润如玉,如皓月一般焕发光彩,內蕴不可思议的神通,令除却陈阳外,其余人等俱是膛目结舌的神情。便是以空然大师心性,也不免愣神片刻,激动得面色潮红、需不断念诵经文以收摄本心。
    虽是夜晚,白马寺上空却出现了七彩祥云,金光四射间,几將寺院周边照亮得接近白昼,於夜幕间凝聚成模糊的佛陀虚影,身在西方、面东而坐,引得无数信佛人士对其叩拜不已。
    客堂內,为了能直视佛骨舍利,察觉其中奥妙,陈阳只得掏出重瞳珠,闭上一只眼,
    只以另一只眼透过这珠子进行观察,果然好受许多。
    天地万物各有其灵,令其灵性显化便是开光,而將其灵性收为己用,便是炼化。陈阳迄今为止炼化了不少东西,其中既有他自己搜集的材料,也有他自別人处收来的灵宝,有的炼化起来轻鬆,有的炼化起来却极费功夫,但最终只要炼化,陈阳便能够掌握其灵性变化。奈何眼前的佛骨舍利,似乎是他根本无法炼化之物。
    看著佛骨舍利,陈阳感到无从下手的无力之感,仿佛其中有千头万绪,却找不到任何可以著手的地方。可谓是本自具足,本自圆满,不坏无漏,不受外界所侵。
    “恐怕,唯有熟读佛门经义,对其各部真经了解甚深的人,才能够解读佛骨舍利中所藏的无尽智慧——以我目前而言,仗著重瞳珠也就只能看个热闹——”
    心中暗道一声可惜,陈阳也並未放弃,继续用重瞳珠看著宝珠纯金塔,想藉此窥探佛法的虚实、及其精要。
    如此在客堂內欣赏重宝,又伴隨有天地异象的发生,怎可能不引来旁人?
    白马寺內一群和尚坐臥不安自不必说,白马寺外有一黑影也循著佛光,朝著此地赶来

章节目录

我,搬山道人,绝不倒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哈啤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哈啤猫并收藏我,搬山道人,绝不倒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