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退去后的第一个朝会,紫禁城內积著厚厚的白雪,北风呼呼的吹著,如刀子一般刮人。
大明紫禁城的夜生活匱乏的很,日復一日罢了。
朱祁鈺今日起得早,披著厚厚的披风站在奉天殿前,居高临下饶有兴致的看著大臣们从城门口方向入宫来。
感受著身侧的寒风说:“这北京城冬天的风就像是寡妇的嘴,伤人呢。”
金英闻言不禁傻了眼,心想皇帝年纪轻轻怎能说出如此有生活阅歷的话来说,不过这个比喻他理解不了,终究还是缺少了生活。
皇帝端坐龙椅上,太皇太后等人到齐了之后才抵达珠帘之后。
暖炉升起,奉天殿內可比外头舒服多了,当金灿灿的暖阳落下,光芒笼罩著大殿,朱祁鈺方才看清楚了每个人的脸,多是带著些许的兴奋的笑容。
这种笑容朱祁鈺见过,他去接他侄子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等著发小红的小孩就是这个表情。
论功行赏时刻,眾人情绪不一,战前有些空旷的奉天殿,今日无一缺席,没有生病,家中也没死了人。
这些人中,唯有石亨的面色不太好。
朱祁鈺朗声说:“瓦剌人已退,京城守住了,蒙列祖列宗庇佑,贤臣良將辅佐,幸而京城未沦陷,朕与母后安然无恙,今日祭告天地送三陵牌位归位,並论功行赏。”
朱祁鈺说完,金英上前拿出圣旨宣读,內容就是之前朱祁鈺定下的。
先封了王直,高谷,陈循三位內阁元老,隨后才是于谦。
“兵部尚书于谦居功至伟,封太子少保,赐蟒袍、剑器,特赐剑履上殿。”
“臣于谦谢陛下隆恩。”
对此于谦未有异议,但是石亨已经开始面露不忿了。
朱祁鈺观察著眾人的表情,看到石亨那不加掩饰的样子,便藏著笑意。
他昨日就知道石亨委託相熟悉的曹吉祥打探消息,他是个耐不住性子的人,这次立了大功,自然希望早些知道宫內皇帝对於自己的赏赐到底如何。
为此朱祁鈺还特地在书房內演了一场戏。
因为太皇太后和內阁元老將朱祁鈺给石亨原来的封赏撤销了大半,导致朱祁鈺在书房“委屈”,淒悽惨惨戚戚的说:“石將军在城墙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朕给他什么赏赐都不为过,这怎么就算多了?这怎么就算多了!?”
“气”急了还摔了上好的砚台,闹得太监们都知道了。
得知这消息的石亨越发的不忿,皇帝要封他做太子太师,做国公爷,这確实已经超出石亨自己的预期了,但是转念一想,皇帝敢封,他就敢接啊。
他不会觉得自己德不配位,只会觉得皇帝眼光真好。
现在没了,心中责怪太皇太后和內阁的老不死,居然减了自己的封赏。
“石亨领兵驻守德胜门,多次击退瓦剌凶兵,斩杀贼人无数,封武清伯,领镇朔大將军衔。”
朝堂宣布不是问询而是通知,虽然石亨不忿,但是不至於说耍小孩子脾气,还是出来领旨谢恩。
金英將主要將领的封赏都宣读了下去,隨后说。
“其余兵將之人,立奇功者,升职三级,赏银百两;头功,升职二级,赏银五十两;常功,升职一级,赏银二十两;战死者,子孙袭升二级,赏银三十两,”
眾人一片热闹欣喜,隨后朱祁鈺又说:“朕曾说过以王振家资犒赏三军,王振的家资完全清点完毕后,將会用以重建三军,提升兵士待遇,具体情况等到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共同商议后颁布。”
“诸位,朕在此谢过了。”
说罢朱祁鈺又对著朝臣们深深地作揖。
当时还不是皇帝的朱祁鈺以郕王监国的身份对著群臣作揖,现在又以皇帝的身份作揖,眾人纷纷感怀,恍如隔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朝堂经歷瓦剌一事,似乎有了上下一心的徵兆。
封赏之事宣读过后,彭时忽然站了出来。
彭时和商輅是年轻的內阁,这次的封赏中自然有他们,只是太年轻了,官职暂时也没办法往上升,只有些钱银的奖赏。
彭时:“陛下,臣之继母病重,之前便向陛下请辞,只是紧要关头未曾允准,继母虽非臣之生母,但是从小照顾臣,现继母病入膏肓,臣请陛下允准臣辞官归家照顾。”
方才欢声笑语的奉天殿內,一下子气氛就冷了下去。
彭时之前就因为他继母的事情请辞过,朱祁鈺让郕王府的奴婢去照顾了,回来匯报彭时的继母確实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不出意外也就一个月內的事情了,而且彭时很孝顺,回家了就伺候在床前,不是作假。
但是昨日王直也单独找他和商輅聊过了。
具体聊了什么朱祁鈺並不知道,但是今日一早彭时就来请辞的。
孝字当头,理由合情合理,朱祁鈺也不好强留,只是能让打了胜仗之后如此年轻的內阁成员主动请辞,朝堂上的其他人是怎么也想不明白。
“彭时,你有孝心,朕深感欣慰,回去照顾你母亲吧,职位暂留。”
彭时叩谢天恩。
彭时说完商輅也走了出来说:“陛下,微臣这些时日来能入內阁跟隨陛下,实乃三生有幸也,只感自身能力浅薄,资歷不足,自请外放歷练,还望陛下恩赐。”
朱祁鈺此时微微眯眼,两位年轻的状元郎,放弃了眼前別人求之不得的內阁之位,一个要回家照顾母亲,一个自请外放歷练,这无疑是告诉朱祁鈺,朝堂之上,他这个皇帝做不了主。
主要原因还是朱祁鈺说了五年计划之后,这两人明显是有些想要试试看的。
政见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是没想到他们下手这么快,这么果断。
朱祁鈺转头询问珠帘后的太皇太后:“母后,大战刚歇,內阁就辞退两位青年才俊,您说该如何是好。”
孙氏早有准备,开口说:“彭时有孝道,当鼓励,商輅年轻,自请外放歷练也是好的,现在瓦剌人退了,內阁稳定为主,有一群王直这样的老臣辅佐您应是最好的,比如陛下要独立火药局,本宫是妇人对於火药一事一窍不通,但是他们稳重,必可以帮的上陛下。”
內阁是大明的权力中枢,內阁成员的组成就代表了权力的组成。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是交换的艺术。
孙氏不假修饰,言语很明白,內阁的安排落地可以支持朱祁鈺独立火药局试试看,从她的目光来看,其他的事情牵扯太大,火药局不过是个工坊而已,皇帝既然要做就让他去做。
朱祁鈺也清楚为什么孙氏要费尽千辛万苦將內阁都换成自己人,因为她想要迎回她的儿子,就需要在朝堂上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母后说的对。”
低级的政客,永远觉得朝堂上的斗爭就是一切,瓦剌人来的时候你们能做什么?
不知枪桿子硬才是真的硬。
咱说了那么多不合理的政策,就是为了让他们从中选出一个自认为合理的来。
大明紫禁城的夜生活匱乏的很,日復一日罢了。
朱祁鈺今日起得早,披著厚厚的披风站在奉天殿前,居高临下饶有兴致的看著大臣们从城门口方向入宫来。
感受著身侧的寒风说:“这北京城冬天的风就像是寡妇的嘴,伤人呢。”
金英闻言不禁傻了眼,心想皇帝年纪轻轻怎能说出如此有生活阅歷的话来说,不过这个比喻他理解不了,终究还是缺少了生活。
皇帝端坐龙椅上,太皇太后等人到齐了之后才抵达珠帘之后。
暖炉升起,奉天殿內可比外头舒服多了,当金灿灿的暖阳落下,光芒笼罩著大殿,朱祁鈺方才看清楚了每个人的脸,多是带著些许的兴奋的笑容。
这种笑容朱祁鈺见过,他去接他侄子幼儿园放学的时候,等著发小红的小孩就是这个表情。
论功行赏时刻,眾人情绪不一,战前有些空旷的奉天殿,今日无一缺席,没有生病,家中也没死了人。
这些人中,唯有石亨的面色不太好。
朱祁鈺朗声说:“瓦剌人已退,京城守住了,蒙列祖列宗庇佑,贤臣良將辅佐,幸而京城未沦陷,朕与母后安然无恙,今日祭告天地送三陵牌位归位,並论功行赏。”
朱祁鈺说完,金英上前拿出圣旨宣读,內容就是之前朱祁鈺定下的。
先封了王直,高谷,陈循三位內阁元老,隨后才是于谦。
“兵部尚书于谦居功至伟,封太子少保,赐蟒袍、剑器,特赐剑履上殿。”
“臣于谦谢陛下隆恩。”
对此于谦未有异议,但是石亨已经开始面露不忿了。
朱祁鈺观察著眾人的表情,看到石亨那不加掩饰的样子,便藏著笑意。
他昨日就知道石亨委託相熟悉的曹吉祥打探消息,他是个耐不住性子的人,这次立了大功,自然希望早些知道宫內皇帝对於自己的赏赐到底如何。
为此朱祁鈺还特地在书房內演了一场戏。
因为太皇太后和內阁元老將朱祁鈺给石亨原来的封赏撤销了大半,导致朱祁鈺在书房“委屈”,淒悽惨惨戚戚的说:“石將军在城墙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朕给他什么赏赐都不为过,这怎么就算多了?这怎么就算多了!?”
“气”急了还摔了上好的砚台,闹得太监们都知道了。
得知这消息的石亨越发的不忿,皇帝要封他做太子太师,做国公爷,这確实已经超出石亨自己的预期了,但是转念一想,皇帝敢封,他就敢接啊。
他不会觉得自己德不配位,只会觉得皇帝眼光真好。
现在没了,心中责怪太皇太后和內阁的老不死,居然减了自己的封赏。
“石亨领兵驻守德胜门,多次击退瓦剌凶兵,斩杀贼人无数,封武清伯,领镇朔大將军衔。”
朝堂宣布不是问询而是通知,虽然石亨不忿,但是不至於说耍小孩子脾气,还是出来领旨谢恩。
金英將主要將领的封赏都宣读了下去,隨后说。
“其余兵將之人,立奇功者,升职三级,赏银百两;头功,升职二级,赏银五十两;常功,升职一级,赏银二十两;战死者,子孙袭升二级,赏银三十两,”
眾人一片热闹欣喜,隨后朱祁鈺又说:“朕曾说过以王振家资犒赏三军,王振的家资完全清点完毕后,將会用以重建三军,提升兵士待遇,具体情况等到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共同商议后颁布。”
“诸位,朕在此谢过了。”
说罢朱祁鈺又对著朝臣们深深地作揖。
当时还不是皇帝的朱祁鈺以郕王监国的身份对著群臣作揖,现在又以皇帝的身份作揖,眾人纷纷感怀,恍如隔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明朝堂经歷瓦剌一事,似乎有了上下一心的徵兆。
封赏之事宣读过后,彭时忽然站了出来。
彭时和商輅是年轻的內阁,这次的封赏中自然有他们,只是太年轻了,官职暂时也没办法往上升,只有些钱银的奖赏。
彭时:“陛下,臣之继母病重,之前便向陛下请辞,只是紧要关头未曾允准,继母虽非臣之生母,但是从小照顾臣,现继母病入膏肓,臣请陛下允准臣辞官归家照顾。”
方才欢声笑语的奉天殿內,一下子气氛就冷了下去。
彭时之前就因为他继母的事情请辞过,朱祁鈺让郕王府的奴婢去照顾了,回来匯报彭时的继母確实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不出意外也就一个月內的事情了,而且彭时很孝顺,回家了就伺候在床前,不是作假。
但是昨日王直也单独找他和商輅聊过了。
具体聊了什么朱祁鈺並不知道,但是今日一早彭时就来请辞的。
孝字当头,理由合情合理,朱祁鈺也不好强留,只是能让打了胜仗之后如此年轻的內阁成员主动请辞,朝堂上的其他人是怎么也想不明白。
“彭时,你有孝心,朕深感欣慰,回去照顾你母亲吧,职位暂留。”
彭时叩谢天恩。
彭时说完商輅也走了出来说:“陛下,微臣这些时日来能入內阁跟隨陛下,实乃三生有幸也,只感自身能力浅薄,资歷不足,自请外放歷练,还望陛下恩赐。”
朱祁鈺此时微微眯眼,两位年轻的状元郎,放弃了眼前別人求之不得的內阁之位,一个要回家照顾母亲,一个自请外放歷练,这无疑是告诉朱祁鈺,朝堂之上,他这个皇帝做不了主。
主要原因还是朱祁鈺说了五年计划之后,这两人明显是有些想要试试看的。
政见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是没想到他们下手这么快,这么果断。
朱祁鈺转头询问珠帘后的太皇太后:“母后,大战刚歇,內阁就辞退两位青年才俊,您说该如何是好。”
孙氏早有准备,开口说:“彭时有孝道,当鼓励,商輅年轻,自请外放歷练也是好的,现在瓦剌人退了,內阁稳定为主,有一群王直这样的老臣辅佐您应是最好的,比如陛下要独立火药局,本宫是妇人对於火药一事一窍不通,但是他们稳重,必可以帮的上陛下。”
內阁是大明的权力中枢,內阁成员的组成就代表了权力的组成。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是交换的艺术。
孙氏不假修饰,言语很明白,內阁的安排落地可以支持朱祁鈺独立火药局试试看,从她的目光来看,其他的事情牵扯太大,火药局不过是个工坊而已,皇帝既然要做就让他去做。
朱祁鈺也清楚为什么孙氏要费尽千辛万苦將內阁都换成自己人,因为她想要迎回她的儿子,就需要在朝堂上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母后说的对。”
低级的政客,永远觉得朝堂上的斗爭就是一切,瓦剌人来的时候你们能做什么?
不知枪桿子硬才是真的硬。
咱说了那么多不合理的政策,就是为了让他们从中选出一个自认为合理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