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治治德玛尼亚人的精益求精病
    又帮古斯塔夫.克虏伯游说海军部、解决了几个小麻烦后,古斯塔夫和鲁路修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生意上越来越愿意深入合作。
    此后几日,鲁路修便趁着留在威廉港的空闲时间,又跟古斯塔夫聊了好几项生意合作。
    鲁路修原本在敦刻尔克开钢铁厂,终究只是一个试验性质的小厂,是为了突破国内建厂的资源调度限制,顺便也利用“铁底滩”的沉船废钢资源——
    战时德玛尼亚国内的铁矿石、煤炭、电力这些资源的调度,都是要由国家控制的。你自己搞一个新的创新产能,如果没经过验证,想弄到电力部门配合你的批文都弄不到。
    鲁路修虽然有军功,有职务,但实业界他此前并没有根基和名望,也没人会信他的眼光,自然要出去搞才比较容易快速起步。
    不过,既然第一步走通了,第二步再要回国,阻力就少了很多。而且克虏伯肯跟自己精诚合作,一切就好说了。
    这一次,鲁路修便趁热打铁建议:“古斯塔夫先生,我觉得电炉钢的产能,还可以继续扩产,未来不仅要用来造高倍径炮管,也要用来造更多东西,比如齿轮、轴承,乃至其他对钢材除杂和合金元素分布均匀度有极高要求的领域。
    这些领域用上电炉钢后,未来的产品性能或许能有质变的提升,对帝国的战争机器会有很大帮助,贵一点军方也绝对会买单的。”
    古斯塔夫还没想到其中的技术应用前景,暂时有些迷茫,只好虚心请教:“我知道齿轮、轴承这些东西,钢材越好质量也越好,但冶金只是第一步,机械加工和热处理也要跟上。而且,目前的齿轮和轴承也都性能够用了,进一步提升的话,有什么非用新材料优质齿轮不可的军工场景呢?”
    好在鲁路修很了解未来的军工走势,这种问题他随口就能解答:“这还不容易想到?你想,我们今天就在威廉港海军造船厂,我就就近拿旁边的战列舰来举例——
    你也为海军做了很多事情了,应该知道,前无畏舰时代的动力系统,虽然其中的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效率很低,远低于现在的蒸汽轮机。可是配合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用的大直径螺旋桨,其实驱动效率是高于现在无畏舰、超无畏舰的小直径螺旋桨的。
    因为往复式蒸汽机是‘大扭矩、低转速’的代表,而蒸汽轮机是‘高转速、低扭矩’的代表。大功率蒸汽轮机的转速极快,而目前并没有足够强度和精度的‘齿轮变速箱’去降低蒸汽轮机主轴的转速输出,只能是轮机转多快螺旋桨也转多快。
    而螺旋桨转太快,就容易产生空泡效应,对海水的推力其实很多都浪费了,应该用‘大直径、小转速’的螺旋桨,才能更好利用引擎的出力。目前各国海军都做不到,就是因为没有高质量钢材和高精度的齿轮变速箱。现在给车用和潜艇用的变速箱,没法等比例放大给战列舰用。
    而没有给大型蒸汽轮机用的高强度、高精度齿轮变速箱,大型蒸汽轮机就算再提高气压和出力、提升锅炉蒸汽效率,也没用,因为螺旋桨不能变大、只能变得转更快,已经没有意义了。再想提高战舰动力功率,就只能堆砌锅炉和轴数,陷入浪费。一艘28节的350主炮战巡,长度都要230米长、那么多锅炉和烟囱。
    但如果我们造出了能扛住数万马力扭矩的大型舰用齿轮变速箱呢?到时候我们就能进一步发展高压蒸汽轮机、小水管锅炉、大直径低转速螺旋桨……这一切,都要从高强度电炉钢打造的传动系统开始。
    甚至未来的高压汽轮机叶片,也要用电炉钢打造,不能用转炉钢,这个提升是全面的!而更好的电炉钢轴承,可以让战舰的液压转动系统扛住更重的战列舰主炮塔,提升转速,扛住三联装大口径主炮……
    这里面的提升实在是太多了,总而言之,扩大电炉钢的产量和采购,在轴承、齿轮、轮机叶片、变速箱、传动轴等领域,全面改用电炉钢,对帝国整个战争机器的机械效率提升是非常全面的。完全不用担心这种质量提升没人买单。”
    古斯塔夫听完这一系列画饼,终于对电炉钢的广泛应用彻底有信心了。原来造炮管只是一个开始,大量的优质、微量元素分布均匀的电炉钢,对战争机器能有如此全方位的提升。
    “原来电炉钢还有那么多畅销的应用场景……我了解了,我会让克虏伯的机械厂都尽量采购电炉钢,你能提供多少就进多少。”古斯塔夫由衷感叹。
    鲁路修:“而且,扩产电炉钢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电炉钢虽然成本贵了,但它不需要用到优质焦煤来还原钢水,只要用电就行了。和平年代虽然成本高了很多,容易滞销。但战争年代钢材贵一两倍都卖得出去,这种不占用原有产能的、限制条件少的产能,干嘛不发展?
    帝国是不缺动力煤的,鲁尔区的煤炭用一百年也挖不光,只要造得出发电机,就能扩建更多火电厂。帝国也不缺铁矿石,洛林铁矿再挖20年也没问题,实在不行还有中立国瑞典的铁矿石。
    但据我所知,自战争开始以来,帝国的钢铁总产能一直上不去,主要瓶颈应该就是卡在优质焦煤上了吧?帝国的海量动力煤,虽然也是优质煤,但品质单一,要配置炼钢用的优质焦煤,还需要多种成分的煤来配比混合然后制焦。
    而海上贸易被切断,配比用的其他焦煤成分进口不足,才导致帝国在战前就有两千万吨钢材年产量、如今战争爆发了也仍然最多两千万,没法扩产。”
    鲁路修提到的这个问题,果然让古斯塔夫深为触动。
    德玛尼亚有近两千万吨的钢铁年产量,克虏伯一家就占了一半,一千万吨左右,它是最大的钢铁大王。
    古斯塔夫当然知道战争爆发后,帝国的钢铁业没有迎来大发展,瓶颈在哪里。
    他不由长叹道:“谁说不是呢,帝国的动力煤全靠鲁尔自己挖就好了,但焦煤的很多配比成分,战前要靠进口,现在虽然能想办法替代,但问题还是很大。
    听你的意思,你是打算大规模搞电炉钢、不顾电炉钢的实际能耗是转炉钢的3倍?只要电炉钢能够纯用动力煤就炼出钢来、不被优质配比焦煤卡脖子?
    但大规模造发电厂,还会用掉很多钢材,发电机也要铜来生产,还有很多施工成本,这个投资回收周期会很长,我觉得不能草率。如果战争能在一两年内结束,这种投资肯定是亏的。”
    鲁路修斩钉截铁打断道:“战争不会在一两年内结束的!而且,就算战争在一两年内结束,我们也要做好战争不会在一两年内结束的准备。这样敌人才会害怕我们、知道我们有能力拖下去,从而让战争在一两年内结束!
    有些能力你可以不用,可以造出来亏本,但不能没有。只要你没有,而且让敌人知道你没有,他们就不会怕你了。信心和预期才是最珍贵的东西,比黄金还珍贵!”
    古斯塔夫被这番当头棒喝说得精神一振,不由自主就被带偏了思路,
    冷静下来细细品味,才不得不承认鲁路修上校说得实在太有道理了。
    要想打赢战争,让敌人看到我方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才是最关键的。
    他重新认真思考了一下鲁路修建议的成本问题,然后诚恳地请教:“好吧,一开始是我太执着于利润回报周期了。可是,就算不考虑利润回报周期,我们要大规模扩建钢厂和发电厂,原材料瓶颈问题也非常严重。
    战争年代,钱也买不到那么多钢材和铜去造新的工厂。动力煤倒是可以几乎无限量挖掘,但你知道么,现在鲁尔区的煤矿已经开始出现库存堆积运不出去的问题了。
    帝国的铁路系统也因为战争的压力处于较高负载状态了。如果要扩大运力,就要说服国铁公司,在部分运力堵点修复线铁路,这又是一大笔开支和人力耗费。修完铁路后,火车头和车皮的短缺,是更严重的问题。现在路还没塞满,但车已经远远不够用了。”
    古斯塔夫一口气抛出了好几个非常现实、也每天困扰着他和克虏伯公司的问题。
    德玛尼亚帝国在战争时期的工业扩张之所以慢,最后最关键的堵点,居然在火车头和车皮,然后是铁路,最后才是其他的资源短板。相比之下,缺铜、缺优质配比焦煤,都不算什么了。
    当时鲁尔的煤炭是可以源源不断挖出来的,但历史上到了战争后期,到了1916年冬天,乃至1917年,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人民连冬季的取暖煤炭都买不到了。
    取暖燃料的缺乏,也是历史上导致“芜菁之冬”人心思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德玛尼亚明明是产煤超级大国,人民最后没有取暖煤和动力煤,这事儿不觉得可笑么?
    并不是生产不了更多煤,而是国家的军备部没有调拨足够的钢铁和物资去给铁路部门、火车生产部门,增加运力,把煤运到各地。
    一想到眼下的困局、以及将来在这一方面愈发恶化的前景,鲁路修内心就忍不住叹息:
    这一切,其实也能算作罗登道夫那个战争狂人的罪孽之一了。历史上就是他担任军需总监后,枉顾民生,枉顾国家的可持续运转潜力,竭泽而渔把大量钢材都挪用到军工上,只求大家再咬咬牙过一过苦日子,扛到打赢就好了。
    但事实上他打不赢,那他的一切所谓“总体战”调度思维,就反而成了反噬国家的毒药。
    而这些弊端,如今都还可以改变。至少从最初的根子上,粗钢产量不足、煤炭运力不足运不出去,这两点其实很容易解决。
    鲁路修捋顺了思路后,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语重心长地点拨古斯塔夫:
    “所以,古斯塔夫先生!我们现在能发现这么多问题,这是好事儿啊。发现了问题,说明我们至少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目前帝国煤炭不缺,但煤炭运力不足。要解决这一点,又需要钢材来造铁轨和火车,而炼钢又需要更多的煤,尤其是进口的优质调配比焦煤原料。
    那么,我能想到的一个关键破局点,就是帝国需要在鲁尔区、大肆扩建低成本炼‘只能满足基本质量的钢材’的产能。
    这种劣质钢材,不用非常精细地除杂,也不用精细配比的焦煤来作为除杂还原剂,就直接用普通动力煤炼焦,然后用炼低成本钢。克虏伯作为炼钢大王,这方面可是责无旁贷。”
    古斯塔夫毕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德玛尼亚实业家,几十年来的生活经历和商界习惯,让他根本无法自己想到这种损招。听完鲁路修的建议后,他几乎是下意识跳了起来:
    “鲁路修上校?!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么?你是想毁掉克虏伯这个品牌的商誉吗?而且那种随便用动力煤炼焦再粗制滥造出来的钢材,有什么用?哪个军工客户敢用?”
    鲁路修:“我没让你给军工客户用——但是你难道没有发现么?帝国原先的炼钢业太良心了,钢材的行业最低质量标准定得太高,很多时候,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东西,其实没必要用好钢来造。
    你怕没客户要,我就可以马上帮你想两个客户:首先,你可以跟国铁公司申请,战时要扩大机车产能和增加铁轨复线率。有些新铺设的复线铁路,就没必要用太好的钢。
    尤其平原地带的铁路钢轨,稍微差一些火车也能跑,不会有安全问题。而货运专用的路线,车速比客运慢,铁轨质量差一些是无所谓的。无非是运载量大一些,但只要枕木和碎石地基扎实,别下沉就好。
    此前和平年代,帝国修造的铁路,都要求钢轨至少保质30年,如果保养和检查够严谨,用上50年也不是不可能。但现在是战争年代,战争年代你造质量那么好、保证能用30年的铁路干什么?战争能打30年么?
    稍微偷工减料一点,在可控范围内偷工减料,只要经过技术验证,确保能稳稳用20年、保养好用30年,就足够了!战争胜利后,等帝国恢复了元气,将来和平年代再慢慢迭代基建也来得及!
    至于火车车皮,就更不用说了。火车的防撞质量要求应该比汽车更低才对!因为不会有别的车来撞火车的!就算车头不能用劣质钢造,车皮绝对是可以的。
    有了劣质的铁轨和车皮,就可以把煤炭源源不断运到全国各地,其他民用物资的运输也不会受军列的明显影响。你要知道帝国的经济受铁路的影响比其他敌国都更明显。因为和平时期我国的铁路太好用了,全国工农企业对铁路的依赖性都太高了。”
    鲁路修这个观点,其实来自于后世二战中“自由轮”案例的启发。
    地球上的二战历史中,丑国为了对抗潜艇战,就想出了号称“自由轮”的计划,让本国造运输船的那些船厂、每周能下水一艘大船。最后造船的速度比敌军潜艇击沉的还快,也就扛住潜艇战了。
    而“自由轮”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降本增效、在于“偷工减料”,从用的钢材是劣质钢开始,每一步都在偷,别的船舶设计寿命可能是二三十年以上,而自由轮的设计寿命只有五年!
    五年之后继续正常跑的倒也有,但往往都会被拿去研究,看看它为何能如此长命。
    而既然丑国和布国那些海洋国家能够搞自由轮。
    德玛西亚这样铁路上的国家,为什么不能搞“自由列车”?
    而且,鲁路修前世玩《钢铁雄心4》,游戏里一项铁路科技“国铁52型”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初他一开始玩游戏,还以为年代更靠后的火车性能会比早期火车更强,比如拥有比“装甲列车”更不怕空袭破坏的抗性——
    但后来玩多了才注意到,游戏里最后一代火车的最大特点就是“便宜”,用的资源更少,而性能是完全没提升的。
    地球历史上,二战后期的火车也是减料减质、降低成本的。可惜一战时候反应迟钝的官僚没有注意到这个可以节约的点。
    原本钢轨设计寿命三十年,鲁路修良心一点,也不求降低质量到五年十年了,但降到二十年,实际使用还能延寿几年,绝对够打完这场世界大战、再熬过中间的停火期、再彻底结果敌人了。
    三十年最低保质期有点太浪费了。
    火车车皮,只要是拿来运货的,不用运人,同样可以降低质量标准。又没人会开车撞火车,还怕劣质钢材造的车皮会自己跑着跑着散架了不成?
    帝国缺乏精确配比的优质焦煤,却有大量富余动力煤和铁矿石,不造劣质钢白不造!
    古斯塔夫着实被说心动了,他知道这事儿要是成了,也是大笔的生意和利润,还能为国做事。
    就是,有点损克虏伯这种百年钢铁大王的品牌形象。
    而鲁路修似乎从对方的犹豫中,看出了其核心顾虑,便拍了拍古斯塔夫的肩膀,帮他坚定决心:“如果是担心品牌形象,新投资的钢铁厂,别打克虏伯的招牌就是。
    生意还是你的生意,而且我想办法帮你包销,你只管扩产就好了,天下还去哪儿找那么好的买卖?我就一点要求,包销的话,你最多比成本价加一成半的毛利给我供货,钢材不许涨价。
    我拿了你的钢,用‘大众’的品牌去造自由火车,这个牌子之前刚刚跟斯柯达的人合作了半履带牵引车,就是造傻大粗笨便宜好用的低端运输工具的,我不怕损害品牌形象。
    造机车厂所需的设备和原材料,也从你这里采购,钱就用我的电炉钢厂给你出货的货款一点点抵,我还可以再拿出几千万马克追加投资。至于增设复线铁路的钢轨,你的劣质钢炼钢厂直接生产就是了,我们一起想办法,找国铁的人疏通关系。
    实在不行,就游说国会,改组国铁,让普罗森铁路公司和巴里亚铁路公司、巴登、符滕堡各邦的铁路公司战时深度联营,推举一个铁路规划总监上去,最好连带着占领区的铁路规划事宜一起抓。
    这样下来,我可以拉到巴里亚、符滕堡、巴登三大公国的票,巴登大公又掌握着战俘和占领区事务部,要把规划权抢到我们的人手里,还是有把握的。大不了让一部分利益给普罗森容克那边,军备生产统筹归他们的人管。”
    古斯塔夫思前想后,终于还是被鲁路修的“大规模扩产劣质钢,专用于造火车和钢轨”的计划说动了:
    “希望你能够及时运作下来,我这边立刻开始动手扩产炼钢厂,争取三个月内有眉目,半年内大规模出钢造车。”
    鲁路修:“再快一点,我们要争取在今年冬天拿出足够多的低成本车皮,让全国的人民在这个冬天不用受冻,至少确保鲁尔区的煤炭别积压,想运出去就能运出去。”
    古斯塔夫:“要这么快?那铺设铁轨、建设工厂需要的大量劳工,可能都筹措不过来。现在可是战时,壮劳动力占用太明显了,帝国已经有300多万青壮被拉进军队了。现在的劳动力市场,也早就实行管制了,不是靠加工资就能招到人的。
    你应该知道,修铁路最大的成本是人力,要平整地皮,铺设路基、枕木、紧固铆钉,各种重劳力作业,相比之下钢轨那点成本,已经不算什么了。”
    鲁路修:“劳动力的问题,我找鲁普雷希特公爵和巴登大公解决!我们刚刚在东南线抓了70万战俘,而且巴登大公就是战俘与占领区事务部部长,抓人的和分人的都是我的上司、对我言听计从,这事儿你跟我合作绝对错不了。”
    话说到这份上,古斯塔夫终于彻底对鲁路修肃然起敬。
    这是一个能够成事的关键结构洞啊!
    方方面面的人都给他面子,人面人情那么广,不跟着鲁路修上校干还能跟谁干?
    哪怕克虏伯百年老厂,至此也要稍微抱一抱鲁路修的大腿了。
    “那行,你尽快想办法帮我弄一批干重活的战俘来,劳动力缺口一填上,我就扩建钢厂、准备承建铁路,保证这一切都在半年内进入正轨!战时速度!”
    “成交,干杯。”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