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陶家秘技
陶老太淡淡地说道:“这是我的事情,跟你没关係,我也不过是指点了你一点修復古董的技术,想起来也没有处多少日子,你还是少管我的閒事。”
陶老太说完,也就站起身来,打算回房间里去。
易安安愣了一下,还是追了进去,“师父,您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隱?你被关在这里这么多日子,我真的不放心,我到底要如何帮您?”
陶老太进入了房间。
房间里的摆设很简单,桌椅板凳床,桌上还放著简单的饭菜,但是吃了很少。
陶老太慢慢地坐下来,望著易安安:“我真的不需要你帮忙,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好生活就行了!”
易安安四处看一眼,这会儿占南徽也没有进来,而是守在外面,似乎有心给两人说私密话的空间。
“师父,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易安安压低了声音问道。
陶老太看了一眼守在外面的占南徽,疏离的脸上终於有了一点点表情,她也降低了声音说道:“你不要管我,我年纪大了,活不了几天了,你管好自己就好!”
易安安没有想到,到现在,陶老太还是这句话。
“师父,你不说我真的没法子帮你!”易安安低声说道。
陶老太没有再说话,而是转身去床边,在床垫下抽出一本发黄的书本来,招招手要易安安过去,然后塞到了易安安的手中。
“你快走吧,不要再来了!”陶老太说著,大声將易安安赶了出去。
易安安將书放在了胸前藏起来,正要再说什么,就被占南徽拉走。
出门的时候,绿衣服还要检查。
占南徽上前低声说了什么,绿衣服只是检查了易安安隨身携带的小包,没有再搜身。
在回去的路上,易安安从胸前將那本书拿了出来。
书页已经有些泛黄,上面是黑色的手写体,写著《陶家秘技》。
易安安赶紧將书本打开,前面几页就是古画的修復,许多细节与她之前学过的一模一样。
再后面,是古书籍修復。
下午易安安要见韩世昌修復古诗集,因此也就多看了一眼。
古籍和古画的修復,在道理上其实是相通的。在宋代之前,书籍和古画修復並不分家。到了宋代以后,隨著印刷术的发展,古籍修復也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了单独的技艺。古籍的修復在程序上十分繁复,包括了分析病害、拆书、拆页、选纸、水洗、补洞、压书、装订等数十道工序,再加上页数多,体量大,要比古画修復耗费时间长。
易安安这一看就入了迷,等到家才反应过来。
与韩世昌约好了是下午,但是到家的时候,韩世昌已经在家门口等著了,还带著几个食盒。
“昨天来,看到厨房里似乎没有开火,怕你们吃饭不方便,我去和平饭店要了几个菜,带过来,两位別嫌弃。”韩世昌笑著说道。
易安安明白韩世昌的意思,现在这本古诗集已经过了上面要求交货的时间,每一分钟对韩世昌来说,都已经是煎熬。
“好,我们边吃边谈!”易安安说道。
韩世昌立刻应著,赶紧让人將东西提进去。
那边人在摆放著饭菜,易安安与韩世昌说了古诗集修復需要的注意事项还有需要的东西,“你那本书破损得有些厉害,除了书口和书脚絮化严重外,就连书页內,也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虫洞,所以修復的时候,一本书都要拆开,一张一张修復,修復好,还要装订好,恢復原先的模样,看不出修復装订的痕跡,需要很高的技术。”
韩世昌立刻点头:“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不敢下手,一定要找到技术精湛有把握的人,才敢动手,不然这么好的东西,就给毁了!”
这会儿,饭菜已经摆好了,避风塘蟹子、大虾,还有烤鸭、东坡肉,都是北平饭店的拿手好菜。
易安安饿了,先去吃饭。
韩世昌吃过了,恭恭敬敬在一旁等著。
易安安吃完饭,洗乾净手,开始小心翼翼地拆书。
韩世昌在一旁打下手。
韩世昌出身古玩世家,对修復也略懂一二,的確是个好帮手。
这本古诗集破损严重,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竹镊子分开,需要用到“湿揭”的手法,需要藉助外力,用蒸笼蒸,或用毛巾包著在水里泡等。
易安安是採用陶家秘技上记录的,用喷壶喷水的方式,这样风险小,只是將书页微微打湿,然后再將书页拆开。
韩世昌已经为这本古诗书找到了適配的纸张,这样一来,就为易安安省了不少时间。
易安安严格按照陶家秘技上记载的方法,用皮纸托裱,將絮化的地脚,每页用补纸平补,最后剩下的就是补蛀虫洞。
这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许多修復专家,之所以不敢下手,就是对这一步没有把握。
对这一步,易安安觉著南楚的秘技绝技“偷天换日”很適合,但是在陶家秘技之中,还有一招叫做“遮云蔽日”,易安安上午研究了半天,觉著如果成功,可以与南楚的秘技媲美。
易安安让韩世昌將早就准备好的大锅与炉子准备好,然后放入了一些皂角。
看到皂角的瞬间,韩世昌都惊呆了,他没有想到,这东西能用来修復古书?
不等韩世昌开口询问的,易安安又从隨身的背包里拿出一个布包来,里面有一些桂皮椒什么的,没等他看清楚的,就全都丟在了大锅里。
最后,易安安將事先准备好的补纸撕碎,也扔入了锅里。
等锅內的水沸腾了,易安安拿起一柄大勺子搅了搅,这才拿起锅盖盖好,又將炉子里的风口关小,炉子里的火势也隨之变小了。
韩世昌眼巴巴地望著,问道:“易同志,刚才那可是修补的秘方?”
易安安点点头,突然问道:“你为何不找南楚的传人帮你?”
说实话,这本古诗集的修復,易安安觉著,后期修復要比前期清洗要复杂一些,南楚的秘技,既然能將画修復得那么好,那么对这古诗集的修復,应该也不是问题。
陶老太说完,也就站起身来,打算回房间里去。
易安安愣了一下,还是追了进去,“师父,您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隱?你被关在这里这么多日子,我真的不放心,我到底要如何帮您?”
陶老太进入了房间。
房间里的摆设很简单,桌椅板凳床,桌上还放著简单的饭菜,但是吃了很少。
陶老太慢慢地坐下来,望著易安安:“我真的不需要你帮忙,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好生活就行了!”
易安安四处看一眼,这会儿占南徽也没有进来,而是守在外面,似乎有心给两人说私密话的空间。
“师父,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易安安压低了声音问道。
陶老太看了一眼守在外面的占南徽,疏离的脸上终於有了一点点表情,她也降低了声音说道:“你不要管我,我年纪大了,活不了几天了,你管好自己就好!”
易安安没有想到,到现在,陶老太还是这句话。
“师父,你不说我真的没法子帮你!”易安安低声说道。
陶老太没有再说话,而是转身去床边,在床垫下抽出一本发黄的书本来,招招手要易安安过去,然后塞到了易安安的手中。
“你快走吧,不要再来了!”陶老太说著,大声將易安安赶了出去。
易安安將书放在了胸前藏起来,正要再说什么,就被占南徽拉走。
出门的时候,绿衣服还要检查。
占南徽上前低声说了什么,绿衣服只是检查了易安安隨身携带的小包,没有再搜身。
在回去的路上,易安安从胸前將那本书拿了出来。
书页已经有些泛黄,上面是黑色的手写体,写著《陶家秘技》。
易安安赶紧將书本打开,前面几页就是古画的修復,许多细节与她之前学过的一模一样。
再后面,是古书籍修復。
下午易安安要见韩世昌修復古诗集,因此也就多看了一眼。
古籍和古画的修復,在道理上其实是相通的。在宋代之前,书籍和古画修復並不分家。到了宋代以后,隨著印刷术的发展,古籍修復也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了单独的技艺。古籍的修復在程序上十分繁复,包括了分析病害、拆书、拆页、选纸、水洗、补洞、压书、装订等数十道工序,再加上页数多,体量大,要比古画修復耗费时间长。
易安安这一看就入了迷,等到家才反应过来。
与韩世昌约好了是下午,但是到家的时候,韩世昌已经在家门口等著了,还带著几个食盒。
“昨天来,看到厨房里似乎没有开火,怕你们吃饭不方便,我去和平饭店要了几个菜,带过来,两位別嫌弃。”韩世昌笑著说道。
易安安明白韩世昌的意思,现在这本古诗集已经过了上面要求交货的时间,每一分钟对韩世昌来说,都已经是煎熬。
“好,我们边吃边谈!”易安安说道。
韩世昌立刻应著,赶紧让人將东西提进去。
那边人在摆放著饭菜,易安安与韩世昌说了古诗集修復需要的注意事项还有需要的东西,“你那本书破损得有些厉害,除了书口和书脚絮化严重外,就连书页內,也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虫洞,所以修復的时候,一本书都要拆开,一张一张修復,修復好,还要装订好,恢復原先的模样,看不出修復装订的痕跡,需要很高的技术。”
韩世昌立刻点头:“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不敢下手,一定要找到技术精湛有把握的人,才敢动手,不然这么好的东西,就给毁了!”
这会儿,饭菜已经摆好了,避风塘蟹子、大虾,还有烤鸭、东坡肉,都是北平饭店的拿手好菜。
易安安饿了,先去吃饭。
韩世昌吃过了,恭恭敬敬在一旁等著。
易安安吃完饭,洗乾净手,开始小心翼翼地拆书。
韩世昌在一旁打下手。
韩世昌出身古玩世家,对修復也略懂一二,的確是个好帮手。
这本古诗集破损严重,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竹镊子分开,需要用到“湿揭”的手法,需要藉助外力,用蒸笼蒸,或用毛巾包著在水里泡等。
易安安是採用陶家秘技上记录的,用喷壶喷水的方式,这样风险小,只是將书页微微打湿,然后再將书页拆开。
韩世昌已经为这本古诗书找到了適配的纸张,这样一来,就为易安安省了不少时间。
易安安严格按照陶家秘技上记载的方法,用皮纸托裱,將絮化的地脚,每页用补纸平补,最后剩下的就是补蛀虫洞。
这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许多修復专家,之所以不敢下手,就是对这一步没有把握。
对这一步,易安安觉著南楚的秘技绝技“偷天换日”很適合,但是在陶家秘技之中,还有一招叫做“遮云蔽日”,易安安上午研究了半天,觉著如果成功,可以与南楚的秘技媲美。
易安安让韩世昌將早就准备好的大锅与炉子准备好,然后放入了一些皂角。
看到皂角的瞬间,韩世昌都惊呆了,他没有想到,这东西能用来修復古书?
不等韩世昌开口询问的,易安安又从隨身的背包里拿出一个布包来,里面有一些桂皮椒什么的,没等他看清楚的,就全都丟在了大锅里。
最后,易安安將事先准备好的补纸撕碎,也扔入了锅里。
等锅內的水沸腾了,易安安拿起一柄大勺子搅了搅,这才拿起锅盖盖好,又將炉子里的风口关小,炉子里的火势也隨之变小了。
韩世昌眼巴巴地望著,问道:“易同志,刚才那可是修补的秘方?”
易安安点点头,突然问道:“你为何不找南楚的传人帮你?”
说实话,这本古诗集的修復,易安安觉著,后期修復要比前期清洗要复杂一些,南楚的秘技,既然能將画修復得那么好,那么对这古诗集的修復,应该也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