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还没亮。
    陈光明带著陈明勇、林晓和耗子往大南乡去。
    这次他们的步伐都很轻鬆。
    箩筐里各自只挑了二十斤红。
    加上盐、肥皂、火柴和一些小商品也没多重。
    大南山山脚下,徐平早就等著了。
    见到陈光明几个过来,鬆了口气,连忙迎上去。
    “师傅。”
    “嗯,快过来,我们先跟你说说接下去的计划。”
    陈光明找了块石头坐下,拿出笔记本。
    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的正是一副极其简陋的地图。
    “徐平,你还是负责大南乡深处那一块。”
    陈光明开口道。
    徐村就在大南乡比较中心的位置。
    他们从山脚下出发到徐村都要很长一段路。
    如果继续深入的话,就很难在天黑前赶回去。
    所以这块区域交给徐平最合適。
    “放心吧,师傅。”徐平一口应下。
    陈光明就把各种商品从箩筐里面拿出来。
    “这些红是给你的,我们村里卖一毛,我给你一毛二,你可以卖两毛,赚的都归你。”
    “纽扣两分、发绳四分、绣针两分,皮质纽扣贵点要四分,这些小商品的售价还是参照之前的。”
    “皮带算你六毛,你可以卖到一块。”
    “然后是这些日用品,算上自由市场买各种票,价格会高一些,你也可以分开有票和没票两种价格。”
    “还有我跟你说的以物换物的比例也要记清了。”
    陈光明认真交代著,將徐平当做二级挑货郎看待。
    其他人也认真听著。
    这些规则对大家都一样。
    陈光明负责进货和出货,赚取之间的差价。
    二级挑货郎则负责卖货。
    “行。”
    徐平点点头。
    这是他们之前就说好的。
    那些小商品先不说,仅仅是红和皮带只要卖出去,都足够他赚的盆满钵满了!
    如果能换到山珍和野味的话,还能另外再赚一笔。
    本来这营生就是师傅带起来的,货也是师傅找门路进的,师傅把路线让出来,肯定也要让师傅赚一些。
    陈光明把徐平的货专门挑出来。
    徐平就按照说好的价格付了二十块钱。
    “路上小心些。”陈光明交代道。
    虽然徐平是大南乡本地人,还是要小心。
    等到徐平离开,陈光明带著陈明勇、林晓和耗子,继续转向另一侧,往平阳县城的方向去。
    那片深山他们之前已经探索过往水头镇去方向的那些村子,现在则要去另外一边,往萧江方向去。
    在这片陌生的区域,他们还是四个人一起。
    当然,三个人也分別到他这里拿了二十块钱的货。
    接下去虽然会一起行动,但还是各卖各的。
    “光明,你这套二级挑货郎的策略真不错。”
    路上,耗子由衷讚嘆。
    陈光明有进货的门路,他们可以帮著卖货。
    双方各取所需,可以把利润最大化,全能赚到钱。
    “我们也就赚个辛苦费。”
    “真正厉害的还是像周老板那样的人。”
    陈光明笑道。
    陈明勇和林晓听了连连点头。
    他们爬山越岭的挑红过去,人家只要一趟拖拉机就能把东西都拉走,赚的还可能比他们还要多!
    四人都很羡慕和感慨。
    “我们现在才刚起步,总有一天我们也能人手一辆拖拉机。”陈光明鼓励道。
    以他们的赚钱速度,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家听了也都很振奋,迫不及待想要大干一场。
    “到了,就是这个村子。”
    陈光明到处看了看,看到了村口一棵大榕树。
    这里就是从其他村民那打听到的大榕树村。
    这是一个大村,分为好几个小村。
    但大榕树是这些村子的最中心,他们远远的就看到大榕树下围著的一圈石头上坐著一些晒太阳的村民。
    这些村民也在警惕的打量著四人。
    陈光明停在原地没过去,拿出了鼓先敲了起来。
    村民们见到有戏看,也不急著上前,先在那里安静的听了一会儿。
    “大爷大婶,我们是大南乡那边过来的挑货郎,挑了些商品过来,你们有没有需要的。”
    陈光明敲完一段鼓,才走过去攀谈起来。
    他先用甌越语说了,又用闽南话重复一遍。
    这一片靠近大南山,也有不少人说甌越语的。
    也有不少人说的是闽南话,还有两种语言都会的。
    听到他的话后,几个会说甌越语的大爷感兴趣的走过去查看他箩筐里面的东西,直接询问上了价格。
    挑货郎在这深山里可不多见。
    货物里面还有他们感兴趣的日用品。
    “大家稍等一下。”
    “我们先把东西摆出来。”
    陈光明边说著,边招呼旁边的三人把东西摆出来。
    他们之间相互隔了一段距离,马上就有人围上去查看情况。
    这些村民也是人精,见到陈光明是领头的人,就全都聚拢到陈光明身边去。
    陈光明將价格一一说了。
    马上就有村民心动了。
    这个挑货郎给的价格確实不高。
    甚至比平常他们让人带东西的价格还要低一些。
    最重要的还是面前的挑货郎可以以物换物。
    鸡毛鸭毛和山珍这些,很多家里都存著不少。
    平时里只能自己吃,现在竟然能换东西,没一个村民不动心的。
    很快,陈光明这边就开张了。
    此时在村里,有不少听到鼓声出来查看情况的。
    他们跟身边的人打听了一下什么情况,见陈光明这边挤不进去,就去了旁边挑货郎那里询问。
    见到他们的价格都一样,货物也都是一样的,渐渐的三人面前也都围了村民。
    陈明勇和林晓虽然之前锻炼过,但还是有些手忙脚乱。
    反而是耗子显得很轻鬆。
    陈光明看了眼,暗赞一声果然是天生做这一行的。
    前世的耗子可没有什么人带著,都能混的风生水起,更不用说现在有他打好了样。
    不过,场中也有不少人不会说甌越语。
    这些人只能让会一些会两种语言的人进行翻译,或者只能凑到陈光明那边去。
    陈光明刚卖掉一些皮纽扣,忽然见到一个老人家到了跟前。
    老人家紧张的用闽南话问道:“货郎,我那儿有个好东西,你这边收不收?”

章节目录

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冒奶的小键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冒奶的小键盘并收藏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