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隔壁村长找上门
第162章 隔壁村长找上门
六月的天就是琢磨不透。
拖拉机才开到一半,天就下起了雨。
幸好雨不大,拖拉机座位上面还有棚挡著。
但就算如此,他们还是被一阵阵雨刮在身上,衣服变得潮湿一片。
开了一阵,总算到了镇上。
陈光明把拖拉机停在街道外,撑上油纸伞往街道里走去。
现在这个时候,主要的雨具还是油纸伞,除此之外就是蓑衣。
没一会儿。
他就来到了张有財的钟表店。
“光明,大下雨天的怎么来了?”
见到陈光明,张有財有些疑惑的询问。
因为已经开始梅雨季了,到他这里进货的人都少了很多。
陈光明竟然挑著下雨天过来,
他感觉陈光明肯定不是来进货的,应该是有什么事情要跟他说。
“有財哥。”
陈光明问好,把手里的麻袋递过去。
这是他在竹下村的时候,专门从村民那里收来的母鸡。
现在这种天气,野味很少,只能用老母鸡凑数了。
张有財接过麻袋,打开看见里面的母鸡,嘴上道:“这么客气做什么,有话你直说就是了。”
“没什么大事,就是想来感谢一下有財哥。”陈光明笑道。
隨后在张有財怀疑的目光中,他才又道:“下雨天货郎不好做,想问你这里有没有雨具。”
听到陈光明的话,张有財才放心下来。
“雨具的话,我这里確实没有。”他还是摇了摇头。
雨具现在最常见的就是油纸伞和蓑衣,这两种镇上有专门卖的人。
“没有塑料雨衣和胶布雨衣?”陈光明又问道。
这两种东西,算是比较好的雨具,比起油纸伞和蓑衣携带更方便。
“你还知道这两种雨衣?”
“不过,我们镇上確实没有,可能要去镇上看看有没有货。”
张有財摇摇头。
陈光明脸上露出无奈,看来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你如果能找到货源,在这镇上肯定好卖。”
张有財知道陈光明打算卖雨具,非常篤定道。
他对镇上的各行各业都非常了解,还没有哪家有塑料雨衣和胶布雨衣的货源。
如果要买就要去百货商店,但那里的价格又太高了。
“如果你找到货源,到时候送一批到我这来。”他保证道。
“行,这可是你说的。”
陈光明脸上浮现笑意。
虽然没有找到货源,但也算有所收穫了,没有浪费送的母鸡。
而且,从张有財嘴里他也得知了镇上缺这些东西,真能找到货绝对好卖。
隨后,他从张有財这里拿了一批货,打算去其他地方看看。
陈光明撑著油纸伞,沿著街道慢慢走进了镇上的市场。
六月的雨虽小,却绵绵不断,石板路都冲刷得湿漉漉的,路边的小摊也都纷纷撑起了各式各样的遮雨棚。
市场里依旧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
陈光明走过一个又一个摊位,眼晴不停地扫视著有没有塑料雨衣或者胶布雨衣的踪跡。
“老板,有塑料雨衣卖吗?”
他试探性地问了第一个卖小商品的小贩那小贩抬头看了看四周,又低头瞅瞅自己摊上的货色,无奈地摇摇头:“这里哪能有塑料雨衣啊?最多是些油布蓑衣,还有点劣质胶布做的小披风,也不多。”
陈光明点点头,继续沿街走去。
他来到一家卖日用品的小杂货铺前。
“老板,这里有雨衣吗?”
杂货铺老板摸摸下巴说:“没有,这种东西还是外面大城市里才多,我们这小地方进货都没地方进。”
正在这时,他听见旁边一个摊主大声吆喝:“新鲜油纸伞,防水又透气!下雨天必备,好用耐用!”
陈光明转身望去,只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向顾客展示她手工製作的油纸伞。
伞面色泽温润,一把把整齐摆放在竹架上。
他走过去打量一番,依旧没有发现看到雨衣。
將自己知道的那些自由市场都走了一遍,他確认这里的塑料雨衣和胶布雨衣市场是空白的。
油纸伞和蓑衣倒是有卖。
油纸伞的价格是两块钱一把,蓑衣是八块钱一件。
两个价格都不低。
不过这些在多雨的地方来说是刚需,卖的人还是不少,很多人家也都会备上一两把。
陈光明简单的做了一下调查,心里面也有了想法。
他回到了镇外的时候,大哥和陈光胜正站在民房屋檐底下躲雨。
见到陈光明过来,都询问情况怎么样。
“这里没有现成的货源,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找了。”
陈光明简单的说了一句。
两个人听闻都点点头,原本有些激动的心情也冷却了一点,果然想要做成雨具生意没那么容易。
三个人开著拖拉机回去。
这一次,陈光明把驾驶位置交给了自己大哥。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陈光年和陈光胜都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驾驶拖拉机了,他也能放心让两人驾驶。
等他们回到村子,听到动静的陈明勇和林晓等人马上就围了上来询问情况,听到没有找到雨具的货源时,都有些失望,原本他们也都以为能藉此赚上一笔。
“我这里倒是找到了一个做油纸伞的作坊。”
就在此时,耗子忽然开口道。
听闻,大家的眼晴都一亮,油纸伞也是雨具,这个时候肯定好卖,如果能进一些油纸伞去卖,
肯定赚钱。
陈光明有点意外。
但想到前世,他都被耗子带过一段时间就瞭然了。
在能力上,耗子完全没有问题,非常出色。
只是刚刚接触到货郎的行业,还没有摸透其中门路,而且这段时间一直被他带著也没办法表现。
现在他已经完全练出来了,也跟著陈光明去过好几次自由市场和经歷过进货过程,知道了其中的门道。
今天他听到陈光明说过要做雨具生意,就想到了自己以前听说说的乡里有处人家家里就是做油纸伞的。
所以他专门去看了一下,还和对方谈了谈,
如果他要买一批油纸伞去卖,对方没有意见。
不过价格还没有谈,他打算回来问一问陈光明的意见,看看这笔生意能不能做,进货价定多少比较好。
“油纸伞肯定能卖。”
“你可以去对接一下,我们到时候去你这拿货。”
陈光明笑著开口。
现在很多东西都是他起的头,带著大家赚钱。
如果其他人也能起个头带他一把,他自然也高兴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並肩前行。
他们之后要经歷的还有很多,只有大家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才能一起走的更远。
耗子听闻也露出笑容,但脸上还有些迟疑陈光明就把自己打听到的油纸伞在供销社卖三块钱一把,在自由市场两块钱一把的消息讲了一遍。
隨后他也讲了一下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耗子听闻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该怎么跟油纸伞作坊谈,多少钱拿货,又多少钱给兄弟们拿去卖比较合適,这里面的利益复杂的很。
陈光明见此满意的点点头。
隨后他看了眼其他都在思索的人。
余平和余安两个人能力都非常不错,前世都把店开到了大东北,跟著出去闯荡的能力肯定有。
陈明勇前世的时候也跟家里人一起开了厂,而且他还是那个主事人之一,很多事情都是他去处理的。
林晓在经商方面要差一点,但为人处世这块没话说,前世的时候在村里也混的开,算是个体面人。
“大家也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
“有钱大家一起赚,你们也可以多赚一笔中间费。”
陈光明笑著跟大家说。
几人全都点头应下,心里也活泛起来了。
“来来来,晚上大家都留下喝个酒。”
陈光明招呼道。
他打算晚上再传授一些自己的经验给大家。
“爹,你去喊一下表姐。”陈光明对陈父道。
陈父听的正起劲。
这种时候的么儿,看上去就很有领导的派头。
见到么儿喊自己,遗憾的站起身。
他其实挺想继续听听么儿还会说些什么的。
“还是我去叫吧。”林雨溪这时开口道。
陈光明是不太想林雨溪走动的。
虽然现在月份还浅,但还是要小心一些,
“我去就行了,你们年轻人自己聊。”
陈父听了小儿媳的话心里很受用,不过他也知道小儿媳怀著孩子,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他做比较好。
说完之后,他起身就往门外走了。
林雨溪见了,嗔怪的看了眼自家男人。
心里自然是甜的,但大家看著,还是有点难为情。
大家也都用你也太宠媳妇的表情看著他。
没一会儿,张婷表姐就回来了。
他见到这么多人都在,过来先打了招呼。
“麻烦表姐了。”陈光明道。
“这有什么辛苦的,你们等等,很快就好。”
张婷去了厨房。
这段时间住在陈家,是她感觉最舒心的时候。
更不用说家里好吃好喝都有她一份,现在两个弟妹都有孩子,阿姨又忙著作坊的事情,她肯定要承担起做饭的任务,这样她住的安心,吃的放心。
“你表姐可真能干。”林晓笑著说。
陈光明就斜了他一眼。
“幸好黄玲玲不在,不然你可就有麻烦了。”他开玩笑道,林晓都是要订婚结婚的人了。
林晓缩了缩脖子。
他前世就是个妻管严,黄玲玲是捡到宝了。
“我们先进去等著吧。”他招呼大家去了自己家里。
这一次他请客吃饭,去父母家里就不合適了。
只是在大家都进去后,陈光明却发现耗子的目光一直不时的往厨房的方向看,不由眯了眯眼。
看来耗子真的对表姐感兴趣啊,
不过,耗子家里父母都没了,想要过大姨那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他想娶表姐,要走的路可不短。
前世耗子在外面也有几个女人。
当然那是在耗子没有娶老婆的情况下。
也因为耗子没娶过老婆,他也不確定耗子对媳妇好不好,这一对他是真的很难评论,只能先观察著了。
他装作什么都没看见,收回了目光。
没一会儿,表姐就上了一些小菜,陈父也把家里酿的白酒端了出来,男人们就边喝边聊起来。
屋里酒香氮氬,桌上摆满了刚从菜地里採摘的新鲜蔬菜和简单却丰盛的下饭菜。
陈光明、陈明勇、陈光胜、林晓、耗子,还有余平余安几人围坐一桌,气氛非常热闹。
先是说起最近卖货的事,话题渐渐轻鬆起来,有人提到最近村里的变化,有人聊起田里的庄稼生长情况。
林晓突然说:“话说这雨季长了,好在油纸伞透气,还不闷热,比塑料雨衣强多了,不过塑料雨衣终究好收纳,要是能搞到,那生意肯定更有潜力。”
“两个肯定都好卖,如果都有就好了。”
陈明勇也道。
“我们可以先卖油纸伞。”陈光明道:“我会继续打听,希望能从城里带点货回来,肯定能赚上一笔。”
他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不过能不能成,还是要试过以后才知道。
“大家一起努力,以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大家纷纷举杯。
张婷这时也从厨房端出一盘热腾腾的炒青菜,笑著说道:“你们男人就知道谈生意,我给你们端个下饭菜,好好吃点,身体也要照顾好!”
耗子连忙去接过盘子,笑呵呵的道谢。
这一晚大家吃到很迟才散掉,等大家离开的时候,天空又渐渐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明天看来又是雨天。
大家今天都喝了不少,明天也没打算去干什么。
马上就要到端午了。
就算真的要去卖油纸伞,也要等端午后了。
第二天。
陈光明难得睡了个懒觉。
昨晚酒喝的有点多,早上头还有些不舒服。
早餐都是林雨溪端了粥过来给他吃的。
隨后一整天时间,陈光明就都陪著媳妇,放空自己,好好的休息休息。
另外,余平、余安也打算回家一趟了。
陈母也是计划著要端午回娘家的,他们这儿对端午看的很大,女儿在端午的时候必须要回去做节的。
陈光明到时候也打算去一趟,
他要去看看果园里的那些芦黑长得都怎么样了。
原本,他確实想多休息几天的。
但就在这天中午的时候,忽然有人找上门来。
这是隔壁村子的村长。
他过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借拖拉机。
“运杨梅?”陈光明心中一动。
梅雨季节本身也是杨梅成熟的季节。
这个时候山上的杨梅確实都已经熟了,陈父昨天的时候上山的时候就摘了一些杨梅。
只是他们这儿的山很高,杨梅都种在山上,每一家种的杨梅数量也非常有限,没办法形成大型的果园。
但是隔壁村子就不一样了,他们那边的山缓很多,有很多山坳適合种植杨梅,因此村里有杨梅產业。
平时的时候,他们收了杨梅,就会去租农机站的拖拉机,拉到隔壁镇上的厂里,做成杨梅干和杨梅罐头。
但是今年农机站没了,他们就没地方租农机站了。
这时候,就有人提到了三家村的陈光明就有一辆拖拉机,所以隔壁村村长就亲自找上门来了。
“光明啊,听说你有拖拉机,我们村这边杨梅熟了,想借用你的拖拉机,帮我们运完山上的杨梅。”
村长诚恳道。
陈光明听闻笑著点点头,“正好我这几天也没啥事,你说说具体怎么个章程?”
丁村长从布包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著今年村里预估採收的杨梅数量,“过去都是租农机站的机器,今年农机站没了,我们就想到你刚好买了辆拖拉机。”
虽然拖拉机掛靠在村里,但他们都知道这拖拉机就是陈光明买的,所有关於拖拉机的事也是陈光明做主。
“嗯,这个忙我很乐意帮。”
“村长你们的那些证件这些都是齐全的吧?”
陈光明询问。
丁村长马上点了头。
这毕竟跨镇的运输,距离还不远。
路上遇到一两个稽查队社卡也是正常的事情。
陈光明放心下来,“那你们打算运多少趟?”
“保守估计三趟,每趟能拉一吨多点。你看,你这拖拉机一天能用多久?咱们得赶紧。”
陈光明想了想:“我这拖拉机一天跑八个小时算吧,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不累的话就两天能搞定,除了油钱和人工费,我还得收点租金。”
“对对对,这个肯定要讲清楚。”丁村长点头,“我们按照租金一天二十块,油费我们来出,
再加上人工费每天五块钱,这样怎么样?”
“嗯,差不多这个价。”
陈光明点了点头,这样一天能赚二十五块。
“不过,我要带上一个人。”他道。
这样一天就是三十块,这个费用也算合理。
丁村长犹豫了一下,也应下了。
农机站租车也要这个价。
本来这种天气就比平常的时候贵。
而且还能多一个人帮忙。
两人成功达成协议。
丁村长很急。
虽然外面下著小雨,陈光明还是选择了马上出发。
他去叫上了大哥。
这次只能带上一个人过去,他肯定优先大哥。
听到有活干,一天能赚五块钱,大哥马上就应了。
五块钱对他来说已经不少了。
陈父见了,就让两个人都小心一点。
下雨天乡里的泥路坑坑洼洼的,开车一定要小心。
还有就是开山路,太危险了。
“爹,你放心,我们就开到山脚下,肯定不开到山上去。”陈光明安抚道。
这也是他跟丁村长说好的。
到时候村民们会把杨梅挑到山下来。
等到大哥也准备好,陈光明开始拖拉机,载著村长和大哥去了隔壁村,来到了山脚下的位置。
此时已经有不少村民等著。
“来了来了。”
“还真的被村长租到了。”
“那个坐在村长身边的就是陈光明吧?”
“是啊,就是他。”
“真想不到,以前的二流子,现在会这么出息!”
村民们忍不住议论纷纷。
陈光明的名声就算隔壁村也经常有人听到。
陈母还专门叫了媒人过来打听过有没有愿意姑娘嫁过去,但毫不例外的被拒绝了。
每个人会把女儿往火堆里推。
只是谁也想不到,陈光明的变化会这么大,
甚至连拖拉机竟然都买得起!
他们说不后悔肯定是假的,但后悔也没有用了。
很快,拖拉机就到来这些村民跟前。
大家的自光马上就停留在拖拉机上,满脸羡慕。
“装车吧。”村长开口。
这拖拉机是按天算了,自然要抓紧时间。
这样一天没准还能多拉一趟。
大家在短暂的羡慕后,也都纷纷行动起来,
很快,一个个早就准备好的大箩筐被搬上拖拉机。
隨后,有一个村民上了车,把竹篮里面的杨梅一点点小心点倒到大箩筐里面,很快就將这些箩筐装满了。
等装好后,丁村长的儿子跟他们一起跑一趟。
陈光明就开著拖拉机,向著厂方向开去。
这个时候天还一直下著雨。
大家身上都提早披了蓑衣,防止淋雨。
这一路上也开的很慢。
好处就是没有稽查队社卡,通行很顺利,
用了两个小时,他们终於到了自的地。
只是到了厂门口时,他们就看到了很多的拖拉机正等在厂门口卸货,从队伍长度也能看出来,
要一段时间排了,这才是整个环节里面最废时间的点。
陈光明停好拖拉机,和大哥一起下车,村长和他儿子也匆匆跟上。
厂门口虽然有序,但由於多台拖拉机排队等候卸货,大家只能耐心等待。
雨水不断洒落,地面泥泞,但所有人都没有抱怨,只是纷纷穿好雨衣、撑起伞,准备抓紧时间干活。
轮到他们时,一名厂里的职工走过来核对单据。
丁村长递上村里的杨梅產量证明和运输计划表,对方看了看確认无误后,示意可以开始卸货。
首先是將装满杨梅的大萝筐从拖拉机上搬下来。
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小心翼翼地將箩筐抬到厂门口的收货处。
厂內的工人们立刻开始称重,每个箩筐的重量被准確记录下来,一边用布盖住杨梅防止雨淋,
一边快速装入等待加工的大桶中。
陈光明站在一旁观察整个流程,他注意到虽然排队时间长,但卸货过程井然有序,没有浪费一分钟时间。
加工厂不愧是加工厂,不是小作坊能比的等到所有的杨梅都卖出去了,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了,这个时候赶回去是傍晚,来不及再送一趟了。
卸完杨梅后,他们文开著拖拉机。
这个过程中,陈光明认真记下了所有细节。
前世的时候,他对食品加工这一行並不熟悉。
现在倒是能好好了解一下。
除了收杨梅外,这里能收的水果还不少。
掌握了这个门路,他完全可以自己独自去收水果卖,然后再卖到这处工厂来,肯定能赚不少!
六月的天就是琢磨不透。
拖拉机才开到一半,天就下起了雨。
幸好雨不大,拖拉机座位上面还有棚挡著。
但就算如此,他们还是被一阵阵雨刮在身上,衣服变得潮湿一片。
开了一阵,总算到了镇上。
陈光明把拖拉机停在街道外,撑上油纸伞往街道里走去。
现在这个时候,主要的雨具还是油纸伞,除此之外就是蓑衣。
没一会儿。
他就来到了张有財的钟表店。
“光明,大下雨天的怎么来了?”
见到陈光明,张有財有些疑惑的询问。
因为已经开始梅雨季了,到他这里进货的人都少了很多。
陈光明竟然挑著下雨天过来,
他感觉陈光明肯定不是来进货的,应该是有什么事情要跟他说。
“有財哥。”
陈光明问好,把手里的麻袋递过去。
这是他在竹下村的时候,专门从村民那里收来的母鸡。
现在这种天气,野味很少,只能用老母鸡凑数了。
张有財接过麻袋,打开看见里面的母鸡,嘴上道:“这么客气做什么,有话你直说就是了。”
“没什么大事,就是想来感谢一下有財哥。”陈光明笑道。
隨后在张有財怀疑的目光中,他才又道:“下雨天货郎不好做,想问你这里有没有雨具。”
听到陈光明的话,张有財才放心下来。
“雨具的话,我这里確实没有。”他还是摇了摇头。
雨具现在最常见的就是油纸伞和蓑衣,这两种镇上有专门卖的人。
“没有塑料雨衣和胶布雨衣?”陈光明又问道。
这两种东西,算是比较好的雨具,比起油纸伞和蓑衣携带更方便。
“你还知道这两种雨衣?”
“不过,我们镇上確实没有,可能要去镇上看看有没有货。”
张有財摇摇头。
陈光明脸上露出无奈,看来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你如果能找到货源,在这镇上肯定好卖。”
张有財知道陈光明打算卖雨具,非常篤定道。
他对镇上的各行各业都非常了解,还没有哪家有塑料雨衣和胶布雨衣的货源。
如果要买就要去百货商店,但那里的价格又太高了。
“如果你找到货源,到时候送一批到我这来。”他保证道。
“行,这可是你说的。”
陈光明脸上浮现笑意。
虽然没有找到货源,但也算有所收穫了,没有浪费送的母鸡。
而且,从张有財嘴里他也得知了镇上缺这些东西,真能找到货绝对好卖。
隨后,他从张有財这里拿了一批货,打算去其他地方看看。
陈光明撑著油纸伞,沿著街道慢慢走进了镇上的市场。
六月的雨虽小,却绵绵不断,石板路都冲刷得湿漉漉的,路边的小摊也都纷纷撑起了各式各样的遮雨棚。
市场里依旧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
陈光明走过一个又一个摊位,眼晴不停地扫视著有没有塑料雨衣或者胶布雨衣的踪跡。
“老板,有塑料雨衣卖吗?”
他试探性地问了第一个卖小商品的小贩那小贩抬头看了看四周,又低头瞅瞅自己摊上的货色,无奈地摇摇头:“这里哪能有塑料雨衣啊?最多是些油布蓑衣,还有点劣质胶布做的小披风,也不多。”
陈光明点点头,继续沿街走去。
他来到一家卖日用品的小杂货铺前。
“老板,这里有雨衣吗?”
杂货铺老板摸摸下巴说:“没有,这种东西还是外面大城市里才多,我们这小地方进货都没地方进。”
正在这时,他听见旁边一个摊主大声吆喝:“新鲜油纸伞,防水又透气!下雨天必备,好用耐用!”
陈光明转身望去,只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向顾客展示她手工製作的油纸伞。
伞面色泽温润,一把把整齐摆放在竹架上。
他走过去打量一番,依旧没有发现看到雨衣。
將自己知道的那些自由市场都走了一遍,他確认这里的塑料雨衣和胶布雨衣市场是空白的。
油纸伞和蓑衣倒是有卖。
油纸伞的价格是两块钱一把,蓑衣是八块钱一件。
两个价格都不低。
不过这些在多雨的地方来说是刚需,卖的人还是不少,很多人家也都会备上一两把。
陈光明简单的做了一下调查,心里面也有了想法。
他回到了镇外的时候,大哥和陈光胜正站在民房屋檐底下躲雨。
见到陈光明过来,都询问情况怎么样。
“这里没有现成的货源,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找了。”
陈光明简单的说了一句。
两个人听闻都点点头,原本有些激动的心情也冷却了一点,果然想要做成雨具生意没那么容易。
三个人开著拖拉机回去。
这一次,陈光明把驾驶位置交给了自己大哥。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陈光年和陈光胜都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驾驶拖拉机了,他也能放心让两人驾驶。
等他们回到村子,听到动静的陈明勇和林晓等人马上就围了上来询问情况,听到没有找到雨具的货源时,都有些失望,原本他们也都以为能藉此赚上一笔。
“我这里倒是找到了一个做油纸伞的作坊。”
就在此时,耗子忽然开口道。
听闻,大家的眼晴都一亮,油纸伞也是雨具,这个时候肯定好卖,如果能进一些油纸伞去卖,
肯定赚钱。
陈光明有点意外。
但想到前世,他都被耗子带过一段时间就瞭然了。
在能力上,耗子完全没有问题,非常出色。
只是刚刚接触到货郎的行业,还没有摸透其中门路,而且这段时间一直被他带著也没办法表现。
现在他已经完全练出来了,也跟著陈光明去过好几次自由市场和经歷过进货过程,知道了其中的门道。
今天他听到陈光明说过要做雨具生意,就想到了自己以前听说说的乡里有处人家家里就是做油纸伞的。
所以他专门去看了一下,还和对方谈了谈,
如果他要买一批油纸伞去卖,对方没有意见。
不过价格还没有谈,他打算回来问一问陈光明的意见,看看这笔生意能不能做,进货价定多少比较好。
“油纸伞肯定能卖。”
“你可以去对接一下,我们到时候去你这拿货。”
陈光明笑著开口。
现在很多东西都是他起的头,带著大家赚钱。
如果其他人也能起个头带他一把,他自然也高兴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並肩前行。
他们之后要经歷的还有很多,只有大家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才能一起走的更远。
耗子听闻也露出笑容,但脸上还有些迟疑陈光明就把自己打听到的油纸伞在供销社卖三块钱一把,在自由市场两块钱一把的消息讲了一遍。
隨后他也讲了一下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耗子听闻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该怎么跟油纸伞作坊谈,多少钱拿货,又多少钱给兄弟们拿去卖比较合適,这里面的利益复杂的很。
陈光明见此满意的点点头。
隨后他看了眼其他都在思索的人。
余平和余安两个人能力都非常不错,前世都把店开到了大东北,跟著出去闯荡的能力肯定有。
陈明勇前世的时候也跟家里人一起开了厂,而且他还是那个主事人之一,很多事情都是他去处理的。
林晓在经商方面要差一点,但为人处世这块没话说,前世的时候在村里也混的开,算是个体面人。
“大家也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
“有钱大家一起赚,你们也可以多赚一笔中间费。”
陈光明笑著跟大家说。
几人全都点头应下,心里也活泛起来了。
“来来来,晚上大家都留下喝个酒。”
陈光明招呼道。
他打算晚上再传授一些自己的经验给大家。
“爹,你去喊一下表姐。”陈光明对陈父道。
陈父听的正起劲。
这种时候的么儿,看上去就很有领导的派头。
见到么儿喊自己,遗憾的站起身。
他其实挺想继续听听么儿还会说些什么的。
“还是我去叫吧。”林雨溪这时开口道。
陈光明是不太想林雨溪走动的。
虽然现在月份还浅,但还是要小心一些,
“我去就行了,你们年轻人自己聊。”
陈父听了小儿媳的话心里很受用,不过他也知道小儿媳怀著孩子,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他做比较好。
说完之后,他起身就往门外走了。
林雨溪见了,嗔怪的看了眼自家男人。
心里自然是甜的,但大家看著,还是有点难为情。
大家也都用你也太宠媳妇的表情看著他。
没一会儿,张婷表姐就回来了。
他见到这么多人都在,过来先打了招呼。
“麻烦表姐了。”陈光明道。
“这有什么辛苦的,你们等等,很快就好。”
张婷去了厨房。
这段时间住在陈家,是她感觉最舒心的时候。
更不用说家里好吃好喝都有她一份,现在两个弟妹都有孩子,阿姨又忙著作坊的事情,她肯定要承担起做饭的任务,这样她住的安心,吃的放心。
“你表姐可真能干。”林晓笑著说。
陈光明就斜了他一眼。
“幸好黄玲玲不在,不然你可就有麻烦了。”他开玩笑道,林晓都是要订婚结婚的人了。
林晓缩了缩脖子。
他前世就是个妻管严,黄玲玲是捡到宝了。
“我们先进去等著吧。”他招呼大家去了自己家里。
这一次他请客吃饭,去父母家里就不合適了。
只是在大家都进去后,陈光明却发现耗子的目光一直不时的往厨房的方向看,不由眯了眯眼。
看来耗子真的对表姐感兴趣啊,
不过,耗子家里父母都没了,想要过大姨那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他想娶表姐,要走的路可不短。
前世耗子在外面也有几个女人。
当然那是在耗子没有娶老婆的情况下。
也因为耗子没娶过老婆,他也不確定耗子对媳妇好不好,这一对他是真的很难评论,只能先观察著了。
他装作什么都没看见,收回了目光。
没一会儿,表姐就上了一些小菜,陈父也把家里酿的白酒端了出来,男人们就边喝边聊起来。
屋里酒香氮氬,桌上摆满了刚从菜地里採摘的新鲜蔬菜和简单却丰盛的下饭菜。
陈光明、陈明勇、陈光胜、林晓、耗子,还有余平余安几人围坐一桌,气氛非常热闹。
先是说起最近卖货的事,话题渐渐轻鬆起来,有人提到最近村里的变化,有人聊起田里的庄稼生长情况。
林晓突然说:“话说这雨季长了,好在油纸伞透气,还不闷热,比塑料雨衣强多了,不过塑料雨衣终究好收纳,要是能搞到,那生意肯定更有潜力。”
“两个肯定都好卖,如果都有就好了。”
陈明勇也道。
“我们可以先卖油纸伞。”陈光明道:“我会继续打听,希望能从城里带点货回来,肯定能赚上一笔。”
他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不过能不能成,还是要试过以后才知道。
“大家一起努力,以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大家纷纷举杯。
张婷这时也从厨房端出一盘热腾腾的炒青菜,笑著说道:“你们男人就知道谈生意,我给你们端个下饭菜,好好吃点,身体也要照顾好!”
耗子连忙去接过盘子,笑呵呵的道谢。
这一晚大家吃到很迟才散掉,等大家离开的时候,天空又渐渐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明天看来又是雨天。
大家今天都喝了不少,明天也没打算去干什么。
马上就要到端午了。
就算真的要去卖油纸伞,也要等端午后了。
第二天。
陈光明难得睡了个懒觉。
昨晚酒喝的有点多,早上头还有些不舒服。
早餐都是林雨溪端了粥过来给他吃的。
隨后一整天时间,陈光明就都陪著媳妇,放空自己,好好的休息休息。
另外,余平、余安也打算回家一趟了。
陈母也是计划著要端午回娘家的,他们这儿对端午看的很大,女儿在端午的时候必须要回去做节的。
陈光明到时候也打算去一趟,
他要去看看果园里的那些芦黑长得都怎么样了。
原本,他確实想多休息几天的。
但就在这天中午的时候,忽然有人找上门来。
这是隔壁村子的村长。
他过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借拖拉机。
“运杨梅?”陈光明心中一动。
梅雨季节本身也是杨梅成熟的季节。
这个时候山上的杨梅確实都已经熟了,陈父昨天的时候上山的时候就摘了一些杨梅。
只是他们这儿的山很高,杨梅都种在山上,每一家种的杨梅数量也非常有限,没办法形成大型的果园。
但是隔壁村子就不一样了,他们那边的山缓很多,有很多山坳適合种植杨梅,因此村里有杨梅產业。
平时的时候,他们收了杨梅,就会去租农机站的拖拉机,拉到隔壁镇上的厂里,做成杨梅干和杨梅罐头。
但是今年农机站没了,他们就没地方租农机站了。
这时候,就有人提到了三家村的陈光明就有一辆拖拉机,所以隔壁村村长就亲自找上门来了。
“光明啊,听说你有拖拉机,我们村这边杨梅熟了,想借用你的拖拉机,帮我们运完山上的杨梅。”
村长诚恳道。
陈光明听闻笑著点点头,“正好我这几天也没啥事,你说说具体怎么个章程?”
丁村长从布包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著今年村里预估採收的杨梅数量,“过去都是租农机站的机器,今年农机站没了,我们就想到你刚好买了辆拖拉机。”
虽然拖拉机掛靠在村里,但他们都知道这拖拉机就是陈光明买的,所有关於拖拉机的事也是陈光明做主。
“嗯,这个忙我很乐意帮。”
“村长你们的那些证件这些都是齐全的吧?”
陈光明询问。
丁村长马上点了头。
这毕竟跨镇的运输,距离还不远。
路上遇到一两个稽查队社卡也是正常的事情。
陈光明放心下来,“那你们打算运多少趟?”
“保守估计三趟,每趟能拉一吨多点。你看,你这拖拉机一天能用多久?咱们得赶紧。”
陈光明想了想:“我这拖拉机一天跑八个小时算吧,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不累的话就两天能搞定,除了油钱和人工费,我还得收点租金。”
“对对对,这个肯定要讲清楚。”丁村长点头,“我们按照租金一天二十块,油费我们来出,
再加上人工费每天五块钱,这样怎么样?”
“嗯,差不多这个价。”
陈光明点了点头,这样一天能赚二十五块。
“不过,我要带上一个人。”他道。
这样一天就是三十块,这个费用也算合理。
丁村长犹豫了一下,也应下了。
农机站租车也要这个价。
本来这种天气就比平常的时候贵。
而且还能多一个人帮忙。
两人成功达成协议。
丁村长很急。
虽然外面下著小雨,陈光明还是选择了马上出发。
他去叫上了大哥。
这次只能带上一个人过去,他肯定优先大哥。
听到有活干,一天能赚五块钱,大哥马上就应了。
五块钱对他来说已经不少了。
陈父见了,就让两个人都小心一点。
下雨天乡里的泥路坑坑洼洼的,开车一定要小心。
还有就是开山路,太危险了。
“爹,你放心,我们就开到山脚下,肯定不开到山上去。”陈光明安抚道。
这也是他跟丁村长说好的。
到时候村民们会把杨梅挑到山下来。
等到大哥也准备好,陈光明开始拖拉机,载著村长和大哥去了隔壁村,来到了山脚下的位置。
此时已经有不少村民等著。
“来了来了。”
“还真的被村长租到了。”
“那个坐在村长身边的就是陈光明吧?”
“是啊,就是他。”
“真想不到,以前的二流子,现在会这么出息!”
村民们忍不住议论纷纷。
陈光明的名声就算隔壁村也经常有人听到。
陈母还专门叫了媒人过来打听过有没有愿意姑娘嫁过去,但毫不例外的被拒绝了。
每个人会把女儿往火堆里推。
只是谁也想不到,陈光明的变化会这么大,
甚至连拖拉机竟然都买得起!
他们说不后悔肯定是假的,但后悔也没有用了。
很快,拖拉机就到来这些村民跟前。
大家的自光马上就停留在拖拉机上,满脸羡慕。
“装车吧。”村长开口。
这拖拉机是按天算了,自然要抓紧时间。
这样一天没准还能多拉一趟。
大家在短暂的羡慕后,也都纷纷行动起来,
很快,一个个早就准备好的大箩筐被搬上拖拉机。
隨后,有一个村民上了车,把竹篮里面的杨梅一点点小心点倒到大箩筐里面,很快就將这些箩筐装满了。
等装好后,丁村长的儿子跟他们一起跑一趟。
陈光明就开著拖拉机,向著厂方向开去。
这个时候天还一直下著雨。
大家身上都提早披了蓑衣,防止淋雨。
这一路上也开的很慢。
好处就是没有稽查队社卡,通行很顺利,
用了两个小时,他们终於到了自的地。
只是到了厂门口时,他们就看到了很多的拖拉机正等在厂门口卸货,从队伍长度也能看出来,
要一段时间排了,这才是整个环节里面最废时间的点。
陈光明停好拖拉机,和大哥一起下车,村长和他儿子也匆匆跟上。
厂门口虽然有序,但由於多台拖拉机排队等候卸货,大家只能耐心等待。
雨水不断洒落,地面泥泞,但所有人都没有抱怨,只是纷纷穿好雨衣、撑起伞,准备抓紧时间干活。
轮到他们时,一名厂里的职工走过来核对单据。
丁村长递上村里的杨梅產量证明和运输计划表,对方看了看確认无误后,示意可以开始卸货。
首先是將装满杨梅的大萝筐从拖拉机上搬下来。
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小心翼翼地將箩筐抬到厂门口的收货处。
厂內的工人们立刻开始称重,每个箩筐的重量被准確记录下来,一边用布盖住杨梅防止雨淋,
一边快速装入等待加工的大桶中。
陈光明站在一旁观察整个流程,他注意到虽然排队时间长,但卸货过程井然有序,没有浪费一分钟时间。
加工厂不愧是加工厂,不是小作坊能比的等到所有的杨梅都卖出去了,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了,这个时候赶回去是傍晚,来不及再送一趟了。
卸完杨梅后,他们文开著拖拉机。
这个过程中,陈光明认真记下了所有细节。
前世的时候,他对食品加工这一行並不熟悉。
现在倒是能好好了解一下。
除了收杨梅外,这里能收的水果还不少。
掌握了这个门路,他完全可以自己独自去收水果卖,然后再卖到这处工厂来,肯定能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