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接受採访
第189章 接受採访
“这就过去了啊?”
拖拉机行驶出一段距离,陈父鬆口气道。
他们这些小民,就没有哪个不怕稽查队的,特別是还拉著满车计划商品。
“当然,我们现在也算是正规军了。”
陈光明笑道。
“哈哈,说的也是。”
陈父的腰杆忍不住都挺直了几分。
跟百货商店达成协议之后,他们就能光明正大送货了。
这一路出乎意料的顺利。
在要进到镇里的时候,他们还遇到了一次设卡的稽查队。
但还是没有任何阻碍的通过了。
陈光明开著拖拉机一路进入百货商店。
汪师兄早就在那里等著了,见到满车的衣服笑容满面。
“师兄,这里总共有五种不一样的冬衣。”
“每种是二十件,你让人清点一下,看看质量符不符合要求。”
陈光明和陈父从拖拉机上上来。
“好好好。”
汪师兄马上就安排人去查看。
这批衣服可是陈光明严格检查过的,自然不会有任何问题。
全是女装,衣服各种码数的也都有。
这是先送过来的一批,接下去还会陆陆续续补上货。
检查完后,汪师兄先带著陈光明去財务那里结货款,
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流行打条子,基本上全都是现卖现结。
一百件衣服,两种八块一套的衣服,两种九块一套的衣服,一套十块钱一套的衣服。
总共价值八百八十块钱,数字意外的吉利。
等结完货款之后,陈光明又去看了被安排出来的柜檯。
这些衣服的款式本来就新颖,两个柜檯服务员专门穿了一套。
顿时就让人眼前一亮。
两个小姑娘也欢喜的很,对身上的衣服非常喜欢。
就连她自己都喜欢,那些来买衣服的顾客看了肯定也喜欢。
“確实不错。”
“师弟回去之后可要让工人加紧生產了。”
“没多久就要年关了,大家也都富裕了,需求肯定很大。”
汪师兄连忙开口道。
陈光明听闻后马上就应下了。
隨后,他就跟著汪师兄去提布料。
这些布料全部都是根据陈光明提供的衣服选出来的。
总共有二十匹布,每匹布差不多是十块钱,整整比胡青山给的价格高了一倍。
果然,这些正规途径的布料价格可比当做废旧布料卖的货要贵不少。
但就算如此,很多人想要买还都要用布票,想要买多还根本就没有资格。
虽然价格贵了点,但掛上百货商店的招牌,也能给作坊多一层保障,陈光明完全能接受。
当然,胡青山那边的废旧布料他肯定要继续进货,从而分摊一下成本。
陈光明又去財物那里交了两百块钱,打了单子出来,才用拖拉机拉回去。
路上。
拖拉机又被设卡的稽查队拦下。
陈光明就笑著下去先散了烟,然后把单子拿出来。
他现在也是正规军了,加上他给大家每人拿了包烟沾沾喜气,自然没人会为难。
陈光明回了作坊,作坊子们听了动静就出来瞧。
“光明回来了啊。”
“哎呀,这么多布料啊,看上去还都是全新的。”
子们围上去,满脸惊讶。
“嗯,这些全都是百货商店拿的。”陈光明笑道。
子们听了连连夸陈光明厉害,现在都能从百货商店拿货了。
陈光明和陈父把布料搬进去。
这个时候,陈母也出来询问情况。
听到一切顺利后,她也大大鬆了口气,精神看上去更足了。
“娘,衣服还要再多赶赶工才行了。”
“你再去让其他几个婶子多练练,不要怕浪费布料。”
陈光明道。
这些新款冬衣,就算陈母每天也只能做两三件。
总共就只有六个子做,每天就只能生產出十四五件。
比起批发的衣服,这些新款式衣服赚的更多。
就算这些子们会浪费掉一些布料,只要能练出来都是值得的。
他最终的自的自然是让作坊里的子和姑娘们都学会做新款式的衣服。
最后那些儿童开襠裤,他是打算等其他人家里渐渐有了缝纫机后,慢慢包出去的。
现在作坊开始做成衣之后,他就已经免掉了租用缝纫机所需要的钱。
只有那些製作儿童开襠裤的子和姑娘们,每台缝纫机还需要支付一定的租金。
这也让很多做儿童开襠裤的婶子和姑娘们都想买台缝纫机在家里做。
她们也都算过,这部分钱很容易就能赚回来。
只是她们手头虽然有钱,但很难找到购买缝纫机的门路。
陈母这边听到陈光明的话后,一口应下。
隨后她就去作坊里面叫了几个平时衣服做的不错的子,再让她们试试做新款式衣服。
这些子们自然高兴的满口应下。
上个月开始製作新款衣服的时候,她们也试过,就是差了点。
这个月她们也有在改进,现在也都信心十足。
“大家都有机会。”
“有空你们也可以来学学,只要手艺合格,就能做。”
陈母保证道。
这也让那些没达到要求的子和姑娘们更有动力。
將作坊这边的事情忙好后,陈光明就回家去看媳妇和孩子了。
只是小半个月时间,小团团已经长开了很多。
林雨溪也已经能下地走动了,只是外面冷,她还是没有出过屋。
陈光明进去的时候,小团团正在睡觉。
林雨溪则在看著帐本,又要到月底了,很多帐目都要算一下。
“回来了,今天怎么样?”林雨溪问道。
“放心吧,很顺利。”
陈光明答道,將今天收到的钱拿出来。
那些衣服卖了八百八十块。
製作一件衣服加上人工这些成本,平均能达到四块五。
一百件衣服的成本是四百五十块,总共赚到四百块左右。
虽然林雨溪在家里已经算过好几次了,现在赚到这么多钱还是忍不住惊喜。
陈光明平时也经常能赚这么多,但这次可不一样。
最重要的是轻鬆稳定。
接上百货商店的头后,布料这些都解决了,只要隔段时间送货就行了。
“现在我们的货要供给百货商店和胡青山那里,还要扩大作坊產量才行。”
陈光明开口道。
两夫妻就这个问题聊了一阵。
直到孩子哭了,陈光明才连忙去查看。
发现是尿了后,他连忙给孩子换了尿包,刚好也到了餵奶时间。
现在的孩子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再加上拉撒,除了半夜经常起来,倒也算轻鬆。
大姨確实会带孩子,能把孩子和孕妇都照顾的很好。
不然陈母真抽不出时间去作坊帮忙。
接下去几天时间,製衣作坊都在赶工。
陈光明也没閒著,继续开著拖拉机去拉货。
木材厂因为天气变冷了,木材变少,拉的货也少了。
大家就有出去接其他活。
现在是农閒的时候,很多家里盖房子,倒是不怕没活干。
陈光明等作坊生產了接近一百件新款衣服后,先拉去了百货商店。
百货商店里很热闹。
很多买衣服的人都围在卖新款衣服的柜檯前。
上次运来的足足一百件衣服,现在都已经卖了大半了。
见到陈光明又来送货了,汪师兄脸上笑开了一朵,直说这些衣服太好卖了陈光明送来的衣服检查过后,就直接被送到了柜檯那边。
“师弟,你这还要再赶赶工啊。”汪师兄催道。
陈光明应著,“我也想多做点衣服啊,但这新款衣服不是谁都能做的。”
听到他的话,汪师兄也知道自己急了。
只是这衣服是真的好卖,他感觉有多少货都能卖完。
两个人閒聊了一阵后,陈光明拿了钱,开著拖拉机拉著布料回去了。
等到下午的时候,陈光明又拉了一批货去了胡青山那里。
胡青山见面也催新款衣服。
虽然他的衣服店没有开在最热闹的县前街。
但靠著这些新款衣服已经渐渐有些名声,生意也非常不错。
“这次就送了一百件批发衣服。”
“新款衣服要等下一次来才能给你带过来。”
陈光明开口。
现在他手上的人手真的是太缺了。
胡青山也只能应下,让陈光明继续多做衣服。
將这里的那些批发衣服都送完后,陈光明拿了钱开著拖拉机回去。
时间很快来到採访这天。
曹干事早早就来到三家村做准备。
“曹干事,辛苦跑一趟了。”陈光明招待道。
“不辛苦不辛苦!”
曹干事激动笑道:“光明同志,你可是给咱们乡长了大脸了!”
“咱们乡唯一的万元户,乡里高度重视,等会採访的时候好好表现啊。”
陈光明点点头。
为了迎接採访,运输队今天都没出去干活。
在作坊那边,六辆拖拉机整齐停著。
现在这个年代,这不亚於在厂门口停了六辆豪车。
曹干事见了这场面后,都忍不住点头。
这样子都不需要评定,大家就知道陈光明肯定是万元户。
此时在周围,还围了不少村里人。
他们都兴奋的等著,打算看看是怎么採访的。
没准运气好的话,他们或许也能在採访里面露个脸。
村长和村干部们得到消息后,也都赶了过来。
陈光明可是村里出来的万元户。
虽然陈光明基本上是靠自己,但村里也是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帮助。
对村长来说,这可是妥妥的政,绩了。
大家聚在一起,就先各自对了一下等会要说的话。
没多久,一辆半旧的吉普车卷著尘土驶进了村口,在作坊外停了下来。
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两位同志。
男的扛著带支架那种笨重的老式摄像机,女的拿著笔记本,脖子上掛著记者证。
女记者叫吴雪,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短髮利落。
她环顾了一下人声鼎沸的作坊,目光最终定格在陈光明身上。
她微微燮了下眉,似乎没料到这乡里唯一的方元户如此年轻。
她之前採访过不少致富能手,大多是四五十岁的稳重农民或城里回来的能人。
陈光明的年轻让她下意识地带著一丝审视。
但旋即她就看到了远处停著的六辆拖拉机,暗暗吃惊。
这段时间,她也採访了好几个万元户。
其中有养猪的,也有开厂的,但看样子都没有眼前的陈光明有派头。
她也听说了,陈光明有一个製衣作坊和一个运输队。
眼下六辆拖拉机肯定就是运输队的。
一辆拖拉机五六千,六辆拖拉机就价值三万多了。
这確实是妥妥的万元户,不像是其他的几个万元户,其中多少有点水分。
“吴记者,张记者,这位就是陈光明同志!”曹干事热情地介绍。
“陈光明同志你好,我是县报记者吴雪。”
吴记者伸出手,“没想到你比我想像中还要年轻,真是后生可畏。”
“吴记者,张记者,你们好。”
陈光明不卑不亢地和她握手,“採访是在院里,还是进屋坐?”
他表现的很平静。
毕竟前世的时候,他什么风浪都见过。
眼前確实不算什么。
“就在院里吧,正好让乡亲们也听听光明同志的致富经!”
曹干事抢著说道。
作坊里面拍起来乱,哪有院子里面看著气派。
仅仅是那六辆拖拉机,就是非常大的加分项。
吴雪点点头。
很快,作坊院子就成了临时採访现场。
村民们都自觉地退开些距离,却又屏息凝神地竖著耳朵听,生怕漏了一个字。
摄像机已经被架了起来,镜头对准了陈光明。
吴雪调整好笔记本,拋出第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心底的疑问:“陈光明同志,万元户的称號分量很重。”
“能具体谈谈你致富的主要途径吗?比如,你的资金主要来源於?具体做了哪些生意?利润情况怎么样?”
她的问话很专业,也很尖锐,几乎是在要求陈光明亮帐本。
村民们也安静下来,全都眼巴巴看著陈光明。
虽然是同个村的,陈光明可以说是他们看著发財的。
但他们也知道,只是做挑货郎是不可能赚这么多钱,肯定还是靠著作坊。
陈光明没有丝毫慌乱,从容不迫开口:“我们乡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我是赶上了好政策。”
“首先是村里牵头、我负责管理经营的集体所有制的製衣作坊,然后是我和大伙儿凑份子搞的运输队,买了拖拉机给供销社跑运输。”
这些话陈光明早就准备好了,他没有吹嘘自己,反而强调的是乡里扶持和集体牵头,让曹干事和村长在一旁听著非常熨帖。
隨后,陈光明简单说了一下发家过程。
提到了蔡师伯製衣作坊的那些碎布料,靠著碎布料做儿童开襠裤。
然后就是设计了几款新颖衣服,跟百货商店达成合作。
他只是简单的讲著,一句话带过,模糊了百货商店是评上万元户才达成合作的事情。
有著前世经验,他知道大家想要听什么,也知道怎么说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最有利。
他说的话也都很有分寸。
让记者得到了消息,却又只是些表面的消息。
更具体的事情,他是不可能说的,当然那些灰產他也不可能拿出来说。
这一点村民们也都非常配合。
现在村里的男人们都在外面做挑货郎。
大家利益都是一致的,村民们自然不会多说半个字。
等记者採访村长和干部的时候,大家也都是挑著好话说。
陈光明这次確实是带著全村人发家致富,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
“记者同志,以前光靠地里那点收成,过年都买不起肉!”
“现在好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经常也能吃上肉,生活不知道比以前好了多少。”
村长的话让村民们都很感慨。
一时间,院子里七嘴八舌,全是发自內心的夸讚和感激。
看著眼前群情激昂的村民们,陈光明脸上露出笑容。
他清了清嗓子,笑道:“记者同志,我能赚到钱也都靠大家。”
“我能评上,也是因为党和国家政策好,给了我们致富的机会。”
他的这番话,一下子把高度提起来了。
符合集体经济光荣的时代背景,显得格局高大上起来。
“说得好!光明!”
“都是党的政策好!”
叫好声此起彼伏,大家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
连先前带著审视的吴雪记者,眼神也彻底变了。
她飞快地记录著,职业性的脸上此刻充满了惊讶和讚嘆。
眼前的这个万元户不仅年轻有为,而且说话做事有分寸,懂政策,还不居功1
这份完全不同於年龄的沉稳,在她之前採访的人里面都非常少见。
这一场採访以一种大家都很满意的结局收场了。
看著吉普车载著记者离开,陈光明才大大鬆了口气。
“光明同志,辛苦了。”
对陈光明的表现,曹干事满意极了。
这次的採访从乡里到村里,还有百货商店等都夸了个遍。
“我只是说了事实。”陈光明笑道。
他可一直没有忘记八二年的严查,这个时候肯定要跟集体看齐。
村长和干部们也都非常满意,三家村这次也在採访里面涨脸了。
虽然陈光明把大部分功劳都推给了集体,让他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但集体確实得利了。
等到曹干事和村长等人都离开,陈光明才终於鬆口气。
採访总算是应付过去了。
陈母还有些可惜,感觉一切应该都是儿子的功劳。
但现在採访都结束了,她也没说什么,带著婶子和姑娘们又回去作坊干活了。
陈光明也带著大家继续开著拖拉机去拉货。
刚好拖拉机要去镇上,陈光明就顺道去通知了蔡师伯和汪师兄。
他们如果自己有本事,倒是可以好好的运营一下。
蔡师伯这里笑著道了谢,陈光明採访的时候,对他影响比较小。
汪师兄则是记在了心里。
陈光明和汪师兄说了后,在百货商店逛了一下。
百货商店里人很多,很多人正围在他的柜檯前看衣服,不少人已经穿在了身上。
他能听到不少人都在夸讚这些衣服好看。
柜檯服务员也在夸,说这些全都是大城市那边学来的新款式,
反观另外一处的买衣服柜檯,就显得冷冷清清了。
显然。
这是陈光明没有跟百货商店合作前的买衣服柜檯。
本身,百货商店就有跟製衣作坊合作。
只是里面的衣服款式真的太久了。
如果没有陈光明这些款式新颖的衣服做对比还好。
现在有了这些款式更新的衣服,所有客人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
这可把之前柜檯的服务人员气的半死,但根本就没有办法。
陈光明看著这一幕眯了眯眼。
虽然这是市场的正常行为,但把人生意抢走了,总归是得罪人的事情。
保不准对方会记恨在心里。
幸好蔡师伯在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间选择了供销社。
如果是蔡师伯在百货商店的话,他那时候就只能去跟供销社谈了。
他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又在百货商店逛起来。
主要还是想看看百货商店里面有什么商品。
他现在已经成功和百货商店搭上线了,就代表其他商品也有合作机会。
特別是年货,年关將至如果有特別的年货,在这里绝对好卖。
去年的时候,他就靠著卖鰻眷赚了一大笔钱。
今年如果能够再进点货放在百货商店卖的话,赚得绝对比去年多。
不过想要在百货商店卖货,这货必须要合规才行。
鰻本身也不是计划內的商品。
如果能正常去渔村拉货过来在百货商店卖的话,应该没问题。
他去年的时候还是周老板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门路,这种门路肯定没法和百货商店合作。
看来他接下去也要试著去找找货源。
这个他打算自己去找。
虽然胡四爷那边肯定能找到门路。
但马上就要八二年了,他不確定胡四爷还会不会被抓进去。
本身他从来没有和胡四爷直接联繫过,之后他也不断和胡四爷有直接的联繫在严查不知道会真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关头,他也不打算再冒险。
如果今年不能在百货商店卖年货的话,他也不打算跟去年一样在市场外面摆摊卖货了。
陈光明边看边思索著。
忽然间,他的步伐顿了一下,回头往后看去。
隨后,他就看到几个人走过来。
其中一个人陈光明看著还有些眼熟。
“这就过去了啊?”
拖拉机行驶出一段距离,陈父鬆口气道。
他们这些小民,就没有哪个不怕稽查队的,特別是还拉著满车计划商品。
“当然,我们现在也算是正规军了。”
陈光明笑道。
“哈哈,说的也是。”
陈父的腰杆忍不住都挺直了几分。
跟百货商店达成协议之后,他们就能光明正大送货了。
这一路出乎意料的顺利。
在要进到镇里的时候,他们还遇到了一次设卡的稽查队。
但还是没有任何阻碍的通过了。
陈光明开著拖拉机一路进入百货商店。
汪师兄早就在那里等著了,见到满车的衣服笑容满面。
“师兄,这里总共有五种不一样的冬衣。”
“每种是二十件,你让人清点一下,看看质量符不符合要求。”
陈光明和陈父从拖拉机上上来。
“好好好。”
汪师兄马上就安排人去查看。
这批衣服可是陈光明严格检查过的,自然不会有任何问题。
全是女装,衣服各种码数的也都有。
这是先送过来的一批,接下去还会陆陆续续补上货。
检查完后,汪师兄先带著陈光明去財务那里结货款,
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流行打条子,基本上全都是现卖现结。
一百件衣服,两种八块一套的衣服,两种九块一套的衣服,一套十块钱一套的衣服。
总共价值八百八十块钱,数字意外的吉利。
等结完货款之后,陈光明又去看了被安排出来的柜檯。
这些衣服的款式本来就新颖,两个柜檯服务员专门穿了一套。
顿时就让人眼前一亮。
两个小姑娘也欢喜的很,对身上的衣服非常喜欢。
就连她自己都喜欢,那些来买衣服的顾客看了肯定也喜欢。
“確实不错。”
“师弟回去之后可要让工人加紧生產了。”
“没多久就要年关了,大家也都富裕了,需求肯定很大。”
汪师兄连忙开口道。
陈光明听闻后马上就应下了。
隨后,他就跟著汪师兄去提布料。
这些布料全部都是根据陈光明提供的衣服选出来的。
总共有二十匹布,每匹布差不多是十块钱,整整比胡青山给的价格高了一倍。
果然,这些正规途径的布料价格可比当做废旧布料卖的货要贵不少。
但就算如此,很多人想要买还都要用布票,想要买多还根本就没有资格。
虽然价格贵了点,但掛上百货商店的招牌,也能给作坊多一层保障,陈光明完全能接受。
当然,胡青山那边的废旧布料他肯定要继续进货,从而分摊一下成本。
陈光明又去財物那里交了两百块钱,打了单子出来,才用拖拉机拉回去。
路上。
拖拉机又被设卡的稽查队拦下。
陈光明就笑著下去先散了烟,然后把单子拿出来。
他现在也是正规军了,加上他给大家每人拿了包烟沾沾喜气,自然没人会为难。
陈光明回了作坊,作坊子们听了动静就出来瞧。
“光明回来了啊。”
“哎呀,这么多布料啊,看上去还都是全新的。”
子们围上去,满脸惊讶。
“嗯,这些全都是百货商店拿的。”陈光明笑道。
子们听了连连夸陈光明厉害,现在都能从百货商店拿货了。
陈光明和陈父把布料搬进去。
这个时候,陈母也出来询问情况。
听到一切顺利后,她也大大鬆了口气,精神看上去更足了。
“娘,衣服还要再多赶赶工才行了。”
“你再去让其他几个婶子多练练,不要怕浪费布料。”
陈光明道。
这些新款冬衣,就算陈母每天也只能做两三件。
总共就只有六个子做,每天就只能生產出十四五件。
比起批发的衣服,这些新款式衣服赚的更多。
就算这些子们会浪费掉一些布料,只要能练出来都是值得的。
他最终的自的自然是让作坊里的子和姑娘们都学会做新款式的衣服。
最后那些儿童开襠裤,他是打算等其他人家里渐渐有了缝纫机后,慢慢包出去的。
现在作坊开始做成衣之后,他就已经免掉了租用缝纫机所需要的钱。
只有那些製作儿童开襠裤的子和姑娘们,每台缝纫机还需要支付一定的租金。
这也让很多做儿童开襠裤的婶子和姑娘们都想买台缝纫机在家里做。
她们也都算过,这部分钱很容易就能赚回来。
只是她们手头虽然有钱,但很难找到购买缝纫机的门路。
陈母这边听到陈光明的话后,一口应下。
隨后她就去作坊里面叫了几个平时衣服做的不错的子,再让她们试试做新款式衣服。
这些子们自然高兴的满口应下。
上个月开始製作新款衣服的时候,她们也试过,就是差了点。
这个月她们也有在改进,现在也都信心十足。
“大家都有机会。”
“有空你们也可以来学学,只要手艺合格,就能做。”
陈母保证道。
这也让那些没达到要求的子和姑娘们更有动力。
將作坊这边的事情忙好后,陈光明就回家去看媳妇和孩子了。
只是小半个月时间,小团团已经长开了很多。
林雨溪也已经能下地走动了,只是外面冷,她还是没有出过屋。
陈光明进去的时候,小团团正在睡觉。
林雨溪则在看著帐本,又要到月底了,很多帐目都要算一下。
“回来了,今天怎么样?”林雨溪问道。
“放心吧,很顺利。”
陈光明答道,將今天收到的钱拿出来。
那些衣服卖了八百八十块。
製作一件衣服加上人工这些成本,平均能达到四块五。
一百件衣服的成本是四百五十块,总共赚到四百块左右。
虽然林雨溪在家里已经算过好几次了,现在赚到这么多钱还是忍不住惊喜。
陈光明平时也经常能赚这么多,但这次可不一样。
最重要的是轻鬆稳定。
接上百货商店的头后,布料这些都解决了,只要隔段时间送货就行了。
“现在我们的货要供给百货商店和胡青山那里,还要扩大作坊產量才行。”
陈光明开口道。
两夫妻就这个问题聊了一阵。
直到孩子哭了,陈光明才连忙去查看。
发现是尿了后,他连忙给孩子换了尿包,刚好也到了餵奶时间。
现在的孩子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再加上拉撒,除了半夜经常起来,倒也算轻鬆。
大姨確实会带孩子,能把孩子和孕妇都照顾的很好。
不然陈母真抽不出时间去作坊帮忙。
接下去几天时间,製衣作坊都在赶工。
陈光明也没閒著,继续开著拖拉机去拉货。
木材厂因为天气变冷了,木材变少,拉的货也少了。
大家就有出去接其他活。
现在是农閒的时候,很多家里盖房子,倒是不怕没活干。
陈光明等作坊生產了接近一百件新款衣服后,先拉去了百货商店。
百货商店里很热闹。
很多买衣服的人都围在卖新款衣服的柜檯前。
上次运来的足足一百件衣服,现在都已经卖了大半了。
见到陈光明又来送货了,汪师兄脸上笑开了一朵,直说这些衣服太好卖了陈光明送来的衣服检查过后,就直接被送到了柜檯那边。
“师弟,你这还要再赶赶工啊。”汪师兄催道。
陈光明应著,“我也想多做点衣服啊,但这新款衣服不是谁都能做的。”
听到他的话,汪师兄也知道自己急了。
只是这衣服是真的好卖,他感觉有多少货都能卖完。
两个人閒聊了一阵后,陈光明拿了钱,开著拖拉机拉著布料回去了。
等到下午的时候,陈光明又拉了一批货去了胡青山那里。
胡青山见面也催新款衣服。
虽然他的衣服店没有开在最热闹的县前街。
但靠著这些新款衣服已经渐渐有些名声,生意也非常不错。
“这次就送了一百件批发衣服。”
“新款衣服要等下一次来才能给你带过来。”
陈光明开口。
现在他手上的人手真的是太缺了。
胡青山也只能应下,让陈光明继续多做衣服。
將这里的那些批发衣服都送完后,陈光明拿了钱开著拖拉机回去。
时间很快来到採访这天。
曹干事早早就来到三家村做准备。
“曹干事,辛苦跑一趟了。”陈光明招待道。
“不辛苦不辛苦!”
曹干事激动笑道:“光明同志,你可是给咱们乡长了大脸了!”
“咱们乡唯一的万元户,乡里高度重视,等会採访的时候好好表现啊。”
陈光明点点头。
为了迎接採访,运输队今天都没出去干活。
在作坊那边,六辆拖拉机整齐停著。
现在这个年代,这不亚於在厂门口停了六辆豪车。
曹干事见了这场面后,都忍不住点头。
这样子都不需要评定,大家就知道陈光明肯定是万元户。
此时在周围,还围了不少村里人。
他们都兴奋的等著,打算看看是怎么採访的。
没准运气好的话,他们或许也能在採访里面露个脸。
村长和村干部们得到消息后,也都赶了过来。
陈光明可是村里出来的万元户。
虽然陈光明基本上是靠自己,但村里也是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帮助。
对村长来说,这可是妥妥的政,绩了。
大家聚在一起,就先各自对了一下等会要说的话。
没多久,一辆半旧的吉普车卷著尘土驶进了村口,在作坊外停了下来。
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两位同志。
男的扛著带支架那种笨重的老式摄像机,女的拿著笔记本,脖子上掛著记者证。
女记者叫吴雪,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短髮利落。
她环顾了一下人声鼎沸的作坊,目光最终定格在陈光明身上。
她微微燮了下眉,似乎没料到这乡里唯一的方元户如此年轻。
她之前採访过不少致富能手,大多是四五十岁的稳重农民或城里回来的能人。
陈光明的年轻让她下意识地带著一丝审视。
但旋即她就看到了远处停著的六辆拖拉机,暗暗吃惊。
这段时间,她也採访了好几个万元户。
其中有养猪的,也有开厂的,但看样子都没有眼前的陈光明有派头。
她也听说了,陈光明有一个製衣作坊和一个运输队。
眼下六辆拖拉机肯定就是运输队的。
一辆拖拉机五六千,六辆拖拉机就价值三万多了。
这確实是妥妥的万元户,不像是其他的几个万元户,其中多少有点水分。
“吴记者,张记者,这位就是陈光明同志!”曹干事热情地介绍。
“陈光明同志你好,我是县报记者吴雪。”
吴记者伸出手,“没想到你比我想像中还要年轻,真是后生可畏。”
“吴记者,张记者,你们好。”
陈光明不卑不亢地和她握手,“採访是在院里,还是进屋坐?”
他表现的很平静。
毕竟前世的时候,他什么风浪都见过。
眼前確实不算什么。
“就在院里吧,正好让乡亲们也听听光明同志的致富经!”
曹干事抢著说道。
作坊里面拍起来乱,哪有院子里面看著气派。
仅仅是那六辆拖拉机,就是非常大的加分项。
吴雪点点头。
很快,作坊院子就成了临时採访现场。
村民们都自觉地退开些距离,却又屏息凝神地竖著耳朵听,生怕漏了一个字。
摄像机已经被架了起来,镜头对准了陈光明。
吴雪调整好笔记本,拋出第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心底的疑问:“陈光明同志,万元户的称號分量很重。”
“能具体谈谈你致富的主要途径吗?比如,你的资金主要来源於?具体做了哪些生意?利润情况怎么样?”
她的问话很专业,也很尖锐,几乎是在要求陈光明亮帐本。
村民们也安静下来,全都眼巴巴看著陈光明。
虽然是同个村的,陈光明可以说是他们看著发財的。
但他们也知道,只是做挑货郎是不可能赚这么多钱,肯定还是靠著作坊。
陈光明没有丝毫慌乱,从容不迫开口:“我们乡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我是赶上了好政策。”
“首先是村里牵头、我负责管理经营的集体所有制的製衣作坊,然后是我和大伙儿凑份子搞的运输队,买了拖拉机给供销社跑运输。”
这些话陈光明早就准备好了,他没有吹嘘自己,反而强调的是乡里扶持和集体牵头,让曹干事和村长在一旁听著非常熨帖。
隨后,陈光明简单说了一下发家过程。
提到了蔡师伯製衣作坊的那些碎布料,靠著碎布料做儿童开襠裤。
然后就是设计了几款新颖衣服,跟百货商店达成合作。
他只是简单的讲著,一句话带过,模糊了百货商店是评上万元户才达成合作的事情。
有著前世经验,他知道大家想要听什么,也知道怎么说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最有利。
他说的话也都很有分寸。
让记者得到了消息,却又只是些表面的消息。
更具体的事情,他是不可能说的,当然那些灰產他也不可能拿出来说。
这一点村民们也都非常配合。
现在村里的男人们都在外面做挑货郎。
大家利益都是一致的,村民们自然不会多说半个字。
等记者採访村长和干部的时候,大家也都是挑著好话说。
陈光明这次確实是带著全村人发家致富,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
“记者同志,以前光靠地里那点收成,过年都买不起肉!”
“现在好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经常也能吃上肉,生活不知道比以前好了多少。”
村长的话让村民们都很感慨。
一时间,院子里七嘴八舌,全是发自內心的夸讚和感激。
看著眼前群情激昂的村民们,陈光明脸上露出笑容。
他清了清嗓子,笑道:“记者同志,我能赚到钱也都靠大家。”
“我能评上,也是因为党和国家政策好,给了我们致富的机会。”
他的这番话,一下子把高度提起来了。
符合集体经济光荣的时代背景,显得格局高大上起来。
“说得好!光明!”
“都是党的政策好!”
叫好声此起彼伏,大家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
连先前带著审视的吴雪记者,眼神也彻底变了。
她飞快地记录著,职业性的脸上此刻充满了惊讶和讚嘆。
眼前的这个万元户不仅年轻有为,而且说话做事有分寸,懂政策,还不居功1
这份完全不同於年龄的沉稳,在她之前採访的人里面都非常少见。
这一场採访以一种大家都很满意的结局收场了。
看著吉普车载著记者离开,陈光明才大大鬆了口气。
“光明同志,辛苦了。”
对陈光明的表现,曹干事满意极了。
这次的採访从乡里到村里,还有百货商店等都夸了个遍。
“我只是说了事实。”陈光明笑道。
他可一直没有忘记八二年的严查,这个时候肯定要跟集体看齐。
村长和干部们也都非常满意,三家村这次也在採访里面涨脸了。
虽然陈光明把大部分功劳都推给了集体,让他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但集体確实得利了。
等到曹干事和村长等人都离开,陈光明才终於鬆口气。
採访总算是应付过去了。
陈母还有些可惜,感觉一切应该都是儿子的功劳。
但现在採访都结束了,她也没说什么,带著婶子和姑娘们又回去作坊干活了。
陈光明也带著大家继续开著拖拉机去拉货。
刚好拖拉机要去镇上,陈光明就顺道去通知了蔡师伯和汪师兄。
他们如果自己有本事,倒是可以好好的运营一下。
蔡师伯这里笑著道了谢,陈光明採访的时候,对他影响比较小。
汪师兄则是记在了心里。
陈光明和汪师兄说了后,在百货商店逛了一下。
百货商店里人很多,很多人正围在他的柜檯前看衣服,不少人已经穿在了身上。
他能听到不少人都在夸讚这些衣服好看。
柜檯服务员也在夸,说这些全都是大城市那边学来的新款式,
反观另外一处的买衣服柜檯,就显得冷冷清清了。
显然。
这是陈光明没有跟百货商店合作前的买衣服柜檯。
本身,百货商店就有跟製衣作坊合作。
只是里面的衣服款式真的太久了。
如果没有陈光明这些款式新颖的衣服做对比还好。
现在有了这些款式更新的衣服,所有客人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
这可把之前柜檯的服务人员气的半死,但根本就没有办法。
陈光明看著这一幕眯了眯眼。
虽然这是市场的正常行为,但把人生意抢走了,总归是得罪人的事情。
保不准对方会记恨在心里。
幸好蔡师伯在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间选择了供销社。
如果是蔡师伯在百货商店的话,他那时候就只能去跟供销社谈了。
他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又在百货商店逛起来。
主要还是想看看百货商店里面有什么商品。
他现在已经成功和百货商店搭上线了,就代表其他商品也有合作机会。
特別是年货,年关將至如果有特別的年货,在这里绝对好卖。
去年的时候,他就靠著卖鰻眷赚了一大笔钱。
今年如果能够再进点货放在百货商店卖的话,赚得绝对比去年多。
不过想要在百货商店卖货,这货必须要合规才行。
鰻本身也不是计划內的商品。
如果能正常去渔村拉货过来在百货商店卖的话,应该没问题。
他去年的时候还是周老板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门路,这种门路肯定没法和百货商店合作。
看来他接下去也要试著去找找货源。
这个他打算自己去找。
虽然胡四爷那边肯定能找到门路。
但马上就要八二年了,他不確定胡四爷还会不会被抓进去。
本身他从来没有和胡四爷直接联繫过,之后他也不断和胡四爷有直接的联繫在严查不知道会真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关头,他也不打算再冒险。
如果今年不能在百货商店卖年货的话,他也不打算跟去年一样在市场外面摆摊卖货了。
陈光明边看边思索著。
忽然间,他的步伐顿了一下,回头往后看去。
隨后,他就看到几个人走过来。
其中一个人陈光明看著还有些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