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了,大家的月票不投,过期就作废了,不如就赏赐给作者吧!
顺便也预约一下零点后的三月份第一张月票。
到时候加更一章,以酬谢大家的支持!
……
涓子沉吟了一下,向徐盛问道:“你自己是见过的吧?”
见他点头又问道:“也有一定的了解?”
等徐盛再次点头后,她道:“既然这样,你就把你认知中的守村人的特徵,和见到、听到过的一些事件写下来。
然后用这些素材,以一个守村人的视角写日记。
现在就开始,今天晚上弄出个大概。”
顏玬晨眼睛一亮,“你这是让他写人物小传,好代入角色?”
“不光是这样,也是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角色的特徵,好辨別他演的像不像。
待会帮他做人物小传的同时,咱们也能根据他描述的特徵写个人物小传,对比一下。
要是这样还不行,师姐,还得劳烦你费费心,带他去找郑老师,让郑老师给他的表演定定性。”
“好。”
四人草草的吃完了晚饭,將桌子收拾了一番。
以涓子为主,顏玬晨和张琰琰两人辅助,开始教徐盛如何写人物小传。
人物小传以敘述为主,描写为辅。
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要塑造出符合剧本要求的角色。
因此,重中之重在於点明人物的情绪。
“塑造一个人物,最主要的就是塑造情绪。
能让观眾感受到你的情绪,就证明你的表演合格了。
而能够让观眾共情你的情绪,才是真正的表演。”
涓子指著徐盛写下的种种特徵,继续说道:“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东西中,提炼出守村人的情绪特徵,以及面对不同事件时的情绪转变。
然后再將这个行为逻辑、情绪递进,嵌入到剧本人物的行为中。”
徐盛听了不禁若有所思。
哪怕他现在表演技能入门,还获得了几张角色卡牌。
他也只是在金手指的带动下,被动的表演。
对表演的理解,依旧还是浮於表面。
根本没有什么理论知识的支撑。
但即便如此,他也听说过人物小传。
毕竟好多演技出色的演员,都曾表示过人物小传的重要性。
甚至还拿做人物小传,当做一个演员专业的標誌。
然而,直至此时,听了涓子的话,他才对什么是人物小传,做人物小传的目的。
甚至对表演,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徐盛指著剧本说道:“也就是说,我需要根据人物的情绪特徵,把这几场戏的情绪递进阐述出来。
用以加深我对角色的理解,以及表演时的信念。”
“这只是最省事,最简单的。”
张琰琰道:“因为这个角色只有一场戏,戏份不重要,你可以这么做。
但戏份一多了,你再一场戏一场戏的去分析,很容易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对,戏份越多,情绪越复杂,如果不能抓住重点,表演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前后割裂的情况。”
顏玬晨拿出自己的人物小传说道:“这是我做的人物小传,你看看。
真正的人物小传是创造一个人物。
要描述出人物的肖像、神態、语言与动作习惯、心理细节等各方面。
甚至还有的人,会从角色的出生开始写起。
拥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经歷过什么事件,养生了什么样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又衍生出了他什么样的习惯。
等等等等……”
听著三人的话,徐盛拿起顏玬晨的人物小传翻看。
发现確实如她所说,將女主殷尚真的家境、与父母的关係、对刘天华的感情。
甚至听到周围邻居对他们定亲结婚的討论,女主是什么样的心情都写了出来。
就像,一本小说。
以女主殷尚真的视角为主,讲述了她的一生。
他拿起小传问道:“我也要写成这样吗?”
涓子递给他一个本子,一根笔,“不只是你,是我们三个陪你一起。
这既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类人,你也能通过我们的理解,更加全面的思考。
並学习人物小传的创作。”
“好吧。”
徐盛接过本子和笔,照著顏玬晨的格式,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份人物小传。
想了想,他又翻看了下剧本,才落笔。
【姓名:徐盛,又称“大傻”、“大个”、“嗩吶鬼”。】
【生於江阴市澄江镇,父亲徐伦、母亲刘二妮。】
【因出生没多久突发高烧,没能及时治疗,最终导致智力缺失,变得痴傻……】
刚开始写的时候,徐盛十分挠头。
毕竟要编一个虚擬的人,让他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但他之前是真见过这类人的,虽然没有深入了解过,也听说过一些传闻。
他將那些道听途说的內容,安在自己身上。
想像自己有著那样的身世,处於那样的环境,慢慢的越写越顺。
很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已经將【嗩吶鬼·徐盛】的一生,写的差不多了。
趁著休息的空档,涓子拿过他的小传,和凑过来的顏玬晨、张琰琰一起观看。
徐盛也將三人写的拿过来看。
只看了个开头,他就发现了自己和三人的区別。
他写的小传像流水帐似的,只记录了其经歷的事件。
对每个事件的具体描写,不够详细。
而涓子三人的小传则描写的比较详细,但也各有不同。
其中张琰琰侧重对事件的看法,且充满了抗爭。
不像是智力偏下、心思单纯的守村人。
反而像个身残志坚,但尚未发跡的大人物。
里面充满了因心智、家境、身体残疾被人嘲笑,心中不服不忿的情绪。
顏玬晨侧重对人物关係的梳理,习惯通过別人的视角进行侧面描写,来丰富人物的性格。
而涓子的小传最详细,行为逻辑也更契合徐盛提供的元素。
从细节处入手,环环相扣,描述了人物性格的养成,以及在具体事件中的情绪变化。
看完了三人的小传,不仅让徐盛对於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也对三人的性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张琰琰生於帝都,长於帝都,家境也不差,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性子。
遇到事情从不会先想自己不如人的地方,而是我能行。
会想办法完成自己的目的,並付诸行动。
有股子闯劲。
顏玬晨的性子也十分独立,有想法,但好像比较在意別人对她的看法。
至於涓子,在做人物小传的时候,不怎么掺杂个人的情绪,代入的最好。
但也反应出了她认真、细腻的性格。
不过,通过包括自己在內的四份小传,徐盛对表演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即便是同一个角色,在不同人的塑造中,也有著巨大的差別。
表演,並没有著固定的程式。
人物,也並非一定是哪个样子。
顺便也预约一下零点后的三月份第一张月票。
到时候加更一章,以酬谢大家的支持!
……
涓子沉吟了一下,向徐盛问道:“你自己是见过的吧?”
见他点头又问道:“也有一定的了解?”
等徐盛再次点头后,她道:“既然这样,你就把你认知中的守村人的特徵,和见到、听到过的一些事件写下来。
然后用这些素材,以一个守村人的视角写日记。
现在就开始,今天晚上弄出个大概。”
顏玬晨眼睛一亮,“你这是让他写人物小传,好代入角色?”
“不光是这样,也是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角色的特徵,好辨別他演的像不像。
待会帮他做人物小传的同时,咱们也能根据他描述的特徵写个人物小传,对比一下。
要是这样还不行,师姐,还得劳烦你费费心,带他去找郑老师,让郑老师给他的表演定定性。”
“好。”
四人草草的吃完了晚饭,將桌子收拾了一番。
以涓子为主,顏玬晨和张琰琰两人辅助,开始教徐盛如何写人物小传。
人物小传以敘述为主,描写为辅。
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要塑造出符合剧本要求的角色。
因此,重中之重在於点明人物的情绪。
“塑造一个人物,最主要的就是塑造情绪。
能让观眾感受到你的情绪,就证明你的表演合格了。
而能够让观眾共情你的情绪,才是真正的表演。”
涓子指著徐盛写下的种种特徵,继续说道:“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从这些东西中,提炼出守村人的情绪特徵,以及面对不同事件时的情绪转变。
然后再將这个行为逻辑、情绪递进,嵌入到剧本人物的行为中。”
徐盛听了不禁若有所思。
哪怕他现在表演技能入门,还获得了几张角色卡牌。
他也只是在金手指的带动下,被动的表演。
对表演的理解,依旧还是浮於表面。
根本没有什么理论知识的支撑。
但即便如此,他也听说过人物小传。
毕竟好多演技出色的演员,都曾表示过人物小传的重要性。
甚至还拿做人物小传,当做一个演员专业的標誌。
然而,直至此时,听了涓子的话,他才对什么是人物小传,做人物小传的目的。
甚至对表演,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徐盛指著剧本说道:“也就是说,我需要根据人物的情绪特徵,把这几场戏的情绪递进阐述出来。
用以加深我对角色的理解,以及表演时的信念。”
“这只是最省事,最简单的。”
张琰琰道:“因为这个角色只有一场戏,戏份不重要,你可以这么做。
但戏份一多了,你再一场戏一场戏的去分析,很容易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对,戏份越多,情绪越复杂,如果不能抓住重点,表演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前后割裂的情况。”
顏玬晨拿出自己的人物小传说道:“这是我做的人物小传,你看看。
真正的人物小传是创造一个人物。
要描述出人物的肖像、神態、语言与动作习惯、心理细节等各方面。
甚至还有的人,会从角色的出生开始写起。
拥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经歷过什么事件,养生了什么样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又衍生出了他什么样的习惯。
等等等等……”
听著三人的话,徐盛拿起顏玬晨的人物小传翻看。
发现確实如她所说,將女主殷尚真的家境、与父母的关係、对刘天华的感情。
甚至听到周围邻居对他们定亲结婚的討论,女主是什么样的心情都写了出来。
就像,一本小说。
以女主殷尚真的视角为主,讲述了她的一生。
他拿起小传问道:“我也要写成这样吗?”
涓子递给他一个本子,一根笔,“不只是你,是我们三个陪你一起。
这既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类人,你也能通过我们的理解,更加全面的思考。
並学习人物小传的创作。”
“好吧。”
徐盛接过本子和笔,照著顏玬晨的格式,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份人物小传。
想了想,他又翻看了下剧本,才落笔。
【姓名:徐盛,又称“大傻”、“大个”、“嗩吶鬼”。】
【生於江阴市澄江镇,父亲徐伦、母亲刘二妮。】
【因出生没多久突发高烧,没能及时治疗,最终导致智力缺失,变得痴傻……】
刚开始写的时候,徐盛十分挠头。
毕竟要编一个虚擬的人,让他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但他之前是真见过这类人的,虽然没有深入了解过,也听说过一些传闻。
他將那些道听途说的內容,安在自己身上。
想像自己有著那样的身世,处於那样的环境,慢慢的越写越顺。
很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已经將【嗩吶鬼·徐盛】的一生,写的差不多了。
趁著休息的空档,涓子拿过他的小传,和凑过来的顏玬晨、张琰琰一起观看。
徐盛也將三人写的拿过来看。
只看了个开头,他就发现了自己和三人的区別。
他写的小传像流水帐似的,只记录了其经歷的事件。
对每个事件的具体描写,不够详细。
而涓子三人的小传则描写的比较详细,但也各有不同。
其中张琰琰侧重对事件的看法,且充满了抗爭。
不像是智力偏下、心思单纯的守村人。
反而像个身残志坚,但尚未发跡的大人物。
里面充满了因心智、家境、身体残疾被人嘲笑,心中不服不忿的情绪。
顏玬晨侧重对人物关係的梳理,习惯通过別人的视角进行侧面描写,来丰富人物的性格。
而涓子的小传最详细,行为逻辑也更契合徐盛提供的元素。
从细节处入手,环环相扣,描述了人物性格的养成,以及在具体事件中的情绪变化。
看完了三人的小传,不仅让徐盛对於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也对三人的性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张琰琰生於帝都,长於帝都,家境也不差,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性子。
遇到事情从不会先想自己不如人的地方,而是我能行。
会想办法完成自己的目的,並付诸行动。
有股子闯劲。
顏玬晨的性子也十分独立,有想法,但好像比较在意別人对她的看法。
至於涓子,在做人物小传的时候,不怎么掺杂个人的情绪,代入的最好。
但也反应出了她认真、细腻的性格。
不过,通过包括自己在內的四份小传,徐盛对表演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即便是同一个角色,在不同人的塑造中,也有著巨大的差別。
表演,並没有著固定的程式。
人物,也並非一定是哪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