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举子们,哪个见过这般有辱斯文的场面,那袁颂面色铁青,儼然一副吃人模样,早无方才洒脱之態。
眾人皆以为,袁颂是因得知自己沾上流言而不喜,纷纷上前劝道:
“袁兄息怒,袁兄息怒。”
“外面早就传开了,说您为了一名出身寒微的女子与袁阁老闹翻,也正因此,我等才得知您已搬离袁府。”
“袁兄莫急,虽然流言满城,可哪个不在说袁兄您是性情中人?咱们读书人,文採好自是应当,若再添些风雪月之事,那岂不美名远播。”
“可不是嘛!咱们圣上因贵妃喜好,素爱微服民间,说不定袁兄已在圣上那儿留了姓名,待袁兄入了鼎甲之位,大殿之上,被圣上钦点状元也未尝不可!”
原来如此!
伯父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结合先前从席西岳处探得的风声,再加上这些不堪入耳的传言,袁颂终於將伯父的意图摸了个八九不离十。
为了自保,伯父捨弃了跟隨多年的许崇年,似在对圣上服软。
然而,他又深怕圣上余怒未消,连累即將下场的自己。於是,以叔侄失和作戏,好叫圣上即便疑心犹在,也能將他撇开,免得牵连。
伯父目光之长远,確实无人能及。只是,他千不该、万不该拿萤儿作流言的引子。那些举子有一句倒是没说错。风雪月之事,自是成就男子,然而,女子清誉却会因此毁於一旦!
哪有正经人家的女儿,愿意被满京城如此议论?
即便伯父未点萤儿之姓名,可若父母真如他所愿,向苏家提亲,但凡有心之人將流言中的女子与萤儿出身一对照,便知那令袁家叔侄不和的女子,非萤儿莫属。
伯父不愧是內阁大学士,一箭双鵰,好谋算哪!
袁颂气得浑身发抖,甩袖起身,径直朝大门行去,徒留一群意欲奉承的举子,面面相覷。
......
既然杜衡已决意以北地频发瘟疫与边关治理为题,撰写一篇策文,苏萤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
“我虽读过不少书籍,可唯独医书涉猎甚少。不若我去查阅《地誌》,搜罗北地的地势、气候与民风,或许能从中找出瘟疫频发的相关所在?”
杜衡听罢,点头赞同:“百姓日常作息与身处环境確实会对时疫有影响。我记得,儿时曾在医书上读过一种癘热之症,常见於牛羊牧群聚集之地,是关外牧民常患之疾,然而內陆却闻所未闻。”
他顿了顿,又道:“你从地誌入手,我便查阅医典。据所闻,近年北地所发疫症名为『赤斑瘟』,我去翻一翻医书,看看是否有所记载。”
苏萤点头,眼角微弯,漾起一抹笑意。
她在外祖书院之时,虽常有袁颂作伴,可他生性喜爱游山玩水,带著她,不是满雁盪山奔走,便是年节灯会出游。
然而,她一介女儿家,纵然偶尔隨行,也不可能日日在外。她最喜欢的,终究还是外祖的藏书阁,观世间珍奇,闻一室书香。
藏书阁令她打发了许多时光,却也时常显得寂寥。她常倚坐一隅,沉浸书中,一旦书卷合上,那股无声的孤寂便会隨之袭来。那时,她以为,那是因为徜徉於书籍太久,书尽之时自有的落寞。
直到杜衡说要与她一同在藏书阁翻阅书籍,她才恍然明白,自己原来一直渴望有一人相伴,静静读书,做她心悦之事。
本书首发.com,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医书都放在东侧,上自第三层。”
她见杜衡在东西两侧间徘徊,便笑著指路。
杜衡回首,眼角眉梢皆透出暖意,他道:“如今这藏书阁已是你的天下。”
苏萤近前,眨眼调皮道:“既知如此,入了我的地盘,就得听命於我。”
杜衡跟著双手作揖,俯身道:“小姐有何吩咐,小生莫敢不从!”
苏萤顺手往高处一指:“给本小姐把书架上的地誌都取下来,我要一一翻看。”
“小生遵命!”
杜衡伸长手臂,將標註大周地誌的上中下册一併取了下来。此三册略显厚重,见苏萤伸手要接,他却摇了摇头,不愿她受累,径直將书放在了书案前。
他给苏萤拉开了椅子,待她入座了后,才又走回书架,取了自己要看的那本医书。
自那日春雨之后,日头也渐渐暖了许多,书阁的门不像冬日里,未防寒气入屋而掩得严严实实。如今半掩半开,时有清风入堂,愜意非常。
杜衡与苏萤並肩坐於书案之前,因书案的椅子只有一张,杜衡是另外取了张小杌凳搬於案前。
虽说杌凳矮了先,可他坐上去后,肩头却恰好在萤儿耳畔之处,久而久之,苏萤不知不觉地便靠在了他的肩头。
然而,看得认真的苏萤,並未察觉自己的举动,只是看得入迷时,不自觉地寻了个舒服的姿势。
杜衡看在眼里,自也不会出言扰她。
此刻,清风入堂,吹散了仕途的暗淡,窗外一片春意盎然,身侧更是一道如画景色,杜衡觉得这世上美景也不过如此了。
他唇角轻弯,復又將目光收回书页,一室静謐,只余书页偶尔翻动之声。
......
之前提过,容氏已逐渐將对外之事转至杜衡手中,门房见之前来过几回的袁公子又登门拜访,遂將人请至垂门外的偏厅。
守在藏书阁院门之外的清泉,听得门房来报,將人打发走后,才轻轻推门而入。
穿过庭院,上了石阶,清泉从半掩的门中,看到了並肩而坐的杜衡与苏萤。他读书不多,只觉得公子小姐若是著红,定让人以为是哪家牵著红绸的新人。
可是,也不能让那袁公子久等,於是清泉轻咳了一声。
眾人皆以为,袁颂是因得知自己沾上流言而不喜,纷纷上前劝道:
“袁兄息怒,袁兄息怒。”
“外面早就传开了,说您为了一名出身寒微的女子与袁阁老闹翻,也正因此,我等才得知您已搬离袁府。”
“袁兄莫急,虽然流言满城,可哪个不在说袁兄您是性情中人?咱们读书人,文採好自是应当,若再添些风雪月之事,那岂不美名远播。”
“可不是嘛!咱们圣上因贵妃喜好,素爱微服民间,说不定袁兄已在圣上那儿留了姓名,待袁兄入了鼎甲之位,大殿之上,被圣上钦点状元也未尝不可!”
原来如此!
伯父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结合先前从席西岳处探得的风声,再加上这些不堪入耳的传言,袁颂终於將伯父的意图摸了个八九不离十。
为了自保,伯父捨弃了跟隨多年的许崇年,似在对圣上服软。
然而,他又深怕圣上余怒未消,连累即將下场的自己。於是,以叔侄失和作戏,好叫圣上即便疑心犹在,也能將他撇开,免得牵连。
伯父目光之长远,確实无人能及。只是,他千不该、万不该拿萤儿作流言的引子。那些举子有一句倒是没说错。风雪月之事,自是成就男子,然而,女子清誉却会因此毁於一旦!
哪有正经人家的女儿,愿意被满京城如此议论?
即便伯父未点萤儿之姓名,可若父母真如他所愿,向苏家提亲,但凡有心之人將流言中的女子与萤儿出身一对照,便知那令袁家叔侄不和的女子,非萤儿莫属。
伯父不愧是內阁大学士,一箭双鵰,好谋算哪!
袁颂气得浑身发抖,甩袖起身,径直朝大门行去,徒留一群意欲奉承的举子,面面相覷。
......
既然杜衡已决意以北地频发瘟疫与边关治理为题,撰写一篇策文,苏萤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
“我虽读过不少书籍,可唯独医书涉猎甚少。不若我去查阅《地誌》,搜罗北地的地势、气候与民风,或许能从中找出瘟疫频发的相关所在?”
杜衡听罢,点头赞同:“百姓日常作息与身处环境確实会对时疫有影响。我记得,儿时曾在医书上读过一种癘热之症,常见於牛羊牧群聚集之地,是关外牧民常患之疾,然而內陆却闻所未闻。”
他顿了顿,又道:“你从地誌入手,我便查阅医典。据所闻,近年北地所发疫症名为『赤斑瘟』,我去翻一翻医书,看看是否有所记载。”
苏萤点头,眼角微弯,漾起一抹笑意。
她在外祖书院之时,虽常有袁颂作伴,可他生性喜爱游山玩水,带著她,不是满雁盪山奔走,便是年节灯会出游。
然而,她一介女儿家,纵然偶尔隨行,也不可能日日在外。她最喜欢的,终究还是外祖的藏书阁,观世间珍奇,闻一室书香。
藏书阁令她打发了许多时光,却也时常显得寂寥。她常倚坐一隅,沉浸书中,一旦书卷合上,那股无声的孤寂便会隨之袭来。那时,她以为,那是因为徜徉於书籍太久,书尽之时自有的落寞。
直到杜衡说要与她一同在藏书阁翻阅书籍,她才恍然明白,自己原来一直渴望有一人相伴,静静读书,做她心悦之事。
本书首发.com,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医书都放在东侧,上自第三层。”
她见杜衡在东西两侧间徘徊,便笑著指路。
杜衡回首,眼角眉梢皆透出暖意,他道:“如今这藏书阁已是你的天下。”
苏萤近前,眨眼调皮道:“既知如此,入了我的地盘,就得听命於我。”
杜衡跟著双手作揖,俯身道:“小姐有何吩咐,小生莫敢不从!”
苏萤顺手往高处一指:“给本小姐把书架上的地誌都取下来,我要一一翻看。”
“小生遵命!”
杜衡伸长手臂,將標註大周地誌的上中下册一併取了下来。此三册略显厚重,见苏萤伸手要接,他却摇了摇头,不愿她受累,径直將书放在了书案前。
他给苏萤拉开了椅子,待她入座了后,才又走回书架,取了自己要看的那本医书。
自那日春雨之后,日头也渐渐暖了许多,书阁的门不像冬日里,未防寒气入屋而掩得严严实实。如今半掩半开,时有清风入堂,愜意非常。
杜衡与苏萤並肩坐於书案之前,因书案的椅子只有一张,杜衡是另外取了张小杌凳搬於案前。
虽说杌凳矮了先,可他坐上去后,肩头却恰好在萤儿耳畔之处,久而久之,苏萤不知不觉地便靠在了他的肩头。
然而,看得认真的苏萤,並未察觉自己的举动,只是看得入迷时,不自觉地寻了个舒服的姿势。
杜衡看在眼里,自也不会出言扰她。
此刻,清风入堂,吹散了仕途的暗淡,窗外一片春意盎然,身侧更是一道如画景色,杜衡觉得这世上美景也不过如此了。
他唇角轻弯,復又將目光收回书页,一室静謐,只余书页偶尔翻动之声。
......
之前提过,容氏已逐渐將对外之事转至杜衡手中,门房见之前来过几回的袁公子又登门拜访,遂將人请至垂门外的偏厅。
守在藏书阁院门之外的清泉,听得门房来报,將人打发走后,才轻轻推门而入。
穿过庭院,上了石阶,清泉从半掩的门中,看到了並肩而坐的杜衡与苏萤。他读书不多,只觉得公子小姐若是著红,定让人以为是哪家牵著红绸的新人。
可是,也不能让那袁公子久等,於是清泉轻咳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