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相悖
就在二人话音刚落,李副厂长眉头微蹙,目光中透出不满。眾人意识到,此二人所言显然与李副厂长立场相悖。
会议室里的工作人员虽未言语,却在瞬间心领神会。若顺著先前的话题继续,定会惹怒李副厂长。於是,他们开始思索如何在两位厂长间游走,以求皆大欢喜。
而这时,刚发言的几位员工平日与李副厂长关係疏远,实则是杨厂长的亲信。
杨厂长话音刚落,下属们便附和起来。“此言有理,这二人行为不端,留之无益,当严惩以儆效尤。“
杨厂长听后暗自欣喜,心腹们的迅速响应令他满意。他知道,若换了他人,未必能如此默契。即便有其他支持者,涉及此事也可能引发反感。因此,他对眾人並无责备之意。
儘管已过春节,年岁渐长,杨厂长仍不甘现状,欲在轧钢厂继续掌舵。如今得眾人相助,只需再创佳绩,並借李云之力,连任一把手之事便十拿九稳。
话音刚落,杨厂长环顾四周,將目光投向其他中层干部。
似乎此刻是在徵询眾人的意见,毕竟此事关乎轧钢厂秦怀如二人不当行为的处罚,需获得大多数人认可,方能將其二人从厂內开除。
实际上,杨厂长早已对二人之举深感厌恶至极。
在此之前,儘管李云已与二人在办公室商谈过,杨厂长心中也明確了惩罚方案,但必要的程序依然不能省略。
从李云的话语中可以察觉,二人的行为令人不齿,想必眾人会支持將他们开除。
就在杨厂长准备开口之际,李副厂长轻啜一口茶,刻意清了清嗓子。
“杨厂长,诸位,我有些不同见解,不知大家怎么看?”
听罢李副厂长的语气,杨厂长虽未言语,却已猜到他將唱反调。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他葫芦里卖什么药。毕竟春节后即將举行换届选举,而自己的头號对手正是李副厂长。
杨厂长深知,李副厂长已在幕后动作频频,此人虽不安分,背后却有强大力量支撑。
想到此处,李厂长目光锐利,身旁中层干部亦神情专注,似在观摩两位厂长的较量。
早先,杨厂长便觉察李副厂长心存异志,针对问题总有別样主张,二人分歧日渐加剧。
眼看春节將至,三四月后轧钢厂將召开换届选举,时间所剩无几。
即便李副厂长態度渐显傲慢,杨厂长却不以为意,因自己能在厂內长期任职,背后亦有不容忽视的势力。
趁著这次机会,观察中层领导的想法也是好事。於是杨厂长停下话语,想听听李副厂长的真实意图,同时留意现场有多少人与李副厂长关係密切。
“李部长,既然如此,不妨直说。你是咱们扎钢厂的二把手,你的建议我会认真对待。”
此言一出,明白的人都知杨厂长是在试探李副厂长,而不知情者却以为杨厂长向他示弱。眾人皆知杨厂长春节后即將退休,此刻都屏息凝神,等待这场厂长间的较量展开。
“多谢杨厂长信任,我只是提出个人见解,若不当之处,仍盼您做最终决定。”
杨厂长的话刚落,李副厂长即刻回应,语气谦逊但条理清晰,无形中提升了杨厂长的形象。
“易中海虽有过失,但他在轧钢厂工作多年,算是老员工。我推测,从建厂起他就在这里,为工厂立下不少功劳。儘管他违反厂规,做了些不该做的事,但我认为应给予机会。他拥有九级钳工的技术,还能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认为只需开除秦淮茹一人,留易中海继续为厂服务。”
李副厂长说完,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其他中层干部,鼓励他们附和自己的观点,形成合力。
即便杨厂长內心並不想应允这些事,但面对眾人的態度,他也明白自己不能过於强硬。
就在李副厂长话音刚落之际,会议室里的中层干部便意识到,李副厂长似乎有意与杨厂长针锋相对。此时,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想法。
会议室中的眾人纷纷抬起头,目光专注地注视著彼此,思考著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立场。
与此同时,一向与李副厂长交好的几位同事,也隨声附和道:
“李副厂长的观点有一定道理。这位老师傅既然拥有九级钳工的精湛技艺,且技术水平远超財务科领导,若其留任,对轧钢厂的技术发展定有助益。”
“近期厂领导频繁视察我们的生產状况及技术细节,显然对技术层面十分重视。若是贸然將其辞退,恐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技术损失。”
“不妨暂时保留他的职位,期间我们可以组织人员学习其钳工技术。儘管九级钳工不易掌握,但並非完全无法替代。因此,我支持李副厂长的提议。”
“秦淮茹的確需要被辞退,她平日行为不检,常与老员工廝混,这已成公开的秘密。若不及时处理,未来可能再生枝节,影响厂內风气。”
“李副厂长所言极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建议先让这位老师傅留任一段时间。”
“我也持相同观点!”
“眼见春节將近,订单量激增,暂且让他留下协助完成任务,待节后再做决定也无妨。至少这段时间能平稳过渡,有何不可?”
就在李副厂长发言完毕后,周围的工作人员纷纷议论起来,多数人似乎偏向於支持李副厂长的观点。
杨厂长终於意识到,难怪李副厂长在会上如此理直气壮地与他对抗,原来已有三分之二的人站在李副厂长那边。即便如此,杨厂长早已洞察到他们的意图。
当初参加这场会议时,杨厂长就打算藉此机会摸清究竟有多少人与李副厂长关係密切,以便日后逐个击破。毕竟,无论哪一方失利,真正受伤害的总是基层员工。
听到这话,杨厂长心中无比愤怒。他为轧钢厂奉献多年,中层领导中竟有如此多与李副厂长关係紧密。想到自己多年来为工友们日夜操劳,却换来这样的態度,杨厂长几乎要爆发。
然而,此刻他看到工友们投来的目光,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復情绪。他不清楚这些人中有多少是因惧怕自己的权威而附和,又有多少是李副厂长的忠实追隨者。
杨厂长缓缓扫视会议室眾人,就在他心情低落之际,李云突然开口:“我不赞同大家的看法。”
李云猛然起身,此言一出,立刻吸引了所有人注意,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
谁也没料到,身为中层干部的他,在会议室竟如此不知分寸。杨厂长、李副厂长刚发表完意见,他竟公然与李副厂长针锋相对。
其实眾人心里明白,他虽与杨厂长有些交情,但两人关係並不融洽。不过他在工作上確实很出色。
他研发的技术使轧钢厂订单增长,车间工人的福利也得以改善。儘管在李副厂长的阵营中,许多领导已与他划清界限,但他仍深受轧钢厂员工敬重。毕竟,他的成果让员工薪资提升,还教会了一些人必要的技能。
上级领导对他的做法也表示认可。然而此刻,他一反常態,不但未保持沉默,反而在重要会议上站出来,气势十足地与李副厂长对立。
不仅是旁观的中层干部,连李副厂长本人也感到意外。听完他的话后,李副厂长瞪大眼睛,盯著对方,不禁嘆息。
“这傢伙怎么会这样?平日无怨无仇,今日为何与我为敌?难道真不要命了?”
“不过是个轧钢厂的工程师,等我掌权,定將他逐出轧钢厂,看他还能囂张多久。”
儘管李副厂长內心愤怒,但杨厂长也在场,他努力克制情绪,强忍住脸上波动。
此时,持相反態度的唯有杨厂长。
此刻,眾多人都聚集在李副厂长周围,而支持杨厂长的几乎仅限於轧钢厂內较为边缘的部门。
通过此次会议,杨厂长首次意识到危机逼近。此时,轧钢厂的重要部门似乎已被李副厂长掌控。
若情况继续发展,自己將难以为继。无论何时,都必须牢牢抓住权力,毕竟这是拥有上万名员工的大厂,民心所向至关重要。
更何况,轧钢厂的工人只是普通干部,重大决策通常由中层及以上人员投票决定。如今,多数中层领导已转向李副厂长。
杨厂长敏锐察觉到潜在威胁正步步紧逼,他深知,若不调整策略,即便春节后努力爭取上级支持,也难以保住厂长之位。
毕竟,已有太多人倾向李副厂长。即使上级力荐自己,阻力依旧巨大。他清楚,李副厂长背后必有强大助力,正推动其接任厂长一职。
此时此刻,杨厂长环视会议室眾人,愈发感到局势严峻。关键时刻,站出来为他发声的多是弱势部门,多数人依然支持李副厂长。儘管杨厂长心情沉重、面色阴沉,但会议室里的人虽有同情之意,却因畏惧李副厂长凌厉的眼神,最终无人敢开口。
唯有李云敢於承受压力,公开站在李副厂长一边,为其辩护。
杨厂长在办公室里刚和別人聊起对李云的兴趣,却没想到在关键时刻,还得依靠这傢伙为自己的声誉撑腰。此时此刻,听到李云的话,杨厂长心中顿生一种宽慰感。原本只是对李云有所好奇,不曾想他竟如此正直,在眾目睽睽之下,与自己站在同一立场,尤其是在轧钢厂的中层干部面前。
对面的李副厂长瞬间察觉到不对劲,看著李云公然与自己抗衡,显然没给自己留情面。作为轧钢厂赫赫有名的领导,李副厂长无法接受这样的挑战。然而,李云的发言一出,不仅让部分人愤怒,也有人支持。尤其在他激情澎湃地演讲后,原本犹豫的中层干部们纷纷倒向杨厂长。
“我认为他说得对,既然他们做出这种无耻之事,何必还留在钢厂?不如直接开除。”一位老职工说道。
会议室里的工作人员虽未言语,却在瞬间心领神会。若顺著先前的话题继续,定会惹怒李副厂长。於是,他们开始思索如何在两位厂长间游走,以求皆大欢喜。
而这时,刚发言的几位员工平日与李副厂长关係疏远,实则是杨厂长的亲信。
杨厂长话音刚落,下属们便附和起来。“此言有理,这二人行为不端,留之无益,当严惩以儆效尤。“
杨厂长听后暗自欣喜,心腹们的迅速响应令他满意。他知道,若换了他人,未必能如此默契。即便有其他支持者,涉及此事也可能引发反感。因此,他对眾人並无责备之意。
儘管已过春节,年岁渐长,杨厂长仍不甘现状,欲在轧钢厂继续掌舵。如今得眾人相助,只需再创佳绩,並借李云之力,连任一把手之事便十拿九稳。
话音刚落,杨厂长环顾四周,將目光投向其他中层干部。
似乎此刻是在徵询眾人的意见,毕竟此事关乎轧钢厂秦怀如二人不当行为的处罚,需获得大多数人认可,方能將其二人从厂內开除。
实际上,杨厂长早已对二人之举深感厌恶至极。
在此之前,儘管李云已与二人在办公室商谈过,杨厂长心中也明確了惩罚方案,但必要的程序依然不能省略。
从李云的话语中可以察觉,二人的行为令人不齿,想必眾人会支持將他们开除。
就在杨厂长准备开口之际,李副厂长轻啜一口茶,刻意清了清嗓子。
“杨厂长,诸位,我有些不同见解,不知大家怎么看?”
听罢李副厂长的语气,杨厂长虽未言语,却已猜到他將唱反调。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他葫芦里卖什么药。毕竟春节后即將举行换届选举,而自己的头號对手正是李副厂长。
杨厂长深知,李副厂长已在幕后动作频频,此人虽不安分,背后却有强大力量支撑。
想到此处,李厂长目光锐利,身旁中层干部亦神情专注,似在观摩两位厂长的较量。
早先,杨厂长便觉察李副厂长心存异志,针对问题总有別样主张,二人分歧日渐加剧。
眼看春节將至,三四月后轧钢厂將召开换届选举,时间所剩无几。
即便李副厂长態度渐显傲慢,杨厂长却不以为意,因自己能在厂內长期任职,背后亦有不容忽视的势力。
趁著这次机会,观察中层领导的想法也是好事。於是杨厂长停下话语,想听听李副厂长的真实意图,同时留意现场有多少人与李副厂长关係密切。
“李部长,既然如此,不妨直说。你是咱们扎钢厂的二把手,你的建议我会认真对待。”
此言一出,明白的人都知杨厂长是在试探李副厂长,而不知情者却以为杨厂长向他示弱。眾人皆知杨厂长春节后即將退休,此刻都屏息凝神,等待这场厂长间的较量展开。
“多谢杨厂长信任,我只是提出个人见解,若不当之处,仍盼您做最终决定。”
杨厂长的话刚落,李副厂长即刻回应,语气谦逊但条理清晰,无形中提升了杨厂长的形象。
“易中海虽有过失,但他在轧钢厂工作多年,算是老员工。我推测,从建厂起他就在这里,为工厂立下不少功劳。儘管他违反厂规,做了些不该做的事,但我认为应给予机会。他拥有九级钳工的技术,还能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认为只需开除秦淮茹一人,留易中海继续为厂服务。”
李副厂长说完,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其他中层干部,鼓励他们附和自己的观点,形成合力。
即便杨厂长內心並不想应允这些事,但面对眾人的態度,他也明白自己不能过於强硬。
就在李副厂长话音刚落之际,会议室里的中层干部便意识到,李副厂长似乎有意与杨厂长针锋相对。此时,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想法。
会议室中的眾人纷纷抬起头,目光专注地注视著彼此,思考著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立场。
与此同时,一向与李副厂长交好的几位同事,也隨声附和道:
“李副厂长的观点有一定道理。这位老师傅既然拥有九级钳工的精湛技艺,且技术水平远超財务科领导,若其留任,对轧钢厂的技术发展定有助益。”
“近期厂领导频繁视察我们的生產状况及技术细节,显然对技术层面十分重视。若是贸然將其辞退,恐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技术损失。”
“不妨暂时保留他的职位,期间我们可以组织人员学习其钳工技术。儘管九级钳工不易掌握,但並非完全无法替代。因此,我支持李副厂长的提议。”
“秦淮茹的確需要被辞退,她平日行为不检,常与老员工廝混,这已成公开的秘密。若不及时处理,未来可能再生枝节,影响厂內风气。”
“李副厂长所言极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建议先让这位老师傅留任一段时间。”
“我也持相同观点!”
“眼见春节將近,订单量激增,暂且让他留下协助完成任务,待节后再做决定也无妨。至少这段时间能平稳过渡,有何不可?”
就在李副厂长发言完毕后,周围的工作人员纷纷议论起来,多数人似乎偏向於支持李副厂长的观点。
杨厂长终於意识到,难怪李副厂长在会上如此理直气壮地与他对抗,原来已有三分之二的人站在李副厂长那边。即便如此,杨厂长早已洞察到他们的意图。
当初参加这场会议时,杨厂长就打算藉此机会摸清究竟有多少人与李副厂长关係密切,以便日后逐个击破。毕竟,无论哪一方失利,真正受伤害的总是基层员工。
听到这话,杨厂长心中无比愤怒。他为轧钢厂奉献多年,中层领导中竟有如此多与李副厂长关係紧密。想到自己多年来为工友们日夜操劳,却换来这样的態度,杨厂长几乎要爆发。
然而,此刻他看到工友们投来的目光,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復情绪。他不清楚这些人中有多少是因惧怕自己的权威而附和,又有多少是李副厂长的忠实追隨者。
杨厂长缓缓扫视会议室眾人,就在他心情低落之际,李云突然开口:“我不赞同大家的看法。”
李云猛然起身,此言一出,立刻吸引了所有人注意,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
谁也没料到,身为中层干部的他,在会议室竟如此不知分寸。杨厂长、李副厂长刚发表完意见,他竟公然与李副厂长针锋相对。
其实眾人心里明白,他虽与杨厂长有些交情,但两人关係並不融洽。不过他在工作上確实很出色。
他研发的技术使轧钢厂订单增长,车间工人的福利也得以改善。儘管在李副厂长的阵营中,许多领导已与他划清界限,但他仍深受轧钢厂员工敬重。毕竟,他的成果让员工薪资提升,还教会了一些人必要的技能。
上级领导对他的做法也表示认可。然而此刻,他一反常態,不但未保持沉默,反而在重要会议上站出来,气势十足地与李副厂长对立。
不仅是旁观的中层干部,连李副厂长本人也感到意外。听完他的话后,李副厂长瞪大眼睛,盯著对方,不禁嘆息。
“这傢伙怎么会这样?平日无怨无仇,今日为何与我为敌?难道真不要命了?”
“不过是个轧钢厂的工程师,等我掌权,定將他逐出轧钢厂,看他还能囂张多久。”
儘管李副厂长內心愤怒,但杨厂长也在场,他努力克制情绪,强忍住脸上波动。
此时,持相反態度的唯有杨厂长。
此刻,眾多人都聚集在李副厂长周围,而支持杨厂长的几乎仅限於轧钢厂內较为边缘的部门。
通过此次会议,杨厂长首次意识到危机逼近。此时,轧钢厂的重要部门似乎已被李副厂长掌控。
若情况继续发展,自己將难以为继。无论何时,都必须牢牢抓住权力,毕竟这是拥有上万名员工的大厂,民心所向至关重要。
更何况,轧钢厂的工人只是普通干部,重大决策通常由中层及以上人员投票决定。如今,多数中层领导已转向李副厂长。
杨厂长敏锐察觉到潜在威胁正步步紧逼,他深知,若不调整策略,即便春节后努力爭取上级支持,也难以保住厂长之位。
毕竟,已有太多人倾向李副厂长。即使上级力荐自己,阻力依旧巨大。他清楚,李副厂长背后必有强大助力,正推动其接任厂长一职。
此时此刻,杨厂长环视会议室眾人,愈发感到局势严峻。关键时刻,站出来为他发声的多是弱势部门,多数人依然支持李副厂长。儘管杨厂长心情沉重、面色阴沉,但会议室里的人虽有同情之意,却因畏惧李副厂长凌厉的眼神,最终无人敢开口。
唯有李云敢於承受压力,公开站在李副厂长一边,为其辩护。
杨厂长在办公室里刚和別人聊起对李云的兴趣,却没想到在关键时刻,还得依靠这傢伙为自己的声誉撑腰。此时此刻,听到李云的话,杨厂长心中顿生一种宽慰感。原本只是对李云有所好奇,不曾想他竟如此正直,在眾目睽睽之下,与自己站在同一立场,尤其是在轧钢厂的中层干部面前。
对面的李副厂长瞬间察觉到不对劲,看著李云公然与自己抗衡,显然没给自己留情面。作为轧钢厂赫赫有名的领导,李副厂长无法接受这样的挑战。然而,李云的发言一出,不仅让部分人愤怒,也有人支持。尤其在他激情澎湃地演讲后,原本犹豫的中层干部们纷纷倒向杨厂长。
“我认为他说得对,既然他们做出这种无耻之事,何必还留在钢厂?不如直接开除。”一位老职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