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听罢,心中狂喜,连忙单膝跪地,郑重地接过旨意:“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所托,若不能灭此顽敌,绝不归来!”
    朱元璋拍了拍朱棣的肩头,满意之情溢於言表。
    然而,片刻后,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虽说可以立即筹备此事,却不可草率行事。”
    “那地方太过遥远,与咱们以往的征战不同。这次可是要渡海而战,距离我大明国土甚是遥远啊!”
    朱元璋缓缓吐出一口气,强压下內心的怒火与急切,沉声对朱棣说道。
    儘管他在知晓倭寇后来的种种恶行之后,恨不得立刻派兵將其剿灭,可理智告诉他,这样的衝动必须克制。
    打仗可不是一时兴起之事,需得谨慎规划,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身为征战多年的老將,朱元璋对此再清楚不过。
    朱棣听罢,也收敛了喜悦,深吸一口气:“儿臣明白了。”
    燕王妃染恙,加之倭的所藏金银无数,还有韩成方才提及的倭人於中原犯下的罪行,令朱棣恨不得即刻发兵踏平倭国,哪能再多等片刻?
    然而,他並非毫无阅歷的少年。
    深知作战非同儿戏,需周全准备、充足粮草,岂是一时衝动便能动手?
    更何况渡海征伐倭国,更需万分谨慎,否则一旦败绩,实乃憾事。
    所以他虽心潮翻涌,仍沉得住气答应下来。
    “提起此事,这倭国不仅与后来的华夏仇深似海,对大明亦无半点善意。
    我朝平定北元之后,曾遣使通告周边诸国,告知他们新主已立,日后当效忠於我大明。
    高丽等国纷纷归顺並纳贡。
    唯有倭国不知好歹,不仅拒绝归附,还杀害了我派去的使者!”
    朱元璋谈及此事,威严尽显,满腔怒火难以抑制。
    “你就这么咽下了这口气?”
    韩成看向朱元璋,疑惑问道。
    这般反应倒不像他的作风。
    细细思量,韩成確实不曾听闻朱元璋对倭国动武。
    再一回想,他记起更多朱元璋对付倭国的事情,心头不禁泛起异样念头……
    “我忍什么忍!”
    朱元璋忽然重重拍了一下朱棣的大腿,说道:“吾曾命人即刻建造巨舰,准备討伐倭寇,迫使其臣服。”
    韩成闻言道:“此事……似乎应是洪武二年的旧事,如今已至洪武十五年,过去整整十三载。这么长时间,莫非还未准备妥当?”
    韩成此言一出,朱元璋顿时粗著嗓音道:“吾下令后,龙江宝船厂便全力打造战船,筹备海上征伐。然而彼时大明初立,北元余部势力犹存,国內局势尚未安定,需应对多处战事。
    诚意伯曾劝我暂且按捺,一切皆要以大明社稷为先。
    倭寇所为固然是过,但倭国距我大明甚远,威胁有限。
    当时理应集中精力对付北元残党,儘快恢復民生。
    他还提到,当年忽必烈两度欲攻倭国,耗费大量舟船、兵士与资源,结果两次均因暴风雨未至倭国便损兵折將,尸骨无存。
    若在陆上交锋,吾自不惧,但这种不见敌面便损兵折將的战事,实不愿轻启。
    再者,倭国不过弹丸小邦,贫瘠荒凉,即便攻下亦难获太多利益,得不偿失。
    反覆权衡之后,吾也渐渐熄了这般念头。”
    刘伯温这张嘴你又不是不清楚,口才极佳,连死物都能说得活灵活现。
    而且他擅长推演预测,既然他说了,那自然得信。
    朱元璋先前拿已故的胡惟庸当替罪羊,如今又將早於胡惟庸离世的刘伯温搬出来顶缸。
    听朱元璋提及诚意伯刘伯温时,韩成心中满是惋惜。
    要是他能早几年穿越就好了。
    那样便能亲眼见到那个被传颂的奇人——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统一江山的刘伯温。
    毕竟传闻中,刘伯温的威名著实不小,像斩龙脉、烧饼歌这类事,光听就令人嚮往。
    可惜刘伯温已故多年。
    “陛下此言,我深信不疑。”
    韩成此话一出,朱元璋竟隱隱鬆了口气。
    “那当然,若非刘基提醒,我现在就敢著手在倭国开矿,还能隨意发泄情绪。”
    朱元璋昂首道。
    然而韩成接下来的话却让他高昂的头颅低垂下来。
    “倭寇不仅在后世令人憎恶,在大明也是同样如此。
    我记得此时,已有倭寇侵扰我国海域,不仅抢夺渔船,还深入內陆,残害百姓。”
    当前状况虽不算特別糟糕,但日后定会愈发恶劣,甚至会出现数十名倭寇祸害一县,乃至更多地区的荒唐事……
    “这倭寇实在该死!必须清除倭寇!不剿灭倭寇不行,不覆灭倭国更不行!”
    朱元璋的手紧紧攥成拳。
    “后来咱们有无对倭寇採取行动?有没有直接派兵攻打倭国?
    我觉得以我的性格,这种事情是绝对忍不了的。
    必定会对倭国发动攻击!”
    朱元璋看著韩成问道。
    想確认自己是否在处理倭国事务时採取了適当的措施。
    “没错!这种事我听著都难以容忍,更何况是我父皇!
    我父皇一定不会放过倭国!”
    朱棣激动的声音传来,他对自己的父皇充满信心。
    这是一个极其强硬的人,倭国如此囂张,父皇绝不会放过这些傢伙。
    不仅是朱棣,朱標也有相同的想法。
    在询问韩成时,看向父皇的眼神中满是尊敬。
    朱元璋感受到两个儿子投来的目光,特別是標儿那充满敬仰的目光后,昂首挺胸。
    准备倾听韩成接下来的话。
    他確信,听过韩成所说后,两个儿子一定会更加崇拜他。
    韩成將老朱的神情尽收眼底,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
    他轻咳一声,说道:“没有,不但没做,你反而把倭国定为不征之国,甚至写进了家规,让后代都不许去攻打倭国。”
    韩成此言一出,朱元璋、朱標、朱棣等人顿时面露惊疑之色。
    这是怎么回事?
    倭国做了这么多出格的事,你不发兵征伐也罢了,怎么还把它列为不可攻打的国家?
    而且这事还被写进家规,不让子孙再去攻打?
    这种事我自己能做得出来?
    我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朱標和朱棣在愣了一下后,看向父亲朱元璋的眼神立刻变了。
    先前的敬仰之情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震惊与难以置信,还有些复杂难言的目光。
    这让正想在儿子面前装点样子、展示自己英明神武的朱元璋一下子慌了神,有些撑不住了。
    “韩成,你別胡说八道,我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来?”
    朱元璋的脸面有点掛不住了。
    韩成摇了摇头:“我有必要瞎编这种事吗?我是真有这样的命令,並且写进了家规,用来指引后人。”
    朱元璋听了韩成的话,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这真是**的事?
    这確实是你所为,仿佛你认为那些小国远离大明,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病痛。它们不会对大明构成重大威胁,也不会动摇大明的统治根基。
    你只需他们表面上归顺即可。
    大明应將防御重心放在北方与西方,防范那里的敌寇。
    当初朱元璋对韩成提及之事颇多怀疑。
    然而如今,听罢韩成的理由,再结合实际情况,加上自己的考量与经验,韩成所言恐怕確凿无疑。

章节目录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脑袋蒙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脑袋蒙蒙并收藏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