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若能在后世获此殊荣,必有过人之处。
    否则,何以担得起如此盛名?
    古人云:久別重逢,需另眼相待。
    如今看来李景隆不尽如人意,也许只是因眼下大明名將辈出,尚无需他独挑大樑,故而暂时被埋没罢了。
    韩成提及之事尚需多年,人隨时间变化,不可一概而论。
    十余年间,世事变迁,许多人也隨之改头换面。
    李景隆的转变,倒也在情理之中。
    韩成听著朱元璋一本正经、自吹自擂的话语,一时之间竟有些**。
    这老朱的脸皮,真是前所未见!
    刚才还贬低李景隆的能力不足,一听韩成提到“大明战神”的名號,瞬间转口夸讚自己识人有道,早已察觉李景隆的不凡。
    不过,这所谓的“大明战神”,跟朱元璋心中想像的可完全不同。
    根本就是两码事。
    韩成只是想找点乐子,隨口提了下后世对李景隆的戏称。
    万万没想到,朱元璋竟当真接了过去……
    现在想想,要是把所有**都说出来,朱元璋知道了又会作何反应?
    韩成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开口了。
    “你且说,景隆那小子都立下了哪些赫赫战功。”
    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看向韩成,语气中满是急切。
    他確实很想听听这个从小便被他看好的孩子究竟有何作为。
    “韩成,你怎么不说话了?在这儿发什么呆?”
    朱元璋见韩成沉默,不禁出声催促。
    朱元璋话音刚落,韩成便陷入了沉思。这老朱啊……
    “嗯,李景隆干的事儿不小,得好好想想怎么理清头绪。”
    韩成的反应让朱元璋觉得再正常不过。毕竟李景隆现在可是大明的战神,相关的事跡繁多,梳理清楚確实不易。
    绞尽脑汁也找不到避免后续场面尷尬的方法后,韩成一咬牙,决定不再迟疑,继续往下讲。反正最后难堪的又不是自己。
    老朱当年討过饭,脸皮早就练出来了。那些让韩成觉得尷尬的事,在朱元璋看来或许根本不算什么,甚至还不够看。
    对,肯定是这样!
    不管旁人信不信,韩成是篤定了。
    “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將军,在点將台上亲自授命,紧握著李景隆的手说,拯救大明、对抗燕王叛乱的大任,就全靠你了。
    李景隆承诺绝不会辜负建文帝的期望。
    他率军出发,先在德州集合了耿炳文的残兵败將,隨后集结各路部队总计五十万,驻扎在河间,向燕军施压!”
    五十万大军?
    朱元璋听完这个数字,心中颇感意外。要知道,打仗並非兵力越多越好。
    四十五回
    没有足够的本事,仅仅负责后勤安排,五十万將士的衣食住行就能让人焦头烂额。即便是刘邦那样的人物,也只能统率十万之眾。
    唯有如韩信这般堪称军神的人,方能做到越多人越好指挥。
    李景隆居然直接统领了五十万大军?
    然而,朱元璋想起韩成说过他为大明战神后,这份疑虑立刻消散无踪。
    既然是大明战神,那么带领这么多士兵作战也在情理之中。
    “李景隆那边集结大军推进,朝廷亦命驻守辽东的吴高诸將率军攻打永平。
    两路齐头並进,气势磅礴。
    誓要將燕王彻底击溃。
    面对此局面,燕王召集属下商议,公开阐明了李景隆必败的五大缘由。”
    李景隆必败的五大理由?
    老四倒是挺会编排的,就像三国时曹操与袁绍对阵,曹军实力弱於对方。
    郭嘉曾以著名的十胜十败论点激励曹操,坚定其对抗袁绍的决心。
    可现在老四竟也提出个李景隆五败论。
    他自身能力不足,只好以此方式勉强鼓动士气。
    只怕此计成效有限,否则李景隆怎会被称作大明战神?
    提起为何李景隆被尊为大明战神,结局却是南军落败、老四登基称帝,朱元璋心中早有定论。
    在他看来,这必然是老四难以抗衡李景隆,只能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扭转局势。就像战国时秦国与赵国交锋,秦人设法撤掉名將李牧,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致使赵军惨败。
    又如三国时诸葛亮屡次北伐,魏军抵挡不住,魏国便暗中使计收买內臣进谗言,迫使诸葛亮退兵。
    再看北宋,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岳飞,中断了北伐进程……
    朱元璋认为,李景隆后来的境遇很可能也是这般。
    否则,李景隆何以被誉为战神,最后却让老四得了天下?再结合朱允炆那糊涂小子的表现,朱元璋觉得这一切顺理成章。
    不用韩成提醒,他已能想像出李景隆如何英勇作战、压制对手,却又因一道圣旨被迫终止行动,功亏一簣的淒凉画面。
    朱元璋深感惋惜,觉得李景隆的命运实在令人痛心。
    做出此判断后,燕王迅速採取了对策。
    他亲自领兵前往永平支援,命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同时安排姚广孝等人协助辅佐。
    他还叮嘱李景隆领军抵达后,只许固守,不得出击。
    另外,燕王还撤走了卢沟桥的驻军。
    李景隆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认为朱棣此时已陷入混乱,被南北两路大军逼得手忙脚乱。
    隨即立刻指挥军队攻打北平城。
    燕军守城有方,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期间,南军都督瞿能曾率领千余精锐骑兵突袭张掖门,但由於后续支援迟迟未到,最终只能暂停进攻。
    李景隆担心瞿能独占战功,便命令他等候主力部队一同行动,避免单独深入。
    这一决策错失了最佳时机,给了燕军宝贵的恢復时间。
    当时正值寒冬,气温骤降,燕军连夜在城墙上泼水,使得外墙迅速冻结成坚硬的冰层。
    第二天,南军再次发起攻击,因地面湿滑无法攀爬而被迫放弃。
    与此同时,燕王已经抵达永平,击败了来犯的江阴侯吴高。
    吴高战败后不敢与燕王正面交锋,撤退回山海关。
    完成这些部署后,燕王並未急於返回北平,而是打算攻取寧王朱权所在的重镇大寧。
    燕军逼近大寧城下,燕王朱棣独自一人进入大寧城拜见寧王。
    他哭诉自己处境艰难,无路可逃,朱权接纳了他,並將其留宿於大寧。
    燕王乘势指使燕军向大寧守军赠送財宝,爭取民心。
    数日后,燕王辞行,寧王率军出城相送,埋伏的军队突然发动,寧王的部下也相继倒戈,归附燕王。
    燕王隨后押解寧王、寧王妃及世子等返回北平,彻底收编寧王的军队,消除了潜在的威胁。
    接下来,燕军重新整编为五部,穿过松亭关,渡过白河。当时寒冬腊月,河水结冰可供通行。
    在此地,燕军首先击溃李景隆的前锋部队万余人,继而挥师前进,与李景隆的大军遭遇……
    韩成讲到这里,朱元璋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
    先前听韩成描述了许多,感觉李景隆这位大明战神屡遭挫折。
    现在,该是李景隆展现实力的时候了。
    否则,便辜负了他的威名!
    怀著期待,朱元璋专注聆听韩成继续讲述。
    韩成饮了口茶,接著说道:“两军主力交锋后,便展开了生死决战。
    燕王衝锋陷阵,亲率燕军突击,士气高昂,反覆衝杀,最终连破南军七营。
    当晚,李景隆见形势对自己不利,遂下令郑村坝驻军轻装撤离。
    这一指令下达后,能携带的物资便极为有限。
    可以说,数十万大军的粮草装备,大多落入燕军之手。
    李景隆此次撤退,虽保住了军队未遭全灭,但也损失惨重。”
    然而由於离开得太过仓促,竟未能及时告知围攻北平的南军將士。
    因此,南军的这支力量在燕王回师北平之际,被轻鬆击破,所有粮草物资尽数落入燕王之手……
    朱元璋听完韩成的话,心中满是疑惑。
    就这么简单?
    李景隆的表现竟是如此?
    那號称的大明战神呢?
    不是说这次李景隆要反败为胜吗?
    怎么变成这样了?
    原本充满期待的朱元璋此刻满心茫然。
    这结果怎么会跟预想的不一样?
    “稍等一下!”
    朱元璋感觉脑袋有些混乱,便打断了韩成的敘述。
    “怎么了陛下?”
    “这就是你说的大明战神?这样的表现也算大明战神?
    他这是去打仗的,还是帮著燕王运送粮草的?
    这叫打仗吗?简直就是替燕王搬运輜重啊!”
    朱元璋盯著韩成,连连摇头。
    李景隆的表现,实在难以与战神沾边。
    “陛下莫急,请继续听下去,很快就能明白李景隆为何被称为大明战神。”

章节目录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脑袋蒙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脑袋蒙蒙并收藏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