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推移,朱元璋再向韩成求援时,已不再介意面子问题,也不担心影响自己的形象。
    韩成正期待著这句话!
    仅靠对外贸易无法实现大明的领土扩张,必须要有稳固的根基。
    在这个过程中,困扰朱元璋的藩王正是关键所在!
    “陛下,我倒是真有些想法。”
    听到韩成这么说,无论是深陷烦恼的朱元璋,还是尚未从韩成给出的数据中回过神来的朱標,都迅速將注意力转向韩成。
    生怕遗漏任何一个字。
    自从了解韩成提及的未来计划后,藩王制度便一直盘踞在两人的心头。
    他们渴望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然而,单凭他们自己,实在难以想出什么有效的策略。
    “陛下的藩王制度本身並无错误,尤其是在建国初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成整理好思路后说道。
    韩成的话让朱元璋和朱標都吃了一惊。
    自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以来,始终有人批评制度的各种弊端。
    尤以韩成传来的情报,更確定了藩王体制確实不可行。
    怎料传至韩成嘴里,竟成了藩王体制无疑?
    这论调倒挺新颖。
    “所谓用错了藩王制度,是不该用在何处?”
    朱標还未发问,朱元璋已然抢先开口。
    韩成说道:“陛下把诸多藩王都安置在大明之內。
    久而久之,宗室子孙不断增多,藩王亦隨之繁衍,难免会生乱。
    若陛下把藩王们分封到大明境外呢?
    如此一来,岂不是卸下了大明的重担?
    不仅卸下,这些海外的藩王还能助大明开拓疆土!
    让大明版图持续扩展!
    將更多地域纳入我华夏文明之中。”
    分封到大明之外?
    朱元璋和朱標听后先是一怔,继而眼前豁然开朗,好似浓云被刺目的阳光穿透!
    对呀!
    可以將藩王往外分封啊!
    外派的话,让他们自力更生,打出一片天地。
    这岂非远胜於將他们留在国內,处处警惕,时刻担忧他们惹出祸端?
    才华横溢且志向远大的亲王,无须因出身而受束缚,压抑的情绪终將促使他们採取行动。
    明朝自身,也可藉此机会摆脱宗室带来的沉重压力。
    无需再忧虑宗室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甚至拖累整个帝国。
    藩王已远赴他乡,既减少了见面的机率,又各自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利益矛盾並不严重。
    在此情形下,最能避免子孙因爭权夺利而自相残杀。
    太好了!太好了!!
    实在令人称嘆!!
    真是妙极了的外封藩王政策!
    真是妙极了的韩成!
    果然是来自未来的人!
    果然是一位出色的好女婿!
    寥寥数语间,便將困扰自己多时、难以应对的重大难题迎刃而解!
    这女婿堪称上天所赐!
    朱元璋心中激动不已,眼中几乎要放射光芒。
    整个人兴奋至极。
    再回想韩成时,也早已不再对他有偏见。
    那个曾被**许婚却桀驁不驯的小子,如今成了上天眷顾的佳婿。
    这转变之大非同小可!
    朱標同样目光闪烁,心情澎湃。
    韩成这寥寥数语,对朱元璋父子来说,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天地的大门。他们瞬间领略到未曾设想的领域,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前进方向。
    无需韩成赘述,两人已自行思量到这般行事的诸多益处。
    一时间,两人沉默无言,各自心潮涌动,思绪万千。
    韩成静立一旁,不发一语,耐心等待朱氏父子“顿悟”。
    对此反应,韩成颇为满意,毫不意外。他深知,朱元璋素来追求尽善尽美,力求为后人奠定绝佳制度,一旦知晓藩王制度日后带来的种种问题,必会绞尽脑汁弥补。
    若一开始就提及藩王外封,朱元璋极可能不允。但如今,韩成再提出此建议,朱元璋断无拒绝之理。
    让这位开国皇帝將藩王外封確立为祖制,从国家层面固定下来,这对大明而言,利处颇丰;对整个华夏亦然。
    如此制度与大航海及相应科技进步相结合,必將推动华夏文明迈向新的巔峰。
    在这些事项敲定之后,即便韩成不再费力推动,歷史的步伐也会自行加速前行。
    寿寧宫偏殿內,摆放著绘有方格並盛满米的器具,看似寻常无奇。
    然而,此处正酝酿著非同小可的事物,它註定会改变整个世界。
    许久之后,朱元璋与朱標的情绪才慢慢平復。
    深吸一口气后,朱標对韩成说道:“你的提议的確很好,不过其中有不少难题。
    境外多为荒蛮之地,恐怕许多藩王都不愿前往……”
    朱標话未尽,韩成还未回答,朱元璋的声音便已响起。
    “不愿外出?嫌境外土地太过荒蛮?这事由不得他们!
    我说了算!
    他们被派往外地封王时,有朝廷提供的三卫军队和各种援助,还能差到哪儿去?
    有我当年经歷过的艰难困苦吗?
    我从乞丐做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有了我的扶持,他们凭什么不去闯荡一番,成就一番事业?
    我的儿子应追求超越祖辈,而非躺在父祖打下的基业上虚度光阴,做寄生虫!
    我们姓朱,不是猪,不能把子孙当作猪养!
    我也绝不容忍子孙变成猪!”
    朱元璋话语掷地有声,不容置疑。此前他对宗室问题毫无良策,只能参考朱棣的思路。然而,从韩成处得知藩王外封这一妙计后,他態度大变,再无兴趣沿用旧法。
    相较老四的举措,韩成提出的方案简直天壤之別,根本无法同日而语。於是,朱元璋当即决意推行此法,绝不让子孙如猪般被圈养,更盼他们有所作为。若能出现胜过自己的后人,他即便身在黄泉,也会开怀欢笑。
    韩成本欲向朱標说明一二,但听闻朱元璋所言,便將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如今有洪武帝坐镇,无需多费口舌。果然,朱標未尽之意就此中断。
    稍作停顿后,朱標续道:“此事违背常理,恐怕许多人不会认同……”
    “认同?”朱元璋笑意盈然,“谁敢反对?反对者,杀无赦!”
    朱元璋此刻已下定决心,成为藩王外封的坚定拥护者。
    韩成提出的这个方案,正中他的下怀。
    韩成在一旁听著他的话,不禁竖起双手为朱元璋喝彩。
    果然是老朱!果然是洪武大帝!
    这样的气势,这样的风范,无人能及。
    “陛下,殿下,此事看似越界,实则合情合理。
    此事有跡可循。”
    韩成开口说道。
    他要彻底打消朱標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
    有跡可循?他们竟不知晓!
    朱元璋与朱標都把目光转向韩成。
    韩成说道:“分封制的歷史非常悠久。
    有人说,自尧舜时便已萌芽。
    在我看来,分封制是一项卓越的制度。
    它既適应当时生產力的发展,又是一个促进疆域扩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华夏文明初兴时,地盘狭小,正是靠一次次分封,一场场征战,才不断拓展疆域。
    特別是西周建立后的大规模分封,影响更为深远。
    原本很多地方並不归周所有,但通过此次分封,让华夏文明更快传播、发展,华夏的疆土得以进一步扩展。”
    七国混战之后,秦终於吞併其余六国,为了巩固集权统治,始皇废除了古老的分封体系,改行郡县制度,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这无疑是一项极富远见的举措。
    自此以后,无论何人坐拥皇座,都会把统一视为终极追求。
    它让这片土地即便歷经硝烟与纷扰,依然能重新聚合,愈发辉煌。
    然而项羽实行分封,引发楚汉鏖战;刘邦建立汉室后虽设郡县却仍行分封,结果又酿成七国之乱;晋代则有八王之祸。
    因此,后世**渐渐觉悟,分封时仅予虚名而不授实质领地。
    直至当今圣上,同样广封亲王,终致靖难之变……
    由此观之,分封制似乎该被淘汰。
    毕竟它已不合时宜,不仅阻碍发展,更常致內乱频发。
    不过……我並不认同。
    因为后来者大多未能掌握分封制的真諦。
    分封並非简单地將已有疆域再行分割。
    真正的分封制,需要在未完全掌控的新土上施行,藉此拓展版图,增强实力。
    他把自身掌控范围以外的土地,分封给了诸侯王。
    让这些诸侯王带领部属和兵卒,前往荒芜之地,逐步开拓疆土。
    而他们所开闢並建立起来的地方,在名义上依然归属於周天子!
    后来那些效仿者,却是在已有土地上施行分封。
    这种方式显然违背了国家统一的趋势,难免会造成各种问题,显得不合时宜。
    陛下若能將藩王们派遣至边远之地,这分封才真正符合古制。
    也是对分封制度核心价值的准確把握。
    与大明现有体制相结合,定能相辅相成……”
    分封制竟能如此解读运用?
    偏殿內,朱元璋与朱標听罢韩成之言,都觉得甚是新鲜。
    朱元璋早年確实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在稍有地位后,便在马皇后鼓励下,抓紧一切时机充实自己,求知若渴。
    直至今日,从未中断。
    韩成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学问,不应仅看他早年是否读书,而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
    毕竟人生漫长,不应因前半段经歷,而否定后半段可能取得的进步。
    否则此刻,朱元璋顶多只是个乞丐或和尚,而非洪武皇帝。
    即便如今,朱元璋练功或用餐时,仍喜欢请饱学之士讲述歷史给他听。
    对於分封制度及其相关內容,朱元璋並不感到陌生。
    朱標更是从小便接受了正规教育,对西周的分封制度更为熟悉。
    正因如此,当他们听到韩成的这番言论时,才觉得耳目一新。
    这是他们之前从未知晓,或者未曾有人告知,亦或是自己未曾思考的方向。
    韩成的话乍一听令人觉得有些怪异,但仔细推敲,却显得合乎逻辑。
    “原来如此!”
    朱元璋带著豁然开朗的表情点头,隨即暗自记下了韩成所说的一切。
    他决定今后按照这种方式行事,一旦有人反对並指责不合礼法,他就拿出这套说辞反驳,让对方无言以对。
    接著再除掉对方。
    这样处理起来更加乾脆利落!
    “我就说嘛!周天子与周公等人怎会如此愚笨,把大片肥沃的土地分封出去呢?

章节目录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脑袋蒙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脑袋蒙蒙并收藏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