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谁是骡子谁是马,拉出来遛遛
耿向东的眼睛瞬间亮了,他激动得一拍大腿:“妙啊!这招太妙了!公开比武!当著全军区的面!他周怀安要是不同意,就是心虚!就是对京城来的专家没信心!他要是同意了,哼哼,那正中我们下怀,当著大家的面他还敢把技术占为己有?做梦!”
陈雪也反应过来,激动得脸都红了:“苏组长,您这招叫『阳谋』!把一切都摆在檯面上,让他想使阴招都无处下手!”
苏棠笑了笑,心里那股子被冒犯的冷意却丝毫未减。
她当然知道这事儿光他们自己憋著股劲儿不行,必须造势,把周怀安架到火上烤。
她的目光落在了办公室外,想到了一个人。
当天下午,苏棠就拎著一小包用油纸包好的、空间里出產的奶,敲开了李秀梅家的门。
“哎哟,是苏棠妹子啊……不对,现在该改口叫苏组长了!快进来快进来!”
李秀梅正在纳鞋底,看见苏棠,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热情地把她迎进屋,又赶紧给她倒了杯热乎乎的麦乳精。
“秀梅姐,你可別笑话我了,叫我苏棠就行。”苏棠把奶放在炕桌上,“前两天看你家大宝馋嘴,我那儿正好有点,拿来给他尝尝。”
“你这妹子,太客气了!”李秀梅嘴上说著,心里却热乎乎的。
两人坐在热炕头上,东拉西扯地聊了会儿家常。
苏棠看时机差不多了,嘆了口气,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委屈和无奈。
“秀梅姐,我今天来,其实是心里有事儿,憋得慌,想找你说道说道。”
李秀梅一看她这模样,立马把鞋底往旁边一放,关切地问:“咋了妹子?谁给你气受了?跟姐说!”
苏棠也没绕弯子,把研究所发生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秀梅姐,你说我这心里堵不堵得慌?我们项目组上上下下,没日没夜地哪个不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跟著我乾的?好不容易弄出来了,眼看大家冬天就能用上热乎乎的炉子了,结果新来的周政委说,我们技术不行,得等京城的专家来指导。这不就是信不过我们,觉得我们是草台班子嘛……”
李秀梅一听,顿时就火了,一拍炕沿:“这叫什么事儿啊!那个周政委我见过,看著笑眯眯的,没想到一肚子肠子!这不是明摆著欺负人吗?咱们军区的炉子,凭什么要让外人来指手画脚!”
苏棠顺势说道:“可不是嘛。所以我就想啊,光我们自己说好没用,得让大家亲眼看看。我就跟领导提了,等京城专家来了,乾脆让我们两边公开比一比,真刀真枪地做炉子,谁做出来的炉子好,烧得旺,还省煤,大家就用谁的。秀梅姐,你说,这个想法,大傢伙儿会支持不?”
“支持!怎么不支持!这必须支持啊!”李秀梅想都没想就说,“这是好事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谁都想用最好的炉子不是?你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非得让全大院的人都知道,咱们苏组长,要为了大伙儿的福利,跟京城来的大专家打擂台!”
李秀梅的丈夫王风行是后勤部的,她本人又是家属院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消息灵通,人缘极好。
果然,苏棠前脚刚走,后脚李秀梅就在家属院的水房里开讲了。
果然,不到一天时间,“苏组长要和京城专家比赛造炉子”的消息,就像一阵风,刮遍了整个军区大院的角角落落。
食堂里、水房边、家属楼下,到处都是討论这件事的军嫂和战士们。
“听说了吗?咱们苏组长,要跟京城来的专家比赛呢!”
“真的假的?那不是以卵击石吗?人家可是国家级的专家!”
“你懂啥!我可听说了,是新来的那个周政委,嫌苏组长她们水平不行,想让专家把项目接过去!苏组长不服气,这才要比的!这是为了咱们大傢伙儿爭口气!”
“嗨!我说呢!苏组长那是什么人?能让咱们屋里跟春天一样暖和的神人!我看啊,这事儿不好说!京城的专家就一定比咱们苏组长厉害?我可不信!我站苏组长这边!”
舆论迅速发酵,几乎所有人都站在了苏棠这边。
大家朴素地认为,苏棠是为军区办了实事的人,是自己人,是能让自家婆娘孩子不受冻的好同志,不能让外来的官僚和专家给欺负了。
强大的舆论压力,很快就传到了周怀安的耳朵里。
他坐在办公室里,听著秘书的匯报,脸上的笑容第一次有些掛不住了。
他心里烦躁地骂了一句。
他没想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同志,竟然有这种手段,三言两语就把他推到了群眾的对立面,把他逼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
拒绝比赛?那就像耿向东说的,是心虚,是对上级派来的专家没信心,是打总部的脸,这顶帽子他戴不起。
同意比赛?他总觉得这里面有坑,但苏棠的提议光明正大,理由是为了“选出最好的炉子为人民服务”,他找不到任何反驳的藉口。
最终,在钱学东所长和几位军区常委的建议下。
周怀安只能捏著鼻子,亲自批准了这场“技术交流公开赛”,並且,他还得“顺应民意”,亲自担任这场比赛的“总裁判”。
三天后,京城专家组一行五人,乘坐军用飞机,抵达了日光城。
领队的,是一位名叫高栋樑的五十多岁的老工程师,头髮梳得一丝不苟,穿著一身崭新的中山装,浑身都透著一股不苟言言笑的严谨和自视甚高的傲气。
在研究所专门腾出来的会议室里,周怀安和钱学东亲自接待。
一番客套后,苏棠作为项目组长,將一份图纸递了过去。
“高工,这是我们项目组目前研究出的聚热循环炉的基础版设计图,请您和各位专家指点。”
高栋樑扶了扶眼镜,接过了图纸。
他身后的几个年轻专家也探过头来,脸上带著审视的表情。
高栋樑看了一眼,只是草草扫了几眼,便將图纸放在了一边,嘴角撇了撇,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嗤笑。
“嗯,设计思路有点意思。”他用一种长辈指点晚辈的口吻说道,“不过,结构还是太简单了,很多细节考虑不周,像是些没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搞出来的小聪明,上不了大台面。小同志,科研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总想著投机取巧,明白吗?”
他身后的一个年轻专家也附和道:“是啊,高工说得对。这种设计,热效率能超过百分之四十就算顶天了,跟我们目前成熟的技术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苏棠只是微笑著听著,不做任何辩解,她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这张她故意隱去了二次燃烧室的最佳尺寸、烟道迴旋角度的关键参数,以及耐火黏土中几种微量元素精確配比的图纸,在真正的行家眼里,確实漏洞百出,狗屁不通。。
可也正是这些漏洞,才是她为这些自大的专家们,准备的最大的陷阱,她嘴角微勾,谁是骡子谁是马,那就拉出来遛遛吧……
陈雪也反应过来,激动得脸都红了:“苏组长,您这招叫『阳谋』!把一切都摆在檯面上,让他想使阴招都无处下手!”
苏棠笑了笑,心里那股子被冒犯的冷意却丝毫未减。
她当然知道这事儿光他们自己憋著股劲儿不行,必须造势,把周怀安架到火上烤。
她的目光落在了办公室外,想到了一个人。
当天下午,苏棠就拎著一小包用油纸包好的、空间里出產的奶,敲开了李秀梅家的门。
“哎哟,是苏棠妹子啊……不对,现在该改口叫苏组长了!快进来快进来!”
李秀梅正在纳鞋底,看见苏棠,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热情地把她迎进屋,又赶紧给她倒了杯热乎乎的麦乳精。
“秀梅姐,你可別笑话我了,叫我苏棠就行。”苏棠把奶放在炕桌上,“前两天看你家大宝馋嘴,我那儿正好有点,拿来给他尝尝。”
“你这妹子,太客气了!”李秀梅嘴上说著,心里却热乎乎的。
两人坐在热炕头上,东拉西扯地聊了会儿家常。
苏棠看时机差不多了,嘆了口气,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委屈和无奈。
“秀梅姐,我今天来,其实是心里有事儿,憋得慌,想找你说道说道。”
李秀梅一看她这模样,立马把鞋底往旁边一放,关切地问:“咋了妹子?谁给你气受了?跟姐说!”
苏棠也没绕弯子,把研究所发生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秀梅姐,你说我这心里堵不堵得慌?我们项目组上上下下,没日没夜地哪个不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跟著我乾的?好不容易弄出来了,眼看大家冬天就能用上热乎乎的炉子了,结果新来的周政委说,我们技术不行,得等京城的专家来指导。这不就是信不过我们,觉得我们是草台班子嘛……”
李秀梅一听,顿时就火了,一拍炕沿:“这叫什么事儿啊!那个周政委我见过,看著笑眯眯的,没想到一肚子肠子!这不是明摆著欺负人吗?咱们军区的炉子,凭什么要让外人来指手画脚!”
苏棠顺势说道:“可不是嘛。所以我就想啊,光我们自己说好没用,得让大家亲眼看看。我就跟领导提了,等京城专家来了,乾脆让我们两边公开比一比,真刀真枪地做炉子,谁做出来的炉子好,烧得旺,还省煤,大家就用谁的。秀梅姐,你说,这个想法,大傢伙儿会支持不?”
“支持!怎么不支持!这必须支持啊!”李秀梅想都没想就说,“这是好事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谁都想用最好的炉子不是?你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非得让全大院的人都知道,咱们苏组长,要为了大伙儿的福利,跟京城来的大专家打擂台!”
李秀梅的丈夫王风行是后勤部的,她本人又是家属院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消息灵通,人缘极好。
果然,苏棠前脚刚走,后脚李秀梅就在家属院的水房里开讲了。
果然,不到一天时间,“苏组长要和京城专家比赛造炉子”的消息,就像一阵风,刮遍了整个军区大院的角角落落。
食堂里、水房边、家属楼下,到处都是討论这件事的军嫂和战士们。
“听说了吗?咱们苏组长,要跟京城来的专家比赛呢!”
“真的假的?那不是以卵击石吗?人家可是国家级的专家!”
“你懂啥!我可听说了,是新来的那个周政委,嫌苏组长她们水平不行,想让专家把项目接过去!苏组长不服气,这才要比的!这是为了咱们大傢伙儿爭口气!”
“嗨!我说呢!苏组长那是什么人?能让咱们屋里跟春天一样暖和的神人!我看啊,这事儿不好说!京城的专家就一定比咱们苏组长厉害?我可不信!我站苏组长这边!”
舆论迅速发酵,几乎所有人都站在了苏棠这边。
大家朴素地认为,苏棠是为军区办了实事的人,是自己人,是能让自家婆娘孩子不受冻的好同志,不能让外来的官僚和专家给欺负了。
强大的舆论压力,很快就传到了周怀安的耳朵里。
他坐在办公室里,听著秘书的匯报,脸上的笑容第一次有些掛不住了。
他心里烦躁地骂了一句。
他没想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同志,竟然有这种手段,三言两语就把他推到了群眾的对立面,把他逼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
拒绝比赛?那就像耿向东说的,是心虚,是对上级派来的专家没信心,是打总部的脸,这顶帽子他戴不起。
同意比赛?他总觉得这里面有坑,但苏棠的提议光明正大,理由是为了“选出最好的炉子为人民服务”,他找不到任何反驳的藉口。
最终,在钱学东所长和几位军区常委的建议下。
周怀安只能捏著鼻子,亲自批准了这场“技术交流公开赛”,並且,他还得“顺应民意”,亲自担任这场比赛的“总裁判”。
三天后,京城专家组一行五人,乘坐军用飞机,抵达了日光城。
领队的,是一位名叫高栋樑的五十多岁的老工程师,头髮梳得一丝不苟,穿著一身崭新的中山装,浑身都透著一股不苟言言笑的严谨和自视甚高的傲气。
在研究所专门腾出来的会议室里,周怀安和钱学东亲自接待。
一番客套后,苏棠作为项目组长,將一份图纸递了过去。
“高工,这是我们项目组目前研究出的聚热循环炉的基础版设计图,请您和各位专家指点。”
高栋樑扶了扶眼镜,接过了图纸。
他身后的几个年轻专家也探过头来,脸上带著审视的表情。
高栋樑看了一眼,只是草草扫了几眼,便將图纸放在了一边,嘴角撇了撇,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嗤笑。
“嗯,设计思路有点意思。”他用一种长辈指点晚辈的口吻说道,“不过,结构还是太简单了,很多细节考虑不周,像是些没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搞出来的小聪明,上不了大台面。小同志,科研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总想著投机取巧,明白吗?”
他身后的一个年轻专家也附和道:“是啊,高工说得对。这种设计,热效率能超过百分之四十就算顶天了,跟我们目前成熟的技术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苏棠只是微笑著听著,不做任何辩解,她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这张她故意隱去了二次燃烧室的最佳尺寸、烟道迴旋角度的关键参数,以及耐火黏土中几种微量元素精確配比的图纸,在真正的行家眼里,確实漏洞百出,狗屁不通。。
可也正是这些漏洞,才是她为这些自大的专家们,准备的最大的陷阱,她嘴角微勾,谁是骡子谁是马,那就拉出来遛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