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陛下乃真君子!真圣人也!
“啪——”
惊堂木响,便是先生要说书了,这规矩大家都懂。
是以,原本无比吵闹嘈杂的大堂之內,所有的声音,几乎是顷刻之间就消失了。
整个醉月楼大堂之內,不再有任何的声音。
几近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地聚拢到重新坐回桌后的老者身上——他们无一不急切地想知道,令这个听过、说过无数话本子,经歷丰富的说书人疯了的事儿,到底是个啥!
莫非天塌下来了不成?
高台上,老者虽然已经在极力克制了,可看起来还是一副有些疯疯癲癲的样子,又哭又笑。
沉吟片刻。
他动了动嘴唇,想要维持住自己的职业操守,安稳地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然而,他最终也还是没压住自己的兴奋,拋弃了职业操守,站起身来,激动地和大家分享道:“有饭吃了!有饭吃了……以后都有饭吃了!哈哈哈哈哈哈!呜呜呜呜呜……”
语无伦次。
但这也是最朴实的语言。
同时更是他此刻最想告诉所有人的话——有饭吃,都有饭吃……在这个时代,贵不可言!
“有饭吃?先生这是啥意思?”並不知其中的原因、来龙去脉的人却觉得很是莫名其妙。
说书老者最质朴的分享。
倒是让满怀吃瓜欲望的眾人格外失落。
见依旧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兴奋,说书老者脸色都变得焦急起来,立刻解释道:“是祥瑞啊!……是新的粮食!陛下让人找了十年才找到的东西!……它……”
“它產量高哇!亩產能有三千多斤吶!好东西……是好东西!让天下百姓以后都能吃上饭的好东西!”
“红薯!红薯哇诸位……”
当一个人越想解释什么事情,就容易因为太过於心急,而把话说得乱七八糟的。
这说书之人此刻就是这么个情况。
他一股脑儿地慌张解释,可对於所有人来说,红薯这般高產的粮食是他们此前从来都未曾见到过的,是连想都不敢往这么大的数目上去想的。
当然不可能通过他这些简短的关键词就立刻会意。
这也是朱允熥昨天在御园挖红薯的时候,先把红薯烤熟了,给眾人来个试吃环节,再让眾人亲自参与收穫的原因。
不亲自看上一眼、吃上一口。
哪儿知道你这所谓的“红薯”到底啥玩意儿?长啥样儿?到底是不是真能吃?是个什么味儿?
这就是眾人此刻的困境。
“祥瑞?什么祥瑞?到底啥意思?”
“所谓的……好东西又是什么?只说好,这好在哪儿?”
“亩產三千多斤……这说书的老先生怕不是真的疯了吧?从来就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作物!”
“八成是疯了的。”
“……”
眾人都是一头雾水,议论纷纷的样子,即便有人get到了最大的重点,更多的也是持不相信態度——嗯,怀疑他真疯了,毕竟这货从开始到现在都是疯疯癲癲的样子。
对於说书老者来说。
此刻就有些憋闷了:我就想给你们分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怎么……就没一个人懂呢!?
当然。
他好歹也是说书经验丰富的说书人。
经歷过刚刚的疯狂和失態过后,也意识到,自己手里这报纸讲的东西……太新颖、太不可思议……一句两句还真说不清。
他咬了咬牙。
终於也算是稍稍平静下来了些。
当下一拍惊堂木,直接把这篇文章的標题先念了出来:“【当朝开乾陛下忽召朝中诸臣於御园,竟是要令其吃黑煤块,此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嗯……这句话总算在眾人的理解范围之內了。
而且……
当朝小皇帝强迫朝中大臣吃黑煤块——瓜的味道!这位开乾陛下又开始了,么蛾子如期而至!
当说书人话音落下,眾人点了点头,高兴地道:“总算正常了,这说书的老先生刚才八成重谢了。”
同时,也都十分自觉地安静了下来。
说书老者按捺住自己都快跳出嗓子眼儿的心臟,暗暗有些无奈,却也知道自己得从头开始讲,按部就班地道:“这其中到底藏著何等因由,诸位且听老夫慢慢分解……”
“……”
接下来,说书之人自然按照报纸上的內容开始说道起来。
从朱允熥突然把眾人召到御园覲见,再到邀请眾人吃烤红薯,眾人迟疑害怕……
这个过程。
相当於是先科普红薯这个陌生物种,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是什么味道……然后才好提產量的事儿。
这是朱允熥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流程。
循序渐进地让朝臣知晓了这东西並为之狂热,此刻当然也同样循序渐进地把这个新粮食,引入了眾人的认知里。
“什么!?真有这样的好东西?不仅能吃、好吃、饱肚子……更能亩產三千多斤!这可是稻子、麦子这些东西產量的十倍啊!要是真有这东西,谁还能饿著肚子了?”
“方才老先生居然不是在胡言乱语么?”
“三千斤……亩產……三千斤??”
“……”
这时候眾人当然不会再去关注那个震惊部標题了,而是全部都有些失神、不敢置信的样子。
就和台上说书之人一开始那样……愣住了。
大明的报纸只此一家,乃是由朝廷的传媒司发布,就算这事儿听起来离谱……大概也是不会有假的吧?
过了一小会儿。
便有人兴奋地骤然大笑起来:“哈哈哈哈!有饭吃了!以后都有饭吃了!哈哈哈哈!先生诚不欺我呀!”
“陛下……陛下他……是天下人的恩人!”
“多谢陛下!草民多谢陛下!!”
“……”
隨著有人开始痛哭流涕地庆祝起来,因为消息过于震撼而呆愣住的眾人之间……仿佛停滯的时间线被重新拨动。
纷纷变得格外兴奋与狂热起来。
说书老者之前那番姿態、说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话,之前的他们嗤之以鼻,现在的他们逐字学习。
一个个全都朝著皇宫的方向跪了下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多谢陛下!多谢陛下!咱以后都能吃上饭了!都不会饿著了!谢陛下为天下黎民百姓苦寻十年!”
“陛下天恩,无以为报哇!”
“陛下万岁!!”
“……”
粮食、吃饱——这件事情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平民还是贵人都要考虑的。
醉月楼的大堂並不驱赶任何普通百姓,即便其中有如今已然衣食无忧之人……他们大多也都和说书老者一样,见识过从前那萧条乱世。
或者说,这种年代,甚至都不必提从前的乱世,即便是如今的和平年代,路上的饿殍又哪里少了?
是以。
当意识到大明有了“红薯”这个东西之后。任何一个人,都一定会为之疯狂。
实话来说,醉月楼现在的大堂,真不好看,也不雅观——乍一看,跟聚集了一群密密麻麻的疯子一样。
他们齐齐朝著同一个方向叩头。
都是一样的激动、兴奋、又哭又笑,口中大声高呼……
见眾人如此,说书的老者也忍不住恭敬地把手中的报纸小心翼翼放在桌子上,再次和眾人一起,朝皇宫拱手跪拜。
心里只剩下深刻的敬意。
“陛下!乃真君子也!”
“草民!是在敬佩不已呀!”
“找一样在大明皇朝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只因在杂记上见过模糊的描述,便执著地坚持找了十年,此为一敬。”
“按照时间往前推算,陛下不过四五岁的年纪,便已经把江山、黎民百姓放在了心上!多少四五岁的小娃娃,一天到晚只盼著几颗葫芦的?而陛下彼时却已经在想著天下百姓的福祉,这太难能可贵了,此为二敬。”
“这红薯的种苗来之不易,亦不多,为保万无一失,陛下全然能沉得住气,即便以身入局,扛下诸多不解与谩骂……亦从来未曾替自己辩解分毫,直至今日时机成熟,这才將一切真相公之於眾……此为三敬!”
这时候说书的老者总算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把该说的,该告诉大家的,都解释完了。
原本一直在心里压抑著的情绪,自然也再次爆发出来。
尤其是他在读报之时,將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又比一开始粗略阅览时候,要更加细致一些,读完过后,感触比之一开始,自然也要更深刻一层。
这时候在高台上跪地高呼。
当真是没有一点技巧,全是感情。
而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高台之下眾人自然也听得清楚,顿时想起从前许多事情,面上露出羞愧之意。
“先前……是草民误会了陛下!”
“是草民恩將仇报!该死!草民该死呀!”
“陛下忍辱负重,舍自身一人而护天下万千黎民!此乃大仁大义!陛下乃真君子!真圣人也!”
“唉……咱……咱之前……怎么能那样说呢!?”
有人词穷,不知道自己该说点什么,更是气得巴掌直往自己脸上招呼而去,满脸都是懊悔。
朱允熥从来不过分禁止民间的舆论。
在这样的环境下,眾人表面上看到朱允熥做出来的那一桩桩、一件件……但凡这整个醉月楼里的任何一个人捫心自问一句:“我真的从未谩骂过陛下吗?”
所有人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谁还没暗地里骂过当今圣上几句“昏君”、“荒唐任性”、“大逆不道”……的啊?
而当初骂得越狠,现在他们想起来,就有多想反手给自己几个大逼兜。
而台上说书的老者。
听到眾人这般愧悔的样子和言语,一双通红的眼睛里,不由再次涌出两道眼泪:“呜呜呜……诸位!”他直起身子唤了眾人一句,道:“诸位且还听老夫一言!”
高台上本就有简易的普通扩音设备,再加上他本身居高临下,眾人自然基本都听到了他的声音。
大堂之內的纷繁嘈杂瞬间去了大半,剩下的也很快安静下来,靠前的人当即问道:“先生还有什么未曾说完的?”
说书的老者抬起袖子不知道第多少次抹眼泪。
而后几乎是带著哭腔道:“方才大家都太过激动,老夫的確有些內容未曾来得及说完,就在方才那篇文章的最后……”
“陛下亲口有言:天下百姓对朕的误解,並非故意而为之,只不过因为並不知晓其中真相罢了,非天下百姓之罪!”
“【为君者,当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朕只是做了身为大明之君父该做的事情罢了,如今祥瑞公诸天下,一切便也都过去了!”
说书的老者声情並茂地把这番话读了出来……
说完郑重伏地,叩头,泪流满面:“明明是陛下受了天大的委屈,草民等……何德何能,反倒让陛下特地宽慰吾等?”
“陛下他……陛下他……呜呜呜呜呜呜……”
“乃天下最光风霽月之人了!”
“我大明得此明君、圣君……乃是天佑之啊!”
说完,老者泣不成声,久久都没力气再抬起头来。
这句话当然是朱允熥特地加的。
网际网路舆论战嘛!
先让子弹飞一会儿——隨便你们去骂、去误会、去詆毁——这时候骂声越大,反转效果也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朱允熥一开始就不和朱元璋或是歷史上其他的皇帝一样对民间的舆论避如蛇蝎的原因之一。
相比於实实在在的效果。
几句不痛不痒的谩骂算个屁。
而刚刚真相大白的时候,就是第二步——反转。
按照后世的网际网路吃瓜规律,这时候就是网友们集体反思,半夜睡到一半都得起来扇自己两个大逼兜。
至於第三步。
就是刚刚那一番话的绿茶式表演,趁热打铁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下来。
天下百姓对他这个皇帝……谁能不真正心悦诚服?
果然,就在说书的老者把朱允熥这最后一番话说了出来之后,人群之中也爆发出一阵空前高亢的呼喊声:“陛下!!!!!”
惊堂木响,便是先生要说书了,这规矩大家都懂。
是以,原本无比吵闹嘈杂的大堂之內,所有的声音,几乎是顷刻之间就消失了。
整个醉月楼大堂之內,不再有任何的声音。
几近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地聚拢到重新坐回桌后的老者身上——他们无一不急切地想知道,令这个听过、说过无数话本子,经歷丰富的说书人疯了的事儿,到底是个啥!
莫非天塌下来了不成?
高台上,老者虽然已经在极力克制了,可看起来还是一副有些疯疯癲癲的样子,又哭又笑。
沉吟片刻。
他动了动嘴唇,想要维持住自己的职业操守,安稳地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然而,他最终也还是没压住自己的兴奋,拋弃了职业操守,站起身来,激动地和大家分享道:“有饭吃了!有饭吃了……以后都有饭吃了!哈哈哈哈哈哈!呜呜呜呜呜……”
语无伦次。
但这也是最朴实的语言。
同时更是他此刻最想告诉所有人的话——有饭吃,都有饭吃……在这个时代,贵不可言!
“有饭吃?先生这是啥意思?”並不知其中的原因、来龙去脉的人却觉得很是莫名其妙。
说书老者最质朴的分享。
倒是让满怀吃瓜欲望的眾人格外失落。
见依旧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兴奋,说书老者脸色都变得焦急起来,立刻解释道:“是祥瑞啊!……是新的粮食!陛下让人找了十年才找到的东西!……它……”
“它產量高哇!亩產能有三千多斤吶!好东西……是好东西!让天下百姓以后都能吃上饭的好东西!”
“红薯!红薯哇诸位……”
当一个人越想解释什么事情,就容易因为太过於心急,而把话说得乱七八糟的。
这说书之人此刻就是这么个情况。
他一股脑儿地慌张解释,可对於所有人来说,红薯这般高產的粮食是他们此前从来都未曾见到过的,是连想都不敢往这么大的数目上去想的。
当然不可能通过他这些简短的关键词就立刻会意。
这也是朱允熥昨天在御园挖红薯的时候,先把红薯烤熟了,给眾人来个试吃环节,再让眾人亲自参与收穫的原因。
不亲自看上一眼、吃上一口。
哪儿知道你这所谓的“红薯”到底啥玩意儿?长啥样儿?到底是不是真能吃?是个什么味儿?
这就是眾人此刻的困境。
“祥瑞?什么祥瑞?到底啥意思?”
“所谓的……好东西又是什么?只说好,这好在哪儿?”
“亩產三千多斤……这说书的老先生怕不是真的疯了吧?从来就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作物!”
“八成是疯了的。”
“……”
眾人都是一头雾水,议论纷纷的样子,即便有人get到了最大的重点,更多的也是持不相信態度——嗯,怀疑他真疯了,毕竟这货从开始到现在都是疯疯癲癲的样子。
对於说书老者来说。
此刻就有些憋闷了:我就想给你们分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怎么……就没一个人懂呢!?
当然。
他好歹也是说书经验丰富的说书人。
经歷过刚刚的疯狂和失態过后,也意识到,自己手里这报纸讲的东西……太新颖、太不可思议……一句两句还真说不清。
他咬了咬牙。
终於也算是稍稍平静下来了些。
当下一拍惊堂木,直接把这篇文章的標题先念了出来:“【当朝开乾陛下忽召朝中诸臣於御园,竟是要令其吃黑煤块,此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嗯……这句话总算在眾人的理解范围之內了。
而且……
当朝小皇帝强迫朝中大臣吃黑煤块——瓜的味道!这位开乾陛下又开始了,么蛾子如期而至!
当说书人话音落下,眾人点了点头,高兴地道:“总算正常了,这说书的老先生刚才八成重谢了。”
同时,也都十分自觉地安静了下来。
说书老者按捺住自己都快跳出嗓子眼儿的心臟,暗暗有些无奈,却也知道自己得从头开始讲,按部就班地道:“这其中到底藏著何等因由,诸位且听老夫慢慢分解……”
“……”
接下来,说书之人自然按照报纸上的內容开始说道起来。
从朱允熥突然把眾人召到御园覲见,再到邀请眾人吃烤红薯,眾人迟疑害怕……
这个过程。
相当於是先科普红薯这个陌生物种,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是什么味道……然后才好提產量的事儿。
这是朱允熥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流程。
循序渐进地让朝臣知晓了这东西並为之狂热,此刻当然也同样循序渐进地把这个新粮食,引入了眾人的认知里。
“什么!?真有这样的好东西?不仅能吃、好吃、饱肚子……更能亩產三千多斤!这可是稻子、麦子这些东西產量的十倍啊!要是真有这东西,谁还能饿著肚子了?”
“方才老先生居然不是在胡言乱语么?”
“三千斤……亩產……三千斤??”
“……”
这时候眾人当然不会再去关注那个震惊部標题了,而是全部都有些失神、不敢置信的样子。
就和台上说书之人一开始那样……愣住了。
大明的报纸只此一家,乃是由朝廷的传媒司发布,就算这事儿听起来离谱……大概也是不会有假的吧?
过了一小会儿。
便有人兴奋地骤然大笑起来:“哈哈哈哈!有饭吃了!以后都有饭吃了!哈哈哈哈!先生诚不欺我呀!”
“陛下……陛下他……是天下人的恩人!”
“多谢陛下!草民多谢陛下!!”
“……”
隨著有人开始痛哭流涕地庆祝起来,因为消息过于震撼而呆愣住的眾人之间……仿佛停滯的时间线被重新拨动。
纷纷变得格外兴奋与狂热起来。
说书老者之前那番姿態、说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话,之前的他们嗤之以鼻,现在的他们逐字学习。
一个个全都朝著皇宫的方向跪了下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多谢陛下!多谢陛下!咱以后都能吃上饭了!都不会饿著了!谢陛下为天下黎民百姓苦寻十年!”
“陛下天恩,无以为报哇!”
“陛下万岁!!”
“……”
粮食、吃饱——这件事情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平民还是贵人都要考虑的。
醉月楼的大堂並不驱赶任何普通百姓,即便其中有如今已然衣食无忧之人……他们大多也都和说书老者一样,见识过从前那萧条乱世。
或者说,这种年代,甚至都不必提从前的乱世,即便是如今的和平年代,路上的饿殍又哪里少了?
是以。
当意识到大明有了“红薯”这个东西之后。任何一个人,都一定会为之疯狂。
实话来说,醉月楼现在的大堂,真不好看,也不雅观——乍一看,跟聚集了一群密密麻麻的疯子一样。
他们齐齐朝著同一个方向叩头。
都是一样的激动、兴奋、又哭又笑,口中大声高呼……
见眾人如此,说书的老者也忍不住恭敬地把手中的报纸小心翼翼放在桌子上,再次和眾人一起,朝皇宫拱手跪拜。
心里只剩下深刻的敬意。
“陛下!乃真君子也!”
“草民!是在敬佩不已呀!”
“找一样在大明皇朝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只因在杂记上见过模糊的描述,便执著地坚持找了十年,此为一敬。”
“按照时间往前推算,陛下不过四五岁的年纪,便已经把江山、黎民百姓放在了心上!多少四五岁的小娃娃,一天到晚只盼著几颗葫芦的?而陛下彼时却已经在想著天下百姓的福祉,这太难能可贵了,此为二敬。”
“这红薯的种苗来之不易,亦不多,为保万无一失,陛下全然能沉得住气,即便以身入局,扛下诸多不解与谩骂……亦从来未曾替自己辩解分毫,直至今日时机成熟,这才將一切真相公之於眾……此为三敬!”
这时候说书的老者总算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把该说的,该告诉大家的,都解释完了。
原本一直在心里压抑著的情绪,自然也再次爆发出来。
尤其是他在读报之时,將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又比一开始粗略阅览时候,要更加细致一些,读完过后,感触比之一开始,自然也要更深刻一层。
这时候在高台上跪地高呼。
当真是没有一点技巧,全是感情。
而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高台之下眾人自然也听得清楚,顿时想起从前许多事情,面上露出羞愧之意。
“先前……是草民误会了陛下!”
“是草民恩將仇报!该死!草民该死呀!”
“陛下忍辱负重,舍自身一人而护天下万千黎民!此乃大仁大义!陛下乃真君子!真圣人也!”
“唉……咱……咱之前……怎么能那样说呢!?”
有人词穷,不知道自己该说点什么,更是气得巴掌直往自己脸上招呼而去,满脸都是懊悔。
朱允熥从来不过分禁止民间的舆论。
在这样的环境下,眾人表面上看到朱允熥做出来的那一桩桩、一件件……但凡这整个醉月楼里的任何一个人捫心自问一句:“我真的从未谩骂过陛下吗?”
所有人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谁还没暗地里骂过当今圣上几句“昏君”、“荒唐任性”、“大逆不道”……的啊?
而当初骂得越狠,现在他们想起来,就有多想反手给自己几个大逼兜。
而台上说书的老者。
听到眾人这般愧悔的样子和言语,一双通红的眼睛里,不由再次涌出两道眼泪:“呜呜呜……诸位!”他直起身子唤了眾人一句,道:“诸位且还听老夫一言!”
高台上本就有简易的普通扩音设备,再加上他本身居高临下,眾人自然基本都听到了他的声音。
大堂之內的纷繁嘈杂瞬间去了大半,剩下的也很快安静下来,靠前的人当即问道:“先生还有什么未曾说完的?”
说书的老者抬起袖子不知道第多少次抹眼泪。
而后几乎是带著哭腔道:“方才大家都太过激动,老夫的確有些內容未曾来得及说完,就在方才那篇文章的最后……”
“陛下亲口有言:天下百姓对朕的误解,並非故意而为之,只不过因为並不知晓其中真相罢了,非天下百姓之罪!”
“【为君者,当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朕只是做了身为大明之君父该做的事情罢了,如今祥瑞公诸天下,一切便也都过去了!”
说书的老者声情並茂地把这番话读了出来……
说完郑重伏地,叩头,泪流满面:“明明是陛下受了天大的委屈,草民等……何德何能,反倒让陛下特地宽慰吾等?”
“陛下他……陛下他……呜呜呜呜呜呜……”
“乃天下最光风霽月之人了!”
“我大明得此明君、圣君……乃是天佑之啊!”
说完,老者泣不成声,久久都没力气再抬起头来。
这句话当然是朱允熥特地加的。
网际网路舆论战嘛!
先让子弹飞一会儿——隨便你们去骂、去误会、去詆毁——这时候骂声越大,反转效果也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朱允熥一开始就不和朱元璋或是歷史上其他的皇帝一样对民间的舆论避如蛇蝎的原因之一。
相比於实实在在的效果。
几句不痛不痒的谩骂算个屁。
而刚刚真相大白的时候,就是第二步——反转。
按照后世的网际网路吃瓜规律,这时候就是网友们集体反思,半夜睡到一半都得起来扇自己两个大逼兜。
至於第三步。
就是刚刚那一番话的绿茶式表演,趁热打铁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下来。
天下百姓对他这个皇帝……谁能不真正心悦诚服?
果然,就在说书的老者把朱允熥这最后一番话说了出来之后,人群之中也爆发出一阵空前高亢的呼喊声:“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