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方虽说放弃了攻城,却开始加强对金墉城的围困。
既然有近乎无穷的民力可以运用,张方自然不会令其閒置。他选择在西垒的基础上,沿著谷水金墉城的北面、西面,东面,再次堆砌土山。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是在墙角上堆土,而是在隔著金墉城数百步的距离,夯实起一座又一座独立的土山,土山高约三丈,然后在土山上建立楼牒,土山间扎下柵栏,渐渐將其连成一片。
这真是个规模宏大的工程,难度简直不亚於重建一座洛阳城,当土山上的城牒已经高耸过金墉城墙的时候,即使城內的守军也要为之惊嘆,將校们也从中察觉到巨大的威胁,开始商討新的御敌之策。
时间来到腊月,这一日,诸將校一起上城,冒著雪,观看城外西军的工事进展。
“这是要拉起一道铁环啊!”祖逖看著不远处熙熙攘攘的人群,审视著眼下围城的形势,对一旁的刘羡分析道:“看来,张方是继续要用他的老本领,要逼我们出城决战了。”
经歷了这么多战事后,大家都不难看出张方的想法,他这是想故技重施。此前司马乂之所以强攻西垒,便是由於四面退路都已为张方断绝。除去出城与张方决一死战之外,已经別无他法。而现在张方再次在金墉城四面立山,大概也是想要逼迫刘羡放弃城池,出城决战。
但此一时彼一时,情形已有所不同。在夺下成皋关后,公孙躬在北面的邙山上点品字形篝火,让城內的刘羡得知他们成功的消息,因此他並不慌张,安定人心道:“不急,我已经向河南行台求援,朱虚公他们必会来援。”
“问题在於,援军几时会来?”一旁的苟晞却並不乐观,他说:“城內的粮食最多足用到明年元月,若他们在此之前不来,我们恐怕就要断粮了。”
在张方烧毁洛阳的粮仓后,禁军身上携带的粮食就只够两个月饮食。大败以后,虽然军队大量减少,但又有相当难民涌入进来,使得粮食短缺並未得到缓解,最多还够城內的人吃四十日。
刘羡对此也心知肚明,他计算说:“我传信到许昌,大概需要三日,算行台点兵十日,行军十日,抵达偃师时,怎么也能剩下十余日,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便足够我们破城突围了。”
苟晞擦了擦衣袖上的雪,沉吟片刻,微微摇首道:“这不好说,若是朱虚公他们畏惧与张方作战呢?要知道眾意难违,当年孟津诸侯討伐董卓,不就是拖延了数月没有一次大战吗?朱虚公確实会派兵,但若是踟躇不前,那可就不好办了。”
这是极为消极的看法,但却不无道理,眾人闻言,都微微色变。但刘琨却在一旁正色道:“国家正直此危难之际,正是英雄用武之时,瞻前顾后,想要惜身,那不如回田里躬耕算了,还在洛阳干什么?”
隨后他又说:“若朱虚公真的会而不战,我亲自为前锋,为朝廷开一条道路!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
刘琨平日以清谈闻名,此时发此豪声,一旁的嵇绍讚嘆道:“洛中奕奕,庆孙越石,有此琼琚在前,我等也不能落后啊!”眾人也为之展顏,谈笑之中,原本有所低落的士气,此时也有所回升。
不过確实还是要想一个办法,不能全指望援军,也要给己方留一条退路。否则將主动权彻底让给他人之手,那也是不妥当的。
何攀思忖良久,终於对刘羡建言说:“太尉,依我之见,应当夜縋出城,袭取土山。”
这个建议颇有些大胆,毕竟此时好不容易才获得了片刻平静,袭取土山,未免有战败的可能。而眼下这个局势,任何兵力的损失,恐怕都是禁军不能承受的。故而刘羡问道:“西城公有何想法,不妨对我们这些晚辈多多指导。”
“呵呵,哪里称得上指教,不过是些许老教训罢了。”何攀摸著鬍子笑了笑,隨即说道:“方才诸位只看到了其一,没看到其二。张方这道连锁土山,確有逼迫我们出城决战之意,可这不过是第一层作用。可一旦我军不出战,他便能彻底封死,到那时候,即使东面援军前来,我军仓促不能响应,他大可以先击援军,再回头猛攻。”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何攀嘆了一口气,隨即说道:“当年陆抗在西陵,便是这么击败羊公(羊祜)的,当时我们只想著夺取西陵后,荆州可顺势全取,因此让步阐在城中固守,不要急著出城。结果被陆抗建立高围,各个击破,就吃了这么一个闷亏。早知如此,还不如让步阐率眾北走……”
他自知说远了,便又说回到现在的局势,总结道:“眼下张方之布局,颇类西陵。一旦令其修成重围,朝廷危矣!应当趁现在他尚未合围,不要吝惜兵力,夺取一两座土山作为缺口,这样进退可为。援军前来,可以呼应,援军不来,也尚有一搏的可能。”
眾人都点头称是,刘羡也同意他的看法,便將这项任务交给了刘义,他是张光的旧属,早年守北地郡就以果敢闻名。刘羡对他自也非常信任,就挑选出五百名勇士,由他带领出城,袭取东北角的两座土山。然后命张寔在城下接应,若刘义得手,张寔便作为后继,若刘义不得手,便接引其回城。
如此计议完毕,眾人就又散了。刘羡身为主帅,並没有就此离去,而是在金墉城的城楼上巡视,以此鼓舞军中士卒的士气,过了一会儿,他又走到望楼上,往下俯视不远处的难民与西人。
这时,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对刘羡道:“你竟然愿意杀回来,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刘羡回头看,发现是祖逖,笑言道:“怎么,不愿意看到我?”
祖逖径直走到他身边,趴在一旁的栏杆上,说道:“哈,怎么会?只是你不该回来,这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哦?”刘羡望著他,故作轻鬆地笑道:“你觉得我打不贏?”
“当然不是。”祖逖用手指敲击著栏杆,说道:“若世上的一切事情,只靠打仗就能定胜负的话,那很多事就简单了。”
祖逖说著,將目光投向刘羡,说道:“在军队中,大家或许服你,但是朝廷的那么多公卿,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你是罪魁祸首。”
刘羡没有立刻回话,但他当然知道祖逖的意思。
自从自己从政以来,一直和洛阳的许多人都过不去。先是得罪了贾謐和后党,后来又得罪了梁王司马肜,哦,还有孙秀和赵王党,后来当司隶校尉的时候,又得罪了西阳王等人。虽然刘羡以良好的政治声誉,获得了很多人的讚赏和敬畏,但真正愿意与他结为攻守同盟的人却不多。
而要论他们对刘羡的真正態度,或许都是在背后腹誹吧:说他是故作清高,表面上似乎孑然独立,实际上却精通政治投机,不过是个偽君子罢了。
但刘羡对此从来都是不屑一顾,旁人的话当然要听,但最后的决断始终是自己的。旁人不是自己,这里面的是是非非,旁人又怎能清楚呢?况且,他已经得到了另外一些人的认可,刘羡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有一统天下的梦想,但还没奢望过,能够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
故而刘羡道:“让他们说去吧,若他们真能说了算,局势也不至於走到今天。”
祖逖听到这个回答,不禁斜著眼看他:“你真不怕挨骂啊!你知不知道,他们说你想干什么吗?”
“说我什么?”
“说你这次回来,是想应那个太平真君的讖语!等张方一退,你就会效仿宣皇帝,篡夺朝中大权,再过几年,就会谋朝篡位!”
“宣皇帝?我?”刘羡用手指著自己,不可思议地复述了一遍,隨即哑然失笑了。他是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与司马懿相提並论。他隨即自嘲说:“我若能学得宣皇帝三分,早就和光同尘了,哪还至於挨他们骂啊!”
“哈哈哈,也是……”祖逖拍打著刘羡的肩膀,评价道:“怀冲你啊,你要是能收收你那性子,也不至於惹这么多麻烦。”
“我是什么性子?”
“当然是不嫌事大的性子。还记得我们那次去抢金谷园,你不声不响,直接去抢了位绝色回来,嚇了我们一跳。我和越石私下里都说,没看出来,怀冲你还是个色中饿鬼。”
说起少年时那次抢劫金谷园,刘羡的心中无比轻鬆,那似乎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但当时的一幕幕都还记得,大家的笑容也都非常清楚,让刘羡非常怀念。十七年了,原来已经是那么久远的事情了,久远到刘羡都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了。
此时天上还飘著霰雪,刘羡低下头,重新俯视著身下的洛阳土地,突然道:“士稚,我有句话想和你说。”
“嗯?”
“我已经想好了,这一仗打完,我就要离开洛阳。”
“……你要去哪?”
“我要去河东,然后去成都。”刘羡回过头,目光炯炯地看向老朋友,问道:“你愿跟我来吗?”
望楼里没有一丝风,在寂静里,仿佛可以听到雪落地的声音。身后是一层层的阶梯,眼前是无限广阔的苍穹,这里已是整个洛阳最高的地方,似乎从这里向空中一跃,便可以如雁鸟般飞入苍穹。
祖逖微微頷首,他已经完全明白了刘羡的意思。
“怎样?有你和我,还有越石在一起,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刘羡迫切地等待著祖逖的答案。
结果却让他失望了,祖逖摇了摇手,说道:“怀冲,我还是想留在朝廷里。”
“这是为何?”虽然料想过,祖逖可能会有这样一种回答,但刘羡还是颇为不甘,他並不觉得祖逖对朝廷有何留恋。
“当然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祖逖往后退了两步,反靠在一根樑柱上,继而仰著头望向天空,喃喃自语道:“怀冲,我在洛阳经营人脉十数载,期间数次背信弃义,可不是为了给人当臣子的。”
他隨即忿忿说道:“大丈夫在世,要当就当皇帝!像司马氏这等丑类,个个都想当皇帝,我莫非当不得吗?人生不过一梦,若不能得偿所愿,枉做世间英雄!”
最后他对刘羡道:“世上想做皇帝的不知有多少,可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皇帝,不仅仅是杀出来的,而且还是孤家寡人。虽然我们现在是朋友,可无论我和你各往何处,是同舟共济,或是分道扬鑣,最后都不会是朋友。既如此,何不乾脆分个高低呢?”
听到这里,刘羡不禁想到了司马乂。人们往往都不满於命运对於自己的安排,因此一次又一次地试图证明自己。其实大家都一样,最后对错只能由结果来评判。刘羡对此感到嘆惋,同时也惺惺相惜,自己和祖逖能成为这么久的朋友,或许就是因为这一份相同的骄傲吧。
“好吧!”刘羡故作豁达地说:“士稚,那祝你得偿所愿!”
他当然还是感到可惜,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吗?若不能得到朋友的支持,总还是感觉有不少缺憾。但刘羡並不是会为缺憾困扰太久的人,他手上的事情还有许多,若不能击败张方,一切都將无从说起,而面对张方这样的敌人,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刘羡也没有空閒去思虑其他了。
当夜,刘羡亲自在百尺楼上督战,眼看著刘义用竹筐縋下城楼,悄悄往土山的楼牒上摸进。张方的守卫很严,刘义刚刚摸上土山,便撞上了一队暗哨,双方当即展开一场廝杀。且西面的西人听闻动静,很快就派出一支骑兵,直向遇袭土山奔来。刘羡见状,立刻指挥张寔率军上前堵截,隨后自己又点了五百甲士,在后方进行接应。
这確是一场血战,双方的战损极为接近,派出的三千人中,在一两个时辰之后,就有近三分之一战死。但在刘义夺下相邻的两座土山后,防御渐成一体,箭士们居高临下地撒尿,以此嘲讽对方,令西人倍感耻辱又无可奈何。西人此时的箭矢將尽,而张方为保存实力,不愿意损失太多士卒,纵使心有不甘,但最后还是撤了军。
这是甲子年前的最后一场小战事,一次毫无特殊的黑夜过后,没有钟声,没有滴漏,甲子年(公年304元)悄然降临人间。(本章完)
既然有近乎无穷的民力可以运用,张方自然不会令其閒置。他选择在西垒的基础上,沿著谷水金墉城的北面、西面,东面,再次堆砌土山。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是在墙角上堆土,而是在隔著金墉城数百步的距离,夯实起一座又一座独立的土山,土山高约三丈,然后在土山上建立楼牒,土山间扎下柵栏,渐渐將其连成一片。
这真是个规模宏大的工程,难度简直不亚於重建一座洛阳城,当土山上的城牒已经高耸过金墉城墙的时候,即使城內的守军也要为之惊嘆,將校们也从中察觉到巨大的威胁,开始商討新的御敌之策。
时间来到腊月,这一日,诸將校一起上城,冒著雪,观看城外西军的工事进展。
“这是要拉起一道铁环啊!”祖逖看著不远处熙熙攘攘的人群,审视著眼下围城的形势,对一旁的刘羡分析道:“看来,张方是继续要用他的老本领,要逼我们出城决战了。”
经歷了这么多战事后,大家都不难看出张方的想法,他这是想故技重施。此前司马乂之所以强攻西垒,便是由於四面退路都已为张方断绝。除去出城与张方决一死战之外,已经別无他法。而现在张方再次在金墉城四面立山,大概也是想要逼迫刘羡放弃城池,出城决战。
但此一时彼一时,情形已有所不同。在夺下成皋关后,公孙躬在北面的邙山上点品字形篝火,让城內的刘羡得知他们成功的消息,因此他並不慌张,安定人心道:“不急,我已经向河南行台求援,朱虚公他们必会来援。”
“问题在於,援军几时会来?”一旁的苟晞却並不乐观,他说:“城內的粮食最多足用到明年元月,若他们在此之前不来,我们恐怕就要断粮了。”
在张方烧毁洛阳的粮仓后,禁军身上携带的粮食就只够两个月饮食。大败以后,虽然军队大量减少,但又有相当难民涌入进来,使得粮食短缺並未得到缓解,最多还够城內的人吃四十日。
刘羡对此也心知肚明,他计算说:“我传信到许昌,大概需要三日,算行台点兵十日,行军十日,抵达偃师时,怎么也能剩下十余日,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便足够我们破城突围了。”
苟晞擦了擦衣袖上的雪,沉吟片刻,微微摇首道:“这不好说,若是朱虚公他们畏惧与张方作战呢?要知道眾意难违,当年孟津诸侯討伐董卓,不就是拖延了数月没有一次大战吗?朱虚公確实会派兵,但若是踟躇不前,那可就不好办了。”
这是极为消极的看法,但却不无道理,眾人闻言,都微微色变。但刘琨却在一旁正色道:“国家正直此危难之际,正是英雄用武之时,瞻前顾后,想要惜身,那不如回田里躬耕算了,还在洛阳干什么?”
隨后他又说:“若朱虚公真的会而不战,我亲自为前锋,为朝廷开一条道路!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
刘琨平日以清谈闻名,此时发此豪声,一旁的嵇绍讚嘆道:“洛中奕奕,庆孙越石,有此琼琚在前,我等也不能落后啊!”眾人也为之展顏,谈笑之中,原本有所低落的士气,此时也有所回升。
不过確实还是要想一个办法,不能全指望援军,也要给己方留一条退路。否则將主动权彻底让给他人之手,那也是不妥当的。
何攀思忖良久,终於对刘羡建言说:“太尉,依我之见,应当夜縋出城,袭取土山。”
这个建议颇有些大胆,毕竟此时好不容易才获得了片刻平静,袭取土山,未免有战败的可能。而眼下这个局势,任何兵力的损失,恐怕都是禁军不能承受的。故而刘羡问道:“西城公有何想法,不妨对我们这些晚辈多多指导。”
“呵呵,哪里称得上指教,不过是些许老教训罢了。”何攀摸著鬍子笑了笑,隨即说道:“方才诸位只看到了其一,没看到其二。张方这道连锁土山,確有逼迫我们出城决战之意,可这不过是第一层作用。可一旦我军不出战,他便能彻底封死,到那时候,即使东面援军前来,我军仓促不能响应,他大可以先击援军,再回头猛攻。”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何攀嘆了一口气,隨即说道:“当年陆抗在西陵,便是这么击败羊公(羊祜)的,当时我们只想著夺取西陵后,荆州可顺势全取,因此让步阐在城中固守,不要急著出城。结果被陆抗建立高围,各个击破,就吃了这么一个闷亏。早知如此,还不如让步阐率眾北走……”
他自知说远了,便又说回到现在的局势,总结道:“眼下张方之布局,颇类西陵。一旦令其修成重围,朝廷危矣!应当趁现在他尚未合围,不要吝惜兵力,夺取一两座土山作为缺口,这样进退可为。援军前来,可以呼应,援军不来,也尚有一搏的可能。”
眾人都点头称是,刘羡也同意他的看法,便將这项任务交给了刘义,他是张光的旧属,早年守北地郡就以果敢闻名。刘羡对他自也非常信任,就挑选出五百名勇士,由他带领出城,袭取东北角的两座土山。然后命张寔在城下接应,若刘义得手,张寔便作为后继,若刘义不得手,便接引其回城。
如此计议完毕,眾人就又散了。刘羡身为主帅,並没有就此离去,而是在金墉城的城楼上巡视,以此鼓舞军中士卒的士气,过了一会儿,他又走到望楼上,往下俯视不远处的难民与西人。
这时,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对刘羡道:“你竟然愿意杀回来,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刘羡回头看,发现是祖逖,笑言道:“怎么,不愿意看到我?”
祖逖径直走到他身边,趴在一旁的栏杆上,说道:“哈,怎么会?只是你不该回来,这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哦?”刘羡望著他,故作轻鬆地笑道:“你觉得我打不贏?”
“当然不是。”祖逖用手指敲击著栏杆,说道:“若世上的一切事情,只靠打仗就能定胜负的话,那很多事就简单了。”
祖逖说著,將目光投向刘羡,说道:“在军队中,大家或许服你,但是朝廷的那么多公卿,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你是罪魁祸首。”
刘羡没有立刻回话,但他当然知道祖逖的意思。
自从自己从政以来,一直和洛阳的许多人都过不去。先是得罪了贾謐和后党,后来又得罪了梁王司马肜,哦,还有孙秀和赵王党,后来当司隶校尉的时候,又得罪了西阳王等人。虽然刘羡以良好的政治声誉,获得了很多人的讚赏和敬畏,但真正愿意与他结为攻守同盟的人却不多。
而要论他们对刘羡的真正態度,或许都是在背后腹誹吧:说他是故作清高,表面上似乎孑然独立,实际上却精通政治投机,不过是个偽君子罢了。
但刘羡对此从来都是不屑一顾,旁人的话当然要听,但最后的决断始终是自己的。旁人不是自己,这里面的是是非非,旁人又怎能清楚呢?况且,他已经得到了另外一些人的认可,刘羡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有一统天下的梦想,但还没奢望过,能够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
故而刘羡道:“让他们说去吧,若他们真能说了算,局势也不至於走到今天。”
祖逖听到这个回答,不禁斜著眼看他:“你真不怕挨骂啊!你知不知道,他们说你想干什么吗?”
“说我什么?”
“说你这次回来,是想应那个太平真君的讖语!等张方一退,你就会效仿宣皇帝,篡夺朝中大权,再过几年,就会谋朝篡位!”
“宣皇帝?我?”刘羡用手指著自己,不可思议地复述了一遍,隨即哑然失笑了。他是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与司马懿相提並论。他隨即自嘲说:“我若能学得宣皇帝三分,早就和光同尘了,哪还至於挨他们骂啊!”
“哈哈哈,也是……”祖逖拍打著刘羡的肩膀,评价道:“怀冲你啊,你要是能收收你那性子,也不至於惹这么多麻烦。”
“我是什么性子?”
“当然是不嫌事大的性子。还记得我们那次去抢金谷园,你不声不响,直接去抢了位绝色回来,嚇了我们一跳。我和越石私下里都说,没看出来,怀冲你还是个色中饿鬼。”
说起少年时那次抢劫金谷园,刘羡的心中无比轻鬆,那似乎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但当时的一幕幕都还记得,大家的笑容也都非常清楚,让刘羡非常怀念。十七年了,原来已经是那么久远的事情了,久远到刘羡都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了。
此时天上还飘著霰雪,刘羡低下头,重新俯视著身下的洛阳土地,突然道:“士稚,我有句话想和你说。”
“嗯?”
“我已经想好了,这一仗打完,我就要离开洛阳。”
“……你要去哪?”
“我要去河东,然后去成都。”刘羡回过头,目光炯炯地看向老朋友,问道:“你愿跟我来吗?”
望楼里没有一丝风,在寂静里,仿佛可以听到雪落地的声音。身后是一层层的阶梯,眼前是无限广阔的苍穹,这里已是整个洛阳最高的地方,似乎从这里向空中一跃,便可以如雁鸟般飞入苍穹。
祖逖微微頷首,他已经完全明白了刘羡的意思。
“怎样?有你和我,还有越石在一起,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刘羡迫切地等待著祖逖的答案。
结果却让他失望了,祖逖摇了摇手,说道:“怀冲,我还是想留在朝廷里。”
“这是为何?”虽然料想过,祖逖可能会有这样一种回答,但刘羡还是颇为不甘,他並不觉得祖逖对朝廷有何留恋。
“当然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祖逖往后退了两步,反靠在一根樑柱上,继而仰著头望向天空,喃喃自语道:“怀冲,我在洛阳经营人脉十数载,期间数次背信弃义,可不是为了给人当臣子的。”
他隨即忿忿说道:“大丈夫在世,要当就当皇帝!像司马氏这等丑类,个个都想当皇帝,我莫非当不得吗?人生不过一梦,若不能得偿所愿,枉做世间英雄!”
最后他对刘羡道:“世上想做皇帝的不知有多少,可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皇帝,不仅仅是杀出来的,而且还是孤家寡人。虽然我们现在是朋友,可无论我和你各往何处,是同舟共济,或是分道扬鑣,最后都不会是朋友。既如此,何不乾脆分个高低呢?”
听到这里,刘羡不禁想到了司马乂。人们往往都不满於命运对於自己的安排,因此一次又一次地试图证明自己。其实大家都一样,最后对错只能由结果来评判。刘羡对此感到嘆惋,同时也惺惺相惜,自己和祖逖能成为这么久的朋友,或许就是因为这一份相同的骄傲吧。
“好吧!”刘羡故作豁达地说:“士稚,那祝你得偿所愿!”
他当然还是感到可惜,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吗?若不能得到朋友的支持,总还是感觉有不少缺憾。但刘羡並不是会为缺憾困扰太久的人,他手上的事情还有许多,若不能击败张方,一切都將无从说起,而面对张方这样的敌人,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刘羡也没有空閒去思虑其他了。
当夜,刘羡亲自在百尺楼上督战,眼看著刘义用竹筐縋下城楼,悄悄往土山的楼牒上摸进。张方的守卫很严,刘义刚刚摸上土山,便撞上了一队暗哨,双方当即展开一场廝杀。且西面的西人听闻动静,很快就派出一支骑兵,直向遇袭土山奔来。刘羡见状,立刻指挥张寔率军上前堵截,隨后自己又点了五百甲士,在后方进行接应。
这確是一场血战,双方的战损极为接近,派出的三千人中,在一两个时辰之后,就有近三分之一战死。但在刘义夺下相邻的两座土山后,防御渐成一体,箭士们居高临下地撒尿,以此嘲讽对方,令西人倍感耻辱又无可奈何。西人此时的箭矢將尽,而张方为保存实力,不愿意损失太多士卒,纵使心有不甘,但最后还是撤了军。
这是甲子年前的最后一场小战事,一次毫无特殊的黑夜过后,没有钟声,没有滴漏,甲子年(公年304元)悄然降临人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