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和往回走的路,是从北面的邙山山脉中悄悄潜行,在密林中,他要穿梭首阳山、下岭与凤凰山,从一条接着冰的小溪遛下山,然后突破西军的封锁,再返回金墉城。
邙山笼罩在茫茫的黑暗与寂静之中。天空中浓云低垂,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只能看见远处西人们依稀的篝火,在北风中静静地摇晃着。孟和绕着这些火光,从邙山的山阴处摸索,可以看到,北面的大河仍然是一块凝固的河冰,芦苇们仍然无垠浩荡,在风中发出哗哗的声响,间或能听见山间一两声寒鸦的嚎叫。
渐渐地,浓云的昏蓝颜色显示出来了,又到了白昼。山间的冰淞仿佛开出了无数梨,孟和低着头从中穿梭,由于是来时路,他走得比上次快不少,在当天下午的时候,就差不多能看见西军的土山了,而在土山外,可以看到星散四周的聚落,那都是被强迫着不能离开又无家可归的难民。
孟和并没有急于下山,他先是收集了一番山中的落叶和枯枝,堆成一团,然后把随身带的干粮,和着雪吃完了,再次等到日色昏冥,他取出火折,将枯叶堆点燃。火焰噌得腾起后,孟和立刻摸爬到远处的一个角落,眼看着火柱冉冉而起,以此来向城中报信,他已经回来了。
等一些西人看见烟柱,往这边靠的时候,孟和又绕了一个圈子,偷偷摸到一个难民的聚落。此时难民的聚落已经成为地狱所在,征西军司只给那些有能力劳作的人发粮,致使许多人已经断了炊,而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于是一些人就开始吃土,另一部份则割死人肉吃,地面上四处都是惨白的白骨,夜里甚至会冒出绿色的鬼火。
孟和此时怀里揣着一包盐,他便拿盐用作筹码,找人给自己引路,希望能混在劳作的难民里,借着修缮土山为借口,重新逃回到金墉城内。
现在盐在难民中比金子还金贵,孟和一拿出来,又表明了自己在朝廷的身份,很快就得到了难民的帮助。在一个老里长的帮助下,他与三十多人聚在一起,以搬运建材为名往土山中靠拢。
不意一伙人扛着松木往里走的时候,路遇一小队巡逻的西人。巡队中有两名骑马的骑士,其中一人在与孟和擦肩而过的时候,似乎感觉到有点不大对劲,他便又策马折回来,令难民们停下,然后用马鞭指着孟和问:“喂,你是哪里来的?”
很快其余人也聚拢过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孟和心中大为紧张,但面色上还是装作农民一样畏缩,磕磕绊绊地回答道:“小人是……是……东因亭的百姓,叫孟伯根。”
那骑士翻身从马上下来,从上到下扫视了孟和一遍,冷笑道:“就凭你,也想瞒过我魏该?想也别想!说!是哪里来的间谍!”
另一名身着明光铠的骑士坐在马上,也徐徐说道:“不想吃苦头的话,还是老实交代吧。”
说罢,旁边的五六名士卒就已经靠了过来,作势要将他捉拿。孟和虽不知哪里出了破绽,但这个时候也等不了了,直接从怀里掏出匕首,对着那身着明光铠的骑士刺过去。那人非常灵活地勒马,闪到了一边,魏该则眼疾手快,从后面冲上来,用马鞭抽向孟和的脚踝,孟和一个吃痛,顿时扑倒在地。
侍卫们趁机一拥而上,眨眼间,就把孟和五大绑,抓了起来。
“你这蠢材!居然还敢行刺,我们民夫平常腰间绳索绑久了,衣服都有勒痕,你这临时装样子的,你以为我看不出来?”魏该得意洋洋地晃着肩膀,转头问另一边的骑士道:“叔父,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将兵都尉魏浚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瞥了孟和一会,才开口问他道:“说吧,你是何人派来?去城内作甚?”
孟和毫无惧色,缓缓说道:“我乃大晋上谷郡公之子,太尉府门令史孟和,奉命出城勘察。”
魏浚听说他是孟观之子,神色先是一怔,随后又笑道:“奉命勘察?就你一个人?莫非太尉要害你不成?”
“一个人又怎么了?古往今来做大事的,从来不需要许多人。”孟和立直身子,正色道:“确是太尉命我出城,并非诳言。我只是与援军将领熟识,奉命前去与城外的援军联系罢了。”
“喔?刚刚在外点火的就是你?”魏浚面色凝重,俯下身子逼问,他说:“前天邙山上也有人点火示意,应该也是你吧!”
“是我。”
“这么说,你已经和援军联系上了?他们何时准备主攻?”
好敏锐的反应!孟和看着魏浚,不禁吃了一惊,但很快便摇头说:“我只是去了解情况,并不知道什么主攻不主攻。”
“不可能!”魏浚断然道:“往来一趟多不容易,怎么可能不给你透底!”
魏该在一旁对孟和威胁道:“你最好还是说出来,你要是不说,我就只好把你送给我们元帅手里了!我们元帅最好吃人,你也不想变为盘中餐吧!”
孟和听到这里,也不禁畏惧地抖了抖,但还是挺足了胸膛说:“你当人人都是你们这种助纣为虐的小人吗?”
这下也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了,魏浚魏该当即把孟和压到征西军司帅帐所在,向张方汇报此事。
他们抵达帅帐时,张方、吕朗、马瞻等人皆在讨论东面援军的应对策略,听到抓到了孟观的儿子,张方还特地打量了两眼,说:“我在五年前见过孟元帅,确实和他有几分相似。”
孟和这还是第一次看见张方,他眼见这个人五大三粗,却长着一双极为精明的眼睛,看上去并不可怕,言语间,甚至有几分平易近人。但一想到他就是毁灭洛阳的罪魁祸首,孟和心中就愤恨不已,只是没了匕首,无法杀人,只好默不作声。
张方也不在乎孟和的沉默,先是命人将他松绑,继而又盘腿说道:“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我也不为难你。只要你向我透个底,东面来了多少人,打算何日发起总攻,打哪里,我就可以给你升官加爵。若你不听我的,我也给你一个体面,不折磨你,就送你一个腰斩吧。”
孟和先是低头不语,过了好一会儿,说道:“我愿意说。”然后他接着道:“城东来了二十万大军,兖州八万,豫州六万,青州六万,他们将于十日后进攻首阳山。”
张方闻言大笑,他指着孟和,对一旁的郅辅道:“哈哈哈,这小儿当我听不出真话假话哩!张口就胡吹,还二十万,河北现在都拿不出这么多人!”
说到这,他扔给魏该一把小刀,笑道:“切他一根指头,让他知道说谎的教训。”
魏该自是毫不迟疑,一挥就切断了孟和的右手小指。孟和顿时惨叫出声,他跪到在地上,捂着流血的右掌连声道:“我说,我说。”立刻就把自己这几日的所见所闻,竹筒倒豆子般说了出来。
张方自是得意不已,他拍着手,对下属们感慨道:“现在的小子啊!就是自以为了不起,不知道被刀割有多痛,总是要挨这么一刀,才知道后悔。”
他随即对着魏浚挥手道:“一会儿你带他到城下,让他对城上喊话,就说:‘刘暾进攻屡战屡败,已经撤军了!成都王那边得闻西军取胜,也派来了十万兵来帮助西军!现在朝廷已经走投无路了,还请早日杀了刘羡请降!’哈,这些人绝了待援的念头,我看他们还能撑多久!”
接着转头对孟和说:“你若是如约说话,我还是上禀我王,给你荣华富贵,你要是还耍样,那就不是一刀的事情了!知道吗?”
他见孟和留着眼泪频频点头,捂着肚子笑道:“小子知道厉害了!”
于是魏浚给孟和简单的包扎了一下,一行人出了营,押送孟和到金墉城东面。魏该亲自提着刀,押着反系双手的孟和,魏浚则带着几个人在后面看着。他们知道金墉城内有神射手,因此站得稍微远些,还刻意用布巾遮住了脸。
魏该推了孟和一把,提醒他道:“记住元帅的话,快点说吧!喊完了,我们也好早点回去!”
而孟和一个踉跄后,点点头,站直身子清清嗓子,然后抬起头,冲着金墉城大喊道:“今夜的守将应该是张都尉吧!快来现身听我说话。我是太尉手下的门令史孟和,我有一些口信要带!”他的嗓子有点疼,但声音还是很大。
很快,城上有一个士卒就探出头来,有些莫名其妙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真是太尉的人吗?怎么突然出城去了?有何凭证啊?”
“叫张将军来吧,我是上谷郡公之子,城内七品以上的官员,就没有不认识我的!”
过了一会儿,负责此段的张寔就到了,他带着兜鍪探头,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会儿,也吃了一惊,说:“这不是孟三郎吗?有什么话就快说吧!”
此时此刻,魏该站在孟和身边,急忙斜过头盯着他,手中的刀锋寒芒阵阵。孟和强忍住内心的恐惧与肉体的痛楚,深吸了一口气,大声喊道:“张将军,大都督和豫章王的军队已经到了偃师,四日后就要总攻了!好日子就要到了!请大家不要垂头丧气,一定要勉力守城。我……”
话说至此,孟和身边的魏该,可谓是既惊且怒,在不远处观看的魏浚也感到愕然。不等他说完,魏该一把拽住孟和的衣领,恶狠狠地叫道:“小子你居然敢玩样!”就用刀环猛击他的嘴,怒喝道:“牧猪奴!你信不信我把你的牙全拔了!叫你张口乱说!”
孟和牙齿直接被打掉了几颗,血流满口,言语已经十分虚弱,可仍竭尽全力,断断续续地向天空高喊道:“我虽不幸被俘,可一想到能碎身报国!就欢喜异常!绝不后悔!”说话间,嘴角流出的鲜血滴洒到地上,将身下的冰雪都染红了。
城头人完全懂了,士卒们又是高兴又是难过,先是一阵欢声雷动,但很快又停下来,有人哽咽着喊道:“孟三郎保重!你的心意,我们都明白了!”
魏该见状,自知办砸了张方的差事,真是暴怒不已,一脚踹倒孟和,抡起环首刀就要一刀劈死他。后面的魏浚眼疾手快,一把攥住他的手腕,对周围人说道:“这是元帅的命令,该由元帅来处置,我们不要越俎代庖。”
然后一行人气呼呼地把孟和带了回去,张方得知孟和并没有按自己计划的来通报,心情大坏,拍着桌子说:“我这时候刚好有些饿了,不妨就把这个人煮了吧!”
魏浚又出言劝阻道:“元帅,他到底是上谷郡公的儿子。当年上谷郡公率军平定齐万年,是我们所有关中人的大恩人,关中至今尚有他的生祠,若是今日您这么虐杀他,恐怕军心大坏啊!”
张方在军中一言堂惯了,不料今日居然有人顶撞他,颇有些意外,但魏浚确实是军中难得的几个将才之一,做事严谨,并不需要他多操心,就能完成任务。张方想了想,这本来也是他抓的俘虏,就决定卖他这个面子,继而眯着眼睛问道:“那按照你的意见,应该怎么处理?”
“找个地方悄悄杀了,不要让旁人知道,留他个全尸吧!”魏浚其实心里也有些打鼓,但还是强撑着说道:“元帅,打完这一仗,总归是要治天下的!还是为我王多想想吧!”
张方望着魏浚,看他抬出了司马颙做大旗,也不太好驳他面子,脑子里飞快地琢磨了一番,觉得确实也是这么个道理,最终就点头说:“好吧,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然后又指定了一个使者说:“你去监督行刑。”
于是一行人又匆匆地拖了孟和出来,往北一直走,走到一个周遭都没有人,黑漆漆的地方,魏浚说:“就是这儿吧,我来亲自砍这一刀。”
抽刀后,魏浚一脚伸在孟和的背部,把他踩踏在地,又道:“小子,你是个有胆识的人,我很欣赏你,临死前有没有什么话说。”
孟和吐了一口血唾沫,挺着牙关说:“要杀就杀!哪有这么多话说!”
说罢,他感受到刀刃挨了一下自己的脖颈,然后很快地离开,接着是一道极为锐利的破空声。在这一瞬间,孟和闭上眼睛等死,或者说,他感觉自己已经死去了。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一瞬间过后,惨叫声竟然出自自己身后,而不是由自己发出的。
他惊讶地睁开眼往后看,发现背后的人也都瞪大了眼,不可思议地盯着自己,不对,是魏浚。只见他一刀砍在了监刑官的脖子上,监刑官嗬嗬出声,捂着脖子不知所措,紧接着就跌倒在地,鲜血从指缝间不可抑制地流洒在地上,很快就死了。
魏浚接下来解开孟和的绳索,对他道:“孟君真是义士啊!即使上天有知,恐也不肯加害,我又怎能杀之!”
孟和还没从大悲大喜的惊吓中回复过来,看着魏浚,口中嘟囔道:“你……你……”
魏浚收刀入鞘,感慨道:“这些日子我助纣为虐,眼看张方害了这么多百姓,心里本就不安,如今刘公和孟君都在朝廷,还愿意舍生取义,我深受感动,一边有这样的义士,谁胜谁负,还重要吗?对错已经分明了。”
他又从怀中掏出自己的印绶,递给孟和道:“这个征西军司的官,我也不想当了,孟君拿着我的印玺,可以闯过所有关卡,赶紧入城通报消息去吧。”
“那你怎么办呢?”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几乎令孟和不敢相信,但等缓过来后,他生出一种感动,以致于忘记了自己被对方切去了小指,还打掉了几颗牙齿,反而像知己一般地关怀问道。
“我打算带着我的亲信族人,到终南山隐居。张方和河间王如此暴虐,他们的日子长不了的,到时候有了明君,我就再出来做官。”
魏浚叹了口气,又笑着鼓励孟和道:“孟君多保重吧,说不定我们有缘分,以后在关中还能再见呢!”
说罢,他一拱手,说了声“珍重”,然后就强拉着一旁愕然的魏该等亲信,策马往西边阴影中去了。(本章完)
邙山笼罩在茫茫的黑暗与寂静之中。天空中浓云低垂,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只能看见远处西人们依稀的篝火,在北风中静静地摇晃着。孟和绕着这些火光,从邙山的山阴处摸索,可以看到,北面的大河仍然是一块凝固的河冰,芦苇们仍然无垠浩荡,在风中发出哗哗的声响,间或能听见山间一两声寒鸦的嚎叫。
渐渐地,浓云的昏蓝颜色显示出来了,又到了白昼。山间的冰淞仿佛开出了无数梨,孟和低着头从中穿梭,由于是来时路,他走得比上次快不少,在当天下午的时候,就差不多能看见西军的土山了,而在土山外,可以看到星散四周的聚落,那都是被强迫着不能离开又无家可归的难民。
孟和并没有急于下山,他先是收集了一番山中的落叶和枯枝,堆成一团,然后把随身带的干粮,和着雪吃完了,再次等到日色昏冥,他取出火折,将枯叶堆点燃。火焰噌得腾起后,孟和立刻摸爬到远处的一个角落,眼看着火柱冉冉而起,以此来向城中报信,他已经回来了。
等一些西人看见烟柱,往这边靠的时候,孟和又绕了一个圈子,偷偷摸到一个难民的聚落。此时难民的聚落已经成为地狱所在,征西军司只给那些有能力劳作的人发粮,致使许多人已经断了炊,而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于是一些人就开始吃土,另一部份则割死人肉吃,地面上四处都是惨白的白骨,夜里甚至会冒出绿色的鬼火。
孟和此时怀里揣着一包盐,他便拿盐用作筹码,找人给自己引路,希望能混在劳作的难民里,借着修缮土山为借口,重新逃回到金墉城内。
现在盐在难民中比金子还金贵,孟和一拿出来,又表明了自己在朝廷的身份,很快就得到了难民的帮助。在一个老里长的帮助下,他与三十多人聚在一起,以搬运建材为名往土山中靠拢。
不意一伙人扛着松木往里走的时候,路遇一小队巡逻的西人。巡队中有两名骑马的骑士,其中一人在与孟和擦肩而过的时候,似乎感觉到有点不大对劲,他便又策马折回来,令难民们停下,然后用马鞭指着孟和问:“喂,你是哪里来的?”
很快其余人也聚拢过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孟和心中大为紧张,但面色上还是装作农民一样畏缩,磕磕绊绊地回答道:“小人是……是……东因亭的百姓,叫孟伯根。”
那骑士翻身从马上下来,从上到下扫视了孟和一遍,冷笑道:“就凭你,也想瞒过我魏该?想也别想!说!是哪里来的间谍!”
另一名身着明光铠的骑士坐在马上,也徐徐说道:“不想吃苦头的话,还是老实交代吧。”
说罢,旁边的五六名士卒就已经靠了过来,作势要将他捉拿。孟和虽不知哪里出了破绽,但这个时候也等不了了,直接从怀里掏出匕首,对着那身着明光铠的骑士刺过去。那人非常灵活地勒马,闪到了一边,魏该则眼疾手快,从后面冲上来,用马鞭抽向孟和的脚踝,孟和一个吃痛,顿时扑倒在地。
侍卫们趁机一拥而上,眨眼间,就把孟和五大绑,抓了起来。
“你这蠢材!居然还敢行刺,我们民夫平常腰间绳索绑久了,衣服都有勒痕,你这临时装样子的,你以为我看不出来?”魏该得意洋洋地晃着肩膀,转头问另一边的骑士道:“叔父,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将兵都尉魏浚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瞥了孟和一会,才开口问他道:“说吧,你是何人派来?去城内作甚?”
孟和毫无惧色,缓缓说道:“我乃大晋上谷郡公之子,太尉府门令史孟和,奉命出城勘察。”
魏浚听说他是孟观之子,神色先是一怔,随后又笑道:“奉命勘察?就你一个人?莫非太尉要害你不成?”
“一个人又怎么了?古往今来做大事的,从来不需要许多人。”孟和立直身子,正色道:“确是太尉命我出城,并非诳言。我只是与援军将领熟识,奉命前去与城外的援军联系罢了。”
“喔?刚刚在外点火的就是你?”魏浚面色凝重,俯下身子逼问,他说:“前天邙山上也有人点火示意,应该也是你吧!”
“是我。”
“这么说,你已经和援军联系上了?他们何时准备主攻?”
好敏锐的反应!孟和看着魏浚,不禁吃了一惊,但很快便摇头说:“我只是去了解情况,并不知道什么主攻不主攻。”
“不可能!”魏浚断然道:“往来一趟多不容易,怎么可能不给你透底!”
魏该在一旁对孟和威胁道:“你最好还是说出来,你要是不说,我就只好把你送给我们元帅手里了!我们元帅最好吃人,你也不想变为盘中餐吧!”
孟和听到这里,也不禁畏惧地抖了抖,但还是挺足了胸膛说:“你当人人都是你们这种助纣为虐的小人吗?”
这下也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了,魏浚魏该当即把孟和压到征西军司帅帐所在,向张方汇报此事。
他们抵达帅帐时,张方、吕朗、马瞻等人皆在讨论东面援军的应对策略,听到抓到了孟观的儿子,张方还特地打量了两眼,说:“我在五年前见过孟元帅,确实和他有几分相似。”
孟和这还是第一次看见张方,他眼见这个人五大三粗,却长着一双极为精明的眼睛,看上去并不可怕,言语间,甚至有几分平易近人。但一想到他就是毁灭洛阳的罪魁祸首,孟和心中就愤恨不已,只是没了匕首,无法杀人,只好默不作声。
张方也不在乎孟和的沉默,先是命人将他松绑,继而又盘腿说道:“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我也不为难你。只要你向我透个底,东面来了多少人,打算何日发起总攻,打哪里,我就可以给你升官加爵。若你不听我的,我也给你一个体面,不折磨你,就送你一个腰斩吧。”
孟和先是低头不语,过了好一会儿,说道:“我愿意说。”然后他接着道:“城东来了二十万大军,兖州八万,豫州六万,青州六万,他们将于十日后进攻首阳山。”
张方闻言大笑,他指着孟和,对一旁的郅辅道:“哈哈哈,这小儿当我听不出真话假话哩!张口就胡吹,还二十万,河北现在都拿不出这么多人!”
说到这,他扔给魏该一把小刀,笑道:“切他一根指头,让他知道说谎的教训。”
魏该自是毫不迟疑,一挥就切断了孟和的右手小指。孟和顿时惨叫出声,他跪到在地上,捂着流血的右掌连声道:“我说,我说。”立刻就把自己这几日的所见所闻,竹筒倒豆子般说了出来。
张方自是得意不已,他拍着手,对下属们感慨道:“现在的小子啊!就是自以为了不起,不知道被刀割有多痛,总是要挨这么一刀,才知道后悔。”
他随即对着魏浚挥手道:“一会儿你带他到城下,让他对城上喊话,就说:‘刘暾进攻屡战屡败,已经撤军了!成都王那边得闻西军取胜,也派来了十万兵来帮助西军!现在朝廷已经走投无路了,还请早日杀了刘羡请降!’哈,这些人绝了待援的念头,我看他们还能撑多久!”
接着转头对孟和说:“你若是如约说话,我还是上禀我王,给你荣华富贵,你要是还耍样,那就不是一刀的事情了!知道吗?”
他见孟和留着眼泪频频点头,捂着肚子笑道:“小子知道厉害了!”
于是魏浚给孟和简单的包扎了一下,一行人出了营,押送孟和到金墉城东面。魏该亲自提着刀,押着反系双手的孟和,魏浚则带着几个人在后面看着。他们知道金墉城内有神射手,因此站得稍微远些,还刻意用布巾遮住了脸。
魏该推了孟和一把,提醒他道:“记住元帅的话,快点说吧!喊完了,我们也好早点回去!”
而孟和一个踉跄后,点点头,站直身子清清嗓子,然后抬起头,冲着金墉城大喊道:“今夜的守将应该是张都尉吧!快来现身听我说话。我是太尉手下的门令史孟和,我有一些口信要带!”他的嗓子有点疼,但声音还是很大。
很快,城上有一个士卒就探出头来,有些莫名其妙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真是太尉的人吗?怎么突然出城去了?有何凭证啊?”
“叫张将军来吧,我是上谷郡公之子,城内七品以上的官员,就没有不认识我的!”
过了一会儿,负责此段的张寔就到了,他带着兜鍪探头,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会儿,也吃了一惊,说:“这不是孟三郎吗?有什么话就快说吧!”
此时此刻,魏该站在孟和身边,急忙斜过头盯着他,手中的刀锋寒芒阵阵。孟和强忍住内心的恐惧与肉体的痛楚,深吸了一口气,大声喊道:“张将军,大都督和豫章王的军队已经到了偃师,四日后就要总攻了!好日子就要到了!请大家不要垂头丧气,一定要勉力守城。我……”
话说至此,孟和身边的魏该,可谓是既惊且怒,在不远处观看的魏浚也感到愕然。不等他说完,魏该一把拽住孟和的衣领,恶狠狠地叫道:“小子你居然敢玩样!”就用刀环猛击他的嘴,怒喝道:“牧猪奴!你信不信我把你的牙全拔了!叫你张口乱说!”
孟和牙齿直接被打掉了几颗,血流满口,言语已经十分虚弱,可仍竭尽全力,断断续续地向天空高喊道:“我虽不幸被俘,可一想到能碎身报国!就欢喜异常!绝不后悔!”说话间,嘴角流出的鲜血滴洒到地上,将身下的冰雪都染红了。
城头人完全懂了,士卒们又是高兴又是难过,先是一阵欢声雷动,但很快又停下来,有人哽咽着喊道:“孟三郎保重!你的心意,我们都明白了!”
魏该见状,自知办砸了张方的差事,真是暴怒不已,一脚踹倒孟和,抡起环首刀就要一刀劈死他。后面的魏浚眼疾手快,一把攥住他的手腕,对周围人说道:“这是元帅的命令,该由元帅来处置,我们不要越俎代庖。”
然后一行人气呼呼地把孟和带了回去,张方得知孟和并没有按自己计划的来通报,心情大坏,拍着桌子说:“我这时候刚好有些饿了,不妨就把这个人煮了吧!”
魏浚又出言劝阻道:“元帅,他到底是上谷郡公的儿子。当年上谷郡公率军平定齐万年,是我们所有关中人的大恩人,关中至今尚有他的生祠,若是今日您这么虐杀他,恐怕军心大坏啊!”
张方在军中一言堂惯了,不料今日居然有人顶撞他,颇有些意外,但魏浚确实是军中难得的几个将才之一,做事严谨,并不需要他多操心,就能完成任务。张方想了想,这本来也是他抓的俘虏,就决定卖他这个面子,继而眯着眼睛问道:“那按照你的意见,应该怎么处理?”
“找个地方悄悄杀了,不要让旁人知道,留他个全尸吧!”魏浚其实心里也有些打鼓,但还是强撑着说道:“元帅,打完这一仗,总归是要治天下的!还是为我王多想想吧!”
张方望着魏浚,看他抬出了司马颙做大旗,也不太好驳他面子,脑子里飞快地琢磨了一番,觉得确实也是这么个道理,最终就点头说:“好吧,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然后又指定了一个使者说:“你去监督行刑。”
于是一行人又匆匆地拖了孟和出来,往北一直走,走到一个周遭都没有人,黑漆漆的地方,魏浚说:“就是这儿吧,我来亲自砍这一刀。”
抽刀后,魏浚一脚伸在孟和的背部,把他踩踏在地,又道:“小子,你是个有胆识的人,我很欣赏你,临死前有没有什么话说。”
孟和吐了一口血唾沫,挺着牙关说:“要杀就杀!哪有这么多话说!”
说罢,他感受到刀刃挨了一下自己的脖颈,然后很快地离开,接着是一道极为锐利的破空声。在这一瞬间,孟和闭上眼睛等死,或者说,他感觉自己已经死去了。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一瞬间过后,惨叫声竟然出自自己身后,而不是由自己发出的。
他惊讶地睁开眼往后看,发现背后的人也都瞪大了眼,不可思议地盯着自己,不对,是魏浚。只见他一刀砍在了监刑官的脖子上,监刑官嗬嗬出声,捂着脖子不知所措,紧接着就跌倒在地,鲜血从指缝间不可抑制地流洒在地上,很快就死了。
魏浚接下来解开孟和的绳索,对他道:“孟君真是义士啊!即使上天有知,恐也不肯加害,我又怎能杀之!”
孟和还没从大悲大喜的惊吓中回复过来,看着魏浚,口中嘟囔道:“你……你……”
魏浚收刀入鞘,感慨道:“这些日子我助纣为虐,眼看张方害了这么多百姓,心里本就不安,如今刘公和孟君都在朝廷,还愿意舍生取义,我深受感动,一边有这样的义士,谁胜谁负,还重要吗?对错已经分明了。”
他又从怀中掏出自己的印绶,递给孟和道:“这个征西军司的官,我也不想当了,孟君拿着我的印玺,可以闯过所有关卡,赶紧入城通报消息去吧。”
“那你怎么办呢?”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几乎令孟和不敢相信,但等缓过来后,他生出一种感动,以致于忘记了自己被对方切去了小指,还打掉了几颗牙齿,反而像知己一般地关怀问道。
“我打算带着我的亲信族人,到终南山隐居。张方和河间王如此暴虐,他们的日子长不了的,到时候有了明君,我就再出来做官。”
魏浚叹了口气,又笑着鼓励孟和道:“孟君多保重吧,说不定我们有缘分,以后在关中还能再见呢!”
说罢,他一拱手,说了声“珍重”,然后就强拉着一旁愕然的魏该等亲信,策马往西边阴影中去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