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只能赢
“无非一点牢骚罢了,何必当真。”
感觉气氛不对,陶升连忙打起圆场,岔开了话题。
翟文经过提醒,毕竟看重人家的背景,知道自己得罪不起,于是态度稍缓。
王信不以为意。
他们是张文锦派来,不光告诉王信粮草的情况,还有就是从王信口中得知小黄河一带的情况,王信说起正事。
小黄河是必争之地。
近一点的前明历史,大名鼎鼎的北虏入套。
远一点的拓跋珪复兴代国,建都牛川,就是在小黄河。
小黄河左边是阴山山脉,右边是燕山山脉。
这两条山脉东西延伸几千里隔断南北,含括了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只有西边的河西走廊,以及京畿北部的东部走廊才适合通行。
自从前明把都城设在燕地,近三百年来,燕地牢牢掌控在内地。
风云辈出。
大漠出了好些豪杰。
任其如何了得,最后都铩羽而归。
此地不通,剩下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大西北,那边实在是偏远。
可见燕地的重要性。
燕地在胡人手里,汉人几百年也拿不回来,被动挨打,只能等胡人自溃,才有机会拿回燕地。
同样的道理。
燕地在汉人手里,胡人几百年也夺不走,一样被动挨打,一样得等汉人自溃,才有机会拿回燕地。
这就是地利的威力。
既然拿燕地无可奈何,折中的话,小黄河就是这东西几千里山脉最重要的门户。
通过小黄河可以轻易进入黄河河套地区,也就是大板升、单于旧地、兔毛川等地,又或者说是河套地区,更准确一些叫前套地区。
这也是前明北虏入套为何大名鼎鼎的原因。
明明这个时期的北虏,并未和大明发生大的战事。
可从过程来看,正是因为北虏通过小黄河进入黄河河套地区,获得了这片丰腴地带,可以休养生息,繁衍人口,快速的增长实力,才有下一代俺答汗崛起。
“欧彦虎想要顺利进入黄河河套,必须先拿下小黄河一带,争夺此地是接下来的关键,所以我早下令肃清此地,不给欧彦虎留下丝毫机会。”
王信命人展开舆图,指了指小黄河周边。
“按照总制大人的意思,我们三路军要互为犄角,因此我以品字设立三寨,总制大人居中,为本部大营,我和胡总镇各为左右。”
三寨不是三个寨子。
王信是参将,而无论是永兴军还是天成军里也有参将,区别是王信独领一路,这就是独领一路的意义所在。
再小的头也是头。
再大的屁股还是屁股。
当然了,王信这个参将也的的确确值钱,不能以普通参将身份来看。
明眼人都知道,只要王信不出错,没有意外的话,很快就能升到总兵,因为资历实在是缺了一些,所以需要熬一熬。
从参将到总兵差一级,可这一级有天壤之别。
很多人用一辈子都跨不过去。
越到高位。
每一步可能要用一辈子去跨越。
甚至永兴军里还有两位总兵,同样是左右总兵,因为没有独领一路,所以不能单独令兵出战,隶属于永兴军之中,除非有单独的军令下发。
边地出身的官员,多少了解些军事。
“厉害厉害。”
翟文佩服的拱了拱手。
陶升也满眼钦佩。
仔细做事到如此地步,任劳任怨,两人都没有话说。
说句内心话,如果他们是上官,有这样能干事的属下,同样会愿意用王信,难怪听说内阁的张阁老极其喜欢王信。
不过让他们去学王信也做不到。
只能称叹一声了。
王信笑了笑。
连自己都有怨气,何况别人,包括自己的手下,怎么会没有怨气呢。
这就是上位者的为难。
既要让下面的人干活,又要减少下面人心里的怨气。
做事就不痛快。
没人愿意做事,如果做事痛快,那就不是做事,而是叫做娱乐。
在小黄河一带呆了两天,也亲眼看了,确定没有问题,翟文和陶升返回复命,王信看着他们身边的人不多,让小石头带上一些人去送,顺路去督促下粮草。
此时。
张灿已经率领手下人马四处出击。
乌恩带着手里仅有的人马前去偷袭天成军,偷鸡不成蚀把米,不光全军覆没,乌恩本人也失去了踪迹。
现在的小黄河一带彻底掏空,所以张灿并无阻力。
要保障整个小黄河一带只有周军的势力存在,避免有人去向欧彦虎告密,透漏周军在小黄河一带的驻防情报。
只要张文锦愿意出兵,再带上天成军。
事已至此,无论友军愿不愿意打,到了战场上就由不得他们了,总不能看着敌人砍过来,自己一动不动,任由别人砍掉自己的脑袋。
王信没指望二部。
光靠大同西军的万余人马绝对是抗不过欧彦虎的,但是有了二部分担欧彦虎的兵力,哪怕这二部只分担了欧彦虎的一半兵力,自己也有机会。
按照正常的局势。
欧彦虎应该主要对付永兴军,永兴军才是大部。
最好欧彦虎只派一两万人来牵制自己,他集中全力去打败永兴军,然后掉头来吃掉自己。
这般的话,自己反而能给他一个惊喜。
不过这些是自己预想的最好的情况,谁敢说欧彦虎会怎么办。
如果欧彦虎主攻自己呢。
张文锦应该不会见死不救,他的根子在京城,自己的“根”也在京城,所以他不会和自己结私丑,影响他日后在京城的前程。
倒是天成军很难说。
这种事很复杂。
胡立勇给张文锦送礼,但是张文锦并不把胡立勇放在眼里,因为胡立勇在朝廷无人。
其实还是利益罢了。
王信摇了摇头,人心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年纪越大,越难再单纯的原因吧。
年轻的时候,总会把一些事看成一个整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事背后的单独的人才是关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对这句话的感悟越来越深,王信也越来越佩服古人的智慧。
从归化城到和林直线距离两千里,行军路线至少要翻倍,也就是欧彦虎的大军要走四千里路才能回到大板升地区。
优势的方面是劣势。
以前靠着宽阔无边的大漠,胡人往往让周军无功而返。
同样,攻守易型之下,欧彦虎也要忍受这漫长路途的煎熬。
从归化城到小黄河最南边的直线距离不到两百余里,到小黄河最北端的直线距离也不到五百里,所以从补给距离而言对大同有利。
但不代表对朝廷有利,毕竟运输大同的粮料又是从更南边的省份筹集而来。
丰州与归化城距离更近,只有不到一百里路,就算按照正常行军每日三十到六十里,顶多两三日的时间,骑兵驰援只需要一日。
粮车最难走的路在出关一带的山区,离开兔毛川后,地势越来越平坦,一直过了大板升地区,抵达青山山脉后,有些地段变得难走。
从一日六十里降为一日三四十里,最难走的一段路才十几里,却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
几十万石粮料维持着这条粮道,同时供应前线。
王信私下在归化城堆积了两万余石粮料,主要来自聚众昌商号,这笔粮料不在朝廷账册目录上,所以谁都“不清楚”这笔物资。
翟文和陶升骑着马,随行人员有十余人。
王信派了二十人相送。
来自王信身边的亲卫,一帮生龙活虎的汉子,其中头领才二十岁,比很多人都要小,但是别人都服气此人。
看到这行人的做派,翟文越发好奇,向小石头招了招手。
“这位小哥多大了?”
“刚满二十。”
“叫什么名字?”
“小石头。”
翟文愣了愣,好笑道:“已经不小了,可有大名?”
“石敢当。”
“这名字好生古怪。”
“将军给我取的。”那年轻后生脸上露出自豪。
听到王信给此人取的名,翟文心中有数。
大概是军中的孤儿。
与内地相反,内地的女孩子能卖个好点的价钱,男孩子不好卖,九边相反,男孩子更值钱些,军中将领多收养孤儿从小培养。
只是这些孤儿多会被认领为干儿子,惯上自家头领的姓。
但是想到王信的作风,用孤儿自家的姓取名并不奇怪,是他做得出来的。
“看你年纪不大,却是他们的头,难道有什么过人之处?”
路上无聊。
倒不是有心思打听,平日里对王信本身就比较了解,翟文打发时间随意问道。
“我比他们能打。”
“原来如此。”
聊着聊着,遇到了几户牧民。
兔毛川的牧地都分了出去。
空的地方当然还会有,但是聚众昌没有全部用完,留下了一些抗风险的土地,然后是单于地区,最后是大板升地区。
大板升地区的风险最大,分得牧地也最多。
而且利益也最低。
有些灾民愿意冒险,但是数量并不多。
一连几日没见到人,有了几户牧民家能落脚,哪怕多两个人说说话也能让人高兴。
翟文派了人去联络几户牧民。
得知是大周的官,而且愿意给钱,几户牧民没人拒绝。
此时才到下午,看样子翟文不打算走了,要留下来歇息。
自家将军最不喜军队打扰百姓,石敢当想了想,无法拒绝翟文,便能带着自己的十九名弟兄在远一些的位置扎帐篷。
多了好些生人,几户牧民多少有些畏惧。
他们的孩子更胆小。
翟文没有为难牧民们,大方的拿出钱财,几户牧民喜笑颜开的拿出自家储蓄的牛奶,肉干,炒面等招待众人。
与胡人不同。
他们有聚众昌这样的商号贸易,换取内地的商品很轻松,因此很喜欢钱。
这几户牧民选了个好地方。
石敢当骑马赶路也觉得烦闷,这些年从军,虽然性格沉稳,终归还有些年轻人的活泼,看到远处的湿地,不禁被景色所吸引。
“不能往深处面去,否则容易掉入沼泽。”
后面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
石敢当回头,只看到一名怯生生的小女孩,梳着辫子扎着红头绳。
内地来的牧民们家中女儿很流行这样的发型,方便干活又好看,一看就知道是这里几户牧民家的闺女,大概十一二岁的模样。
石敢当笑道:“谢谢提醒。”
那名小女孩愣了愣。
可能是许久没见过外人,可能是石敢当的原因。
年轻的后生一身本事。
气色不俗,神采非凡,与小女孩见过的人都不一样,小女孩抿了抿唇,突然跑了回去,石敢当不知道怎么回事,笑了笑没有理会。
但是没有多久。
那名小女孩捧着一个小壶,小壶里装着牛奶。
“你喝吧。”
“不用了,你们留着自己喝。”
小女孩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被拒绝后,脸色通红,委屈的泪水在眼眸打转。
跟着赶来的弟弟,发现姐姐被惹哭了,才三四岁,连路都走不稳的年纪,竟然扬起马鞭,恶狠狠的瞪着石敢当,全然没有灾民身上本应该有的麻木怯弱。
石敢当看到小弟弟的样子,不禁有些好笑。
笑着笑着。
石敢当收起了笑容。
这应该就是将军希望看到的吧。
“谢谢。”
石敢当接过小女孩手里的小壶,把小壶中的牛奶一饮而尽,然后还给小女孩。
小女孩双手接过,把小壶紧紧的抱入怀中,脸颊带着泪痕,却高兴的看向石敢当,“你还喝吗?”
“我喝饱了。”
石敢当故意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咯咯。”
小女孩被逗笑了。
“嘿嘿。”
姐姐笑了,小男孩放下手里的马鞭,跟着傻笑起来。
“哈哈哈。”
石敢当实在忍不住。
被这姐弟俩的样子逗笑了。
如果将军在的话,他一定很高兴。
石敢当真希望将军也在。
第二日。
告别了此地。
姐弟骑马送了许久。
“你这是收了个徒弟?”
同伴在身后问道。
“小孩子勇气不错,教他一些东西,他要是记得住练下去,对他日后有好处,说不定哪天从军了呢。”石敢当笑道。
“我看人家小姑娘对你有意思。”
“小姑娘家家懂什么。”
“哈哈。”
众人大笑。
行军的路线是固定的,过了三日,第二天的上午,他们终于遇到了运粮队。
石敢当一行人与翟文等人告别,与运粮队回程。
回程的途中又要经过那处。
“得告诉他们几乎人家,这段时日换个地方才好,大仗一起,他们这一带恐怕不安全。”
石敢当不禁想到。
不过等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却再也看不到那几户人家。
人们都被杀死了。
石敢当早就发现了不对,加快了速度,此地鸦雀无声,果不其然,只留下一地的尸体,明显是遭了兵灾。
到底是谁。
石敢当愣在了当场。
看到了小女孩未穿衣服的尸体,还有不远处被摔死的小孩。
“是胡人。”
同伴皱起眉头。
“难道是乌恩?”
乌恩被打退了之后,一直没有踪迹,不知道是死了,又或者躲到什么地方,他没有粮草,必然劫掠牧民。
“会不会是欧彦虎的探子?”
有人猜测。
“无论是谁,都得死。”
石敢当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重新睁开,毫无感情。
默默埋藏了一行人,回去了大营。
确定了。
欧彦虎的人马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探骑带回来敌踪的消息。
“打仗就是如此残酷。”
察觉石敢当回来后变了许多,王信搞清楚后,拍了拍石敢当的肩膀,没有过多的宽慰。
军队只能赢。
(本章完)
“无非一点牢骚罢了,何必当真。”
感觉气氛不对,陶升连忙打起圆场,岔开了话题。
翟文经过提醒,毕竟看重人家的背景,知道自己得罪不起,于是态度稍缓。
王信不以为意。
他们是张文锦派来,不光告诉王信粮草的情况,还有就是从王信口中得知小黄河一带的情况,王信说起正事。
小黄河是必争之地。
近一点的前明历史,大名鼎鼎的北虏入套。
远一点的拓跋珪复兴代国,建都牛川,就是在小黄河。
小黄河左边是阴山山脉,右边是燕山山脉。
这两条山脉东西延伸几千里隔断南北,含括了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只有西边的河西走廊,以及京畿北部的东部走廊才适合通行。
自从前明把都城设在燕地,近三百年来,燕地牢牢掌控在内地。
风云辈出。
大漠出了好些豪杰。
任其如何了得,最后都铩羽而归。
此地不通,剩下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大西北,那边实在是偏远。
可见燕地的重要性。
燕地在胡人手里,汉人几百年也拿不回来,被动挨打,只能等胡人自溃,才有机会拿回燕地。
同样的道理。
燕地在汉人手里,胡人几百年也夺不走,一样被动挨打,一样得等汉人自溃,才有机会拿回燕地。
这就是地利的威力。
既然拿燕地无可奈何,折中的话,小黄河就是这东西几千里山脉最重要的门户。
通过小黄河可以轻易进入黄河河套地区,也就是大板升、单于旧地、兔毛川等地,又或者说是河套地区,更准确一些叫前套地区。
这也是前明北虏入套为何大名鼎鼎的原因。
明明这个时期的北虏,并未和大明发生大的战事。
可从过程来看,正是因为北虏通过小黄河进入黄河河套地区,获得了这片丰腴地带,可以休养生息,繁衍人口,快速的增长实力,才有下一代俺答汗崛起。
“欧彦虎想要顺利进入黄河河套,必须先拿下小黄河一带,争夺此地是接下来的关键,所以我早下令肃清此地,不给欧彦虎留下丝毫机会。”
王信命人展开舆图,指了指小黄河周边。
“按照总制大人的意思,我们三路军要互为犄角,因此我以品字设立三寨,总制大人居中,为本部大营,我和胡总镇各为左右。”
三寨不是三个寨子。
王信是参将,而无论是永兴军还是天成军里也有参将,区别是王信独领一路,这就是独领一路的意义所在。
再小的头也是头。
再大的屁股还是屁股。
当然了,王信这个参将也的的确确值钱,不能以普通参将身份来看。
明眼人都知道,只要王信不出错,没有意外的话,很快就能升到总兵,因为资历实在是缺了一些,所以需要熬一熬。
从参将到总兵差一级,可这一级有天壤之别。
很多人用一辈子都跨不过去。
越到高位。
每一步可能要用一辈子去跨越。
甚至永兴军里还有两位总兵,同样是左右总兵,因为没有独领一路,所以不能单独令兵出战,隶属于永兴军之中,除非有单独的军令下发。
边地出身的官员,多少了解些军事。
“厉害厉害。”
翟文佩服的拱了拱手。
陶升也满眼钦佩。
仔细做事到如此地步,任劳任怨,两人都没有话说。
说句内心话,如果他们是上官,有这样能干事的属下,同样会愿意用王信,难怪听说内阁的张阁老极其喜欢王信。
不过让他们去学王信也做不到。
只能称叹一声了。
王信笑了笑。
连自己都有怨气,何况别人,包括自己的手下,怎么会没有怨气呢。
这就是上位者的为难。
既要让下面的人干活,又要减少下面人心里的怨气。
做事就不痛快。
没人愿意做事,如果做事痛快,那就不是做事,而是叫做娱乐。
在小黄河一带呆了两天,也亲眼看了,确定没有问题,翟文和陶升返回复命,王信看着他们身边的人不多,让小石头带上一些人去送,顺路去督促下粮草。
此时。
张灿已经率领手下人马四处出击。
乌恩带着手里仅有的人马前去偷袭天成军,偷鸡不成蚀把米,不光全军覆没,乌恩本人也失去了踪迹。
现在的小黄河一带彻底掏空,所以张灿并无阻力。
要保障整个小黄河一带只有周军的势力存在,避免有人去向欧彦虎告密,透漏周军在小黄河一带的驻防情报。
只要张文锦愿意出兵,再带上天成军。
事已至此,无论友军愿不愿意打,到了战场上就由不得他们了,总不能看着敌人砍过来,自己一动不动,任由别人砍掉自己的脑袋。
王信没指望二部。
光靠大同西军的万余人马绝对是抗不过欧彦虎的,但是有了二部分担欧彦虎的兵力,哪怕这二部只分担了欧彦虎的一半兵力,自己也有机会。
按照正常的局势。
欧彦虎应该主要对付永兴军,永兴军才是大部。
最好欧彦虎只派一两万人来牵制自己,他集中全力去打败永兴军,然后掉头来吃掉自己。
这般的话,自己反而能给他一个惊喜。
不过这些是自己预想的最好的情况,谁敢说欧彦虎会怎么办。
如果欧彦虎主攻自己呢。
张文锦应该不会见死不救,他的根子在京城,自己的“根”也在京城,所以他不会和自己结私丑,影响他日后在京城的前程。
倒是天成军很难说。
这种事很复杂。
胡立勇给张文锦送礼,但是张文锦并不把胡立勇放在眼里,因为胡立勇在朝廷无人。
其实还是利益罢了。
王信摇了摇头,人心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年纪越大,越难再单纯的原因吧。
年轻的时候,总会把一些事看成一个整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事背后的单独的人才是关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对这句话的感悟越来越深,王信也越来越佩服古人的智慧。
从归化城到和林直线距离两千里,行军路线至少要翻倍,也就是欧彦虎的大军要走四千里路才能回到大板升地区。
优势的方面是劣势。
以前靠着宽阔无边的大漠,胡人往往让周军无功而返。
同样,攻守易型之下,欧彦虎也要忍受这漫长路途的煎熬。
从归化城到小黄河最南边的直线距离不到两百余里,到小黄河最北端的直线距离也不到五百里,所以从补给距离而言对大同有利。
但不代表对朝廷有利,毕竟运输大同的粮料又是从更南边的省份筹集而来。
丰州与归化城距离更近,只有不到一百里路,就算按照正常行军每日三十到六十里,顶多两三日的时间,骑兵驰援只需要一日。
粮车最难走的路在出关一带的山区,离开兔毛川后,地势越来越平坦,一直过了大板升地区,抵达青山山脉后,有些地段变得难走。
从一日六十里降为一日三四十里,最难走的一段路才十几里,却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
几十万石粮料维持着这条粮道,同时供应前线。
王信私下在归化城堆积了两万余石粮料,主要来自聚众昌商号,这笔粮料不在朝廷账册目录上,所以谁都“不清楚”这笔物资。
翟文和陶升骑着马,随行人员有十余人。
王信派了二十人相送。
来自王信身边的亲卫,一帮生龙活虎的汉子,其中头领才二十岁,比很多人都要小,但是别人都服气此人。
看到这行人的做派,翟文越发好奇,向小石头招了招手。
“这位小哥多大了?”
“刚满二十。”
“叫什么名字?”
“小石头。”
翟文愣了愣,好笑道:“已经不小了,可有大名?”
“石敢当。”
“这名字好生古怪。”
“将军给我取的。”那年轻后生脸上露出自豪。
听到王信给此人取的名,翟文心中有数。
大概是军中的孤儿。
与内地相反,内地的女孩子能卖个好点的价钱,男孩子不好卖,九边相反,男孩子更值钱些,军中将领多收养孤儿从小培养。
只是这些孤儿多会被认领为干儿子,惯上自家头领的姓。
但是想到王信的作风,用孤儿自家的姓取名并不奇怪,是他做得出来的。
“看你年纪不大,却是他们的头,难道有什么过人之处?”
路上无聊。
倒不是有心思打听,平日里对王信本身就比较了解,翟文打发时间随意问道。
“我比他们能打。”
“原来如此。”
聊着聊着,遇到了几户牧民。
兔毛川的牧地都分了出去。
空的地方当然还会有,但是聚众昌没有全部用完,留下了一些抗风险的土地,然后是单于地区,最后是大板升地区。
大板升地区的风险最大,分得牧地也最多。
而且利益也最低。
有些灾民愿意冒险,但是数量并不多。
一连几日没见到人,有了几户牧民家能落脚,哪怕多两个人说说话也能让人高兴。
翟文派了人去联络几户牧民。
得知是大周的官,而且愿意给钱,几户牧民没人拒绝。
此时才到下午,看样子翟文不打算走了,要留下来歇息。
自家将军最不喜军队打扰百姓,石敢当想了想,无法拒绝翟文,便能带着自己的十九名弟兄在远一些的位置扎帐篷。
多了好些生人,几户牧民多少有些畏惧。
他们的孩子更胆小。
翟文没有为难牧民们,大方的拿出钱财,几户牧民喜笑颜开的拿出自家储蓄的牛奶,肉干,炒面等招待众人。
与胡人不同。
他们有聚众昌这样的商号贸易,换取内地的商品很轻松,因此很喜欢钱。
这几户牧民选了个好地方。
石敢当骑马赶路也觉得烦闷,这些年从军,虽然性格沉稳,终归还有些年轻人的活泼,看到远处的湿地,不禁被景色所吸引。
“不能往深处面去,否则容易掉入沼泽。”
后面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
石敢当回头,只看到一名怯生生的小女孩,梳着辫子扎着红头绳。
内地来的牧民们家中女儿很流行这样的发型,方便干活又好看,一看就知道是这里几户牧民家的闺女,大概十一二岁的模样。
石敢当笑道:“谢谢提醒。”
那名小女孩愣了愣。
可能是许久没见过外人,可能是石敢当的原因。
年轻的后生一身本事。
气色不俗,神采非凡,与小女孩见过的人都不一样,小女孩抿了抿唇,突然跑了回去,石敢当不知道怎么回事,笑了笑没有理会。
但是没有多久。
那名小女孩捧着一个小壶,小壶里装着牛奶。
“你喝吧。”
“不用了,你们留着自己喝。”
小女孩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被拒绝后,脸色通红,委屈的泪水在眼眸打转。
跟着赶来的弟弟,发现姐姐被惹哭了,才三四岁,连路都走不稳的年纪,竟然扬起马鞭,恶狠狠的瞪着石敢当,全然没有灾民身上本应该有的麻木怯弱。
石敢当看到小弟弟的样子,不禁有些好笑。
笑着笑着。
石敢当收起了笑容。
这应该就是将军希望看到的吧。
“谢谢。”
石敢当接过小女孩手里的小壶,把小壶中的牛奶一饮而尽,然后还给小女孩。
小女孩双手接过,把小壶紧紧的抱入怀中,脸颊带着泪痕,却高兴的看向石敢当,“你还喝吗?”
“我喝饱了。”
石敢当故意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咯咯。”
小女孩被逗笑了。
“嘿嘿。”
姐姐笑了,小男孩放下手里的马鞭,跟着傻笑起来。
“哈哈哈。”
石敢当实在忍不住。
被这姐弟俩的样子逗笑了。
如果将军在的话,他一定很高兴。
石敢当真希望将军也在。
第二日。
告别了此地。
姐弟骑马送了许久。
“你这是收了个徒弟?”
同伴在身后问道。
“小孩子勇气不错,教他一些东西,他要是记得住练下去,对他日后有好处,说不定哪天从军了呢。”石敢当笑道。
“我看人家小姑娘对你有意思。”
“小姑娘家家懂什么。”
“哈哈。”
众人大笑。
行军的路线是固定的,过了三日,第二天的上午,他们终于遇到了运粮队。
石敢当一行人与翟文等人告别,与运粮队回程。
回程的途中又要经过那处。
“得告诉他们几乎人家,这段时日换个地方才好,大仗一起,他们这一带恐怕不安全。”
石敢当不禁想到。
不过等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却再也看不到那几户人家。
人们都被杀死了。
石敢当早就发现了不对,加快了速度,此地鸦雀无声,果不其然,只留下一地的尸体,明显是遭了兵灾。
到底是谁。
石敢当愣在了当场。
看到了小女孩未穿衣服的尸体,还有不远处被摔死的小孩。
“是胡人。”
同伴皱起眉头。
“难道是乌恩?”
乌恩被打退了之后,一直没有踪迹,不知道是死了,又或者躲到什么地方,他没有粮草,必然劫掠牧民。
“会不会是欧彦虎的探子?”
有人猜测。
“无论是谁,都得死。”
石敢当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重新睁开,毫无感情。
默默埋藏了一行人,回去了大营。
确定了。
欧彦虎的人马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探骑带回来敌踪的消息。
“打仗就是如此残酷。”
察觉石敢当回来后变了许多,王信搞清楚后,拍了拍石敢当的肩膀,没有过多的宽慰。
军队只能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