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希望的信匣子》(1)(庆祝胜利80周年)
希望把信折好,郑重地投进黑匣子。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猫耳洞(17:32)】
煤油灯芯的火苗被炮风震得乱颤,黄思源膝盖上摊着给林春燕的信,钢笔尖凝着墨,却迟迟落不下。
“春燕吾爱”四个字旁,新溅的泥点像枚深色的印章。
胸口红绸手帕里,半截木梳的齿痕硌着肋骨,是他昨晚趁夜雕的,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嗤啦——”
黑匣子投信口虚影突然弹出信封,落在家书之上。
黄思源惊得钢笔尖划破信纸,副射手惊醒:“班长?”
他忙按住信封,对副射手摆头:“没事,风。”
信封上“致黄思源收”的铅笔字,稚嫩得像刚抽穗的麦。
他拆开,是辛希望的第一封信:
“黄思源叔叔!我是辛希望,今天学校放了您的电影,您抱着机枪冲锋的样子特别帅!可是电影最后……您是不是……我好怕。叔叔,您一定要活着,我爸爸也是军人,他说军人要保家卫国,可我更想您能回来。”
信纸右下角,红蜡笔画的机枪旁边,涂了个重重的叉。
黄思源喉结滚动,把信贴在胸口,能感受到春燕手帕的温度。
他想了很多。
但又要上战场了,罢了,别管是不是上天的恶作剧。
他重新握笔,给希望回信时,笔尖忍不住发抖:
“希望小同志,收到信了。叔叔在前线,子弹擦着耳朵飞,确实凶险。你说的‘电影’,是以后的人拍的?你……来自哪年?”
信折好,塞进投信口时,他听见洞外又一阵炮弹呼啸。
【冰城辛希望家(17:35)】
希望刚把第一封信投进黑匣子,转身要跟妈妈说,匣子就“咔嗒”弹出回信。
他扑过去拆开,看到黄思源的疑问,眼睛瞪得溜圆,赶紧抓过铅笔,趴在桌上飞快写第二封:
“叔叔!我是来自2024年的辛希望!现在是和平年代,中国很强大,没人敢欺负我们!您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大家都记得您是英雄!我们有高楼大厦,有能跑三百公里的高铁,还有手机能跟千里外的人说话!”
他怕叔叔不信,又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高铁简笔画,塞进匣子。
【猫耳洞(17:40)】
黄思源刚把给春燕的信藏进防水袋,黑匣子又弹出希望的第二封信。
看到“2024年”“和平”“高铁”,他攥信纸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副射手凑过来:“班长,啥信?”
他把信按在怀里,哑声说:“家书,家里……挺好。”
他几乎是抢过钢笔,给希望的回信只有一行字,墨水洇得厉害:
“2024年……未来的中国……好么?老百姓能过安稳过日子,孩子们能好好上学,像你说的那样?”
但,我是英雄么?
他只是个班长,班长怎么会成为英雄的?
他知道。
【辛希望家(17:42)】
希望看到回信,鼻子一酸,用力点头(虽然叔叔看不见),立刻写第三封:
“特别好!叔叔!现在的中国特别好!大家都能吃饱饭,穿暖和的衣服,学校里有好多书,我们还能去博物馆看您那时候的故事!国家强大得很,军舰能去远海,飞机能护着天空,没人敢来侵略!您和战友们流血牺牲,就是为了这样的中国,我们都记得!”
他把信折成纸飞机的形状,郑重投进匣子。
【猫耳洞(17:50)】
黄思源接到第三封信时,集结号恰好撕裂空气。
副射手已经上膛,喊着“班长,该冲了!”
他展开信纸,看到“特别好”三个字,胸口那块红绸突然滚烫得像要烧起来。
他把三封信迭好,和春燕的手帕、未完成的木梳一起,紧紧贴在军装内侧。
最后一次摸黑匣子,投出的回信只有短短几句,墨水被炮尘洇得发灰:
“希望,知道了。真好。叔叔这就去冲锋了。能听到‘未来好’,值了。替叔叔好好看看那金灿灿的中国。”
他没再回头,端起机枪,第一个冲出猫耳洞。
“思源!回来!”
许建军的喊声被爆炸吞没。
黄思源的机枪在胸前剧烈震颤,弹壳像暴雨般泼在他军装上,血从左肩的弹孔里渗出来,把红绸手帕的一角染得更深。
他跑得踉踉跄跄,却死死把机枪对准暗堡射孔,用自己的身体做诱饵,为后续爆破组撕开缺口。
越军的子弹追着他打,后背被气浪掀得发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血沫的腥甜。
硝烟里,他好像真的看到了2024年的阳光,照在一个孩子笑盈盈的脸上,身后是高楼与高铁,是他用生命想去守护的、金灿灿的未来。
“真好啊……”
黄思源喉咙里溢出几不可闻的叹息,胸口突然一沉,是子弹穿透了他的心脏。
他没倒下去,反而用尽最后力气,把机枪枪管又往前顶了顶,曳光弹擦着暗堡射孔迸出火星,直到爆破组的炸药包在暗堡里炸开,火光吞噬了一切。
他栽倒在血泊里。
他看到了希望和希望。
“愿以此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辛希望家(18:00)】
希望收到黄思源的最后一封信时,电视里正在重播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纪录片片段。
画面里,一个抱着机枪的战士冲向火力点,背影像座燃烧的山。
他大吼着:‘为了祖国,为了希望,为了和平。’
他捏着信纸,“值了”两个字被眼泪泡皱了,小小的脸上瞬间流满泪痕,却又死死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
他知道,叔叔看到他的信了。
他知道,叔叔是笑着冲向战场的。
因为叔叔听到了,未来的中国,很好。”
这是希望8岁生日的第一封信。
希望9岁的时候一封信投给了抗美援朝战士。
【1952年朝鲜战场 391阵地战壕(零下 22c)】
李长存的手指冻得像红萝卜,指节裂着血口子,每握一下钢笔都疼得钻心。
战壕里的积雪灌进鞋,脚早没了知觉,只有怀里揣着的、给老家妹妹写的半截信,还留着点体温。
“嗤啦——”
黑匣子虚影突然弹出个信封,落在积雪上,沾了层白霜。
他以为是错觉。
这鬼地方,连家书都得靠通讯员冒着炮火送,哪来的信?捡起一看,信封上是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致抗美援朝的叔叔收”,右下角画了个圆滚滚的飞机,机身上画着颗五角星。
拆开信,字里行间都透着孩子气的暖:“叔叔您好!我是辛希望,9岁了,在冰城上学。昨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你们打仗的纪录片,你们在雪地里趴着,好辛苦。妈妈说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我想问,你们现在冷不冷呀?”
“希望,我们这场战争胜利了么?”
“哪场战争啊,叔叔。”
“抗美援朝,攻击平康进化阵地,391阵地啊!”
“你们胜利了,电影里还说你们当天就拿下了391阵地!”
“希望,那我们有自己的飞机了么?”
“妈妈说今天是反法斯西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有好多飞机呢,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世界都震撼呢!”
“他们说我们的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覆盖全球?”
“真好啊,希望。”
“真好啊,希望。”
“叔叔,你的名字是?”
“我的名字是“
(本章完)
希望把信折好,郑重地投进黑匣子。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猫耳洞(17:32)】
煤油灯芯的火苗被炮风震得乱颤,黄思源膝盖上摊着给林春燕的信,钢笔尖凝着墨,却迟迟落不下。
“春燕吾爱”四个字旁,新溅的泥点像枚深色的印章。
胸口红绸手帕里,半截木梳的齿痕硌着肋骨,是他昨晚趁夜雕的,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嗤啦——”
黑匣子投信口虚影突然弹出信封,落在家书之上。
黄思源惊得钢笔尖划破信纸,副射手惊醒:“班长?”
他忙按住信封,对副射手摆头:“没事,风。”
信封上“致黄思源收”的铅笔字,稚嫩得像刚抽穗的麦。
他拆开,是辛希望的第一封信:
“黄思源叔叔!我是辛希望,今天学校放了您的电影,您抱着机枪冲锋的样子特别帅!可是电影最后……您是不是……我好怕。叔叔,您一定要活着,我爸爸也是军人,他说军人要保家卫国,可我更想您能回来。”
信纸右下角,红蜡笔画的机枪旁边,涂了个重重的叉。
黄思源喉结滚动,把信贴在胸口,能感受到春燕手帕的温度。
他想了很多。
但又要上战场了,罢了,别管是不是上天的恶作剧。
他重新握笔,给希望回信时,笔尖忍不住发抖:
“希望小同志,收到信了。叔叔在前线,子弹擦着耳朵飞,确实凶险。你说的‘电影’,是以后的人拍的?你……来自哪年?”
信折好,塞进投信口时,他听见洞外又一阵炮弹呼啸。
【冰城辛希望家(17:35)】
希望刚把第一封信投进黑匣子,转身要跟妈妈说,匣子就“咔嗒”弹出回信。
他扑过去拆开,看到黄思源的疑问,眼睛瞪得溜圆,赶紧抓过铅笔,趴在桌上飞快写第二封:
“叔叔!我是来自2024年的辛希望!现在是和平年代,中国很强大,没人敢欺负我们!您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大家都记得您是英雄!我们有高楼大厦,有能跑三百公里的高铁,还有手机能跟千里外的人说话!”
他怕叔叔不信,又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高铁简笔画,塞进匣子。
【猫耳洞(17:40)】
黄思源刚把给春燕的信藏进防水袋,黑匣子又弹出希望的第二封信。
看到“2024年”“和平”“高铁”,他攥信纸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副射手凑过来:“班长,啥信?”
他把信按在怀里,哑声说:“家书,家里……挺好。”
他几乎是抢过钢笔,给希望的回信只有一行字,墨水洇得厉害:
“2024年……未来的中国……好么?老百姓能过安稳过日子,孩子们能好好上学,像你说的那样?”
但,我是英雄么?
他只是个班长,班长怎么会成为英雄的?
他知道。
【辛希望家(17:42)】
希望看到回信,鼻子一酸,用力点头(虽然叔叔看不见),立刻写第三封:
“特别好!叔叔!现在的中国特别好!大家都能吃饱饭,穿暖和的衣服,学校里有好多书,我们还能去博物馆看您那时候的故事!国家强大得很,军舰能去远海,飞机能护着天空,没人敢来侵略!您和战友们流血牺牲,就是为了这样的中国,我们都记得!”
他把信折成纸飞机的形状,郑重投进匣子。
【猫耳洞(17:50)】
黄思源接到第三封信时,集结号恰好撕裂空气。
副射手已经上膛,喊着“班长,该冲了!”
他展开信纸,看到“特别好”三个字,胸口那块红绸突然滚烫得像要烧起来。
他把三封信迭好,和春燕的手帕、未完成的木梳一起,紧紧贴在军装内侧。
最后一次摸黑匣子,投出的回信只有短短几句,墨水被炮尘洇得发灰:
“希望,知道了。真好。叔叔这就去冲锋了。能听到‘未来好’,值了。替叔叔好好看看那金灿灿的中国。”
他没再回头,端起机枪,第一个冲出猫耳洞。
“思源!回来!”
许建军的喊声被爆炸吞没。
黄思源的机枪在胸前剧烈震颤,弹壳像暴雨般泼在他军装上,血从左肩的弹孔里渗出来,把红绸手帕的一角染得更深。
他跑得踉踉跄跄,却死死把机枪对准暗堡射孔,用自己的身体做诱饵,为后续爆破组撕开缺口。
越军的子弹追着他打,后背被气浪掀得发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血沫的腥甜。
硝烟里,他好像真的看到了2024年的阳光,照在一个孩子笑盈盈的脸上,身后是高楼与高铁,是他用生命想去守护的、金灿灿的未来。
“真好啊……”
黄思源喉咙里溢出几不可闻的叹息,胸口突然一沉,是子弹穿透了他的心脏。
他没倒下去,反而用尽最后力气,把机枪枪管又往前顶了顶,曳光弹擦着暗堡射孔迸出火星,直到爆破组的炸药包在暗堡里炸开,火光吞噬了一切。
他栽倒在血泊里。
他看到了希望和希望。
“愿以此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辛希望家(18:00)】
希望收到黄思源的最后一封信时,电视里正在重播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纪录片片段。
画面里,一个抱着机枪的战士冲向火力点,背影像座燃烧的山。
他大吼着:‘为了祖国,为了希望,为了和平。’
他捏着信纸,“值了”两个字被眼泪泡皱了,小小的脸上瞬间流满泪痕,却又死死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
他知道,叔叔看到他的信了。
他知道,叔叔是笑着冲向战场的。
因为叔叔听到了,未来的中国,很好。”
这是希望8岁生日的第一封信。
希望9岁的时候一封信投给了抗美援朝战士。
【1952年朝鲜战场 391阵地战壕(零下 22c)】
李长存的手指冻得像红萝卜,指节裂着血口子,每握一下钢笔都疼得钻心。
战壕里的积雪灌进鞋,脚早没了知觉,只有怀里揣着的、给老家妹妹写的半截信,还留着点体温。
“嗤啦——”
黑匣子虚影突然弹出个信封,落在积雪上,沾了层白霜。
他以为是错觉。
这鬼地方,连家书都得靠通讯员冒着炮火送,哪来的信?捡起一看,信封上是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致抗美援朝的叔叔收”,右下角画了个圆滚滚的飞机,机身上画着颗五角星。
拆开信,字里行间都透着孩子气的暖:“叔叔您好!我是辛希望,9岁了,在冰城上学。昨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你们打仗的纪录片,你们在雪地里趴着,好辛苦。妈妈说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我想问,你们现在冷不冷呀?”
“希望,我们这场战争胜利了么?”
“哪场战争啊,叔叔。”
“抗美援朝,攻击平康进化阵地,391阵地啊!”
“你们胜利了,电影里还说你们当天就拿下了391阵地!”
“希望,那我们有自己的飞机了么?”
“妈妈说今天是反法斯西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有好多飞机呢,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世界都震撼呢!”
“他们说我们的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覆盖全球?”
“真好啊,希望。”
“真好啊,希望。”
“叔叔,你的名字是?”
“我的名字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