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捡漏
第134章 捡漏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
陈光明照常起的很早。
虽然累了点,但看著身旁的媳妇,他就感觉浑身充满了劲儿,为了以后美好的生活,
还要继续努力干啊。
“怎么起这么早?”
他有一点动静,睡在里侧的林雨溪就醒了。
“嗯,今天还要再上一次山。”
陈光明把掀开的被子压好,“你再睡一会儿。”
林雨溪迷迷糊糊的点点头,不知道是不是天气热起来的缘故,她最近是越来越贪睡了。
看著媳妇又睡著了,陈光明满脸温柔的出了门。
在外面,陈母已经起来了。
他们老一辈的习惯早睡早起,这个点不算早。
“光明,昨天怎么那么迟回来?”陈父问道。
“去帮农机站干了点活。”
陈光明又把事情说了一遍,“一天能赚两块,还能卖我们每人一辆自行车,这交易还是很值的。”
陈父听了点点头。
表姐张婷也从里面出来了。
这么多天待在陈家,她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
“还是光明厉害,农机站都能搭上线。”她笑道。
“运气比较好。”
“表姐缝纫机学的怎么样?”
“嗯,挺好的,已经能上手做盘扣了。”
张婷高兴道。
她裁缝的基础已经掌握的不错了。
不过真正的衣服她现在还不太敢做。
“那表姐可以试著做儿童开襠裤了。”
“不要怕失败,碎布不用几个钱,別有负担。”
陈光明笑道。
这个表姐勤劳又肯干,就是性子太软了点。
“阿婷,你看光明都这么说了。”
“等会你就拿些碎布试著做儿童开襠裤。”
陈母也劝道。
张婷听了低著头嗯了一声,有点感动。
陈光明很快把粥喝了。
隨后他出了门,去村口和陈明勇几个集合。
今天还要去挑东西,他们都是空手去的。
“光明,说著帮送两次,这一次送了,是不是就能把自行车骑回来了。”陈明勇有些激动起来。
这可是自行车,哪个人能拒绝。
“嗯,先完成任务再说。”陈光明道。
一行六人一起向著镇上走去,到了农机站的时候,八点钟还没到,李师傅等人自然也还没有上班。
“还是上班的爽啊。”
“是啊是啊,每天能这么迟来,赚的还多。”
陈明勇和林晓小声议论著。
这个时候只要在单位上班,都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直到八点多一点,李师傅和农机站的同志们才陆续过来,连声说著不好意思,大家也马上就出发了。
这一次知道路了,陈光明就提早规划好了路线,直接就带头往目標村子走。
“光明不愧是挑货郎啊。”
“是啊,竟然提早这么早就到村子了。”
李师傅等人都讚嘆不已。
等把事情都办妥回去,竟然才五点左右。
“大家辛苦了。”
“现在天色这么晚了,就骑自行车回去吧。”
李师傅笑道。
听到这话,几人全都眼晴一亮。
原本还以为会有什么程序等要走,没想到这边早已经把自行车都准备好了,直接就把六辆二手自行车给他们了。
“唉,好好好,多谢李师傅。”
陈光明几个连忙道谢。
他们出发前也报著希望,因此都已经提早把钱准备好了,这边见到二手自行车,检查了一下后就付了钱。
李师傅还出了很正规的单据给他们,把这些二手自行车直接转给了陈光明所在的队社这样,这些二手自行车算是掛靠在队社里面,但是实际的使用权则归他们个人所有,
他们跟村里讲好了。
办好了所有手续,几人就骑著自行车回去。
等到了村里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天只有一点点亮光了,这个时候村里已经没什么人了,倒是让已经做好炫耀准备的陈明勇几个有点点失望。
毕竟是人生第一台自行车,虽然只是二手的,但是几个人还是想要放个鞭炮庆祝一下的。
可惜自行车买的突然,也没有提早通知。
不过他们把自行车骑回家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一阵阵惊呼声,大家都很惊喜自家竟然多了一辆自行车。
“还真的骑回来了啊。”
陈母围著院子里的三辆自行车看著。
一下子自己儿子和侄子都有自行车了。
陈光明还有两辆了。
陈父也看的眼热。
如果知道有这种好事,他肯定不去种田,选择和陈光明一起去挑货卖,没准也能买到了一辆自行车。
陈光年也是一样的想法。
他已经在练卖东西了,只是一时半会儿还是没办法跟著一起挑货去卖,只能看看有没有帮忙挑货的机会。
“爹,大哥,有件事要麻烦你们。”陈光明道。
“嗯,有什么事你只管说。”
陈父精神一震。
陈光明找他们有事,大部分时候还真不是有事。
每一次,他们反而都能跟著赚一笔。
“爹,大哥,你们会做箩筐是吧?”他问道。
两人一起点头。
之前他们在元宵的时候就做过灯。
灯都会做了,普通的箩筐做起来自然没问题。
不过家里不缺箩筐吧?
隨后就听陈光明道:“我想要做一个特別一点的箩筐,就是要能够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的。”
两人认真的听著陈光明把要求讲了。
“这种定製的箩筐確实有点难度,让我琢磨一下。”
陈父点点头。
“行,那就麻烦爹和大哥了。”
“到时候做出来,一个箩筐算你们五块钱。”
陈光明直接开口道。
陈父点点头,陈光年则是满脸惊喜神色。
一个箩筐五块钱,这价格可不低了。
而且陈光明这边的需求可不少,可以藉此赚一笔了。
將事情交给陈父和大哥,陈光明也放心下来。
“还是先吃饭吧。”林雨溪上前提醒。
陈光明知道媳妇心疼自己,笑看点了点头。
今天家里竟然燉了只鸡。
陈光明最近没带鸡回来,应该是陈母自己去抓的。
陈母给大儿媳夹了个鸡腿。
隨后马上也给小媳妇夹了一个。
一碗水要端平。
林雨溪想把鸡腿交给陈光明。
“这是娘夹给你的,你吃。”陈光明笑著道。
这段时间,他在家里,林雨溪自然是不缺肉的。
但是陈母交给她的,意义確实不一样。
看著一家人和睦融融的样子,陈母一脸满足神色。
接下去两个儿媳能多生两个孙子,她就知足了。
晚上回到房间。
林雨溪就害羞的说起陈母催生的事情。
“那我们努力努力。”
“怀上了,我们就生下来。”
“罚款这些事情,我都会解决的。”
陈光明温柔道。
上一次,林雨溪听说了计生的事情,有些担忧。
他们这种早婚早育的,听说罚的不轻。
现在听到陈光明的保证,她笑著用力点点头。
陈光明就顺势把林雨溪搂在怀里。
第二清晨。
陈明勇骑著车到了他家里。
他特意起的迟了点,在村里炫耀了一下新车。
等到村里人都讚嘆他们有出息,才满脸心满意足。
陈光明隨后把打算说了一遍。
现在专门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的箩筐还没有做好,肯定没办法就这么载著货出去卖的。
陈明勇有些失望。
不过现在也只能先等著把自行车改造好了。
把自行车骑回家,他们就又挑著箩筐出去卖货了。
原本几个人早就已经在各个集市卖过货。
陈光明带了两次后,他们已经都知道该怎么走街串巷去卖货了,不用陈光明自己也能去卖货了。
陈光明则带著余平和余安一大早推著板车去了镇上。
他这次打算处理一下这两天收的货。
为此他选在了六点就出发了,现在道上还有人查,只要能在稽查队上班前把事情干完,就能省去很多麻烦。
很多地方的黑市就都是选择在这段时间进行的。
这一次收到的货,他必须先卖出去才行,不然这套供销体系很难维持下去。
他首先还是去了市场,把那些鸡毛鸭毛交给了专门收购的人。
这一次因为是年后的缘故,很多人家都有杀鸡杀鸭庆祝,东西卖的很不错。
隨后,他文去了钟錶店。
“光明兄弟。”王有財显得很热情。
本身他和陈光明的关係就好,现在有了武馆的关係,关係就更亲近了。
陈光明笑著打招呼,两人寒暄一阵,隨后他问起了缝纫机的事情。
“放心,三天內肯定到。”
“到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直接去取就行了。”
王有財开口。
陈光明听闻连忙道谢。
能够多几台缝纫机,就能做更多次品衣服出来,
再三交代多弄点缝纫机,不管是新的旧的全都要后,他离开了钟錶店,最后去了镇上的百货商店。
百货商店有专门的废品收购站,这里收碎布和旧衣。
陈光明昨晚的时候,就提早开好了生產大队的介绍信。
来到百货商店后,他让余平和余安先等著。
自己进了百货商店,对前面的柜员道:“同志你好,我找汪泽洋同志。”
“你找我们经理有什么事?”
百货商店的柜员比起供销社的柜员要客气的多。
“你就跟他说一下,是蔡衣龙师伯让我来找他的。”陈光明笑道。
上一次在武馆开门的宴席上,蔡师伯介绍他认识了不少人,其中就有这位百货商店的经理。
没一会儿,带著一副圆框眼镜的汪泽洋从里面出来。
见到陈光明后,他的脸上露出笑容,“陈师弟,欢迎欢迎。”
陈光明连忙上去叫了师兄。
“来来来,到我办公室坐坐。”汪泽洋热情道,
等两人进了办公室,汪泽洋又去泡了茶,两人坐下来閒谈。
“汪师兄,我这次在外面收了不少的碎布和旧衣服,想要问问这里收不收。”
陈光明开门见山道。
“有证明吗?
“嗯,队社给我开了介绍信。”
陈光明连忙把生產队开局的证明拿出来。
“有介绍信就好办了。”
汪泽洋把陈光明带到了碎布收购处。
他扶了扶圆框眼镜,指著墙上道:“陈师弟,公家的收购价可都钉在墙上了。”
陈光明看过去。
纯碎布的价格是每斤一毛二。
旧衣的价格高一些,能订到一到三毛。
完整旧衣则是分三等价。
除此之外,每一种布还分为三个级品。
此时余平和余安也已经把板车推了过来。
碎戴著套袖的验货员连忙上去验货。
昨晚的时候,陈光明已经把布料这些都分好了。
见到这一幕,负责验货的周同志,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他用铁鉤子扒拉布堆,挑起块巴掌大的劳动布:“这片够裁两个工具包衬里,可以算二级品......”
话音未落,汪泽洋咳嗽一声:“小周啊,没看见人家带著大队介绍信吗?就按一级品统收。”
周同志一愜,马上顺著应下来。
隨后,他直接给这些货都分別过了称。
“总共83斤4两,这是收购单。”
汪泽洋在三联单上盖了戳,忽然道:“仓库里刚好有一批废旧布料要处理。”
“多谢师兄。”
“那我这些就都换成旧布料吧。”
陈光明的眼晴一亮,连忙感谢道。
旧布料可是好东西,可以不用券就能购买,寻常情况下很难接触到。
这种是只有內部有人才有机会买到的好东西。
汪泽洋点了点头,让陈光明跟著自己去领旧布料。
百货商店后仓的霉味混著樟脑丸气息扑面而来。
汪泽洋的进去后,掀开了防尘的油布,露出布捆,道:“这些劳动布染缸跑色了..
””
陈光明指尖在布面摩,除了跑色了外,质量完全没问题。
如果计划好的话,这些布还是能做出不少成衣的,完全到不了报废的程度。
当然,按废旧布料处理也完全没问题。
“师兄,这些我都要了,你看看需要补多少价。”陈光明主动道。
“嗯。”
汪泽洋显然早有成算,“每尺补三分钱差价,开票写废料再利用..:::
陈光明会意,连忙掏出了备好的黄皮信封:“这是补给师兄的差价,麻烦师兄给开个票。”
“行。”
汪泽洋脸上露出异色。
陈光明可没有数过去,直接就掏了个黄皮信封。
从信封的厚度,他大概能看出里面的钱肯定比他报的价高。
就跟蔡师伯说的一样,这个小师弟是个懂规矩的,来的时候就已经做足了准备。
他想到这里,脸上的笑容更甚了。
將黄皮信封收好后,他在三联单上盖了公章。
“行了,东西搬走吧。”
陈光明又连连道谢,让余平和余安搬东西。
將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了板车上后,他告別了师兄,拉著东西往回走。
这一次的收穫比他想像之中的还要多,他现在就想快点把东西都拉回家去。
只是在回去的路上,他又遇到了设卡的稽查队。
年轻队长还记得陈光明,上前问道:“这一次运的是什么?”
陈光明不慌不忙的笑道:“一些废旧布料。”
“这是百货商店开出来的票据,这个是生產队的介绍信。”
年轻队长把东西都拿过来看了下,又让队员去板车上进行检查。
“我这可是在支援社队企业建设。”陈光明又笑著给自己戴了个帽子。
之前是响应变废为宝的號召,现在是支援社队企业建设。
年轻队长深深看了眼陈光明,硬是抓不到一点把柄,这样的货郎可真不多见。
他挥了挥手让巡查员放行。
陈光明笑著道了谢,拉著板车离开。
等回到村,他才鬆了口气,总算是把旧布料拉回来了。
现在天气暖和了,不少村民在家门口边晒太阳边敲纽扣。
见到陈光明回来了,都会笑看打招呼。
“光明,你这拉的什么啊?”
有閒逛的老太太好奇的询问道。
“一些废旧布料,拉回来看看能不能做成衣。”
陈光明笑道。
“哎哟,废旧布料?”
“光明还是有本事啊,这玩意儿也能弄到?”
老太太满脸惊讶,其他听到的村民也连忙都过去看。
这种废旧布料一些纺织厂和百货商店可能会放出来,但他们这些普通人哪里可能拿得到。
但是陈光明现在却是拉了一板车回来。
“这.......这莫不是劳动布?”
有婶子认出了这种布料,指尖沿著整齐的布边反覆摩。
当確认没有跳纱断线后,她就更惊奇了,“这布看著就像是新的一样。”
“还真的是,都是新的布。”
“不对,这里跑色了,但完全不影响用啊。”
婶子们確认了布的质量之后,一个个都惊呼起来。
只是跑色的布,这可比那些旧布能卖的上价的多,甚至规划一下可能做出新衣!
只是,这种跑色的布比旧布料还要难得,陈光明到底是什么拿到手的?
一位中年大婶感慨道,“你说现在都八一年了,这种好布料哪里找去?”
“是啊,咱们想买块新布都得排长队,还得凭票呢。”
另一位老伯摇著头,“哪像这回,光明一拉就来了这么多,好像捡了个宝一样。”
“这可不是捡的,我们手里有百货商店开的单据。”余平开口道。
老伯连忙道:“是是是,我们没说这布有问题。”
陈光明这一次让大家看布,就是想要证明一下这些布的合法性。
以后有人问起布的事情,自然会有村民帮忙解释。
免得以后有人看到他们在做成衣,还会猜测这些布料的来源。
“大家先让让,我们先把布料推回去。”余安开口道。
大家连忙说是。
陈光明几个出去累了一天了,是要回去歇著。
等他们离开了,这些叔婶们还在议论著。
“有了这些布,是不是又能做成衣了?”
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大家马上就想到了那些做一件五毛钱的练功服。
瞬间,这些婶子们酸了。
她们手头没有缝纫机,想要接活都不可能。
这样的话,她们又只能眼睁睁看著其他人赚钱了。
不行,要儘快弄台缝纫机回来。
这些婶子暗自想著,隨后完全坐不住了。
此时,陈光明已经把布拉到了老宅。
老宅里面不时的响起一阵踩缝纫机的声音。
见到陈光明拉著板车进来,大家都好奇的看过去。
这一看不得了。
“哎哟,这么多的布料。”
“光明,你哪里找来的啊?”
“是啊,是不是又接到什么活了?”
婶子们见了,一个个都惊呼了起来,非常兴奋。
有了这些布料后,是不是又能有成衣可以做了?
上一次,一件成衣赚五毛,她们现在都还记著呢!
“没有接到什么货。”
“这些都是我从百货商店收来的废旧布料。”
陈光明道。
子们听了,脸上有些失望。
陈母已经去扯这些布料了,一扯竟然扯不开,再看看这些布料的成色和质量,完全不像废旧布料。
“原来是走色了啊。”
“这种情况我们以前在队里裁缝点的时候也常见到,只要好好规划,还是能够做出成衣工服的。”
“是啊,这些布也太好了吧?”
“光明到底是从哪里弄到的啊,这关係不一般啊。”
子们满脸羡慕的开口。
这些布只有这一点瑕疵,她们都感觉做了衣服就能穿,对她们来说根本算不得是废旧布料。
“哈哈,那就要麻烦娘和子们了。”
“如果能够用这些布料製作出完好的成衣,我一件可以给到六毛钱。”
“但如果做出来的是次品成衣,那就只能按做次品衣服的价格,跟儿童开襠裤一样给一毛五的价格了。”
陈光明等的就是这句话,笑著开口。
听到这话后,子们的目光都是闪了闪。
做一件就有六毛啊!
她们的目光落在一旁被摊开的布料上。
隨后,她们的脑子里面都开始规划起来。
想要赚更多的钱,就只能想办法做更多成品出来。
六毛和一毛五,可差了足足四倍!
陈光明见到这些子们都在思考,脸上露出笑容。
“子们先规划著名。”
“如果能够规划出最好的方案,就告诉雨溪,我到时候再额外补一块钱给她。”
子听了,眼睛就更亮了。
一个个全都迫不及待的应下来,用心思索起来。
將这些事情都布置下去,陈光明才回了新家家里。
家里。
陈父和陈大哥正在製作定製的萝筐。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
陈光明照常起的很早。
虽然累了点,但看著身旁的媳妇,他就感觉浑身充满了劲儿,为了以后美好的生活,
还要继续努力干啊。
“怎么起这么早?”
他有一点动静,睡在里侧的林雨溪就醒了。
“嗯,今天还要再上一次山。”
陈光明把掀开的被子压好,“你再睡一会儿。”
林雨溪迷迷糊糊的点点头,不知道是不是天气热起来的缘故,她最近是越来越贪睡了。
看著媳妇又睡著了,陈光明满脸温柔的出了门。
在外面,陈母已经起来了。
他们老一辈的习惯早睡早起,这个点不算早。
“光明,昨天怎么那么迟回来?”陈父问道。
“去帮农机站干了点活。”
陈光明又把事情说了一遍,“一天能赚两块,还能卖我们每人一辆自行车,这交易还是很值的。”
陈父听了点点头。
表姐张婷也从里面出来了。
这么多天待在陈家,她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
“还是光明厉害,农机站都能搭上线。”她笑道。
“运气比较好。”
“表姐缝纫机学的怎么样?”
“嗯,挺好的,已经能上手做盘扣了。”
张婷高兴道。
她裁缝的基础已经掌握的不错了。
不过真正的衣服她现在还不太敢做。
“那表姐可以试著做儿童开襠裤了。”
“不要怕失败,碎布不用几个钱,別有负担。”
陈光明笑道。
这个表姐勤劳又肯干,就是性子太软了点。
“阿婷,你看光明都这么说了。”
“等会你就拿些碎布试著做儿童开襠裤。”
陈母也劝道。
张婷听了低著头嗯了一声,有点感动。
陈光明很快把粥喝了。
隨后他出了门,去村口和陈明勇几个集合。
今天还要去挑东西,他们都是空手去的。
“光明,说著帮送两次,这一次送了,是不是就能把自行车骑回来了。”陈明勇有些激动起来。
这可是自行车,哪个人能拒绝。
“嗯,先完成任务再说。”陈光明道。
一行六人一起向著镇上走去,到了农机站的时候,八点钟还没到,李师傅等人自然也还没有上班。
“还是上班的爽啊。”
“是啊是啊,每天能这么迟来,赚的还多。”
陈明勇和林晓小声议论著。
这个时候只要在单位上班,都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直到八点多一点,李师傅和农机站的同志们才陆续过来,连声说著不好意思,大家也马上就出发了。
这一次知道路了,陈光明就提早规划好了路线,直接就带头往目標村子走。
“光明不愧是挑货郎啊。”
“是啊,竟然提早这么早就到村子了。”
李师傅等人都讚嘆不已。
等把事情都办妥回去,竟然才五点左右。
“大家辛苦了。”
“现在天色这么晚了,就骑自行车回去吧。”
李师傅笑道。
听到这话,几人全都眼晴一亮。
原本还以为会有什么程序等要走,没想到这边早已经把自行车都准备好了,直接就把六辆二手自行车给他们了。
“唉,好好好,多谢李师傅。”
陈光明几个连忙道谢。
他们出发前也报著希望,因此都已经提早把钱准备好了,这边见到二手自行车,检查了一下后就付了钱。
李师傅还出了很正规的单据给他们,把这些二手自行车直接转给了陈光明所在的队社这样,这些二手自行车算是掛靠在队社里面,但是实际的使用权则归他们个人所有,
他们跟村里讲好了。
办好了所有手续,几人就骑著自行车回去。
等到了村里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天只有一点点亮光了,这个时候村里已经没什么人了,倒是让已经做好炫耀准备的陈明勇几个有点点失望。
毕竟是人生第一台自行车,虽然只是二手的,但是几个人还是想要放个鞭炮庆祝一下的。
可惜自行车买的突然,也没有提早通知。
不过他们把自行车骑回家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一阵阵惊呼声,大家都很惊喜自家竟然多了一辆自行车。
“还真的骑回来了啊。”
陈母围著院子里的三辆自行车看著。
一下子自己儿子和侄子都有自行车了。
陈光明还有两辆了。
陈父也看的眼热。
如果知道有这种好事,他肯定不去种田,选择和陈光明一起去挑货卖,没准也能买到了一辆自行车。
陈光年也是一样的想法。
他已经在练卖东西了,只是一时半会儿还是没办法跟著一起挑货去卖,只能看看有没有帮忙挑货的机会。
“爹,大哥,有件事要麻烦你们。”陈光明道。
“嗯,有什么事你只管说。”
陈父精神一震。
陈光明找他们有事,大部分时候还真不是有事。
每一次,他们反而都能跟著赚一笔。
“爹,大哥,你们会做箩筐是吧?”他问道。
两人一起点头。
之前他们在元宵的时候就做过灯。
灯都会做了,普通的箩筐做起来自然没问题。
不过家里不缺箩筐吧?
隨后就听陈光明道:“我想要做一个特別一点的箩筐,就是要能够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的。”
两人认真的听著陈光明把要求讲了。
“这种定製的箩筐確实有点难度,让我琢磨一下。”
陈父点点头。
“行,那就麻烦爹和大哥了。”
“到时候做出来,一个箩筐算你们五块钱。”
陈光明直接开口道。
陈父点点头,陈光年则是满脸惊喜神色。
一个箩筐五块钱,这价格可不低了。
而且陈光明这边的需求可不少,可以藉此赚一笔了。
將事情交给陈父和大哥,陈光明也放心下来。
“还是先吃饭吧。”林雨溪上前提醒。
陈光明知道媳妇心疼自己,笑看点了点头。
今天家里竟然燉了只鸡。
陈光明最近没带鸡回来,应该是陈母自己去抓的。
陈母给大儿媳夹了个鸡腿。
隨后马上也给小媳妇夹了一个。
一碗水要端平。
林雨溪想把鸡腿交给陈光明。
“这是娘夹给你的,你吃。”陈光明笑著道。
这段时间,他在家里,林雨溪自然是不缺肉的。
但是陈母交给她的,意义確实不一样。
看著一家人和睦融融的样子,陈母一脸满足神色。
接下去两个儿媳能多生两个孙子,她就知足了。
晚上回到房间。
林雨溪就害羞的说起陈母催生的事情。
“那我们努力努力。”
“怀上了,我们就生下来。”
“罚款这些事情,我都会解决的。”
陈光明温柔道。
上一次,林雨溪听说了计生的事情,有些担忧。
他们这种早婚早育的,听说罚的不轻。
现在听到陈光明的保证,她笑著用力点点头。
陈光明就顺势把林雨溪搂在怀里。
第二清晨。
陈明勇骑著车到了他家里。
他特意起的迟了点,在村里炫耀了一下新车。
等到村里人都讚嘆他们有出息,才满脸心满意足。
陈光明隨后把打算说了一遍。
现在专门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的箩筐还没有做好,肯定没办法就这么载著货出去卖的。
陈明勇有些失望。
不过现在也只能先等著把自行车改造好了。
把自行车骑回家,他们就又挑著箩筐出去卖货了。
原本几个人早就已经在各个集市卖过货。
陈光明带了两次后,他们已经都知道该怎么走街串巷去卖货了,不用陈光明自己也能去卖货了。
陈光明则带著余平和余安一大早推著板车去了镇上。
他这次打算处理一下这两天收的货。
为此他选在了六点就出发了,现在道上还有人查,只要能在稽查队上班前把事情干完,就能省去很多麻烦。
很多地方的黑市就都是选择在这段时间进行的。
这一次收到的货,他必须先卖出去才行,不然这套供销体系很难维持下去。
他首先还是去了市场,把那些鸡毛鸭毛交给了专门收购的人。
这一次因为是年后的缘故,很多人家都有杀鸡杀鸭庆祝,东西卖的很不错。
隨后,他文去了钟錶店。
“光明兄弟。”王有財显得很热情。
本身他和陈光明的关係就好,现在有了武馆的关係,关係就更亲近了。
陈光明笑著打招呼,两人寒暄一阵,隨后他问起了缝纫机的事情。
“放心,三天內肯定到。”
“到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直接去取就行了。”
王有財开口。
陈光明听闻连忙道谢。
能够多几台缝纫机,就能做更多次品衣服出来,
再三交代多弄点缝纫机,不管是新的旧的全都要后,他离开了钟錶店,最后去了镇上的百货商店。
百货商店有专门的废品收购站,这里收碎布和旧衣。
陈光明昨晚的时候,就提早开好了生產大队的介绍信。
来到百货商店后,他让余平和余安先等著。
自己进了百货商店,对前面的柜员道:“同志你好,我找汪泽洋同志。”
“你找我们经理有什么事?”
百货商店的柜员比起供销社的柜员要客气的多。
“你就跟他说一下,是蔡衣龙师伯让我来找他的。”陈光明笑道。
上一次在武馆开门的宴席上,蔡师伯介绍他认识了不少人,其中就有这位百货商店的经理。
没一会儿,带著一副圆框眼镜的汪泽洋从里面出来。
见到陈光明后,他的脸上露出笑容,“陈师弟,欢迎欢迎。”
陈光明连忙上去叫了师兄。
“来来来,到我办公室坐坐。”汪泽洋热情道,
等两人进了办公室,汪泽洋又去泡了茶,两人坐下来閒谈。
“汪师兄,我这次在外面收了不少的碎布和旧衣服,想要问问这里收不收。”
陈光明开门见山道。
“有证明吗?
“嗯,队社给我开了介绍信。”
陈光明连忙把生產队开局的证明拿出来。
“有介绍信就好办了。”
汪泽洋把陈光明带到了碎布收购处。
他扶了扶圆框眼镜,指著墙上道:“陈师弟,公家的收购价可都钉在墙上了。”
陈光明看过去。
纯碎布的价格是每斤一毛二。
旧衣的价格高一些,能订到一到三毛。
完整旧衣则是分三等价。
除此之外,每一种布还分为三个级品。
此时余平和余安也已经把板车推了过来。
碎戴著套袖的验货员连忙上去验货。
昨晚的时候,陈光明已经把布料这些都分好了。
见到这一幕,负责验货的周同志,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他用铁鉤子扒拉布堆,挑起块巴掌大的劳动布:“这片够裁两个工具包衬里,可以算二级品......”
话音未落,汪泽洋咳嗽一声:“小周啊,没看见人家带著大队介绍信吗?就按一级品统收。”
周同志一愜,马上顺著应下来。
隨后,他直接给这些货都分別过了称。
“总共83斤4两,这是收购单。”
汪泽洋在三联单上盖了戳,忽然道:“仓库里刚好有一批废旧布料要处理。”
“多谢师兄。”
“那我这些就都换成旧布料吧。”
陈光明的眼晴一亮,连忙感谢道。
旧布料可是好东西,可以不用券就能购买,寻常情况下很难接触到。
这种是只有內部有人才有机会买到的好东西。
汪泽洋点了点头,让陈光明跟著自己去领旧布料。
百货商店后仓的霉味混著樟脑丸气息扑面而来。
汪泽洋的进去后,掀开了防尘的油布,露出布捆,道:“这些劳动布染缸跑色了..
””
陈光明指尖在布面摩,除了跑色了外,质量完全没问题。
如果计划好的话,这些布还是能做出不少成衣的,完全到不了报废的程度。
当然,按废旧布料处理也完全没问题。
“师兄,这些我都要了,你看看需要补多少价。”陈光明主动道。
“嗯。”
汪泽洋显然早有成算,“每尺补三分钱差价,开票写废料再利用..:::
陈光明会意,连忙掏出了备好的黄皮信封:“这是补给师兄的差价,麻烦师兄给开个票。”
“行。”
汪泽洋脸上露出异色。
陈光明可没有数过去,直接就掏了个黄皮信封。
从信封的厚度,他大概能看出里面的钱肯定比他报的价高。
就跟蔡师伯说的一样,这个小师弟是个懂规矩的,来的时候就已经做足了准备。
他想到这里,脸上的笑容更甚了。
將黄皮信封收好后,他在三联单上盖了公章。
“行了,东西搬走吧。”
陈光明又连连道谢,让余平和余安搬东西。
將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了板车上后,他告別了师兄,拉著东西往回走。
这一次的收穫比他想像之中的还要多,他现在就想快点把东西都拉回家去。
只是在回去的路上,他又遇到了设卡的稽查队。
年轻队长还记得陈光明,上前问道:“这一次运的是什么?”
陈光明不慌不忙的笑道:“一些废旧布料。”
“这是百货商店开出来的票据,这个是生產队的介绍信。”
年轻队长把东西都拿过来看了下,又让队员去板车上进行检查。
“我这可是在支援社队企业建设。”陈光明又笑著给自己戴了个帽子。
之前是响应变废为宝的號召,现在是支援社队企业建设。
年轻队长深深看了眼陈光明,硬是抓不到一点把柄,这样的货郎可真不多见。
他挥了挥手让巡查员放行。
陈光明笑著道了谢,拉著板车离开。
等回到村,他才鬆了口气,总算是把旧布料拉回来了。
现在天气暖和了,不少村民在家门口边晒太阳边敲纽扣。
见到陈光明回来了,都会笑看打招呼。
“光明,你这拉的什么啊?”
有閒逛的老太太好奇的询问道。
“一些废旧布料,拉回来看看能不能做成衣。”
陈光明笑道。
“哎哟,废旧布料?”
“光明还是有本事啊,这玩意儿也能弄到?”
老太太满脸惊讶,其他听到的村民也连忙都过去看。
这种废旧布料一些纺织厂和百货商店可能会放出来,但他们这些普通人哪里可能拿得到。
但是陈光明现在却是拉了一板车回来。
“这.......这莫不是劳动布?”
有婶子认出了这种布料,指尖沿著整齐的布边反覆摩。
当確认没有跳纱断线后,她就更惊奇了,“这布看著就像是新的一样。”
“还真的是,都是新的布。”
“不对,这里跑色了,但完全不影响用啊。”
婶子们確认了布的质量之后,一个个都惊呼起来。
只是跑色的布,这可比那些旧布能卖的上价的多,甚至规划一下可能做出新衣!
只是,这种跑色的布比旧布料还要难得,陈光明到底是什么拿到手的?
一位中年大婶感慨道,“你说现在都八一年了,这种好布料哪里找去?”
“是啊,咱们想买块新布都得排长队,还得凭票呢。”
另一位老伯摇著头,“哪像这回,光明一拉就来了这么多,好像捡了个宝一样。”
“这可不是捡的,我们手里有百货商店开的单据。”余平开口道。
老伯连忙道:“是是是,我们没说这布有问题。”
陈光明这一次让大家看布,就是想要证明一下这些布的合法性。
以后有人问起布的事情,自然会有村民帮忙解释。
免得以后有人看到他们在做成衣,还会猜测这些布料的来源。
“大家先让让,我们先把布料推回去。”余安开口道。
大家连忙说是。
陈光明几个出去累了一天了,是要回去歇著。
等他们离开了,这些叔婶们还在议论著。
“有了这些布,是不是又能做成衣了?”
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大家马上就想到了那些做一件五毛钱的练功服。
瞬间,这些婶子们酸了。
她们手头没有缝纫机,想要接活都不可能。
这样的话,她们又只能眼睁睁看著其他人赚钱了。
不行,要儘快弄台缝纫机回来。
这些婶子暗自想著,隨后完全坐不住了。
此时,陈光明已经把布拉到了老宅。
老宅里面不时的响起一阵踩缝纫机的声音。
见到陈光明拉著板车进来,大家都好奇的看过去。
这一看不得了。
“哎哟,这么多的布料。”
“光明,你哪里找来的啊?”
“是啊,是不是又接到什么活了?”
婶子们见了,一个个都惊呼了起来,非常兴奋。
有了这些布料后,是不是又能有成衣可以做了?
上一次,一件成衣赚五毛,她们现在都还记著呢!
“没有接到什么货。”
“这些都是我从百货商店收来的废旧布料。”
陈光明道。
子们听了,脸上有些失望。
陈母已经去扯这些布料了,一扯竟然扯不开,再看看这些布料的成色和质量,完全不像废旧布料。
“原来是走色了啊。”
“这种情况我们以前在队里裁缝点的时候也常见到,只要好好规划,还是能够做出成衣工服的。”
“是啊,这些布也太好了吧?”
“光明到底是从哪里弄到的啊,这关係不一般啊。”
子们满脸羡慕的开口。
这些布只有这一点瑕疵,她们都感觉做了衣服就能穿,对她们来说根本算不得是废旧布料。
“哈哈,那就要麻烦娘和子们了。”
“如果能够用这些布料製作出完好的成衣,我一件可以给到六毛钱。”
“但如果做出来的是次品成衣,那就只能按做次品衣服的价格,跟儿童开襠裤一样给一毛五的价格了。”
陈光明等的就是这句话,笑著开口。
听到这话后,子们的目光都是闪了闪。
做一件就有六毛啊!
她们的目光落在一旁被摊开的布料上。
隨后,她们的脑子里面都开始规划起来。
想要赚更多的钱,就只能想办法做更多成品出来。
六毛和一毛五,可差了足足四倍!
陈光明见到这些子们都在思考,脸上露出笑容。
“子们先规划著名。”
“如果能够规划出最好的方案,就告诉雨溪,我到时候再额外补一块钱给她。”
子听了,眼睛就更亮了。
一个个全都迫不及待的应下来,用心思索起来。
將这些事情都布置下去,陈光明才回了新家家里。
家里。
陈父和陈大哥正在製作定製的萝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