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成功捡漏
    陈光明这次去都地方有点远,
    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
    此时家里,陈父和陈光年正拉著两个大舅哥喝酒。
    陈母和一眾女人也围坐在桌前。
    家里拉了客人,一家人肯定都要好好招待著。
    不过听到外面传来声响,大家都站了起来。
    “是光明回来了啊。”
    余大舅迎出门,满脸都是笑。
    陈光明连忙叫了声舅。
    余平看见自家爹满脸惊讶,连忙叫了一声爹。
    余安则喊大伯,又看见自家爹竟然也在。
    “光明、余平、余安就差你们了,赶紧去洗洗手过来陪著喝两杯。”陈父招呼道。
    陈光明点点头,去洗了手后坐到媳妇的边上。
    这是他印象里面难得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吃饭。
    前世的时候,陈母和娘家的来往並不多。
    特別是在陈母得到胃癌去世之后,两家就完全没来往了。
    不过这一世一切都改变了,他能感受到陈母发自內心的高兴。
    “娘,多吃点菜垫垫肚子再喝酒。”
    陈光明夹了块肉放在陈母的碗里。
    这段时间,他对陈母的饮食非常关注,儘量让陈母吃的更好。
    老宅后院的咸菜,他早就不声不响的送人了。
    陈母得知后心疼了很久,但送都送了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知道了。”陈母红光满面道陈光明的关心,让她受用的很,夹起肉吃了下去。
    现在家里的条件好了,陈母也捨得吃点好菜了,不会像之前那样只吃剩菜。
    两个舅舅看看直点头,感慨陈家条件好。
    这一桌子菜在他们家里只有过年才能上桌,但陈家却只是平常吃的菜。
    每天光是菜钱都不少了。
    听说家里的肉钱都是光明出的,菜和米则是家里出。
    等到酒过三巡后,大舅才说起了要买小鸡仔开始进行养殖的事情。
    他现在对陈光明也充满信心,感觉养殖肯定能赚钱。
    “我这里刚好忙完了。”
    “明天我带著大舅和二舅去买鸡仔。”
    陈光明笑道。
    他这儿的猪仔多,但是鸡仔很少。
    而且镇上这时候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场,只能靠乡镇集市购买。
    前世他就知道不少鸡市,只是不知道现在鸡市的情况怎么样。
    “行,那就交给你了。”大舅笑道。
    等吃完晚饭,余平、余安和张婷各自扶著自己的父母回老宅休息。
    张婷和大姨一起睡,两个舅舅安排在一个房间。
    林雨溪则是帮著陈母一起收拾,厨房里面不时有笑声传出来。
    第二天。
    陈光明带著陈父、大哥和两个舅舅出发前往鸡市。
    他们打算前往江桥头。
    江桥头在云江支流的岸边,有一处露天禽苗市场,
    很多的鸡贩就会撑著用竹编编成的鸡笼舟,从各个地方把鸡苗运到镇上。
    这处地方也是属於自由市场,知道的人並不多。
    几个人跟著陈光明一起行走在田地间。
    如果不是陈光明在前面带路,他们都意外是要去田里干活了。
    走出一段距离后,就到了飞云江岸边。
    又走了一段距离,他们就听到岸边不断响起的鸡鸭的叫声。
    “到了。”
    两人都惊讶的看著眼前的露天市场。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们都很难想像到这里竟然会有一处自由市场!
    “光明,你连这里都知道?”陈父也很惊讶。
    光明知道的地方也太多了。
    “混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了。”陈光明笑道。
    陈父听闻,深以为然的点头。
    原本大家都感觉混这个词不好,代表著不务正业。
    但是陈光明混出名堂后,混这个词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村里人没事都会让好吃懒做的儿子多出去混混,长长见识。
    最好就跟看陈光明混,保准能有出息。
    “看来现在这个时候確实已经有了。”陈光明鬆口气。
    几年之后,新的禽苗市场会建在村里面,而现在则还都处在岸边。
    这还是在市场渐渐放开的现在。
    听说更早之前,商贩们都是躲在芦苇丛里交易的。
    陈光明拨开最后一丛芦苇,咸腥的江风裹著此起彼伏的鸡鸣扑面而来。
    三十多艘竹编鸡笼舟半浸在浅滩里。
    船头用红漆歪歪扭扭写著萧山红、浦东黄的字样。
    此起彼伏的雏鸡叫声里混著商贩们沙哑的吆喝。
    江风裹著细碎的芦苇絮扑面而来,陈光明眯起眼晴扫过三十多艘竹编鸡笼舟。
    “那一船的鸡看上去不错。”陈父开口道。
    家里平时也养过鸡,陈父感觉自己看鸡的本事还是有点的。
    陈光明也在观察这些鸡,他打算先一船船看过去,看看哪一船的鸡好。
    陈父见么儿点头,兴冲冲的走过去。
    陈父和两个舅舅挨船逐一查看每一船的鸡苗。
    竹编的鸡笼舟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浅滩,船上的小鸡们嘰嘰喳喳,活泼好动。
    “这只船的鸡苗羽毛光泽好,体型匀称,没有明显瑕疵。”陈父边观察边说道。
    “大舅,你看这批怎么样?”陈光年也凑过来询问。
    大舅仔细端详著小鸡,“这批確实不错,个头均匀,也无病跡。”
    “多少价?”余二舅开口问道。
    卖家是个中年男子,看起来经验丰富,“兄弟们,这批鸡苗一只才两毛钱。”
    听到这个价格,他们都是一愜。
    供销社一只鸡苗要五毛,这里才两毛?
    这价格也太低了吧?!
    “光明,怎么样?”大家都看向陈光明。
    “不急。”
    陈光明平静道:“再看看。”
    听到他的话,大家只能压住心里的激动,都点点头,打算把这些的鸡苗都看一遍。
    卖家见了连忙挽留,“价格还能再说说,买一百只我送你们十只啊。”
    陈光明听闻还是笑著说再看看。
    这一批鸡买回去可是养殖用的。
    如果质量好的话,明天就能自己筛选出种鸡自己孵鸡仔。
    所以这第一批鸡苗的质量至关重要。
    陈光明带著家人继续沿著江岸的竹编鸡笼舟查看。
    每一船的鸡苗虽然都活泼,但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羽毛暗淡,有些体型偏小。
    “这批有点瘦弱,不太適合买回去养。”陈光明摇头对大家说道。
    “那这船呢?”陈父指著另一只装满小鸡的船只问。
    陈光明走近细看,发现这批小鸡羽毛鲜亮,个体均匀,而且活动力强,“这批不错,
    不妨多看看。”
    旁边的大舅点头附和:“不错,这才是健康的苗子。”
    卖家见眾人迟迟不下决定,忙说道:“兄弟们,这几天正是进货旺季,货源紧张,要买得快,不然好的都被抢走了。”
    “光明,怎么样?”大舅问道。
    “那边还有一艘船。”
    陈光明看向角落的浅滩歪著的竹泛灰的老船。
    船头红漆剥落得只能瓣出个芦字。
    这竟然是比较少见的芦鸡。
    只是竹笼里挤著的不少雏鸡头查脑,灰黑绒毛上沾著星星点点的白斑。
    周围商贩都默契地与这艘船保持著距离。
    眼前的卖家见陈光明感兴趣,忙压低声音道:“劝你们別凑过去,听说他家鸡苗已经瘟了两船......”
    听了这话,陈父和大舅几人都是一惊,拉了拉陈光明。
    陈光明却是露出思索表情。
    这鸡他怎么看著很像是前世见过的珍稀品种一一芦黑。
    这种芦鸡成年后通体乌亮如墨,尾羽却泛著银白波纹,非常出眾。
    而且,这种鸡是出了名的抗病性强,在未来几年每年的价格都会翻个几倍。
    眼下这些雏鸡的白斑,恐怕是运输途中淋雨受寒的应激反应。
    陈光明想了想,低声道:“我过去看看。”
    说著,他让几人等在这里,自己走了过去。
    他来到船前蹲下身,手指轻轻拨开竹。
    雏鸡们立刻发出虚弱的啾鸣,但眼睛清亮有神,脚爪也没有病鸡常见的肿胀。
    常见的芦鸡嫩黄色或浅棕色绒毛,成年后羽色单一无渐变效果。
    这也是很多人看到这一船的芦鸡,都认为鸡苗身上的白斑是瘟病徵兆的原因。
    他文看向芦黑的爪部。
    芦黑鸡苗的脚趾间距较宽,第二趾关节有微小凸起。
    这种结构是最適合山林散养的,放在果园里进行散养正合適。
    “这些鸡苗多少钱?”陈光明询问道。
    满脸胡茬的船主听闻猛地抬头,脸上露出期待的神色。
    “两毛一只!整笼拿走再送两捆草料!”他连忙开口道。
    正常的芦鸡苗自由市场能卖到三毛左右。
    但他已经亏损了不少鸡苗,现在急於止损回本,价格就压低了很多。
    陈光明眉头微皱,沉声道:“两毛一只芦鸡,倒是不贵。”
    但一刻,他话锋一转道:“这鸡苗虽然样子不错,但状態差,都有白斑了,想养活可不容易。”
    船主脸色一僵,急忙辩解:“兄弟,这些鸡苗刚运过来,只是状態差了点,不是病,
    正常养护下很快就会好。”
    陈光明还是看眉微微摇头。
    船主有些急,握了握拳,“那你给个价吧。”
    “一毛一只吧。”
    “如果能养活一半,我就还能接受。”
    陈光明想了好一会儿后开口。
    “真不行啊,一毛一只我可真赔本。”船主连忙道。
    “一毛也是我能给的最高价了。”
    “你同意的话,这一船我都要了,立马全部带走,你再想想。”
    陈光明说著站起身,一副打算再去其他船上看看的样子。
    卖家咬著牙,好不容易有人过来问,他想把这个买家给放走。
    最后,他闭了闭眼,狠心道:“再多加两分,这一船都给你拉走。
    陈光明听闻,停下脚步,转头看了看船主,“行,就按一毛二算。”
    船主鬆了口气,“这一趟出来连保本都难,你们动作快,我这就安排装货。”
    陈光明点点头,对著陈父等人招手示意。
    陈父等人走过来,脸上还有些迟疑。
    大舅也询问道:“光明,这些鸡苗靠谱吗?怎么看著病的。”
    陈光明听闻给了几人一个安抚的眼神,嘴上道:“就一毛二分一只,回去先养养看,
    养活一半就能接受。”
    见他这么说,几人虽然有些疑虑,但还是选择了相信,打算把这些鸡仔抓出来。
    卖家见此鬆口气,脸色缓和,还不忘再三叮嘱:“养的时候注意保暖,不要让它们受凉。”
    “多谢提醒。”陈光明笑著答。
    这个老板看著挺实诚,不是没有合作的可能。
    货郎也不是不能挑著这些鸡仔去卖。
    现在市场已经放开了。
    而家庭养殖副业可是受到上头鼓励的行业。
    以前想要买鸡仔,就只能通过村社或者供销社买。
    现在將鸡仔挑著去村里,应该也会有不少人买。
    陈光明心中琢磨著,落在装著鸡仔的鸡笼上。
    “老板,这些鸡身子弱,就不要来迴转移了。”
    “你这鸡笼直接给我挑回去,一个鸡笼算你两块。”
    陈光明想了想道。
    这些鸡笼看上去確实很精致。
    总共有三层,单层差不多能容纳20只鸡苗。
    不过这一批鸡苗看著很弱,一层就只有十来只。
    “行。”老板脸上露出喜色。
    他这里差不多五百只鸡苗,可以卖多少。
    鸡笼就有十个,可就价值二十块了。
    虽然鸡苗上面亏了点,但是鸡笼能赚回来不少。
    这么想看,他看陈光明的脸色就好了很多。
    陈父、陈光年和两个舅舅已经分別在数小鸡仔的数量,数完后是516只,陈光明直接付了钱。
    其他鸡贩见了都羡慕不已。
    陈光明直接买下五百多只鸡仔,算得上大手笔了。
    “小伙,你还需不需要鸡仔,如果也能一船买的话,我还能给你便宜些。”之前那个鸡贩开口道。
    陈光明心中一动,笑道:“行啊,那也按一毛二?”
    “瞎,怎么可能这么低。”
    “我们的鸡仔可都活蹦乱跳的,最多按一毛六给你,这个价格绝对是这儿的最低价。
    ”鸡贩道。
    如果能够整船出的话,他每天能运一船来。
    这样比散卖省时省力的多。
    “嗯,確实不错。”
    陈光明想了想,“回头我再问问有没有要鸡仔。”
    “我这里鸡仔绝对好,绝对不会让人失望。”
    “知道知道,如果有人要鸡仔,我明天再带人来。”
    陈光明笑道。
    他决定回去合计合计。
    隨后,五个人挑起鸡笼,直接离开了这处市场。
    “光明,这些鸡苗真没问题吗?”大舅忍不住询问。
    一只只需要一毛二,这价格確实低。
    但如果养不活的话,再低的价格也没有用啊。
    “应该没问题,这些鸡苗不是病了,只是应激反应。”陈光明开口,但他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满。
    本身就连健康的鸡苗也有很大养不活的机率。
    他能做的就是儘可能让这些鸡苗活下去。
    “大舅,你就不用担心了。”
    “之前说好了成本我来出,你们负责养就行。”
    “这些鸡苗出了问题,有我兜著呢。”
    陈光明再次安抚道。
    一百块钱不到的成本,他还是付的起的。
    但如果能够把这批芦黑鸡苗养活的话,就算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都足够把钱赚回来,还能赚不少。
    “我不是这个意思。”大舅挠挠头。
    不过有了陈光明的话,他安心不少,选择了相信。
    很快,他们把鸡苗挑回了山坳里。
    “这批鸡苗需要保暖,需要垒个鸡舍,然后在里面烧上炉子。”陈光明开口道。
    “放心吧,鸡舍已经准备好了。”大舅笑道。
    为了方便在果园那边养鸡,他们已经在果园周围用木头搭了鸡舍和住的草屋。
    陈光明听闻放心下来,大舅和二舅准备做的不错。
    没多久,他们就到了山坳。
    余家村的村民们见到他们,都出来瞧。
    “哎哟,这么多鸡苗啊!”
    “志林、志华,你们这是打算在村里搞养鸡啊?”
    村民们见了,一个个全都满脸惊讶。
    平时家里养个十来只鸡不稀奇,但余志林和余志华兄弟,竟然一下子挑了好几百只鸡仔回来!
    大舅和二舅两人满是笑容。
    现在对他们来说也是难得的高光时刻了。
    “是啊,打算养养看。”两人对村民不断笑著。
    他没有把陈光明合伙的事情说出来。
    这个是陈光明交代的,外村人不適合参与进来。
    “还真的打算搞养殖啊!”
    “这么多的鸡仔如果全都出栏,该值多少钱啊!”
    “是啊,是啊,两兄弟可真出息了。”
    村民们不断议论著。
    也有人看到了陈父和陈光明。
    上一次陈父挑著那么多东西回来,他们还印象深刻,阿香嫁了个好男人的消息早就在村里传开了。
    还有陈光明。
    余平和余安两兄弟每次回来都能带回来很多东西。
    而陈光明的名字也在他们嘴里传遍了村子。
    没多久,村长也赶了过来。
    “你们是打算在村里养鸡吗?”
    养殖可是上头特別鼓励的行业,如果有人能在村里搞养殖的话,大家都能学学,带动村里的发展。
    大舅又解释了一遍,“养殖可没那么简单。”
    村长听了直点头,让两个人先试著,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都可以跟村里提,村里肯定支持。
    告別村长,两个舅舅一边和村民说著话,一边往家里去。
    外公和外婆也听到消息迎了出来。
    见到女婿和两个外孙都来了,两个人就连忙招呼家里的媳妇去做点心,家里又是一通忙碌。
    “这些小鸡仔,看著有些不大行啊。”
    等到鸡笼被放下,两老人凑过去仔细看著。
    隨后他们也发现这些鸡仔状態不太对。
    “路上顛的,应激了。”
    “你们看看这鸡的爪子,不是病了。”
    陈光明解释道。
    “那就好,那就好,不过这是什么鸡,看著和土鸡有点不一样。”外婆疑惑道。
    “娘,这是芦鸡,比一般的鸡卖的贵多了。”
    大舅笑道。
    前些天他去畜牧站了解了养殖的消息。
    芦鸡他就刚好了解过。
    这种鸡在平常可不常见,这次也是凑巧遇上了。
    那个卖家应该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才让鸡仔出了毛病,不然肯定等不到他们,鸡仔就卖完了。
    “这些可不止是普通的芦鸡。”陈光明在心里想。
    不过芦黑现在名声不显,他也没必要提早说出来,等到鸡出栏的时候,他自然会想办法卖个好价钱。
    根据之前商量的。
    他负责前期投入和最后出售,两个舅舅负责养。
    最后五五分帐。
    把这些芦黑养大,足够大赚一波。
    “我们要赶紧把鸡转移到鸡舍那边去。”
    陈光明简单解释几句。
    隨后,一行人一起去了果园那边。
    鸡舍里面稻草这些都已经铺好了。
    他们把笼子打开,这些小鸡仔就都挤在了角落处。
    隨后他们又给炉子添了柴。
    炉子烧起来后,鸡舍里的温度很快就上来了。
    “大舅和二舅准备的很齐全啊。”陈光明笑道。
    两个舅舅听闻都笑起来。
    他们这段时间可没少往畜牧站跑。
    该怎么从鸡仔开始把鸡养大,都学到差不多了。
    只是在果园里面散养鸡畜牧站也没有教,他们只能先试试,真不行的话就再围块地来养鸡。
    陈光明听闻也放心了。
    就在此时,果园外也来了不少凑热闹的村民。
    还有不少村民也想要鸡仔,想抓几只回去养。
    “大家想要鸡仔?”陈光明询问。
    马上就有不少村民点了头,现在的农村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只是要去供销社抓鸡仔价格很高。
    他们就想著余志林两兄弟能抓这么多鸡仔回来,肯定不是通过供销社的路子,价格肯定能低不少。
    “如果大家想要的话,我们明天走一趟帮大家买回来就好了。”陈光明笑著开口。
    “真的?”
    村民们的眼晴顿时一亮,“那价格?”
    “我去养殖场抓,只需要三毛一只就行了。”
    陈光明把价格说了。
    听到这话,村民们眼晴一亮。
    供销社抓鸡仔可是需要五毛一只。
    陈光明三毛一只鸡仔,价格比供销社低多了!
    他之前去的江边自由市场,价格可比正常供销社便宜的多,这也是自由市场能够存在的原因。
    从自由市场买一只鸡仔可以一毛六拿,卖到这里就是三毛一只,一只他能赚一毛四。
    每趟挑一百只鸡仔过来卖掉,就能赚十四块!

章节目录

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冒奶的小键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冒奶的小键盘并收藏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