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答案
苏晚捏紧了手里的铅笔,指节因为用力而泛起一层薄薄的白色,她能感觉到全班同学的视线,怜悯的,看好戏的,混杂在一起,像无数根细小的针,扎在她裸露的皮肤上。
她没有反驳。
因为教授说得对,那不是孤独,那只是她对自己处境的一次公开展示,一场精心包装的、无声的控诉,而他一眼就看穿了。
“下一个。”马丁內斯教授的声音里没有一丝温度。
投影切换,她的《星尘》分镜被另一位同学色彩明快的作品覆盖。
课程结束,人群三三两两地散去。苏晚还坐在原位,动弹不得。那句“裹脚布”的评价,像一句恶毒的讖语,將她钉死在这里。
她的故事,她的挣扎,在她自己笔下,也成了一个笑话。
“看来,好莱坞的名导也不怎么欣赏你的美学。”
一个嘲弄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苏晚没有回头,也知道是谁。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会用这种语气和她说话的,只有一个人。
皮特绕到她面前,將一杯印著连锁店標誌的热可可放在她的桌上,发出轻微的“叩”声。
“你来干什么?”苏晚问,声音乾涩。
“老板关心你的学习进度。”皮特拉开旁边的椅子坐下,姿態隨意,与这个严肃的学术环境格格不入,“顺便提醒你,你的学费很贵,別让他觉得这笔投资打了水漂。”
“这是我的事。”
“不,”皮特纠正她,“从你踏上那架飞机开始,你的所有事,都是他的事。包括对付一个脾气不好的老头子。”
他伸手,越过桌子,拿起了苏晚那几页被判了死刑的分镜稿。
苏晚下意识地想抢回来,手伸到一半,又停住了。
有什么意义呢?这些东西,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所有权就不属於她。
“开场就用一个五分钟的航拍长镜头,”皮特翻看著,嘴里发出嘖嘖声,“野心不小,你想让观眾和主角一样,感到被整个世界拋弃的疏离感。”
苏晚的瞳孔缩了一下。
“但马丁內斯说得没错,”皮特话锋一转,“这种疏离感太安全了。观眾在天上飘著,看著地上那个小白点,只会觉得无聊。他们同情不了她,因为他们离她太远。”
“一个保鏢也懂镜头语言?”苏晚的语气里带著刺。
“我不懂。”皮特把分镜稿放回她面前,语气平淡,“但我懂他。他要的是能攥在手里的东西,不是飘在天上的云。”
他的手指在稿纸上点了点,指著那个从建筑里走出的、火柴人大小的女孩。
“试试別的。”他说。
“比如?”苏晚几乎是挑衅地问。
“把航拍镜头和手持跟拍交叉剪辑。”皮特的回答快得不像话,仿佛早就想好了一样,“用航拍建立世界观,告诉观眾『她在这里』,然后立刻切到一个极近的手持镜头,晃动的,粗糙的,跟著她的后颈,拍她的呼吸,拍她裙摆拂过沙地的声音。让观眾从上帝,变成和她一起被囚禁的囚犯。”
他的指尖沾著一点咖啡渍,在画稿空白的边缘,隨著他的讲解,无意识地晕开一道弧线。
那形状,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时留下的轨跡。
一道星轨。
苏晚怔住了。
他说的,正是她想要的,却没能做到的。他用最简单粗暴的语言,点破了她整个构思的核心癥结。
这不是一个保鏢的语言。这是创作者的语言。
“你是谁?”她再次问出这个问题。这一次,不是问他的身份,而是问他的过去。
“我是確保你完成任务的人。”皮特站起身,恢復了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方法不重要,结果才重要。老板要的是一个能让他满意的成品,一个配得上他投资的故事。”
他走到窗边,看著外面。
暮色四合,远处的山坡上,巨大的hollywood標誌,一个字母接著一个字母地亮了起来。那白色的光,在深蓝色的天鹅绒幕布上,显得冰冷又虚幻。
“他为什么要《星尘》的剧本?”苏晚低声问,像在自言自语,“他根本不看电影。”
皮特没有回头看她。
“谁说他要的是电影?”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那他要什么?”
皮特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一点不易察觉的、近似於疲惫的东西。
“他要一个答案。”
“什么答案?”
“一个关於疯子的答案。”皮特说,“一个疯子,要如何毁掉他亲手建造的一切,才能拿回一件……他早就弄丟的东西。”
他没再解释,拉开教室的门走了出去。
门在他身后关上,环形教室里,又只剩下苏晚一个人。
桌上的热可可已经不那么烫了,温热的,带著一股甜腻的香气。她没有碰。
她拿起铅笔,翻开新的一页画纸。
她画了一个大全景,巨大的山脉,孤零零的建筑。然后在旁边,画了一个特写,女孩颤抖的睫毛,和沾在上面的沙砾。
两个毫不相干的镜头。
她用一根粗重的箭头,將它们连接在一起。
窗外,好莱坞的灯火,像一片虚假的星尘,安静地燃烧著。
午夜。
电脑屏幕上,顾沉的视频请求准时弹出,叮咚一声,在空旷的环形教室里激起一道回音。
苏晚点了接通。
画面闪烁了几下才稳定。噪点和昏暗的光线里,是顾沉的脸。他身后是混乱的片场,钢筋脚手架和黑色的防雨布纠缠在一起,一个武打替身被威亚高高吊在半空,像一只被蛛网捕获的飞蛾。
背景音很嘈杂,有人在高声喊著调度口令。
“今天拍雨中追车戏。”低沉的声音穿过喧囂,带著一种被水汽浸透的沙哑。
屏幕的光很冷,照亮了他下頜的胡茬,也照亮了他眼下一圈浓重的青黑。
“你的部分结束了?”苏晚问。
“还有一场。”他言简意賅。
苏晚没再多问,把下午刚完成的那一页分镜稿举到摄像头前。
“我改了方案。”她说,“放弃了纯航拍。你看这里。”
她的手指点在画稿上,点在那两个被粗重箭头连接起来的镜头上。一个大全景,一个大特写。
“用航拍建立距离感和世界观,然后,切手持跟拍。”她复述著皮特的理论,却用著自己的语言,“镜头紧贴著她的后颈,拍她的喘息,拍裙子摩擦地面的声音。让观眾的视角,从上帝,直接掉进她的囚笼。”
她解释的时候,眼睛一直看著屏幕里的顾沉,试图从他脸上捕捉到一点什么。
但他没什么反应。
他只是安静地看著,看著那两幅画,一动不动。
她没有反驳。
因为教授说得对,那不是孤独,那只是她对自己处境的一次公开展示,一场精心包装的、无声的控诉,而他一眼就看穿了。
“下一个。”马丁內斯教授的声音里没有一丝温度。
投影切换,她的《星尘》分镜被另一位同学色彩明快的作品覆盖。
课程结束,人群三三两两地散去。苏晚还坐在原位,动弹不得。那句“裹脚布”的评价,像一句恶毒的讖语,將她钉死在这里。
她的故事,她的挣扎,在她自己笔下,也成了一个笑话。
“看来,好莱坞的名导也不怎么欣赏你的美学。”
一个嘲弄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苏晚没有回头,也知道是谁。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会用这种语气和她说话的,只有一个人。
皮特绕到她面前,將一杯印著连锁店標誌的热可可放在她的桌上,发出轻微的“叩”声。
“你来干什么?”苏晚问,声音乾涩。
“老板关心你的学习进度。”皮特拉开旁边的椅子坐下,姿態隨意,与这个严肃的学术环境格格不入,“顺便提醒你,你的学费很贵,別让他觉得这笔投资打了水漂。”
“这是我的事。”
“不,”皮特纠正她,“从你踏上那架飞机开始,你的所有事,都是他的事。包括对付一个脾气不好的老头子。”
他伸手,越过桌子,拿起了苏晚那几页被判了死刑的分镜稿。
苏晚下意识地想抢回来,手伸到一半,又停住了。
有什么意义呢?这些东西,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所有权就不属於她。
“开场就用一个五分钟的航拍长镜头,”皮特翻看著,嘴里发出嘖嘖声,“野心不小,你想让观眾和主角一样,感到被整个世界拋弃的疏离感。”
苏晚的瞳孔缩了一下。
“但马丁內斯说得没错,”皮特话锋一转,“这种疏离感太安全了。观眾在天上飘著,看著地上那个小白点,只会觉得无聊。他们同情不了她,因为他们离她太远。”
“一个保鏢也懂镜头语言?”苏晚的语气里带著刺。
“我不懂。”皮特把分镜稿放回她面前,语气平淡,“但我懂他。他要的是能攥在手里的东西,不是飘在天上的云。”
他的手指在稿纸上点了点,指著那个从建筑里走出的、火柴人大小的女孩。
“试试別的。”他说。
“比如?”苏晚几乎是挑衅地问。
“把航拍镜头和手持跟拍交叉剪辑。”皮特的回答快得不像话,仿佛早就想好了一样,“用航拍建立世界观,告诉观眾『她在这里』,然后立刻切到一个极近的手持镜头,晃动的,粗糙的,跟著她的后颈,拍她的呼吸,拍她裙摆拂过沙地的声音。让观眾从上帝,变成和她一起被囚禁的囚犯。”
他的指尖沾著一点咖啡渍,在画稿空白的边缘,隨著他的讲解,无意识地晕开一道弧线。
那形状,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时留下的轨跡。
一道星轨。
苏晚怔住了。
他说的,正是她想要的,却没能做到的。他用最简单粗暴的语言,点破了她整个构思的核心癥结。
这不是一个保鏢的语言。这是创作者的语言。
“你是谁?”她再次问出这个问题。这一次,不是问他的身份,而是问他的过去。
“我是確保你完成任务的人。”皮特站起身,恢復了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方法不重要,结果才重要。老板要的是一个能让他满意的成品,一个配得上他投资的故事。”
他走到窗边,看著外面。
暮色四合,远处的山坡上,巨大的hollywood標誌,一个字母接著一个字母地亮了起来。那白色的光,在深蓝色的天鹅绒幕布上,显得冰冷又虚幻。
“他为什么要《星尘》的剧本?”苏晚低声问,像在自言自语,“他根本不看电影。”
皮特没有回头看她。
“谁说他要的是电影?”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那他要什么?”
皮特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一点不易察觉的、近似於疲惫的东西。
“他要一个答案。”
“什么答案?”
“一个关於疯子的答案。”皮特说,“一个疯子,要如何毁掉他亲手建造的一切,才能拿回一件……他早就弄丟的东西。”
他没再解释,拉开教室的门走了出去。
门在他身后关上,环形教室里,又只剩下苏晚一个人。
桌上的热可可已经不那么烫了,温热的,带著一股甜腻的香气。她没有碰。
她拿起铅笔,翻开新的一页画纸。
她画了一个大全景,巨大的山脉,孤零零的建筑。然后在旁边,画了一个特写,女孩颤抖的睫毛,和沾在上面的沙砾。
两个毫不相干的镜头。
她用一根粗重的箭头,將它们连接在一起。
窗外,好莱坞的灯火,像一片虚假的星尘,安静地燃烧著。
午夜。
电脑屏幕上,顾沉的视频请求准时弹出,叮咚一声,在空旷的环形教室里激起一道回音。
苏晚点了接通。
画面闪烁了几下才稳定。噪点和昏暗的光线里,是顾沉的脸。他身后是混乱的片场,钢筋脚手架和黑色的防雨布纠缠在一起,一个武打替身被威亚高高吊在半空,像一只被蛛网捕获的飞蛾。
背景音很嘈杂,有人在高声喊著调度口令。
“今天拍雨中追车戏。”低沉的声音穿过喧囂,带著一种被水汽浸透的沙哑。
屏幕的光很冷,照亮了他下頜的胡茬,也照亮了他眼下一圈浓重的青黑。
“你的部分结束了?”苏晚问。
“还有一场。”他言简意賅。
苏晚没再多问,把下午刚完成的那一页分镜稿举到摄像头前。
“我改了方案。”她说,“放弃了纯航拍。你看这里。”
她的手指点在画稿上,点在那两个被粗重箭头连接起来的镜头上。一个大全景,一个大特写。
“用航拍建立距离感和世界观,然后,切手持跟拍。”她复述著皮特的理论,却用著自己的语言,“镜头紧贴著她的后颈,拍她的喘息,拍裙子摩擦地面的声音。让观眾的视角,从上帝,直接掉进她的囚笼。”
她解释的时候,眼睛一直看著屏幕里的顾沉,试图从他脸上捕捉到一点什么。
但他没什么反应。
他只是安静地看著,看著那两幅画,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