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爱瞎操心
拉开门閂,推开房门,只见吕氏端著茶壶佇立在门口。
“嫂夫人安。”
朱棣向吕氏问好,吕氏微笑著回礼。
隨后,吕氏走进屋內。
“这是我亲手泡的茶,能解渴生津,今晚饭菜偏咸,给你们喝再合適不过了。”
吕氏一边说著话,一边將热腾腾的茶水倒入两个茶盏中,模样甚是体贴周到。
“你们许久不见,今晚定要倾心长谈,喝口茶,提提神。”她语气温柔,似是关怀备至。
朱標听著这话,看著递来的茶盏,心情愈发舒畅,心中暗赞吕氏识大体,颇具太子妃之风范。
吕氏並未久留,略作寒暄后便告退离去。她边走边说:“四弟星夜兼程赶回,马不停蹄,已十分疲惫,你们敘旧虽好,却也別太耗时费力。”
动作间,她不经意地整理了一下外袍,露出朱標喜爱的衣衫一角,隨后又迅速恢復原状。这一切,看似隨意,实则用心良苦。
待吕氏离去,她心下自喜,料想不用多久,朱標便会迫不及待地跟来。
望著吕氏远去的身影,朱標微微皱眉,轻声道:“大哥,今日实在劳累了,不如改日再聊?”
朱棣闻言点点头,伸了个懒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朱標出门嘱咐手下,下次哪怕太子妃来访,也得先拦下通报,不能直接放行。回来后,他听见朱棣说话,便笑著把门关上,说道:“別理她,她总是爱瞎操心。”
朱棣说:“二嫂是担心你太过劳累,身体吃不消。”
朱標想起吕氏刚才的小动作,暗暗好笑。她哪是真的担心自己累著?分明是嫌自己不够忙!
“什么担心不担心的,咱们兄弟之间就谈兄弟间的事。”朱標挥挥手打断朱棣的话。吕氏虽贤惠,懂得体贴人,但此刻朱標更在意的是让朱棣安心。
朱棣听后心中一暖。这么多年过去,大哥依旧是那个大哥,无论大哥成家生子,他对兄弟们的关怀从未改变。只是那位真正的“大嫂”……似乎已经不在了。
在朱棣心里,真正的“大嫂”永远只有一个,即使吕氏如今贵为太子妃,在他心中依旧只是原来的太子侧妃。
相比之前的“大嫂”,吕氏显得更为贤惠,待人也更热情。然而朱棣总觉得她有些虚偽,远不及原“大嫂”的真诚……
“什么?我大明竟然覆灭了?!”
屋內,朱棣本正聚精会神听朱標讲事,不过短短片刻,便再也坐不住了。
“仅仅两百七十多年便倾塌了吗?”
室內传来朱棣虽压低但仍透出强烈震撼的话语。
朱棣从未幻想过大明能永远存续。
毕竟世上没有永固不衰的王朝。
然而得知大明仅歷两百余年的事实,他依旧难以置信。
他原想从兄长那里听些喜讯,却不料兄长刚开口,就爆出这惊人之语!
顿时把他惊得不知所措。
朱標见状,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对大明寿命短暂之事,他的心境同样复杂。
即便早已知晓多日,此刻提起仍觉痛心疾首……
“我大明怎会如此短命?”
情绪激昂的朱棣望著朱標问道。
朱標一声长嘆,缓缓述说晚明种种情形。
听到那些文官的诸多行径,朱棣眼中几乎喷火,恨不得立刻奔赴末世,將这些奸佞之徒尽数剷除!
而当听说**的各种操作后,朱棣更是瞠目结舌。
他实在无法相信,竟有人如此治理国家!
我从未被视为皇帝**培养,我的那些兄弟们,大多被父皇当作地方**来教育。就连我自己,只想著做个征北大將军的人,也一眼能看出**所作所为有多荒唐。
简直蠢得像头猪,尽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大哥,你怎么会生出这般愚钝的后辈?”
歷经一番震撼后,朱棣终於按捺不住,对著大哥直言不讳。
听到四弟的话,朱標也满心烦闷。
说起来,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何会有如此愚昧的后代。
但面对四弟的当面指责,他也只能硬著头皮应对。
在父皇面前时,还能推脱责任到父皇身上,毕竟这些后代也是父皇的骨肉。
可与四弟谈及**之事时,朱標实在找不到別的藉口。
毕竟这是他的后代,总不能怪到四弟头上吧?
虽然从韩成那里得知自己早逝,未能登基便先於父皇离世,但他確信,未来的皇位必將由自己的孩子继承。
父皇性格刚毅,他健在时绝不会传位於他人,只会留给自己的儿子。
而且父皇早已安排妥当一切事宜。
对於这些弟弟们,因父皇的规划与自身的关係,只要继承皇位的儿子行事不过分,他们只会支持自己的后代,绝不会另起波澜。
至於我的儿子里,允炆是最有望登基的,即便他不成,允熥也能担此重任。
这些是我的亲骨肉,与那些远房后裔完全不同。
我亲自教导他们,父皇也会精心安排,他们绝不会如那等无用之人。
所以,延续大明江山的必定是我的子孙,对此朱標颇为自信。
也因此,面对朱棣对某些人的当面批评,朱標只能默默忍受,无法辩驳。
“不只是你,我都恨不得亲手掐死他!
生出这样的后代真是羞耻!”
朱標心中满是苦恼。
(本章完)
——
深呼吸几次平復心情后,朱標继续向朱棣讲述关於某些人的事情。
一番话让朱棣几乎怒火中烧。
得知大哥与父皇的计划后,朱棣长舒一口气说道:“大哥,你的想法太棒了!就该这么做!”
这些傢伙,就该这样惩治他们!”
朱棣一边这样说,一边恍然大悟朝廷为何会突然毫无预兆地发兵。儘管他在赶路途中已听到些许消息,但对於皇帝为何此刻出兵,他和姚广孝都困惑不解。然而,听完长兄的说明后,朱棣顿时豁然开朗,並对父亲与兄长的决策深感兴奋,满心支持。
“大哥,我明天就回去,回到燕山卫调集兵马参与此事!
这样的大事,怎能缺得了我?”
朱棣全身散发出浓烈的杀气。
朱標伸手拦住朱棣,让他坐下,示意他冷静下来。
攻打那三个小部落,有大將军、魏国公、曹国公等人率军前往,足以確保万无一失。
经过朱標的耐心劝解,朱棣终於安静下来。
不过提起自己的岳父徐达,朱棣心中仍有些忧虑。这並非因为他质疑岳父的军事才能,以徐达的能力,对付这三个小部落简直是大材小用。
“嫂夫人安。”
朱棣向吕氏问好,吕氏微笑著回礼。
隨后,吕氏走进屋內。
“这是我亲手泡的茶,能解渴生津,今晚饭菜偏咸,给你们喝再合適不过了。”
吕氏一边说著话,一边將热腾腾的茶水倒入两个茶盏中,模样甚是体贴周到。
“你们许久不见,今晚定要倾心长谈,喝口茶,提提神。”她语气温柔,似是关怀备至。
朱標听著这话,看著递来的茶盏,心情愈发舒畅,心中暗赞吕氏识大体,颇具太子妃之风范。
吕氏並未久留,略作寒暄后便告退离去。她边走边说:“四弟星夜兼程赶回,马不停蹄,已十分疲惫,你们敘旧虽好,却也別太耗时费力。”
动作间,她不经意地整理了一下外袍,露出朱標喜爱的衣衫一角,隨后又迅速恢復原状。这一切,看似隨意,实则用心良苦。
待吕氏离去,她心下自喜,料想不用多久,朱標便会迫不及待地跟来。
望著吕氏远去的身影,朱標微微皱眉,轻声道:“大哥,今日实在劳累了,不如改日再聊?”
朱棣闻言点点头,伸了个懒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朱標出门嘱咐手下,下次哪怕太子妃来访,也得先拦下通报,不能直接放行。回来后,他听见朱棣说话,便笑著把门关上,说道:“別理她,她总是爱瞎操心。”
朱棣说:“二嫂是担心你太过劳累,身体吃不消。”
朱標想起吕氏刚才的小动作,暗暗好笑。她哪是真的担心自己累著?分明是嫌自己不够忙!
“什么担心不担心的,咱们兄弟之间就谈兄弟间的事。”朱標挥挥手打断朱棣的话。吕氏虽贤惠,懂得体贴人,但此刻朱標更在意的是让朱棣安心。
朱棣听后心中一暖。这么多年过去,大哥依旧是那个大哥,无论大哥成家生子,他对兄弟们的关怀从未改变。只是那位真正的“大嫂”……似乎已经不在了。
在朱棣心里,真正的“大嫂”永远只有一个,即使吕氏如今贵为太子妃,在他心中依旧只是原来的太子侧妃。
相比之前的“大嫂”,吕氏显得更为贤惠,待人也更热情。然而朱棣总觉得她有些虚偽,远不及原“大嫂”的真诚……
“什么?我大明竟然覆灭了?!”
屋內,朱棣本正聚精会神听朱標讲事,不过短短片刻,便再也坐不住了。
“仅仅两百七十多年便倾塌了吗?”
室內传来朱棣虽压低但仍透出强烈震撼的话语。
朱棣从未幻想过大明能永远存续。
毕竟世上没有永固不衰的王朝。
然而得知大明仅歷两百余年的事实,他依旧难以置信。
他原想从兄长那里听些喜讯,却不料兄长刚开口,就爆出这惊人之语!
顿时把他惊得不知所措。
朱標见状,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对大明寿命短暂之事,他的心境同样复杂。
即便早已知晓多日,此刻提起仍觉痛心疾首……
“我大明怎会如此短命?”
情绪激昂的朱棣望著朱標问道。
朱標一声长嘆,缓缓述说晚明种种情形。
听到那些文官的诸多行径,朱棣眼中几乎喷火,恨不得立刻奔赴末世,將这些奸佞之徒尽数剷除!
而当听说**的各种操作后,朱棣更是瞠目结舌。
他实在无法相信,竟有人如此治理国家!
我从未被视为皇帝**培养,我的那些兄弟们,大多被父皇当作地方**来教育。就连我自己,只想著做个征北大將军的人,也一眼能看出**所作所为有多荒唐。
简直蠢得像头猪,尽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大哥,你怎么会生出这般愚钝的后辈?”
歷经一番震撼后,朱棣终於按捺不住,对著大哥直言不讳。
听到四弟的话,朱標也满心烦闷。
说起来,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何会有如此愚昧的后代。
但面对四弟的当面指责,他也只能硬著头皮应对。
在父皇面前时,还能推脱责任到父皇身上,毕竟这些后代也是父皇的骨肉。
可与四弟谈及**之事时,朱標实在找不到別的藉口。
毕竟这是他的后代,总不能怪到四弟头上吧?
虽然从韩成那里得知自己早逝,未能登基便先於父皇离世,但他確信,未来的皇位必將由自己的孩子继承。
父皇性格刚毅,他健在时绝不会传位於他人,只会留给自己的儿子。
而且父皇早已安排妥当一切事宜。
对於这些弟弟们,因父皇的规划与自身的关係,只要继承皇位的儿子行事不过分,他们只会支持自己的后代,绝不会另起波澜。
至於我的儿子里,允炆是最有望登基的,即便他不成,允熥也能担此重任。
这些是我的亲骨肉,与那些远房后裔完全不同。
我亲自教导他们,父皇也会精心安排,他们绝不会如那等无用之人。
所以,延续大明江山的必定是我的子孙,对此朱標颇为自信。
也因此,面对朱棣对某些人的当面批评,朱標只能默默忍受,无法辩驳。
“不只是你,我都恨不得亲手掐死他!
生出这样的后代真是羞耻!”
朱標心中满是苦恼。
(本章完)
——
深呼吸几次平復心情后,朱標继续向朱棣讲述关於某些人的事情。
一番话让朱棣几乎怒火中烧。
得知大哥与父皇的计划后,朱棣长舒一口气说道:“大哥,你的想法太棒了!就该这么做!”
这些傢伙,就该这样惩治他们!”
朱棣一边这样说,一边恍然大悟朝廷为何会突然毫无预兆地发兵。儘管他在赶路途中已听到些许消息,但对於皇帝为何此刻出兵,他和姚广孝都困惑不解。然而,听完长兄的说明后,朱棣顿时豁然开朗,並对父亲与兄长的决策深感兴奋,满心支持。
“大哥,我明天就回去,回到燕山卫调集兵马参与此事!
这样的大事,怎能缺得了我?”
朱棣全身散发出浓烈的杀气。
朱標伸手拦住朱棣,让他坐下,示意他冷静下来。
攻打那三个小部落,有大將军、魏国公、曹国公等人率军前往,足以確保万无一失。
经过朱標的耐心劝解,朱棣终於安静下来。
不过提起自己的岳父徐达,朱棣心中仍有些忧虑。这並非因为他质疑岳父的军事才能,以徐达的能力,对付这三个小部落简直是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