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九千岁(三十二)
暴雨连下了三天,不仅没有停下来的趋势,还像是下破了窟窿一般,越下越大。
京郊新建好的堤坝被冲毁的时候,工部侍郎贪墨朝廷拨款,缩减修建堤坝开支,损公利私的证据,也在同一时刻,被爆了出来。
就在御史台疯狂上奏弹劾工部侍郎之时,三皇子与工部侍郎家嫡女的私情,也不脛而走,传的到处都是。
而果不其然,在宫里派人去查工部侍郎的时候,便发现了不少工部侍郎贿赂三皇子的证据。
若是只是寻常的贪墨,身为皇子,为了保全皇家顏面,此事应当也不会太过严重。
但可怕的是,暴雨衝垮了堤坝,受灾百姓无数,人人怨声载道,而堤坝,也还需要重新调度钱款去修缮。
起初,萧寂就坐在崇华殿內,跟皇帝耗著,让他下旨制裁三皇子。
此事本当制裁。
但皇帝走到如今这一步,就想与萧寂较这个劲,迟迟不肯下旨。
於是三日之后,弹劾三皇子的摺子几乎飞上了天,民间甚至连皇帝包庇皇子,不顾百姓死活的童谣都编了出来。
萧寂就一本正经地站在皇帝面前,语气平静地为他念著那首童谣。
最终,皇帝也只能妥协,下旨罢黜了三皇子的身份,收押审教司。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皇帝如今就算是被萧寂软禁在崇华殿,也对自己命不久矣的事心知肚明,但他就是不甘心。
他待萧寂不薄,让萧寂为他陪葬,是给萧寂的殊荣。
萧寂不领情,还勾搭上了祁隱年,反过来给他使绊子。
而祁隱年更是个混帐,装模作样地,就將萧寂骗了去,连天王老子的面子都不给了。
於是他也豁出去了。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亲手擬了圣旨,喊来了萧寂。
两人相对而坐,皇帝將圣旨摆在桌面上,对萧寂道:
“朕老了,斗不过你们年轻人了,朕辗转反侧多日,思前想后,都觉得乏累,你说的对,朕时日无多,是该静下心去养老了。”
萧寂看著皇帝那张老脸,面无表情:
“陛下当真是想明白了吗?”
皇帝面色颓败中带著一丝久违的,难得的放鬆。
他道:“若朕猜的没错,你应当是已经找到解那蛊毒的法子了,或者说,那蛊,解了当有些时日了。”
萧寂没承认:“尚未。”
皇帝闻言,瞥了萧寂一眼,虽不信,却也没再继续拆穿,只是长嘆口气:
“朕累了,萧寂,许是从一开始,就不该强迫於你与朕共入皇陵,你我之间如今大抵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萧寂没吭声。
皇帝推了推桌上的圣旨:“去安排吧,明日,便是朕最后一次上朝。”
萧寂看了看桌面上那封圣旨,没动。
皇帝道:“信不过朕,可以打开看看。”
信不过是必然的,但打开看看,却是没有必要的。
萧寂淡淡道:“不必了,谢陛下成全。”
他看了看桌上的酒壶,对皇帝道:“让臣,最后再替陛下煮一回茶,就当全了这些年的主僕情谊。”
........
翌日一早,文武百官齐聚於朝堂之上,萧寂亲自扶著皇帝,最后一次,坐上了那把龙椅。
而不出所料的是,当萧寂打开那份詔书,准备宣读之时,便看见了詔书之上的继位者,写的,赫然是四皇子的名字。
皇帝一直在盯著萧寂的脸。
他想看见萧寂气急败坏的神情,想看萧寂发疯,哪怕是愤怒到当场弒君,也在所不惜。
但令人大失所望的是,萧寂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
他就那般平静地站在大殿之上,站在百官面前,按照詔书上的旨意,一个字,一个字,毫无波澜地,念了下来。
甚至在念到四皇子的名字时,都未曾有半分停顿。
皇帝的笑容,逐渐僵在脸上,隨后看向了站在大殿之中的祁隱年。
祁隱年也如同萧寂一般,无比平静的,接受了詔书上的旨意。
皇帝耳边一阵耳鸣,紧接著,眼前一阵天旋地转,五臟六腑疯狂挤压翻腾,喉咙一甜,一口混杂著血块的污血,便从他口中喷射了出来。
他看不见大殿之中神色骇然惊慌失措的百官,也听不见声音。
一头从龙椅之上重重栽下来的时候,瞳孔里定格的,只剩下萧寂那张熟悉却又陌生的脸。
眾人看见皇帝躺在地上,双目圆瞪,一动不动,都嚇得不轻,太医院医正小跑至皇帝面前,蹲下身,颤抖著手按在皇帝脉搏之上。
许久,他口中那声“陛下,驾崩了”尚未吐出口。
不远处那刚刚还喜上眉梢,被突如其来的惊喜砸的晕头转向的四皇子,却也突然浑身一阵猛烈的痉挛,七窍流血,倒在了大殿之中,不动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嚇坏了所有的人。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將目光,放在了祁隱年的身上。
无论如何,事已成定论,如今也没有再继续演下去的必要了。
只要没人有祁隱年弒君的证据,这所有的一切,便也该结束了。
而弒君的,本身,也不是祁隱年。
大殿之中一片混乱,祁隱年先行一步,萧寂以身体不適为由,將后续这一团散乱的工作交给了司礼监的副督主,也离开了大殿。
大盛国丧要办足足七七四十九日。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这边,皇帝的尸骨尚未入皇陵,另一边明白审时度势的各大官员便齐齐举在昭阳殿外,劝祁隱年以国为重,儘早继位。
祁隱年三番推脱说自己无能无德,不配继承大统后,终於还是在眾人的哀求劝导之下,勉强接纳了这一重任。
在萧寂的伴隨之下,开启了大盛又一轮皇权更迭的新篇章。
京郊新建好的堤坝被冲毁的时候,工部侍郎贪墨朝廷拨款,缩减修建堤坝开支,损公利私的证据,也在同一时刻,被爆了出来。
就在御史台疯狂上奏弹劾工部侍郎之时,三皇子与工部侍郎家嫡女的私情,也不脛而走,传的到处都是。
而果不其然,在宫里派人去查工部侍郎的时候,便发现了不少工部侍郎贿赂三皇子的证据。
若是只是寻常的贪墨,身为皇子,为了保全皇家顏面,此事应当也不会太过严重。
但可怕的是,暴雨衝垮了堤坝,受灾百姓无数,人人怨声载道,而堤坝,也还需要重新调度钱款去修缮。
起初,萧寂就坐在崇华殿內,跟皇帝耗著,让他下旨制裁三皇子。
此事本当制裁。
但皇帝走到如今这一步,就想与萧寂较这个劲,迟迟不肯下旨。
於是三日之后,弹劾三皇子的摺子几乎飞上了天,民间甚至连皇帝包庇皇子,不顾百姓死活的童谣都编了出来。
萧寂就一本正经地站在皇帝面前,语气平静地为他念著那首童谣。
最终,皇帝也只能妥协,下旨罢黜了三皇子的身份,收押审教司。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皇帝如今就算是被萧寂软禁在崇华殿,也对自己命不久矣的事心知肚明,但他就是不甘心。
他待萧寂不薄,让萧寂为他陪葬,是给萧寂的殊荣。
萧寂不领情,还勾搭上了祁隱年,反过来给他使绊子。
而祁隱年更是个混帐,装模作样地,就將萧寂骗了去,连天王老子的面子都不给了。
於是他也豁出去了。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亲手擬了圣旨,喊来了萧寂。
两人相对而坐,皇帝將圣旨摆在桌面上,对萧寂道:
“朕老了,斗不过你们年轻人了,朕辗转反侧多日,思前想后,都觉得乏累,你说的对,朕时日无多,是该静下心去养老了。”
萧寂看著皇帝那张老脸,面无表情:
“陛下当真是想明白了吗?”
皇帝面色颓败中带著一丝久违的,难得的放鬆。
他道:“若朕猜的没错,你应当是已经找到解那蛊毒的法子了,或者说,那蛊,解了当有些时日了。”
萧寂没承认:“尚未。”
皇帝闻言,瞥了萧寂一眼,虽不信,却也没再继续拆穿,只是长嘆口气:
“朕累了,萧寂,许是从一开始,就不该强迫於你与朕共入皇陵,你我之间如今大抵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萧寂没吭声。
皇帝推了推桌上的圣旨:“去安排吧,明日,便是朕最后一次上朝。”
萧寂看了看桌面上那封圣旨,没动。
皇帝道:“信不过朕,可以打开看看。”
信不过是必然的,但打开看看,却是没有必要的。
萧寂淡淡道:“不必了,谢陛下成全。”
他看了看桌上的酒壶,对皇帝道:“让臣,最后再替陛下煮一回茶,就当全了这些年的主僕情谊。”
........
翌日一早,文武百官齐聚於朝堂之上,萧寂亲自扶著皇帝,最后一次,坐上了那把龙椅。
而不出所料的是,当萧寂打开那份詔书,准备宣读之时,便看见了詔书之上的继位者,写的,赫然是四皇子的名字。
皇帝一直在盯著萧寂的脸。
他想看见萧寂气急败坏的神情,想看萧寂发疯,哪怕是愤怒到当场弒君,也在所不惜。
但令人大失所望的是,萧寂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
他就那般平静地站在大殿之上,站在百官面前,按照詔书上的旨意,一个字,一个字,毫无波澜地,念了下来。
甚至在念到四皇子的名字时,都未曾有半分停顿。
皇帝的笑容,逐渐僵在脸上,隨后看向了站在大殿之中的祁隱年。
祁隱年也如同萧寂一般,无比平静的,接受了詔书上的旨意。
皇帝耳边一阵耳鸣,紧接著,眼前一阵天旋地转,五臟六腑疯狂挤压翻腾,喉咙一甜,一口混杂著血块的污血,便从他口中喷射了出来。
他看不见大殿之中神色骇然惊慌失措的百官,也听不见声音。
一头从龙椅之上重重栽下来的时候,瞳孔里定格的,只剩下萧寂那张熟悉却又陌生的脸。
眾人看见皇帝躺在地上,双目圆瞪,一动不动,都嚇得不轻,太医院医正小跑至皇帝面前,蹲下身,颤抖著手按在皇帝脉搏之上。
许久,他口中那声“陛下,驾崩了”尚未吐出口。
不远处那刚刚还喜上眉梢,被突如其来的惊喜砸的晕头转向的四皇子,却也突然浑身一阵猛烈的痉挛,七窍流血,倒在了大殿之中,不动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嚇坏了所有的人。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將目光,放在了祁隱年的身上。
无论如何,事已成定论,如今也没有再继续演下去的必要了。
只要没人有祁隱年弒君的证据,这所有的一切,便也该结束了。
而弒君的,本身,也不是祁隱年。
大殿之中一片混乱,祁隱年先行一步,萧寂以身体不適为由,將后续这一团散乱的工作交给了司礼监的副督主,也离开了大殿。
大盛国丧要办足足七七四十九日。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这边,皇帝的尸骨尚未入皇陵,另一边明白审时度势的各大官员便齐齐举在昭阳殿外,劝祁隱年以国为重,儘早继位。
祁隱年三番推脱说自己无能无德,不配继承大统后,终於还是在眾人的哀求劝导之下,勉强接纳了这一重任。
在萧寂的伴隨之下,开启了大盛又一轮皇权更迭的新篇章。